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年環境檢驗普考上榜心得 - 考試
By Caitlin
at 2014-09-22T13:49
at 2014-09-22T13:49
Table of Contents
當初有在板上爬文過
但相關的資訊並不多
所以上榜只好來獻醜一下
自己是國立大學化學系畢業 研究所走偏生醫材料方面
雖然出身化學系但因為化學考科偏化工
對於質傳那些覺得自修過於困難
因而改考環境檢驗
對於化學系而言只要分析不弱
環化和環微靠自己自修還是能拿到一定的成績!
今年報考人數較少 好像分數也相對降低
我總成績61.83排名第四 錄取標準56.83
以下大概做一個準備的分享
--------------------------------------------------------------------------
國文:因為當初準備只剩三個月
在這科上面放的心力不多
選擇題部分算是在吃老本(所幸高中國文還算OK)
公文部分,有特別去書局買國考的考試題紙來做練習
於近十年考古題部分 每年試題都有練習試寫公文
寫的時候會記時 限時二十分內寫完
一來可以讓自己掌控好時間 二來熟悉基本格式
練習前三次都會有錯誤發生
到後面就很順可以寫出來
作文部分,推薦偶爾有空可以看看商周天下
讓自己能寫的題材比較廣
這部分我是考前一個月有上網找名言佳句
考前狂背 作文時硬是寫了五六句進去
不但可以增加字數 感覺分數確實也有提高!
(我作文寫約四頁左右 分數拿42@@)
英文與法緒:
首先說英文 老實說我從國中開始英文就超爛........
段考不及格永遠是英文的機率最大.......
考前有去圖書館借 英單2000保證班 : 14天用中文牢記最常用單字 / 張杰著.
對於單字多少有幫助
不過最主要還是做完例年考古題
把不會的單字整理起來背 考古題做多會發現某些單字的出現率真的很高!!
法緒是買千華出版的法緒緒論來看
由於之前完全沒底子 就只是硬背
考前多做考古題 另外有把一些容易搞混的地方整理出來
EX:修憲提議需要幾分之幾 罷免需要幾分之幾
考試出來法緒錯四題 英文錯五題 算相當滿意了@@
儀分:
主要讀的是SKOOG儀器分析精華版第六版
由於前人分享是習題都非常重要
所以有努力的上網Google解答
雖然有很努力徵過習題解答但都徵不到 在這裡可以偷徵嗎(被踹飛)
考前每章節至少看過三次
重要的儀器UV IR GC LC MS...
除了要懂儀器原理 最好還要會畫儀器方塊簡圖
較少考的電泳 超臨界流體也要有相當程度了解
在以往的考古題也是有出現過
分析:
基本計算題目一定要掌握起來
內、外標準品法 濃度換算 可信區間計算 活性 酸鹼滴定 多質子酸解離計算
另外有效位數的計算方法也要注意
今年有考準確度和精確度計算
若小數位數亂寫我猜應該是會被扣分
(我好像就是沒注意到這個細節的人...Orz)
環化:
環化主要是看 環境化學 / 石濤編著
其實考古題做下來 太難的計算其實不常見
所以基本的把握住就好
動力學零級一級二級反應 會推導當然好 但公式背起來直接代會省很多時間
同離子效應 溶度積計算要會
土壤化學 大氣化學有點偏背
光化學效應重要 臭氧生成分解反應式要會寫
環微:
環微主要是看 環境微生物 / 石濤編著
革蘭氏菌檢測終於出了!! 不過是出在簡答~"~
大腸桿菌檢測很重要!
濾膜法 多管發酵法 原理 方法 比較要會
硫循環 氮循環 最好可以直接默寫寫出全部
環境微生物應用於活性污泥法是關鍵
廢水處理中一級處理 二級處理 三級處理的內容要了解
指標微生物也很常出現在考題中
--------------------------------------------------------------------------
總結:
其實我在主要科目的成績上並沒有到非常好(完全不敢列分數出來-0-)
可以說是靠共同科目拉上來
所以國文和英文法緒盡量不要放
不需要投入太多時間還是能得到不錯的效果
主要科目上時間不夠可以以考古題為主下去抓方向
基本分一定拿的到
但同樣的題目不太可能再重複出現的情況下
在做的同時應該在想說他還有可能再問其它什麼問題?
EX:今年考硬水檢測的部分
所有步驟流程我都背下來了
不過他今年就是問步驟的細節: 為什麼pH要控制在10?
如果只單純做題目而沒有進一步的再去思考更細微的地方話分數可能還是不會高
這也是我還需要再努力的
這個考科基本上只能靠自己準備
在這小小做個分享
在我前面還有高普雙榜的高手
也歡迎一起討論
最後偷偷感謝我的家人(雖然他們都沒在看PTT)
因為他們讓我全心在家裡準備三個月
可能再配上天時地利人和的關係
我才能考上這次的普考
之中也曾懷疑自己準備的方向對不對
還好結果出來是好的結局
準備公職真的是要下足決心
時間長短倒不是太大的問題
另外再做個小小分享
我為了考公職生日時跟我男友A了個平板做禮物
考古題用APP下載於平板中
考題解答和重點寫在一般的16K橫線筆記本中
除了考前二個月要看教科書較重以外
之後做考古題和去考場時都只需帶薄薄的筆記本
負擔很輕我覺得效果也很好
在此分享給大家
希望大家也都能考上理想的公職
我也會繼續往三等考邁進的
一起加油!!
--
但相關的資訊並不多
所以上榜只好來獻醜一下
自己是國立大學化學系畢業 研究所走偏生醫材料方面
雖然出身化學系但因為化學考科偏化工
對於質傳那些覺得自修過於困難
因而改考環境檢驗
對於化學系而言只要分析不弱
環化和環微靠自己自修還是能拿到一定的成績!
今年報考人數較少 好像分數也相對降低
我總成績61.83排名第四 錄取標準56.83
以下大概做一個準備的分享
--------------------------------------------------------------------------
國文:因為當初準備只剩三個月
在這科上面放的心力不多
選擇題部分算是在吃老本(所幸高中國文還算OK)
公文部分,有特別去書局買國考的考試題紙來做練習
於近十年考古題部分 每年試題都有練習試寫公文
寫的時候會記時 限時二十分內寫完
一來可以讓自己掌控好時間 二來熟悉基本格式
練習前三次都會有錯誤發生
到後面就很順可以寫出來
作文部分,推薦偶爾有空可以看看商周天下
讓自己能寫的題材比較廣
這部分我是考前一個月有上網找名言佳句
考前狂背 作文時硬是寫了五六句進去
不但可以增加字數 感覺分數確實也有提高!
(我作文寫約四頁左右 分數拿42@@)
英文與法緒:
首先說英文 老實說我從國中開始英文就超爛........
段考不及格永遠是英文的機率最大.......
考前有去圖書館借 英單2000保證班 : 14天用中文牢記最常用單字 / 張杰著.
對於單字多少有幫助
不過最主要還是做完例年考古題
把不會的單字整理起來背 考古題做多會發現某些單字的出現率真的很高!!
法緒是買千華出版的法緒緒論來看
由於之前完全沒底子 就只是硬背
考前多做考古題 另外有把一些容易搞混的地方整理出來
EX:修憲提議需要幾分之幾 罷免需要幾分之幾
考試出來法緒錯四題 英文錯五題 算相當滿意了@@
儀分:
主要讀的是SKOOG儀器分析精華版第六版
由於前人分享是習題都非常重要
所以有努力的上網Google解答
雖然有很努力徵過習題解答但都徵不到 在這裡可以偷徵嗎(被踹飛)
考前每章節至少看過三次
重要的儀器UV IR GC LC MS...
除了要懂儀器原理 最好還要會畫儀器方塊簡圖
較少考的電泳 超臨界流體也要有相當程度了解
在以往的考古題也是有出現過
分析:
基本計算題目一定要掌握起來
內、外標準品法 濃度換算 可信區間計算 活性 酸鹼滴定 多質子酸解離計算
另外有效位數的計算方法也要注意
今年有考準確度和精確度計算
若小數位數亂寫我猜應該是會被扣分
(我好像就是沒注意到這個細節的人...Orz)
環化:
環化主要是看 環境化學 / 石濤編著
其實考古題做下來 太難的計算其實不常見
所以基本的把握住就好
動力學零級一級二級反應 會推導當然好 但公式背起來直接代會省很多時間
同離子效應 溶度積計算要會
土壤化學 大氣化學有點偏背
光化學效應重要 臭氧生成分解反應式要會寫
環微:
環微主要是看 環境微生物 / 石濤編著
革蘭氏菌檢測終於出了!! 不過是出在簡答~"~
大腸桿菌檢測很重要!
濾膜法 多管發酵法 原理 方法 比較要會
硫循環 氮循環 最好可以直接默寫寫出全部
環境微生物應用於活性污泥法是關鍵
廢水處理中一級處理 二級處理 三級處理的內容要了解
指標微生物也很常出現在考題中
--------------------------------------------------------------------------
總結:
其實我在主要科目的成績上並沒有到非常好(完全不敢列分數出來-0-)
可以說是靠共同科目拉上來
所以國文和英文法緒盡量不要放
不需要投入太多時間還是能得到不錯的效果
主要科目上時間不夠可以以考古題為主下去抓方向
基本分一定拿的到
但同樣的題目不太可能再重複出現的情況下
在做的同時應該在想說他還有可能再問其它什麼問題?
EX:今年考硬水檢測的部分
所有步驟流程我都背下來了
不過他今年就是問步驟的細節: 為什麼pH要控制在10?
如果只單純做題目而沒有進一步的再去思考更細微的地方話分數可能還是不會高
這也是我還需要再努力的
這個考科基本上只能靠自己準備
在這小小做個分享
在我前面還有高普雙榜的高手
也歡迎一起討論
最後偷偷感謝我的家人(雖然他們都沒在看PTT)
因為他們讓我全心在家裡準備三個月
可能再配上天時地利人和的關係
我才能考上這次的普考
之中也曾懷疑自己準備的方向對不對
還好結果出來是好的結局
準備公職真的是要下足決心
時間長短倒不是太大的問題
另外再做個小小分享
我為了考公職生日時跟我男友A了個平板做禮物
考古題用APP下載於平板中
考題解答和重點寫在一般的16K橫線筆記本中
除了考前二個月要看教科書較重以外
之後做考古題和去考場時都只需帶薄薄的筆記本
負擔很輕我覺得效果也很好
在此分享給大家
希望大家也都能考上理想的公職
我也會繼續往三等考邁進的
一起加油!!
--
All Comments
By Hazel
at 2014-09-25T00:14
at 2014-09-25T00:14
By Xanthe
at 2014-09-28T08:57
at 2014-09-28T08:57
By Bennie
at 2014-09-30T18:04
at 2014-09-30T18:04
By Ina
at 2014-10-03T06:39
at 2014-10-03T06:39
Related Posts
我上榜了...然後呢
By Damian
at 2014-09-22T13:44
at 2014-09-22T13:44
命裡有時終須有──103年人事行政高考上榜心得
By Carol
at 2014-09-22T13:32
at 2014-09-22T13:32
103年高普考非本科系會計雙榜
By Sierra Rose
at 2014-09-22T13:09
at 2014-09-22T13:09
考到了....抉擇
By Odelette
at 2014-09-22T12:49
at 2014-09-22T12:49
我剛剛打到人事處,他說增額
By Frederica
at 2014-09-22T12:36
at 2014-09-22T1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