100年高考機械增額錄取心得 - 考試
By Wallis
at 2011-09-29T21:51
at 2011-09-29T21:51
Table of Contents
【開始之前】
時間:個人建議至少要全職唸書半年~一年,才能把所有科目唸完七成
念完一遍之後會發現前面都忘了,所以又要再複習個一、兩個月
環境:有安靜的圖書館最好,不然也要有K書中心之類
我在家很難唸書,誘惑太多,床太舒服...
心情:真的想考上就要專心準備,不要三心二意想去玩什麼、做什麼
那些都可以等考上有穩定的生活再來規劃
工具:基本的筆(計算、畫重點不同支)、計算紙、計算機
筆記本、彩色標籤(要找人問或回家上網研究的部份或是重點部份可標誌)
【推薦書目】
考題涵蓋程度 書本內容數量(公式、題目)
機械製造:簡文通(全華) ★★★☆☆☆ ★★★★★☆☆☆☆
動 力 學:黃 鈺(鼎茂)(上、下冊)★★★★★☆ ★★★★★★★★★
靜 力 學:張 皓(鼎茂) ★★★★★★ ★★★★☆☆☆☆☆
材料力學:張震中(全華) ★★★★★★ ★★★★★☆☆☆☆
機械設計:陳 浩(高立)(上、下冊)★★★★★☆ ★★★★★★★★★
自動控制:張 碩(鼎茂) ★★★★★☆ ★★★★★★★☆☆
熱 力 學:王立宏( 無 ) ★★★★★☆ ★★★★★★☆☆☆
流體力學:王立宏( 無 ) ★★★★☆☆ ★★★★★★☆☆☆
公 文:某補習班教材(家人提供) ★★★★★☆ ★☆☆☆☆☆☆☆☆
註:動力與設計如果全部看完並看懂,可以拿到很高分數
但是內容實在太多,看完後面也有忘記前面的可能
靜力、材力的C/P值很高,不過畢竟加上動力也才等於一科的分數
製造這本要看完不需要太多時間,但能拿到分數有限
相較之下自控、熱力、流力的C/P值就屬於正常範圍
【進度規劃】
如果只是規定自己每天要唸多久的書,我怕我會一直翻在同一頁發呆
所以我用以下的方式來規劃自己唸書的進度:
一、先閱覽過一次十年來的考古題,並統計該科各章節出題次數
二、統計各科各章節各有多少頁數,若特定章節覺得太少考或太冷門可以考慮跳過
(但是跳過是一個賭博行為,雖然說大多數人能拿到冷門章節分數也不高)
(可是在考卷上看到自己跳過的章節會很不開心,要作好評估及心理準備)
三、概算自己到考前大約一個半月(考前複習)還有多少唸書時間(以小時為單位)
建議不要完全把每一天都排滿,要預留休息日以及機動日
除了給自己適當的休息,也拿來應付突發狀況,更可以用來補進度
四、依照各科熟悉程度及難度設定不同的「頁數/每小時」值
例如我認為自控最難,設定1小時讀4頁,然後它共有400頁,便需要100小時;
製造最簡單,所以一小時讀8頁,它共有560頁,便需要80小時;以此類推。
統計完之後看看總時數是否符合步驟三的可唸書時間
然後調整「頁數/每小時」、「休息日或機動日」或「考前複習時間」來完成進度表
五、機動日可訂為「完成進度檢查日」,便於調整機動日也不會打亂整體進度
EX: 兩個星期後要念到熱力第四章,但本來預定這周六唸書、下週六機動日休息
但這周六臨時要參加婚宴,無法唸書
方式一是將所有時間往後挪,本來休息的機動日就改成完成進度的唸書日
方式二是機動日前原本預定念熱力時間就盡量念,可以念超過原先的進度細節
如果在機動日前完成預定進度,該機動日還是可以拿來休息或做其他事
(簡單來說,出去混,(進度)總是要還的!)
六、考前複習時間不要太短(EX:總時數的1/4),可能至少要複習兩次才有足夠的印象
【科目心得】
機械製造:這科的範圍我覺得是最廣的,簡文通這本能講到的大約只有5~6成
大學時期上課用的那本感覺比較有用,可是差不多有5公分這麼厚@@
我準備的方式是:
1、把十年來的高考地特考題都看過一遍,感受一下重點跟題目出法
2、盡力找出所有考題的答案(包括材料學部份)
3、看完一遍簡文通的書,把覺得是重點的地方用標籤標誌起來
4、把2的考題加解答打成A4大小列印,3可以比照辦理(看時間)
5、考前衝刺或複習就只看4的部份
*看過一遍考題大概會感覺到題目出法,所以在唸書的時候要自己抓重點
例如某製造方式的優缺點,都很繁複,但是有背有分,能理解會更好記
動 力 學:這科我全職期間差不多花了一個半月的時間看完一遍,可能比較有打好基礎
上冊就是運動公式,從簡單到複雜都有演化的關係可循
例如:剛體運動→運動座標→極座標→螺旋運動
下冊是力學部份,後半段的角動量、碰撞比前面複雜一點
力學題目公式很簡單,可是要套對公式比較難,題型要多看多記
*靜力念太多很難跳脫「力平衡ΣF=0」,可是動力是要「F=ma」
靜 力 學:這兩科是我覺得最簡單的兩科了,公式加起來不到80個吧(這樣很少!)
材料力學 書看過一次、題目做過一次,就可以成為機械設計的基礎
(以上三科合為工程力學,公式超少但要會活用)
(其實或許可以考慮念市面上買得到的「工程力學」來念就好,花的時間會比較少)
機械設計:強烈建議念完力學再來念設計,因為有許多力學概念(主要為材力)
前三章是基礎概念,最好是完全念懂,後面章節應用時才看得懂
第四章開始的每一章節(螺旋、彈簧、軸承...)都可以獨立出題
但是應用的題型很多,公式也是很多(我覺得是所有科目中最多的)
其他科目的公式有很多可以從基礎的公式推導(也就是不用硬背)
可是機械設計有很多把xx近似為oo的部份,就真的只能硬背
自動控制:這科我基礎很差,前面Laplace公式都是硬背,第二章開始各有一些重點
梅森增益(2)、羅斯表(3)、穩態響應性能指標(4)、根軌跡(5)、
波德圖(6)、奈氏圖(7)、增益邊限(7)、相位邊限(7)、
相位領先落後的頻域特性(8)、相位領先落後的頻域/時域補償(8)、
動態方程式與轉移函數(10)、可控制/觀察典型式(10)、
狀態回授(12)、物理系統(13) ← 這兩章我都沒念,一直考出來,很吐血
每一章有各自的重點,念過一次,之後看看筆記就可找回印象
熱 力 學:前面基礎部份包括查表、理想氣體方程式、封閉/開放系統的一些公式
考試常常會考各種循環:卡諾、Otto、Diesel、朗肯...等和它們的變化
要拿基本分數就是把前面基礎部份看過並且要理解
然後各循環的過程用背的(也可以用以此類推法,因為各循環差異不大)
考到基礎部份的話不會比較簡單,就看腦袋清不清楚、理解正不正確
考到循環部份就看題型夠不夠熟、計算夠不夠細心
第五章的商跟後面的濕空氣、燃燒,我覺得是加分的部份,時間允許就要看
流體力學:這科我的基礎也很差,不過看完兩、三遍之後覺得好像其實沒那麼難
Euler方程式跟雷諾傳輸定理背起來,可以延伸成為其他公式
卡氏座標圓柱座標的散度、旋度、加速度、流線函數等公式要熟記並分清楚
平板間、圓管、自由表面層流的公式可用理解並推導來記
二維流體也是背了複數位勢就可以導出流線函數與位勢函數
或許都是因為我基礎不夠紮實,這科給我的感覺跟熱力學一樣
越基礎章節的題目越難作,後面的題目反而題型跟解題方向較明確
【唸書心得】
1、筆記真的很重要,複習的時候都是看筆記回憶公式
喚不起印象再去翻一下課本的公式講解、推導跟題型
2、如果時間允許,覺得會考可是看不懂的地方還是要試著看懂
不然就去請教別人,不要輕易放棄,浪費可能拿得到的分數
3、盡量完整理解公式的意義及推導,除非你有過目不忘的驚人天賦
對於比較難背的公式,我個人喜歡在考場上直接推導出來
4、第一次看的時候,除了作筆記
也可以在看完每一章節之後,選定該章節的重要例題(具代表性或特殊又常考)
若有時間或有人願意協助,將重要例題掃瞄列印整理成冊
一頁一題或兩題,複習時作完一遍再以標籤及色筆標註重點或易錯步驟
第二次複習及考前瀏覽就可以只花時間在重要例題之中的重點
5、將所有公式整理出來,只拿掉跟吃飯喝水一樣熟悉又簡單的公式
將剩下的公式編號,並當成題目,作為一整份的公式考題
複習時一次作完整份公式考題,可以發現自己哪些公式不熟、哪個部份易錯
考前瀏覽只看不熟或易錯部份,可節省時間
(EX: 機械設計的公式考題我第一次複習要花兩個小時才完成,而且錯誤百出)
( 複習一共作了三次之後就很少出錯,也不會還有所謂「不熟」的部份)
6、如果考過幾次,發現有幾科分數一直提升不起來
那在準備下次考試的時候,可以試著多分配一些時間給這些科目
【其他感想】
1、感謝家人沒有給我任何壓力,反而是支持與鼓勵
2、也感謝學弟妹們在課業上的幫助
再加上我在學校圖書館唸書,所以可以得到很多學習上的資源
3、唸書期間,回家休息看電視都會有罪惡感
考前甚至強迫自己不對無關考試的事情多花腦力(EX:晚餐裡的某道菜叫什麼名字)
放榜看到自己的名字,真心地覺得「我終於能當回我自己了,真感動」
4、在此特別感謝非旋大大
雖然其實要念的東西太多,並沒有以大大的筆記作為準備教材
但是卡關在軸題型的時候,是看了非旋大大的筆記才豁然開朗,才得以繼續前進
【成績記錄】
國文 法緒 熱力 流體 機械 自動 工程 機械 總 名次/
英文 力學 設計 控制 力學 製造 成績 名額
99年高考 61(45/16) 54 80 50 60 75 97 16 61.90 40/18
99年地特 62(46/46) 60 76 53 55 60 95 81 68.20 18/ 5
100年高考 56(44/12) 56 85 90 46 51 90 46 65.87 35/37
--
希望能有幫助 祝各位板友早日金榜題名
--
All Comments
By Mary
at 2011-10-04T18:00
at 2011-10-04T18:00
By Mia
at 2011-10-05T19:07
at 2011-10-05T19:07
By Bennie
at 2011-10-10T07:40
at 2011-10-10T07:40
By Elizabeth
at 2011-10-13T08:23
at 2011-10-13T08:23
By Hedwig
at 2011-10-14T02:47
at 2011-10-14T02:47
By Oscar
at 2011-10-15T06:00
at 2011-10-15T06:00
By William
at 2011-10-16T16:13
at 2011-10-16T16:13
By Regina
at 2011-10-19T09:20
at 2011-10-19T09:20
By Dora
at 2011-10-20T02:06
at 2011-10-20T02:06
By Ina
at 2011-10-23T00:14
at 2011-10-23T00:14
By Carol
at 2011-10-27T15:26
at 2011-10-27T15:26
Related Posts
100年國際文教行政上榜心得 (二)
By Thomas
at 2011-09-29T20:44
at 2011-09-29T20:44
100年高考財稅行政上榜心得 (代PO)
By Lauren
at 2011-09-29T20:29
at 2011-09-29T20:29
100高考資訊處理上榜心得
By Olivia
at 2011-09-29T20:25
at 2011-09-29T20:25
100年高考文化行政上榜心得
By Liam
at 2011-09-29T18:49
at 2011-09-29T18:49
100年國際文教行政上榜心得
By Thomas
at 2011-09-29T18:24
at 2011-09-29T1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