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地特4&105普考文化行政上榜心得(代po) - 考試
By Daniel
at 2017-02-25T17:45
at 2017-02-25T17:45
Table of Contents
(因朋友上線次數未達發文標準,幫忙代PO)
一、背景:
小妹是國立大學中文系畢業,當初在大四上報考地特四等通過錄取,但因為當時考慮
就讀研究所及大學無法保留資格,因此最後選擇放棄。七月又繼續考高普考,而普考增額
錄取,但高考未錄取。
能夠在第一次考試就考取真的非常幸運。當然兩次考取的考試,我皆是最低標準吊車
尾上的,嚴格來說第一次地特備考時間只有3~4個月時間,所以相信如果我的方法是可行
的話,比我準備更久的朋友,能夠用更好的成績考上。
我的準備方式主要是藉陳膺宇老師的《考典》以考古題方式抓重點、和同學開讀書會
方式準備,所以並沒有補習。而我認為這個方式,對於考科包山包海的文化行政來說是可
行甚至相當有效的方法!考國家考試和做學問不同,不需要把每本書熟讀後再來寫題目,
相信考國考的大家都希望能一次考上,因此對題型的掌握和熟練度才是基本盤,文化行政
錄取分數平均在六十上下,意即每科四題中掌握2題半到3題就可考取,而《考典》就是針
對如此設計出來的備考方法。
二、成績:
*達錄取標準
104地特四 105普考
國文 44(申32/測12) 64(申48/測16)
世界文化史概要 79 77
本國文學概要 80 57
法英 68 57
藝術概要 60 70
文化行政概要 70 43
總平均(排名) 66.83(排名3) 63.17(排名27)
錄取標準:66.83 錄取標準:63.17(增額)
*未達錄取標準
105高考
國文 61(申43/測18)
世界文化史 39
本國文學概論 57
法英 68
藝術概要 54
文化行政概要 52
文化人類學 58
文資概論與法規 77
總平均(排名) 57.83(排名49)
錄取標準:61.73
三、準備方式:
1.關鍵:陳膺宇老師《考典》的精神:直接以考古題方式抓重點,不要直接讀書
2.工具:可購買國考B5練習紙(22行),熟悉行數間距(普考約寫450-700字/高考600-900字)
因為沒有補習,所以那時候我買了一年「文化行政必勝編輯小組」的考古題擬答&電子資料
作為底本,電子資源的部分每月都會寄來各科時事和小編的話(一些鼓勵之類的)算是周全,
但考古題擬答的品質較為參差,有些並不是那麼理想。
3.知悉&分析考科:先分析歷年來考題的趨勢,抓出最常出現、類似的題目一起解決,而常
考的題目確實可能再出現,所以一定要熟悉。而像文化史或本國文概分析後可以大概知道熱
門出題年代或類型是什麼,例如文化史的科學革命、啟蒙運動;本國文概中的明清小品文完
全是應該要爛熟的題目。
4.開始動工:而寫作考古題建議直接參考現有的資料開始著手,當時我們以文化行政必勝編
輯小組(藍本)販售的擬答為底,再加上公職王、千華等補習班參考答案或其他書等輔助完成
作答,總之就是打造該題最接近完美的擬答,並試著以前言、正文、結尾(我覺得可有可無)
來寫作,力求脈絡。同時我們會在最左側寫上日期與答題參考來源,方便之後檢索。而當時
我們的習慣是全心準備專業考科,共同科目(國文、英文)視自我情況,可考前兩周或一個月
再衝刺。
5.讀書會進行:小組開讀書會,視人數調整分配,以我自己為例,當時準備地特只有2人,
每個月一人負責兩科考古題(剛好4科),次月交換,兩個月內將專業科目考古題寫完,第三
個月拚共同科目、練公文寫作,同時以考試方式驗收前兩個月考古題的寫作,互相出題目應
考。讀書會內容主要分成兩到三個部分,一是時事分享,討論當前與文化行政考科有關的時
事,若讀書會成員較多,則可以分配誰負責找哪個類科時事。二則是當周考古題報告,將自
己寫的考古題做大綱介紹,之後進行討論、補充;若時間足夠,最後可以讀法條或是討論論
文等等。
6.模擬考試:最後階段,自己出模擬考題,時間長度和順序比照真正考試,由讀書會成員分
配出題。基本上每科四題,形式以「曾寫過的考古題2題+未寫到的考古題1題+個人自由出題
1題」目的亦是仿造國考,基本上會有兩題基本題,剩下的2題便是要靠實力和運氣><但廣練
考古題的目的之一在於,如同《考典》所述,就是要在寫過的考古題中拼湊出沒有把握的2
題,而這確實是可以做到的,就算真的完全不會,通常經過訓練後都可以掰出不錯的長度,
拿到筆墨分數。
7.上考場:莫急莫慌莫害怕,到考人數只會一節比一節課少(真的XD 只要全部考完就先贏一
大半!!!考完好好休息,人生最困難的絕對不會是考試,還有更多重要的事要去做~
四、其他建議:
1. 如果只是想當公務員,而興趣不在文化、藝術方面,建議還是不要投入文化行政,相較
於一般行政動輒開缺幾百人,文化行政每年永遠只有十幾個缺額,錄取率一直徘徊在
1-3%(105高考 1.25% /普考 2.88% ),所以並不是很好的公職入門磚。
2.若真的想一次考上,也許地方特考是比較好的選擇(不過還是要看該區名額),台北強者不
會跑到高雄擠,高雄強者也不會佔台北名額。更進一步來說,離島、偏鄉不失為是增加考中
機率的方式><因為地特要綁六年,加上近幾年來相比公務員沒那麼夯,偏鄉投考競爭相對較
不激烈。
3.準備考試必然辛苦,但既然要考就做好可以考上的準備。雖然錄取率不高,但所有考試者
都面臨一樣的情況,所以也不需要過度焦慮或成天悲觀。念書時間的質還是比量重要,休閒
時如許多前輩所述逛逛博物館展覽(或是逛網站)都是很棒的方法。而我自己其實也很感謝備
考時,接觸了許多過去完全沒有接觸的領域,如藝術相關的知識,當作是增廣見聞或許心情
上也會放鬆些。
4.最重要:之前有消息公布高普考考科要刪改,文化行政據最新公告為:高考刪文化人類學
和世界文化史/普考刪世界文化史概要, 預計最快將於107年開始實施, 之後還要密切注意
最新消息。
謝謝大家,最後祝有志公職者金榜題名。
因為請人代PO,如有意詢問相關資訊者,可寄信到[email protected]
[心得] 考試、上榜、落榜、讀書...等心得文。
發表心得文為分享之用,除作者主動贈書、提供筆記外,
不得要求上榜者贈送書籍、提供筆記等不正邀約,
違者依照版規處置。
--
一、背景:
小妹是國立大學中文系畢業,當初在大四上報考地特四等通過錄取,但因為當時考慮
就讀研究所及大學無法保留資格,因此最後選擇放棄。七月又繼續考高普考,而普考增額
錄取,但高考未錄取。
能夠在第一次考試就考取真的非常幸運。當然兩次考取的考試,我皆是最低標準吊車
尾上的,嚴格來說第一次地特備考時間只有3~4個月時間,所以相信如果我的方法是可行
的話,比我準備更久的朋友,能夠用更好的成績考上。
我的準備方式主要是藉陳膺宇老師的《考典》以考古題方式抓重點、和同學開讀書會
方式準備,所以並沒有補習。而我認為這個方式,對於考科包山包海的文化行政來說是可
行甚至相當有效的方法!考國家考試和做學問不同,不需要把每本書熟讀後再來寫題目,
相信考國考的大家都希望能一次考上,因此對題型的掌握和熟練度才是基本盤,文化行政
錄取分數平均在六十上下,意即每科四題中掌握2題半到3題就可考取,而《考典》就是針
對如此設計出來的備考方法。
二、成績:
*達錄取標準
104地特四 105普考
國文 44(申32/測12) 64(申48/測16)
世界文化史概要 79 77
本國文學概要 80 57
法英 68 57
藝術概要 60 70
文化行政概要 70 43
總平均(排名) 66.83(排名3) 63.17(排名27)
錄取標準:66.83 錄取標準:63.17(增額)
*未達錄取標準
105高考
國文 61(申43/測18)
世界文化史 39
本國文學概論 57
法英 68
藝術概要 54
文化行政概要 52
文化人類學 58
文資概論與法規 77
總平均(排名) 57.83(排名49)
錄取標準:61.73
三、準備方式:
1.關鍵:陳膺宇老師《考典》的精神:直接以考古題方式抓重點,不要直接讀書
2.工具:可購買國考B5練習紙(22行),熟悉行數間距(普考約寫450-700字/高考600-900字)
因為沒有補習,所以那時候我買了一年「文化行政必勝編輯小組」的考古題擬答&電子資料
作為底本,電子資源的部分每月都會寄來各科時事和小編的話(一些鼓勵之類的)算是周全,
但考古題擬答的品質較為參差,有些並不是那麼理想。
3.知悉&分析考科:先分析歷年來考題的趨勢,抓出最常出現、類似的題目一起解決,而常
考的題目確實可能再出現,所以一定要熟悉。而像文化史或本國文概分析後可以大概知道熱
門出題年代或類型是什麼,例如文化史的科學革命、啟蒙運動;本國文概中的明清小品文完
全是應該要爛熟的題目。
4.開始動工:而寫作考古題建議直接參考現有的資料開始著手,當時我們以文化行政必勝編
輯小組(藍本)販售的擬答為底,再加上公職王、千華等補習班參考答案或其他書等輔助完成
作答,總之就是打造該題最接近完美的擬答,並試著以前言、正文、結尾(我覺得可有可無)
來寫作,力求脈絡。同時我們會在最左側寫上日期與答題參考來源,方便之後檢索。而當時
我們的習慣是全心準備專業考科,共同科目(國文、英文)視自我情況,可考前兩周或一個月
再衝刺。
5.讀書會進行:小組開讀書會,視人數調整分配,以我自己為例,當時準備地特只有2人,
每個月一人負責兩科考古題(剛好4科),次月交換,兩個月內將專業科目考古題寫完,第三
個月拚共同科目、練公文寫作,同時以考試方式驗收前兩個月考古題的寫作,互相出題目應
考。讀書會內容主要分成兩到三個部分,一是時事分享,討論當前與文化行政考科有關的時
事,若讀書會成員較多,則可以分配誰負責找哪個類科時事。二則是當周考古題報告,將自
己寫的考古題做大綱介紹,之後進行討論、補充;若時間足夠,最後可以讀法條或是討論論
文等等。
6.模擬考試:最後階段,自己出模擬考題,時間長度和順序比照真正考試,由讀書會成員分
配出題。基本上每科四題,形式以「曾寫過的考古題2題+未寫到的考古題1題+個人自由出題
1題」目的亦是仿造國考,基本上會有兩題基本題,剩下的2題便是要靠實力和運氣><但廣練
考古題的目的之一在於,如同《考典》所述,就是要在寫過的考古題中拼湊出沒有把握的2
題,而這確實是可以做到的,就算真的完全不會,通常經過訓練後都可以掰出不錯的長度,
拿到筆墨分數。
7.上考場:莫急莫慌莫害怕,到考人數只會一節比一節課少(真的XD 只要全部考完就先贏一
大半!!!考完好好休息,人生最困難的絕對不會是考試,還有更多重要的事要去做~
四、其他建議:
1. 如果只是想當公務員,而興趣不在文化、藝術方面,建議還是不要投入文化行政,相較
於一般行政動輒開缺幾百人,文化行政每年永遠只有十幾個缺額,錄取率一直徘徊在
1-3%(105高考 1.25% /普考 2.88% ),所以並不是很好的公職入門磚。
2.若真的想一次考上,也許地方特考是比較好的選擇(不過還是要看該區名額),台北強者不
會跑到高雄擠,高雄強者也不會佔台北名額。更進一步來說,離島、偏鄉不失為是增加考中
機率的方式><因為地特要綁六年,加上近幾年來相比公務員沒那麼夯,偏鄉投考競爭相對較
不激烈。
3.準備考試必然辛苦,但既然要考就做好可以考上的準備。雖然錄取率不高,但所有考試者
都面臨一樣的情況,所以也不需要過度焦慮或成天悲觀。念書時間的質還是比量重要,休閒
時如許多前輩所述逛逛博物館展覽(或是逛網站)都是很棒的方法。而我自己其實也很感謝備
考時,接觸了許多過去完全沒有接觸的領域,如藝術相關的知識,當作是增廣見聞或許心情
上也會放鬆些。
4.最重要:之前有消息公布高普考考科要刪改,文化行政據最新公告為:高考刪文化人類學
和世界文化史/普考刪世界文化史概要, 預計最快將於107年開始實施, 之後還要密切注意
最新消息。
謝謝大家,最後祝有志公職者金榜題名。
因為請人代PO,如有意詢問相關資訊者,可寄信到[email protected]
[心得] 考試、上榜、落榜、讀書...等心得文。
發表心得文為分享之用,除作者主動贈書、提供筆記外,
不得要求上榜者贈送書籍、提供筆記等不正邀約,
違者依照版規處置。
--
All Comments
By Xanthe
at 2017-03-02T16:09
at 2017-03-02T16:09
By Todd Johnson
at 2017-03-02T20:56
at 2017-03-02T20:56
By Una
at 2017-03-06T17:01
at 2017-03-06T17:01
By Emily
at 2017-03-07T16:12
at 2017-03-07T16:12
By Rachel
at 2017-03-10T11:39
at 2017-03-10T11:39
By Edward Lewis
at 2017-03-13T06:37
at 2017-03-13T06:37
By Una
at 2017-03-18T01:07
at 2017-03-18T01:07
By Agatha
at 2017-03-20T03:42
at 2017-03-20T03:42
Related Posts
後西上榜生賣書
By Eden
at 2017-02-25T15:18
at 2017-02-25T15:18
小數點近似值過程及答案寫法?(電機)
By Heather
at 2017-02-25T14:03
at 2017-02-25T14:03
文昌帝君陰騭文摺疊小卡50份
By Eden
at 2017-02-25T13:15
at 2017-02-25T13:15
後中後西書籍
By Ethan
at 2017-02-25T11:09
at 2017-02-25T11:09
丙級室內配線
By Frederica
at 2017-02-25T09:18
at 2017-02-25T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