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年高考一般行政上榜心得(代PO) - 考試
By Agnes
at 2017-10-24T21:05
at 2017-10-24T21:05
Table of Contents
(以下心得是幫朋友代PO的,若有什麼疑問我再轉告他)
------------------------------------------------------------------------------
—致書店老闆、家人、在天之靈的外婆、前公司的好課長/師父/前輩、各科老師、曾一同
在這條路上奮鬥的的朋友及所有伸手援助的善心人士—
茲就以下3萬1千餘字之心得,商請友人協助發布之,因期間有至各地還願,故此心得
之撰寫時間已不可考,內容分成「前言」、「備考時的些許疑問」、「事前準備」、「讀
書方法」、「各科師資及用書」、「後記」等數大項,基於「飲水思源」之心態及長久以
來PTT國考版(尤其是104高普雙探花pureenergy大)各項資源上之協助,故整理此文作為回
報,諸位國考萌新或欠缺臨門一腳的老手若在這條路上感到迷惘,不妨參閱之。
以下為歷次筆試成績:
105年高普:略,裸考數值不值參考
105年地特三等(練筆)
國文:48(27/9/12)
三合一:58
行政法:60(9/11/40)
行政學:53(3/14/36)
政治學:39(13/9/12/5)
公管:32(15/0/17/0)
公策:32(1/12/16/3)
民刑總:25(3/7/7/8)
總成績:42.73(62.40)
106年初等(練筆)
國文:89.2
法學大意:86
公民與英文:82
行政學大意:78
總成績:83.8(86.2)
106年關務三等法務(練筆)
國文:58(31/11/16)
法憲:82
行政法:39(10/11/11/7)
民法:43(20/18/5/0)
106年警特三等一般行政(練筆)
國文:62(38/8/16)
三合一:64
行政法:61(6/13/42)
行政學:另有要事缺考
刑法與刑訴:40(20/20/0/0)
公策:80(20/19/21/20)
民刑總:25(3/7/7/8)
106年普考(與某位所知的高手於同一試場應考,自覺無力回天)
國文:59(33/10/16)
三合一:80
行政法概要:86
行政學概要:84
政治學概要:6X(1X/1X/38)
公管概要:66(10/10/46)
總成績:72.67(72.83)
106年高考
國文:65(39/10/16)
三合一:64
行政法:70(14/10/46)
行政學:77(14/19/44)
政治學:4X(X/1X/1X/1X)
公管:64(15/16/17/16)
公策:60(14/10/23/13)
民刑總:53(8/15/7/23)
總成績:61.XX(60.1)
一、前言:備考的理由
在下攻讀半導體時,靠著獎學金完成碩士學位並取得研替職缺,原以為能貢獻所學兼
並修習業界實務,成為對社會有助益的工程師,然而接下來的日子卻如同夢魘般地吞噬著
在下:「資深員工」的擺爛與公然地人身羞辱;「皇親國戚」享受特權,整日逛網拍閒晃
串門子大談八卦嚴重干擾其他前輩到不得不換位的地步;「新任經理」教唆下屬作假報告
企圖欺瞞其他部門,被他人抓包後竟聯合其他人指責報告的瑕疵,欲切割先前教唆責任;
「新任處長」面對客退只將責任推卸給基層面對,甚至對客戶隱瞞真相…上述荒唐情事日
復一日地在這間自稱「幸福企業」的地方持續上演著。於數度向役政署求助無門,新任經
理持續高壓追究業績,卻又日以繼夜分析未果等狀況交織影響下,身體健康也隨著心力交
瘁的精神狀況一同崩塌,直至在崗位上連日通宵而昏厥至不省人事,他們驚覺玩太過頭了
事態不妙,才唯恐東窗事發地將在下如同破布偶般自辦公桌上硬拖去送醫掛起點滴,勉強
撿回半條命…
黯然提出辭呈請求完成後續交接時,只換來一陣語帶恐嚇的譏諷:「你OOO這麼做就
證明只會逃避…」;「你OOO只要敢跨出這間公司一步,就只能當一輩子的低階勞工」;
「過去幾年賞你OOO這個位置跟一口飯吃只是對你的學歷客氣而已…」過了幾日卻又「強
迫放假」,妨礙原先工作的交接,隨後又冒出某個高階人事主管,夥同原先那位平日靠著
欺壓其他基層才得以升官的「新任處長」,揚言在下的存在已為其組織造成影響,接下來
若不照其意見行事,日後就要「留下紀錄」並「負擔法律上的不利」。最後除了只能被迫
接受其喪權屈辱的條件並保持緘默外,別無其他對自身清白及前述事件真相陳述的機會…
日後雖僥倖逃離這個深不可測的煉獄,惟隨後的求職路卻持續受其影響屢碰釘子,即
使前頭面試聊的再順遂,卻永遠過不了後面「人事」那一關,才意識到:身處這一行,怎
麼可能忽略「圈子小」的事實?怎麼可能不會向前公司私下打聽「應徵者的底細」?聽了前
公司的話,又怎麼可能會再採納應徵者所述的一切,那怕這才是曾經存在的「真實」?
於是乎,在下如同被逐出這個行業,流放邊疆,永遠不得歸去。
正處於人生的十字路口躊躇、看似一切山窮水盡之時,因某些無意間的機緣,燃起些
許希望,又多方收集公職考試的相關資訊,幾經衡量經濟狀況與各方評估後,始下定決心
踏上國考之路。
「你努力了,不一定會有結果;不努力,就什麼都沒有」以上感觸是出社會後必須領
悟的課題。然而,下定決心後就不該再有讓自己後悔的理由!即使報考的類組是否為眾人
口中的「死亡之組」,該在意者並非「此類組的錄取率」有多低,而是「是否已完成該做
的事?」
二、備考時的些許疑問:
(一)為何不準備「技術類特考」?
其實在評估階段即有想到此問題,深入研究後歸納出幾點理由:
1.高普考或調查局類的電子/電力工程,多以三電及工數為主,半導體物理或製程相關的
出題不多,且近年來有下降的趨勢(在下過往即因三電未能念出心得,才從系統組轉而
專攻固態組)。
2.電子/電力工程的考試,在下覺得正逐漸變難(尤其是電子學那一塊,已經沒有辦法再
從自己過往的學習模式求出答案)。此外,歷年來的出缺名額亦無行政類的多及穩定,即
使到考人數沒有這麼多,個人還是覺得今後該領域考試,「出題更為靈活」將是個趨勢。
3.有無考慮過國營企業?
實際上是有的,但個人因為前公司的經歷,擔心之前發生的狀況會再次上演,故未納入考
量,且「民營化」是這些年來國營事業組織改造的趨勢,即使現在未發生,依這個國家財
政日漸窘迫的情形下,年金改革完的下一個對象可能就是國營企業,「電業法」修正或許
正是組織改造的起點。
(二)面授,還是函授?
個人原則上是主張面授,因具以下優勢:
1.有既定課表及進度能鞭策自我,更不易散漫。
2.繳費後就能享受服務,用金錢換取時間及知識才是一門銀貨兩訖的生意
3.能即時吸收上課內容、馬上請教不解處及批閱申論
(陳治宇師亦曾在課堂上闡明這是所有講師的責任)。
4.見他人戮力準備,見賢思齊。
別人眼中的「缺點」,個人亦有其他克服方式:
5.通勤時間耗時:此時不代表「完全不能讀書」,僅是「能做的事情受到限制」而已,即
使不能好好練申論、做筆記,也還是能寫選擇題、整理錄音等,端視個人對於時間的運用
程度。
6.課程編排缺彈性、時間安排受限:
此為1.的一體兩面,惟管見以為,「彈性」係針對「有一定基礎的本科系生或舊生」而言
,國考萌新首要重點,應是建立起「定時、定量的讀書紀律」,有了基礎才能
再談「節奏最佳化」等進階的問題,否則就如同海岸邊的沙堡般,浪花一打就散。
7.師資選擇受限:面授班有二輪師資可供選擇,惟本人自身亦在某些科目遇到這個問題(
如刑總),最後的解決方式是經介紹入手其他家補習班的雲端函授為打造基礎架構,而題
庫及總複習班則納入第二輪師資的內容作為輔助。
綜上,個人在正規課時期原則是以第一輪師資的教授內容為主,惟相當不適應者(如
民總、公策)則完全仰賴第二輪師資,若上課時段實在無法配合,才再採用雲端函授方式
上課。
若回頭重新省視,原則上個人法科方面會盡量以單一師資為主(避免架構上
的混亂),然學科方面會盡量涉獵多方師資再整合出自己的架構,才能讓自己的答題更有
層次,惟師資細節會留到後續再做更詳細的討論。
(三)「本科生無優勢」的謬論?
1.專業科目多為必修:也許上課內容重點放在「個案分析」或沒有真正上完,考前抱佛腳
好歹都有念過幾遍,此外亦有選修科目學到的內容能作為答題延伸。
2.又,本科生再怎麼悠哉度過,四年下來所面臨的期中/期末考也寫過不下數十題甚至百
題的申論,退步言之,若那些本科生真的如他們所言地這麼混,其應早就被「二一」了,
怎麼可能撐的到取得畢業證書參與高考?更別說就學期間即認真準備考試者。
3.此外,亦有認真者從大三甚至碩班時即著手準備高普考甚至高考二級,組織讀書會者相
信亦不在少數(如三峽北大公行體系),大四或碩二/三已處於統整狀態,同時能向老師
或指導教授討論出題趨勢及作答方向,更別說其可能身兼高普考的出題委員(不然為什麼
每年的題目中總會出現所謂的「獨門暗器」?)
所謂「料敵從寬,禦敵從嚴」,本科生號稱並無起點上優勢等云云,管見採保守立場
。至於實際情況,則再留待後人補充、評論。
(四)注意上課時的「跳頁」:
如行政法陳治宇師及行政學程明師為了教學上的方便及連貫性,有時會不依課本編排
順序授課(如陳治宇師在講述前面P.X-XX「保護規範理論」與後面P.O-OO「公務員怠於負
責之國賠審查標準」時),個人習慣會先馬上註明跳去的頁數(如在P.X-XX寫上"to
P.O.OO"),再註明是從哪一頁來的(如在P.O-OO寫上"from P.X-XX")
綜上,掌握「主軸>跳頁>主軸」之原則,課後複習及筆記製作才不會大亂
,並確實跟著老師上課的邏輯與層次建立架構。
(五)法條vs.專有名詞(法科vs.學科):
在一般行政的專業科目中,屬於法科者有「行政法」、「民法總則」及「刑法總則」
(即使出於同一張考卷,仍應分開看成兩門科目);屬於學科者為「政治學」、「行政學
」、「公共管理」及「公共政策」,其中行政學與公管內容高度重疊。
1.依拙見,法科的核心在於「法條」,其出題模式不若過去的「申論題型」般
只需像機器般一字不漏地默出整段法條的內容,而是以「實例題型」的形式,要求考生以
「三段論法」呈現推論過程,換言之,典委給分標準並非要求考卷上的答案必須與他的想
法一模一樣,而是透過「大前提」的選擇(法條、規範甚至一般原理原則之抽象審查標準
)、「小前提」的"涵攝"(依紀綱師的說法,就是「構成要件」與「社會事實」間的"連
連看")及「結論」(法條規範對題示事實所規定的「法律效果」,如"1+2"的結果會是
"3",而不會是其他可能)。
舉例而言,如某一社會事實係行為人甲欲致乙於死地(即刑法271I條文之「故意」,
惟因立法技巧而被隱藏),持刀刺死被害人乙(即271I條文之「殺人」),因本案符合
271I所有構成要件,故行為人甲須承擔本項規定之法律效果(死刑/無期徒刑或10年以上
有期徒刑)。由此可知,「社會事實」是否能成就某種「法律效果」,端視該社會事實所
有內容,依據相關法條是否完全符合構成要件。
當法條規範變動(如A+B修法成A+C或法律效果從D修成E),原則上對於事實的涵攝或
結論即需修正且不得依循舊例,否則就違反了更上位的規範(如法不溯及既往或誠信原則
等)。
最後依個人心得,法科的學習大多著重於「構成要件」與「法律效果」的介紹,
及各法條間之連結(如行政法中AP"117>118>120>121間的連貫)。
2.另一方面,學科的核心則是「專有名詞」,其出題模式往往是從專有名詞的
「定義」/「特徵」(what)、「影響」(how),甚至是「起源」(why)出發,並要求舉出實例
作為輔佐驗證。因此,在學科的學習上個人習慣會先設法依循老師講義之論述,理解一個
章節中所出現的專有名詞,甚至藉由過往工作上經驗使自己更能切身體會其真正含義。
惟,吾人不會特別針對「講義中論述之字句」做逐字鑽研。自己在排隊等待問問題時
,發現到有人常會拘泥於講義或是選擇題中字裡行間的論述而與老師爭辯不休,甚至想把
整本講義硬背下來。不論是從技術上或是實務上,都是本末倒置。
管見以為,講師囊括各家之言編撰的講義內容及論述,其出發點是為了幫助
學員瞭解而作,實非為了背誦。換言之,「背誦」僅是幫助學習的一種「手段
」,而非「目的」,這種錯將「手段」之重要性置於「目的」上頭的情況,猶如行政
學上所謂的「目標錯置」(displacement of goals)般危險,透過這種方式求得的知識只
會是殘篇斷簡的片面內容,不但無法得知全貌,更存在盲人摸象、以偏概全的誤解危機!
依拙見,學科學習不妨採用韋伯師提出的「拆解式」學習法,將專有名詞視
為數個「核心要素」的組合,再以此出發作系統性延伸及論述(如實例/反證甚至是己
見),無需過度拘泥於題目或講義內容,以免事倍功半。畢竟,學科亦無絕對標準答案。
(六)時間運用:
個人因前(兼職)後(全職)期情形不同,故唸書時間亦隨之調整:
1.前期(跟課期至統整期前期):因此時有兼職,故此時重心放在「整理上課板
書、錄音檔」及「演練選擇題」。因工作賺錢的另一面即代表能真正靜下來專心學習
的期間並不多且多會被切的很零碎,為了充分運用這些隨時流逝的光陰,幾乎是抓到空檔
就忙著將前一晚上課的板書草稿,重新依其重要性分別用不同顏色整理之,並將一些自覺
重要的口述內容整理在便條紙上註記之。
(1)依個人從小到大的學習經驗,「顏色的標明」是學習及幫助記憶的核心
,透過顏色的區別能更快找出「關鍵字」並將其作融會貫通(如數字類的條號/年份/頁數
等會用紅色;專有名詞會用綠色;定義及需要特別記的部分會用藍色;題目會用黑色;非
常重要的爭點或國考生活須知會用亮橘色甚至是螢光筆標記起來),亦有利日後的尋找及
快速複習。
(2)通勤及排隊劃位時就隨身帶著陳真師或陳治宇師的選擇題庫,在約30分鐘的車程或
等待時限內要完成一定份量的題數並一併訂正之。
依個人經驗,會設法讓選擇題的演練處於「不舒服的環境」中進行。一來
,在考場上能提供給選擇題的時間實際上很少(至多25分鐘),過多的審題時間不但排擠
申論作答,亦使自己處於「選項間模稜兩可」的窘境,提升選錯機率,又選擇題不若申論
給分的主觀性,只有一翻兩瞪眼(非對即錯)的結果,故選擇題的演練務必達到
「考古題能反射性選出答案」的程度,始為標準。為了讓自己能進一步熟練,「選擇
題的每個選項」都會特別尋找出處並訂正之,即使這題心中僅存在稍微的不確定。
2.後期(統整期後期至奪榜期):地特後因有感自己申論架構過於殘缺且嚴重不足,遂辭
去兼職專心準備各科筆記的統整,時間分配亦改為「每天三科半,每科3~4小時,每兩天
輪完七門專業科目」之方式(第一天為行政法/公策/公管,第二天為行政學/民總/刑總,
政治學則交叉其中作為一個循環,共同科目與公文則於剛休息完的1小時內處理)。為了精
算每次的讀書時間,個人都會計時,期間中斷的時間則不計入,除了訓練自己能確實弄懂
一個段落,維持讀書的感覺外,亦培養出「不輕易受外在環境影響」的無我境界,從旁人
眼中看來猶如不動如山的石像般,實為意外收穫。
綜上,前期隨著工作內容的波動,每日實際讀書時間約略3~6小時不等,且未包含上
課的三小時;後期因能投入的時間增加,經碼表實測的讀書時間往往超出12小時有餘。或
許有人覺得此舉實為瘋狂,但因個人是那種「事情一旦沒做完內心就會牽掛不已」的類型
,故只能以「更多的時間」換取「對知識的熟悉度」,再加上考場中總存在一些「莫非定
律」(如典委多從考生不熟的部分出題),為了使自己不重蹈地特時的覆轍被突襲到或未
確實把握,自己也只能盡量拼盡全力試著做好該做的事!
上述觀點都是在下融合前人經驗及自身實際運作的心得統整,並非適合所有考生,若
自覺可行者,不妨斟酌參照之;若難以適應者,亦不需勉強接受。
三、事前準備:
1.直接以三等或高考為目標:
四、五等以選擇題型為主之考試看似更好準備,實則代表每一科皆需具一定水準始能
考上,換言之,每一科的容錯空間即遭壓縮,若在考場上失常或劃錯卡,就只能 Re:Zero
(從零開始),相信誰都不願接受這種結果。退步言之,即使有幸考上分發進機關工作,
薦(高)/委(普、初)任公務人員間亦存在「同工不同酬」的問題。
綜據上述,不妨直接以高考為主要準備方向,輔以日常定期練習選擇題庫作為精進普
考之方式,亦為一舉數得之道。
2.定位自己的讀書風格,再從上榜者中找出最相近者作為「標竿學習」之典範:
100位上榜者有100種準備方式。惟,能上榜者,僅因其於期限內即完成該做的事;愈
早完成,就愈早上榜!
以在下為例,104年一般行政榜首兼高普雙榜的蘇振昇先生及PTT國考版104年一般民
政雙探花的pureenergy大之經驗著實激勵在下,最初整體規劃之藍圖亦以其心得為基礎擬
定之。諸位不妨參考PTT國考版精華區及FB相關社團,其內含前人之各類準備心得,說不
定能從中找出專屬於您的"benchmark"!
3.高考,是22題申論題及110題選擇題的對決:
韋伯師曾言道:「許多人即使每一科均有B之程度卻總是以1分飲恨,原因僅是未能比
其他人多會一題。」換言之,考古題準備愈透徹,在考場上被「突襲」之機率愈低,亦能
離上榜愈近一步!一般而言,學科以「近10年份+含各類特考」為佳,最少亦
應整理好「近5年份」為宜;法科因有修法情形,以「近5年份+含各類特考」
為主。
綜上,既決定踏上國考這條路,就該將其視為「動用所有資源及時間的總體戰」,方
能一鼓作氣,直取金榜!
四、讀書方法:
1.「閱讀次數」及「回憶提取」勝過「精讀的程度」:
依拙見,學習之過程如同在沙灘上行走般,稍有不慎,甫獲得之新知識就會被時光的
浪花帶走而顯得陌生、模糊不清。因此,跟課期對上課內容之「重複審視、閱讀」及預/
複習時之「提取」對於日後的記憶及背誦就至關重要。
2.將知識轉換為「自己理解的形式」:
以前工作上的前輩總提醒說:「不懂的東西,無法在腦中停留超過3分鐘」
,故在下遇到不解的知識時,都會將錄音中老師白話的闡述紀錄下來,抑或自力查詢相關
實例輔佐之,如此才有助之後複習。
3.製作專屬自己的筆記:
筆記並非將教材內容原封不動的謄抄一遍,而是將知識「圖像化」並加深印象,使自
己今後做複習時能夠更迅速地提取、應用,甚至創造便於自己記憶的口訣亦非不可。
此外,多數講師撰寫之教材中,各章節開頭之「樹狀圖」內容亦幫助在下構築對該章
節之認知,或是課堂間運用「心智圖」推演之板書,亦對在下的申論架構有莫大幫助,以
上方式皆可作為自己筆記製作之依據。
五、各科師資及用書(共同科目):
(一)法緒:
師資:陳治宇師
書單:法學緒論-陳治宇著、阿摩線上測試
法緒一般而言都會是排在最初開課的科目之一,目的即如同陳師所言,係為了使學生
在接觸後續的專業法科前,對於法學能有基礎的認識(如法學派系、三段論法等),並非
單指考卷上佔有30%的15題選擇題,基礎不扎實,進階科目也很難學的好。
陳師的上法如同其行政法的風格-兩段抄滿黑板的板書、快速帶課並逐題講解的節奏
,故上陳治宇師的課一定要做好「課前預習、課後複習」的習慣(請各位務必將
其內化成「國考生活須知」!),個人的準備方式很簡單:利用通勤或等劃位的時間
,不看課本內容直接寫後面考古題,拼多少算多少,就算滿江紅也沒差!因為這樣除了能
先快速抓出自己不熟的區塊做重點學習及藉由陳師的上課檢討抓出題目相關的法條外,亦
能馬上接著用課間或下課時段,跟陳師討論答案及檢討自身思維的不足之處,陳師亦總會
切中要點地提出解答及給予提示,著實受益匪淺。
課程結束後,就繼續做阿摩題庫,陸續將前5~7年所有出現過的法緒考古題做完,除
了阿摩本身在題目下方即有附的詳解外,同時輔以陳師課本作為檢討訂正來源。在最後的
奪榜期,每週仍練習50題維持手感,零零總總亦累積下來數百題練習量。
惟,「法學緒論」這門科目如同大多數前人所言,投資報酬率實在過低,除了專業科
目會用到的法條外,各種琳瑯滿目的特別法亦囊括其中,令考生難以掌握方向,準備起來
亦容易遭遇挫折。
如今重新省視,在下仍會採取「題海戰術」的方式,以「少量多餐」的作法
(限制自己在18~20分鐘內做完15題並設法達到6~7成以上正解率)準備這科,設法
培養出「法感」亦有助選出「最適當的選項」。(雖然法緒每年都會出現爭議選項,君不
見今年竟出現「負擔處分能主張信保原則」選項,著實讓陳師氣結,課堂間邊上邊罵~)
(二)憲法:
師資:韋伯師
書單:上課及總複習講義、阿摩線上測試
憲法與法緒如出一徹,同為佔分30%的15題選擇題,自己也發現到憲法講師多由教授
政治學的人兼任(如韋伯師及劉沛師),或許是因憲法亦為政治學中會遇到的章節緣故?
韋伯師板書的「心智圖」架構,不但與其政治學內容有體系上的整合,各種五花八門
的聯想、口訣更是獨樹一格(像是國安會議-「陸委參防內外財經書局」等族繁不及備載
…),真不敢想像沒有這些教學內容,會曠日費時地準備到何時?可惜韋伯師分配到的授
課時數過少,不然應能聽到更多釋字背後的故事。(讓一門大學內需花上一整個學期才能
教完的科目用10堂衝完完整內容,實亦強人所難)
因過往準備這一科的方式與法緒相似故不再特別論述之。惟,重新省視的話,個人同
樣會以「少量多餐」的方式搭配「考古題」為之。相較於浩瀚無垠的法緒範圍,憲法的考
點更為固定,故多做考古題不但有助於考點整理及答題手感培養,投資報酬率亦較法緒高
出許多。
此外,個人亦從多次練筆經驗(地特、初等、關務、警特及阿摩題庫)感受到:
新出的釋字常成為憲法選擇題的常客!其出法總是將解釋理由書之重點中挖空
正確的「關鍵字」甚至「整段句子」使其藏身於選項中,甚至搭配該釋字相關議題的過往
釋字一併出題!(如都市計畫的「通盤檢討」,釋字742會搭配725甚至是156)
綜上,作為一個國考萌新,在大法官會議衝釋字出刊比漫畫「寶島少年」還神速的今
日,應設法培養出「瞭解釋字內容」甚至「熟讀解釋理由書」的國考生活習慣
,不但能提升憲法選擇題的正解率,亦有助於行政法這門專業科目的學習(不管是選擇還
是申論的延伸)。一魚多吃的好釋字,不看嗎?
(三)英文:
師資:英銘
書單:上課及總複習講義、阿摩線上測試
因為過去高中、大學等母校都很重視英文訓練,加上在科技業工作,FAB端pilot run
時會需要跟太平洋對岸的designer用e-mail溝通,英文讀寫不會是太大問題。個人準備方
式是跟過英銘師一輪的課,做完課本內所有的題目後,定期做少量的阿摩考古題,但每當
有機會在其他專業科目發現英文版的專題報導(如政治學、公策甚至研究所入學考題)時
會逼自己看完,訓練長篇文章的閱讀能力,這次高考的英文選擇正解率有達到約6成,算
是安全下庄。
惟幾次練筆下來的心得是:英文20題的鑑別度相當不穩定,有時很簡單,但有時
連外文本科系都覺得吃不消!後來才發現是每個英文考試的出法皆不盡相同,故先行瞭解
出題模式再著手準備亦不遲。
事後聽到一種方式值得參考:準備考古題時,若發現到某些英文單字在選項中常常出
現,不管這個字拼法或念音多奇怪,請特別將它記起來,因為根據統計常會出的字就是那
些,就算在考場上遇到的它不是正確選項,也能保有刪去法的能力。若有心想充實英文字
彙的國考萌新,「國考英文字彙一把抓」裡有整理常出的英文單字並以星號標示重要程度
,不妨參酌。
(四)國文:
師資(作文):林嵩師、田丹
師資(選擇):林嵩師
師資(公文):林嵩師
書單:林嵩師正規及總複習課講義
國文雖然僅是比重佔20%的共同科目,但作文總分亦達60分之譜,若能練到妙筆生花
,衝破40分者也大有人在,此外,作文亦為培養申論寫作的重要環節,若是初次接觸國考
的萌新,不妨以作文為起點著手構築申論的寫作基礎,日後將能大有作為!
因去年9~10月額外加入田丹師新開的作文實戰班,課堂上田師會先提示說教材中文
章的架構、種類作為鋪路,並補充名言佳句及典故輔佐之(雖然她把抗日名將謝晉元的名
字寫錯讓在下有些無言…),最後會計時下課前的1個小時讓學生實際演練,在下亦於時
間限制的壓力下逐漸培養出自己的寫作風格,分數從1X成長至3X。六堂作文實戰課結束後
還有提供每月一次的作文批改,個人很感謝其提供的指教、建議及打氣。
至過完年林嵩師的國文開課又是另一種不同的體驗。林師上作文的方式有很高的考試
取向(包括單/雙軌式題型、如何分段、用字、時間分配甚至是怎麼撐出篇幅),起初拎
著自己練習成果請他批閱,雖然有點兇但都能提出切中要點的問題作為改進上需注意之處
,輔以先前實戰班累積下來的基礎,後來寫作的洗鍊性及速度皆獲得提升,雖然林嵩師有
些毒舌,但個人著實感謝他在正規課及總複習班的指導,受益良多。林師特別提醒的
「時間分配」亦相當重要(個人習慣開頭30分鐘先翻到第5面先寫公文,接著
15~20分鐘內處理選擇題,最後至少壓70分鐘以上給作文),分數也從地特慘不人睹
的三面2X,提升至關務及警特的三面半3X,最後高考拼出四面全滿,分數接近40的程度,
即使沒有特別多背參考書中的「名言佳句」,每次仍都有在進步。(編按:個人很喜歡今
年警特三等與高考的題目,「公義與憐憫」從「真實的正義」出發論述之;「自信的真諦
」則從瞻仰的陳金鋒選手語錄逐步帶出題旨)
選擇題的話除了跟課外,就是把塵封已久的高中學測指考的題本搬出來重見天日,你
沒看錯,就是高中時那些會用到的國文教材!個人在看國文考古題時,自覺跟學測指考題
型並無二致,皆屬於出題範圍浩瀚無垠者,除了將高中教材翻出來重溫過往國文班導的「
調教」,並向相關科系出身的家姊求救外,別無其他更好的途徑,這次高考只錯2題,實
為意外中的意外,或許是高中遺留下來的國學造詣未隨時間流逝,日常在FB留言前亦總會
再三斟酌並組織才敢發言等習慣造就今日成果,算是無心插柳柳成蔭吧?
公文最初是從網路上的「青草茶」著手,除了將「發發速密附」內化成國考生活須知
外,剩下的跟著林嵩師的節奏,兩堂課的份量足矣!自己在奪榜期的階段則是提前至考前
一個月拿著市售的26孔作文紙將林嵩師公文講義中考古題出現的形式全部抄過加強印象(
如主旨、說明、辦法、附件、字的大小及位置等),考前就將訂正過的地方找出作為考前
叮嚀,可惜僅拿下10分達保底程度,若說明段用字再精緻一些,或許會更好吧?
綜上,共同科目在高考雖然僅佔20%,惟在普考與一般警察四等係與專業科目平起平
坐,自身看到許多專心衝四等的考生專業科目成績已達9X鬼神程度卻還是與上榜失之交臂
,才知道其總是在這一塊埋下不穩定因素,著實感到惋惜。雖屬老生常談,但還是想提醒
四等考生:「專業科目絕不能放,即使英文苦手,欲採通說全猜B者亦同!」
四、各科師資及用書(專業科目):
扣除未真正參與面授的摸索時期及課表安排等因素,在下的所有專業科目並非同時準備(
實際上,公策及公管等較進階的科目,亦須於行政學累積一定基礎後始得入門,否則也只
能淪為硬背而無法活用的死知識罷了),合先敘明。
(一)行政法:
師資:陳治宇師、陞鑌、宋韓師
書單:行政法、行政法(概要)百分百測驗題庫、這是一本高考行政法解題書、陞鑌+宋
韓師補充講義、104榜首蘇振昇先生筆記、阿摩線上測試
法條該怎麼背?個人的做法是隨時帶著法典,腦袋順過行政法各種爭點時若
對相關法條感到模糊或陌生,就馬上拿出來翻,順道註記與其他法條間的連貫適用,不熟
幾次就多翻幾次,直到真正弄懂為止,釋字、庭聯決議及判例/決亦如法炮製。惟如過
江之鯽的判例/決字號無法多加詳記,僅有數個具代表性者靠著多看而有幸將它們牢記心
中。奪榜期時在youtube上找到一系列「法條高速朗誦」的影片,於睡前搭配法典重複聆
聽與閱讀,其對於考前就法條的熟悉甚至強記亦有一定成效。
陳治宇師上課方式如同法緒,板書量大且節奏快,惟為了補充更多見解,板書量總是
三段起跳,上到最後行政救濟的部分甚至五段都不足為奇。陳師開頭都會先講解板書,再
帶大家看課本或做選擇題,同時與後面相關的議題及考點作連貫一併講解,有時亦會先帶
法條並逐條解釋構成要件、意義、法條間的體系解釋及學說/實務見解。上完一個章節,
陳師會對其後面附錄的申論考古做逐題講解,提醒說某一段內容能參考課本第幾頁。課堂
間亦會穿插當下時事,有時充滿娛樂效果(如陳前總統=金馬獎影帝、連勝文=大扣呆),
能在笑聲中學行政法,有時是在提醒學生出題趨勢的轉變(如各種「甄選簡章」的性質)
,課堂間及下課前總是坐在休息室為學生解惑到最後一人,故下課時的教師休息室總是門
庭若市,各種討論聲此起彼落,相當熱鬧。
個人剛接觸陳治宇師的行政法時,如同諸位國考萌新般深感行政法的廣闊與不知所措
,但為了克服,除了回去時在公車上將陳師課堂間自覺重要的口述部分化為文字
呈現在筆記本上外,回去亦立即將今日板書重新整理,並以顏色區分重點程度
或法條、頁數,以便讓自己日後複習時能快速抓到要點進入狀況,同時將筆記本上稍早整
理的口述內容以顏色記在便條紙上,貼在重新整理的板書附近,並註記相關頁數。
作選擇題庫或整理到一半若翻遍課本及法典仍不懂,就註記下來於下堂課的課間與陳師諮
詢,有時因怕忘記甚至直接在上法緒時就提前詢問,從第一堂上課開始的每一次下課都這
麼做,直至總複習結束。此外,每週必排出一段空檔,將陳師逐題講解的申論擬
答化作文字整理於便條紙上並貼在角落以便對照。雖然總是因整理到半夜而隔日又要
提早起床兼職很痛苦,但透過重複再重複的錄音播放,才逐漸理解陳師對於題目的法條應
用、學說/實務見解及涵攝過程而培養出所謂的「法感」,搭配百分百題庫1300題的依循
複習,從選擇題開始抓考點。
然而,或許是急著想把行政法學好而貪快的心態,這種「以選擇題為主的準備方式」
開始出現「見樹不見林」的弊端,缺乏架構又疏於申論練習的結果就是在地特狠狠地踢到
鐵板。事後因深感自己於行政法申論架構的嚴重不足,沉定思痛,除了入手「這是一本高
考行政法解題書」去理解申論應如何呈現外,亦另外以陳師的讀本及104年高普雙榜的蘇
振昇先生的行政法與法條筆記為基礎,製作一份融合其板書的「體系筆記」,內容只抓爭
點、要件及法條規範等,且一併納入釋字、庭聯決議、判例/決等實務見解,將其與各家
學說一同比較。
統整期時,於申論題庫班有幸參閱陞鑌師的寫作方式,以「大套路」為前提去理解題
目,再以該題爭點對應的「小套路」去答題,雖然自覺統整期的自己解題能力尚不成氣候
,故未能真正融會貫通,然經歷多次演練後才發現到自己已逐漸將這種答題邏輯帶入申論
中,也不枉費多付出的金錢與時間了。
進入奪榜期後,除了有幸參閱各種佳作作為參考外,宋韓師以考生角度出發,從「大
方向的原理原則」開始提醒行政法的出題模式及法律人的口吻會如何呈現,如遇到
實例題首要之務即為「定性」(如依題示,行政機關之XX作為經AP"92I/135審查之結果因要件
全部該當,實屬「行政處分」/「行政契約」),系爭事實定性後才能進一步就該
行政行為之特性「搭配問題的爭點作延伸」(如行政處分的「救濟上實體及程序規定」
或「三種行政訴訟的使用時機」、行政契約的「兩行為併用禁止原則」或105地特「資開法
第20條」與「行政處分」間的關係等),其補充講義除了包含諸多選擇題中作為考點常客
的法條與時間、期限外,亦包含自己整理各方見解而成的擬答,這些資料於最後統整時不
但讓在下的架構筆記更有層次,面對從未見過的考題(如106高考第二題)亦能用自己建
立的體系下去審查、作答而獲得一定分數。在難度較105高考行政法更深的本次考試中能
繳出這份成績單,上述諸位講師的努力皆實屬功不可沒!
行政法新年度開課後自然也不敢閒著,除了試圖重現考場寫作內容請陳治宇師審閱外
,自己亦從考選部或公職王抓最新的題目掌握出題趨勢,每堂下課向陳師的諮詢依舊,惟
討論內容從「選擇題的考點」,轉移至「申論題的答題架構」,請他從典委的角度分析該
題真正想看到的爭點為何?應如何回答方得適切等等,對行政法的學習方式亦從
「理解課程內容」轉變為「不停解題,甚至自己抓時事出題」,直至放榜前最後一刻。
綜上,陳治宇師的課就像八八坑道的陳年高粱般愈沉愈香,上課時間掌控佳,教學兼
具深度跟廣度,又能為學生在行政法的茫茫大海中如燈塔般指點一條明路,實為一位值得
尊敬、認真負責的好老師,有基礎後再回頭省視,才知道其課堂間再三提醒的地方,都是
大家常錯的盲點,或許初始階段會被其渾厚響亮的嗓音嚇到,但這種方式實為陳師為協助
考生記憶而採行的方式(常見他下課時在吃一種特製潤喉糖以免接下來的課聲音出不來)
,著實煞費苦心。最後考上前去道謝時,陳師的激勵與笑容或許是這段日子最難以抹滅的
回憶,後來因考取而無法繼續參與陳師的重點班,個人深感可惜。
陞鑌師雖然試著將其心得傳授給學生,惟要在有限時間內將廣博精深的行政法全部都教到
位,實屬不易,下課時又有某些人自己未詳加思索即纏著陞師不停地問,故能與其討論的
時間又再次受到壓縮,實為在下深感可惜之處。
於奪榜期與宋韓師討論題目,總是能獲得更多務實的意見(如「保護規範理論」審查條件
的缺乏及涵攝能夠改進的地方,其他像是「字太醜」亦於其中),雖然有點毒舌,但在法
科整體上能有所小成,除了刑法紀綱師就「涵攝」的指導外,宋韓師的指點迷津亦扮演重
要角色。
綜據上述,若讀者仍對行政法深感迷惘,事後聽到一種方式值得參考:若行
政法是完全沒基礎者,不妨聽聽林清薯叔的課(據說也上的很好),課程嚴謹,板書架構
龐大兼具清晰完善,且亦會重複強調選擇或申論的考點。與陳治宇師一樣,林清薯叔亦會
註記法條並給予簡潔定義使其概念一目瞭然,且地毯式地將各考點循序漸進地帶到,輔以
大量實例幫助學生理解。同時也相當關心學生聽課狀況,平日在粉絲團分享最新考題及自
己的筆記統整外,考前甚至在FB上開直播提供考猜讓不是自己學員的考生雨露均霑,著實
是一位好老師!
陳林兩派擁護者皆聲勢浩大且死忠,該上誰的行政法,實無區別實益,而依拙見,林
清師因係採用陳敏大法官的體系為主,故架構較為清晰,國考萌新們亦更易入門(初次拜
讀陳敏的藍皮書時亦為之震懾),對於上榜所需的門檻亦已夠用,因而上榜者亦不計其數
;陳治宇師的教法偏向蒐集各家意見,再從中提取菁華並提倡應作出「對人民有利的思考
」,故經個人統計,行政法或相關科目的榜首多為陳治宇師的門生,自不在言下。
若回頭重新省視,甚至欲以行政法作為國考「進攻科」者,個人會屏除自身原則,
陳師與林師的課都上,再以林師教授的「架構」為基底,增添陳師教授的各家意
見作為填充的「內容」,或許能使這門學科綱舉目張,卻又不失各說的豐富性與層次感。
然而,其開課時間的不同(較適合萌新的林清師卻總是較晚開課)及就同一爭點的差異
(如106高考第二題當事人乙的行政救濟方式),讀者需自行參酌評估,在此敘明。
(二-1)刑法總則:
師資:周昉、程宇師(紀綱)、 羿帆師(駱羿)、李維
書單:刑法總則、讓你上榜的刑法總則、3Q刑法總則破題書、羿帆師題庫及總複習講義
、104榜首蘇振昇先生筆記
正規課時期跟的是周昉師,其上課風格相當輕鬆,如同過往在大學的通識課般,課程
中總是笑聲不斷,舉例也令人印象深刻。此外,周師不希望學生猛抄筆記卻不聽他講解(
像是「不要抄不要抄,放下屠刀」等族繁不及備載,有心者甚至已彙整出一系列語錄)。
其板書架構除了已呈現於讀本外,周師有時上課亦會帶讀本中所附例題。自身跟過一段時
間的課後原本參考坊間解題書欲練習申論,卻發現到日派與德派的詮釋差異,原先的三階
論體系逐漸混亂,其中夾雜的大量專有名詞亦使在下不堪負荷,地特考場上面對題目竟一
片茫然無從下筆,著實為一記沈重的打擊,同時也陷入迷惘與恐慌之中…
之後有幸經準備法廉的朋友介紹,得知紀綱師的存在,由於此時的狀態如同溺水的人
看到什麼就抓什麼,遂抱著「死馬當活馬醫」的心態,試聽紀師的讀書會,初次與其接觸
,其竟一眼就點出在下當時對「障礙未遂」與「不能未遂」的疑惑,亦言簡意賅地一語道
破自己刑法學習上過度偏重「專有名詞」的盲點。上述提醒令在下當場茅塞頓開,如同武
俠小說中打通任督二脈的形容方式都不為過。即使已過12月所剩時間不多,當下心一橫,
立即入手紀師的刑總雲端函授。
8000元並非一筆小數目,但為了將刑法這門科目重新打掉重練,此舉實為孤注一擲(
第一堂課開頭直接闡明要將授課內容拉到司律程度時,著實下了一身冷汗)。紀師的板書
架構是目前在下所見過的所有講師中最為完整卻又符合「一目瞭然原則」者,惟紀綱師上
課節奏很快,且融入刑分、刑訴的概念作統整性的教授,各地面授的萌新可能起初會不
大適應,在下是除了好好跟課外,遇到難理解或來不及確實聽過的地方,除了倒帶將那幾
分鐘內容多聽幾遍外,遇到紀師口述內容更為簡潔明瞭者,則將其化作文字,結合自己在
網路上找到的「康乃爾筆記法」內化為專屬知識。紀師課堂上亦會親自帶學生實作大量題
目,有時亦將自身實務經驗結合學說理論設計新題(如擄「鴿」勒贖及業務過失致死等)
,從多次反覆的題目演練中在下亦逐漸掌握刑法三階論審查的輪廓。
紀師本身亦十分嚴格,作為國考生活須知的預複習不說,除了要求司律考生需精讀3遍
以上,且提問需先自行深思熟慮過,有了獨立見解才再與其討論,否則會先被
叫去「助跑撞牆」。或許有人覺得他都不願回答,之後才得知此係法律人學習刑法的真正
方式,一個問題若只想馬上知道解答,即使得到了也不會確實將它放在心上,久而
久之仍會忘掉而又陷入惡性循環,在刑法中,很多概念前後是相互連貫的,若第一次讀
過不懂不妨留下註記,待後續理解相關概念時再重新省視前者,疑惑自然不攻自破。
而紀師影響在下最深的是法學上「涵攝」的操作,說穿了其實只是「法條構
成要件」與「題示社會事實」之間的「連連看」而已,若全部都能對應到,自然該當
該法條規定的「法律效果」,即使是從未接觸過法律的小學生都能勝任。紀師甚至不諱言
地指出,「專有名詞」只是學者間為了方便溝通下的產物,許多考生卻本末倒置地將其奉
為圭臬,忽視法條當中的構成要件而不做真正涵攝,僅草草提出幾個專有名詞外加抄題就
當作涵攝完成,分數自然不理想。紀師的指導不但將在下的刑法救了起來,同時亦改善所
有法科在「涵攝」這一塊的呈現,刑總一科同時改善民總與行政法,著實感激在心頭!
進入統整期時,除入手紀師的3Q刑法總則破題書外,同時加入羿師題庫班上課內容以
作對照,此時的讀法是先只看題目在腦中跑過一遍「抽象審查標準」,再將擬答
使用的法條、判例/決標示出來,同時比對兩師的解題方式有何差異,最後選取自己適應
者從之。 紀師相當重視學生審題的速度,總是說要把所有人訓練到解題思維比法拉利
引擎的轉速還快。依其所見,近年來相關國考不但有出題活潑化的趨勢,一題內結合複數
考點之情形也更常出現,若對相關爭點不熟,作答自然快不起來,便會讓自己陷入「寫不
完」的窘境,相信所有認真的考生都不願遭遇這種情況。
後續在上羿帆師的課時,實感羿師也上的很好,題庫及總複習期間提供的許多實務見
解及審查方式也為先前紀師打下的基礎增添許多內容而不互相衝突。其考前對於「未遂犯
」審查方式的提醒在下也受益良多。
奪榜期時額外加入李維師的統整方式及解題思維,除了將各德/日派間的爭點及法條
關係以「樹狀圖」方式呈現外,亦以考生角度出發,先從題目提問的重點出發抓出主要爭
點解題,再逐步解決題目脈絡中散落於各處,較為次要卻仍須處理的考點,著實受用。
綜上,諸位講師於在下的刑法學習之路上皆是重要的存在:周師所帶的觀念清
晰,對於法緒選擇及入門基礎仍十分重要;羿師相當強調申論作答時的排版一目暸然、上
課節奏明快、考點提示明確,給分嚴格並兩極化以訓練其學生作答兼具深度、廣度及精確
性;紀師強調用字簡明,力求答題的推理、邏輯通暢明確,至於申論形式則舉中正大學盧
映潔教授的例子,不強制要求其學生一定要參照其解題書擬答的形式鋪陳,也不希望因為
「如何呈現申論」等原因,本末倒置地拘束考生的答題邏輯。依拙見,周師偏
日派,而紀師、羿師及李師傾向德派且更具有考試取向(洗鍊、邏輯清晰並降低強記負擔
),三位講師的課皆幫助在下將先前不知所以的部分加以理解、簡化,在下並未入手
「大小百合刑總解題書」(自覺字數有些過多,也怕與自己先前統整出的架構體系發生衝
突),只靠著結合上述各講師的教學內容,即足以應付眼前考試。
(二-2)民法總則:
師資:裕樹、陳曄師、李維
書單:民法總則-王澤鑑著、民法總則關鍵讀本、民刑法總則主題式申論題庫Q&A、這是一
本民法總則解題書、裕樹師法學大意民法加強課的講義、104榜首蘇振昇先生筆記
(編按:以下內容可能加入在下諸多主觀評論,合先敘明)
個人最一開始有幸接觸裕樹師為初等考生加開的民法加強課,課程期間裕師將整部民
法的重點都有帶過,同時補充自己實務上打民訴官司而逐步累積的經驗,課程內容整體而
言相當豐富,但因裕師本身會教的較為深入,故常會倒帶多聽幾遍直到真正弄懂為止,加
上筆記的時間,常常一堂才3小時的課要弄到6~7個小時才能上完,卻也因此累積了一些
相關基礎,在上陳治宇師的法緒時亦發揮作用,個人原先以為等到民總正規課的第一輪開
課時應該能更快進入狀況,但是,實際情形卻大相徑庭。
第一輪的講師上完前三堂課後,個人居然陷入「鴨子聽雷」的窘境…不是說為了要考
量非本科系的新生會特別講解清楚的?為何上了課以後反而比剛開課時更弄不清楚民總這
門科目的內容?課間與下課的提問不能解釋清楚又愛理不理的,為什麼那些女孩甚至榜首
去問都能得到更好的解答?中段進入「法律行為」這個區塊後雖然依稀整理出一些思緒,
但開頭的基礎既然早已雜亂不堪,又怎麼能期待後續更深入的問題能確實學好?這樣的惡
性循環便一直持續著,明明到場聽了課,卻還是不知道課程內容在講什麼,遑論申論練習
…為了克服這個窘境,除了入手民法權威王澤鑑教授的民法總則外,跑了不下10來家書局
以及在國考板蒐集資料,甚至打聽其他民總師資的函授訊息都未見起色,地特自然是考的
一塌糊塗,正當絕望地想要放棄這門科目時,一份讀本引起注意。
此書係當時民總第二輪師資陳曄師所撰,內容淺顯易懂,各章節開頭亦附有各法條或
學說理論間的樹狀關係圖幫助讀者暸解,此外每個章節後面也附上相關的考古題提供演練
,有些例題也附上擬答作為練習時的參考,整體內容或許並非博大精深,對於當時的在下
卻無疑是塊救命的浮木。之後在國考板上,甚至連板上大推的袁翟師(即「這是一本民總
解題書」作者林政豪律師)本人都親自推薦陳曄師所教授的民總。
接下來的日子除了繼續消化第一輪課程的堂數外,針對民總的預複習幾乎皆以這份讀
本作為核心,同時將上課的架構整理在便條紙中,貼在讀本內相關的頁數上,並以讀本內
容作為幫助自己真正理解的途徑。等到第二輪民總正式開課後,有了前車之鑑,除了更加
專注聽課外,每個課間與下課皆與陳師討論上課內容,亦逐步入手「民刑法總則主題式申
論題庫Q&A」及「這是一本民總解題書」作為申論練習的基礎,每週1~2題的請陳師審閱
,陳師也會亦步亦趨的提點法條的使用與解題時的邏輯連貫。依其所見,民法如
同「烹飪節目」一樣,「大前提」即為食材介紹,「小前提」即為料理過程,「結論」即
為菜餚呈現,環環相扣卻又缺一不可。
陳曄師的課開頭會先繪製出這堂課將使用到的圖表概念,並用10分鐘的時間作上一堂
課的複習,協助學生進入狀況(陳曄師板書及前10分鐘的複習錄音建議額外整理
,對統整期及奪榜期的複習既省時又幫助甚大!),且每講完一個法律觀念,都會隨
即帶考生做考古題並口述自己的擬答,下課前也會提示下一堂課的範圍並指示預習的頁數
。為了拯救原先殘破不堪的民總體系,除了整合陳師板書與讀本內容作成體系筆記,亦於
回去通勤時立即將課堂間的口述擬答化為文字整理在便條紙上貼在題目邊方便日後複習時
對照,若當天講解題目相當多而通勤時卻來不及完成,就直接坐在公車站頂著風寒雨淋,
繼續靠著路燈的光將題目做完才敢回去。過程雖然辛苦,後續的複習與回饋卻物超所值!
依拙見,民總的型式類似行政法,係屬於「骨架細的胖子」,出題模式及爭
點相對於刑總來的固定,以高考為例,常常是一題在考「法律行為」,另一題在考「
行為人」,有時穿插「法人」、「期間」、或是各種冷門題型等,民總及及行政法難的
地方是多到數不清的法條、判例/決跟實務見解需要記憶,但追根究底,原則上民總不會
運用到太過艱深的學術理論,學界與實務間的見解也大多一致(105年出現的「雙重不當
得利」及「無效法律行為得否撤銷」個人覺得那種出題模式今後應不會成為常態);
而刑總就像「骨架粗的瘦子」,國內因學術界及實務界間成員新陳代謝的速度不
一,致使德派與日派對於同一爭點或法條的詮釋大相徑庭,兩者著重的點亦不同,這些部
分即為日後在考場上常見的熟客,請留意之。
若有心以民總為進攻科者,不妨去聽聽裕樹師的課,雖然教的較深,但會分享自己讀
民法的心得(民法條文內容要一個個字咬著念,才能算真正讀過),同時會介
紹實務上常被引用的判例/決字號,若能搭配相關條文用於考場上,相信將大大加分。
(後記:講師為了上課節奏,聊天本係無可厚非,但只要是能協助考生獨立思考者,就算
是「死刑存廢」這種爭議性議題,在下都不會排斥。然而,其他為了拖時間至下課,在台
上講自己跟女友的私事、至各地跨年遊山玩水與諸多實際上對考試似無實質助益事項云云
,是否適宜?則留待想考上的諸位自行判斷。兩個同一間高中同屆畢業的人,就算分別以
不分軒輊的學歷畢業,卻因社會際遇的南轅北轍,最終一個可以站在台上講課出書,一個
卻只能坐在台下掙扎,或許這是當初誰都未曾預見的結果吧?陳曄師不是補充最多的或是
授課時最有趣的,但他「試圖協助考生聽懂」的教法,著實救了在下這門科目)。
(三)行政學:
師資:宋文師、張楚師、柯博文、程明
書單:經典行政學讀本、經典行政學申論題庫、行政學百分百測驗題庫-陳真著、張楚師
正規課板書、柯博文+程明師補充講義、104榜首蘇振昇先生筆記、阿摩線上測驗
選擇題庫係入手陳真師的《行政學百分百》輔以阿摩演練,題目解析不但豐富詳盡,
亦囊括近10年來幾乎所有大小國考的基礎/進階題型,詳解中繪製的解析圖表更能幫助理
解並加深印象。不過因其題目眾多,故準備上請諸位務必「量化自己選擇題庫的進
度」,否則容易被海量的題目淹沒而半途而廢,就太辜負陳真師撰寫這本書的心血及先前
投入的資源了!
以在下為例,將整本題庫的「各大單元」及「命題焦點」逐一整理出題數後,
再依各「命題焦點」的題數多寡,按「比例」決定一次須完成的題數,如出題多的「命題
焦點」就一次多寫一些題目,坐車通勤時就依循將所有命題焦點擬定好的份量盡力
寫完。 不跟隨上課進度練習,是因為想盡量「還原考試時實際作答的情境」,若照傳
統方式逐頁演練,不但會有「寫了後面忘了前面」的問題,亦容易產生心理上的「暗示」
作用,導致低估選擇題難度的情況,上述潛在危機皆應納入考量。依自身戮力執行之結果
,合計4063題的題庫能在1.5個月內寫完並檢討過一遍所有題目,第二遍的複習則能加倍
,以此類推。
「申論宋文,選擇陳真」這句在國考板流傳已久的名言,確實印證於在下身上,首次
聽行政學課程時只感覺其內容龐大又細瑣而苦無進展,且宋師為了與後面相關概念連貫,
會一邊採跳躍式上法,一邊翻讀本外加低pH值的高分貝嗓音,讓諸多國考萌新望之卻步。
然,宋師上課板書無疑是浩瀚無垠的行政學中指點方向的羅盤,因那就是經他整理過
的菁華摘錄。又,在下會將課堂間宋師對某段課文的詮釋、時事案例記在書邊空白,並與
公策張楚師正規課補充以便條紙一同統整於板書旁,不但能加深印象,亦有利之後複習。
惟,個人覺得宋師面授課程最有價值的地方,莫過於中堂下課時與其就學理或請益的
對話!此時總會跟陳治宇師一樣,在休息室擠滿絡繹不絕的學生,或有欲提問上課內容者
;或有欲請宋師審閱申論者,透過與宋師的對話、傾聽他人提問協助自己增廣見聞及為了
接招宋師反問的各種腦力激盪,確實能對行政學及人稱魔王的公共政策等科目有莫大幫助
。此外,宋師在改申論時總是會看的很細,甚至連「用字的精確度」與「如何排列呈現」
皆相當講究,改完後更會向在場所有人不藏私地分享審題技巧,以其那一套特有的公行架
構,解析行政學三兄弟五花八門的各類申論題型。在下總試著把握每一次的下課跟他維持
更多對話,從10秒、20秒,增加到數分鐘,只希望能從他身上多挖一些東西,不管是為了
協助友人解決疑惑,還是想讓自己的架構輪廓更加清晰。申論題庫同樣選擇宋師所撰,不
但將其讀本內容針對近年來的出題重新整理出擬答,更加入先前考取者的佳作演練,篇幅
量更為適中並能應用於考場上。
平常總會聽見「宋師休息時間過長」的聲音,宋師上不完及過多的加課時間確實係值
得討論的問題,但在下還是想反問那些人:你們是否有和宋師真正的對話過?只是,沒想
到最後會發生那些糟糕的事情,著實感嘆只要一步走錯,先前累積下來的成就再怎麼多,
都會付之一炬。
宋師著作目前應多已絕版,只能試著從二手書市場中多加尋覓。若急欲建立行政學這
門科目架構的老手或萌新,不妨參考紀傑師的「行政學移動教室」及「行政學圖破主義」
,紀傑師不但曾是高考榜首,亦為政大公行所出身,從其以考生角度出發而製作的心智圖
表不但更便於吸收,也能感受到一些宋師的影子。
個人因後半段的統整/奪榜期才有較充裕的時間準備,故此時複習行政學的方式,係
直接將自身先前搜集的資料(如板書架構、自編口訣、程明師及柯博文師申論/選
擇題庫班教材等),與內容高度重疊的「公共管理」課程,一併融入蘇振昇先生的筆記中
,借前人建立下來的基礎作「一條鞭」的統整,奪榜期及考前就只重複閱讀並修正、補充
這本筆記,考後亦持續添增程明師正規課內容,直至放榜前最後一刻。
如今回頭省視,在下仍深感行政學內容的浩瀚無疆(永遠抓不著方向的「人事行政」
及「財務管理」出題趨勢,以及永遠背不完的大小標題)。惟依拙見,行政學的本質無疑
是將民間企業「管理學」的外表,融入自1968年的NPA及21世紀以降NPS的靈魂而綜合出的
學科。或許是因曾出社會工作過,將行政學透過「企業管理」的方式內化、融會
貫通,並輔以各別時期的脈絡建構理解,方屬在下的「學習途徑」,諸位不妨參酌。
對於完全未接觸過行政學的國考萌新,個人推薦不妨以陳真師的課打底,再
依自身情形挑其他適合的師資作進階學習。雖然在下只有聽過一次陳真師上的課(106
高普三合一解題講座),其解題時帶出的架構體系細緻卻又不失完整,快速帶課的節奏與
陳治宇師類似,講座完之後亦繼續為諸多考生解惑,感覺他同樣是一位賣力上課協助學生
考取的好老師(雖然第一次看見他的面容可能會稍稍被嚇到就是)。
(四)公共管理:
師資:柯博文師、宋文師、張楚師、程明
書單:柯師正規及總複習課講義、宋師公管雙效題庫、張楚師正規課板書、104榜首蘇振
昇先生筆記。
如同前述,公管這門科目個人認為無疑是行政學的延伸且兩者間內容高度重疊,惟依
拙見,公管的內容比較偏向「內部管理」層面,換言之,為改善1970年代起逐
漸惡化的「雙環困境」及「政府失靈」問題,以柴契爾夫人為首的新右派試圖結合其師海
耶克的「供給面經濟學」及私部門的管理技術來改善公部門(如民營化),同時達到「對
內強調績效,對外減少支出」的目的。
柯博文師帶課相當認真,其幾乎將公行領域權威(孫本初/邱昌泰/吳定/林淑馨等教
授)的教科書內容,分別依各章節開頭的考古題整理出不同版本的擬答,還將大小標編出
各種口訣協助學生記憶,FB粉絲團也會不定時的po出各項資料作為教學輔助,即使資訊量
相當龐大,也能從大小標抓出趨勢,甚至連「讀書方法」都有提供資料(如「康乃爾筆記
法」及以考古題為重心的「懶人讀書法」),國考萌新不妨從中自行尋找,說不定能體會
出一番心得。可惜公管的內容太過龐大,要柯師18堂內全部鉅細靡遺全部都清楚的講過,
實為強人所難,若能再多一些堂數,一些部分或許就能協助自己真正弄清楚。
傳統上,「公共管理」這一科出題比起行政學或公策,更注重背大小標。
惟近年來出題日趨靈活,後續擬答往往亦是從出題者著作中找出,而產生「獨門暗器」的
說法。依拙見,一個題目並非真的要求考生將其著作全部吞下去然後在考場上完
全默出來(該念法亦不具「客觀預見可能性」),典委真正想看的,是考生對「行政學三
兄弟」的學習是否能融會貫通,並非相同的「專有名詞」或題型在不同的科目中就要
用相異的方式作答,那是不合情理且本末倒置的。
據此,一個題目若在這門科目未學過或尚未上到,不代表不能從其他科目統整出自己
的見解。如105高考第三、四題的出題,很明顯就是不希望考生死背大小標答題;105地特
的考題中出現MBO(目標管理)跟SWOT,即使公管當時還沒開課,但行政學正規課宋師即
已帶過相關見解,SWOT亦是從自身過往的工作經驗作答;106高考第一題在下也是以公策
相關知識下去解題,故即使不熟亦可從其他科目中找出靈感。在考場上,只要是能
幫助自己陳述見解的所有方式,都是好方法,別分開念。
公管這門科目因出題的歷史悠久,故考古題數也相當豐富,整理時亦可隨著時間脈絡
歸納出某些特定時期的「出題趨勢」,並察覺出題者所關切的議題。經在下自行觀察的結
果,「績效/參與管理」、「電子化政府」、「組織精簡」、「危機管理」等主題
多屬近幾年來的出題新趨勢,故會投注更多心力學習,其他冷僻或是很久未出題的部
分即使複習時成績不甚理想,在下仍只作概略性的檢討,不會將所有相關題型過往擬答全
部硬背下來,不但延遲複習進度,投報率亦低。
常會聽到舊生疑惑:「為何我明明照老師上課或擬答那樣寫,分數卻還是不高?」管
見以為,這樣的答案,對於已經看過數千張申論卷的閱卷者來說,已具預期心理並感到疲
乏。畢竟檯面上補習班師資就是那幾位,也能猜出作答的版本。數量一多,即使在考場上
能幾乎還原擬答寫法,在閱卷者眼中仍數「普通」,自然只能獲得「普通」的分數。個人
的念法,會在參考擬答後,將其中的舉例聯想最近社會上的相關公共議題或政策
並取而代之,當然,大小標中原先對應的要件、特徵等亦會自行從政府機關的網站或智庫
論壇尋找並修正以便與題旨連結。 如:「公私協力」的題型,陳真師的擬答是用「台
北花博」的例子;行政學中堂下課時跟宋師討論後,其提出「高雄小林村風災後重建」的
案例;自身於奪榜期則是準備了「台北世大運」的相關資料為作答版本。「SWOT」的話,
,陳真師總會舉「澎湖縣觀光發展」的例子;個人則是從政府刊物、網站,結合商業周刊
對當今的「新南向政策」進行分析。
綜上,每當作答需要舉例時,或許是受到政治學及公策等需要分析、解題的進階學科
影響,個人傾向「帶入時事」更勝於「直接引用擬答中的案例」(如「電子化
政府」能舉國發會正在進行之「第五階段-數位政府」計畫),不但能讓自己的答案較與
眾不同,亦能讓批閱者有「備考之餘仍不忘關心局勢」之作答誠意。
(五)公共政策:
師資:張楚師、宋文師、韋伯師、柯博文、程明師、陳真師、郭雋
書單:張楚師正規及總複習課講義、公共政策經典申論題庫
其他: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台灣智庫、陳師/程師/柯師/蘇煥智先生粉絲團、聯合/蘋果
社論、各行政機關網站
公策,身為眾考生口中的魔王科目,加上較晚開課的緣故,一開始並未立即上手,郭
雋師教材份量相當充足,然而實在是無法適應其令人昏昏欲睡的講課,以及總是未完整寫
完板書就隨即帶課本內容的教法,當然105地特成績也是不甚理想。(編註:不過個人還
是很感謝他,下課或午間與他討論問題時總是很熱心的回答,或是提出自己的見解作為參
考,有時他常感嘆高雄的公共設施及市府政策走向尚有許多能進步的空間)
因公策係行政學中的一門專章,其師資實質上亦為共通,為了改善前述頹勢,遂於行
政學正規課時期,一有機會就向宋文師請益,即使是一個艱深的專有名詞,宋師亦總是能
化繁為簡地為在下講解觀念同時舉實例幫助暸解(如Schneider & Ingram的「政策設計」
,宋師僅用一小段英文代碼間的串連關係,再加上道交條例及及交通安全間之關聯作舉例
,就清楚闡釋了這個名詞的概念,同時也延伸出R.Mayer「政策規劃」9步驟等重要的概念
,此時期的公策架構才開始一步步地組織起來,之後與宋師的中堂討論亦開始以「公共政
策」這門科目作為核心。然而,宋師的指導對於這一門龐大精深的專業科目來說,仍是杯
水車薪,直至第二輪張楚師的公策開課,一切才隨之改善。
由於張楚師的面授課程僅開在高雄,這邊若想聽課只能以每堂課付費視訊方式進行,
又為了希望趕緊跟上高雄班的進度,常常10點就馬上架好筆電跟wifi聽課,中間用15分鐘
火速解決午餐後再立即開始下一堂課,避免時限一到卻上不完的窘境。然而,這段期間跟
隨張師課程而能逐步建構出公共政策這門學科的完整架構,如今看來是相當的物超所值。
張楚師的講義雖薄卻五臟俱全,教法淺顯易懂,帶觀念時很容易就讓學生明白各個章
節間的系統連貫,每段板書都把該觀念陳述的非常清楚,而且有理解的步驟,有明確的重
點。後來才知道其都是直接閱讀原文著作,並吸收該作者的原意,透過自身深入簡出的理
解、介紹,給予學生最正確最直觀的概念,甚至告訴你國內翻譯書,誤譯、誤解處,以及
各個理論最核心的部分作為「國考生活須知」,不會有國內某些「留學翻譯工」看翻譯書
一知半解的狀況,甚至錯誤解讀、翻譯。個人相當敬佩張楚師這種「觸類旁通」
的帶課風格,只需暸解一個理論的核心,就足以應付各種相似的理論與題目。(如定
義「標的族群」,張師直接以「政策利害關係人」之認定途徑下去解;影響「政策執行」
的成敗因素,張師亦以「Edward III模型」為基礎,結合「法規變項」(Sabatier &
Mazmanian)及「T.B Smith模式」等理論作答,不但不用硬背一般擬答中多達9點的審查
標準,答案整體看起來亦更有層次感)張師自身亦會鼓勵學生,與其硬背100個理
論卻都半生不熟,倒不如好好弄懂其中最重要的25個,在考場上將其串連、活用,反
而能讓閱卷委員有耳目一新之感。
曾有人反映「張師板書潦草」的問題,個人認為並非無解決之道。因張楚師的
板書很多時候其實是他的「口述內容」,故個人在跟課時會特別記下時間與關鍵字,
於晚間統整筆記時立即整理出張師完整的看法,同時參照張師「理論為主,時事
為輔」、「以理論架構陳述時事」 的應答風格,練習張師課堂上帶的考古題。由於公
策第二輪相當晚才開課,故「跟課期」即同時在做「統整期」的體系建立。
奪榜期時,同時意外地發現到政治學的韋伯師亦為能教授公策的「隱藏版角色」。其
主張從目前國內目前進行的「公共議題」與「政府政策」出發,試著去反推公策中的相關
學理,並利用其核心要素下去檢查是否符合(如「前瞻計畫」與「政策可行性分析」及其
中的7項評估要素,以及「年金改革」於「政策論証」上的應用等),韋師鼓勵學生
搜集15~20個時事議題及政策作為備考材料,個人則以「5W方式」重新整理於一
本小手冊中隨時補充、更新,為了確認與其相關的公策學理,遂於「陳師/程師/柯師
粉絲團」及「各行政機關網站」拼湊出全盤面貌,再從「國政基金會/台灣智庫」、「聯
合/蘋果社論」及「蘇煥智先生粉絲團」各處統整各家見解,並入手程明師「公策秒速
記憶」將各主題作重要性排序,同時將張師講義上對應的主題簡要整理於便條紙上一併對
照。為了想確實學好這門科目,在下算是尋覓了檯面上各式行政學相關師資及出版品,加
上柯博文師就申論寫法上的指導,以及自己的反覆思考、論證,對於「公共政策」這門學
科,才感略有小成。
考完後亦不敢閒著,除了試圖將考場上的作答還原,請程明師審閱外,仍繼續收集最
新時事分析(如芬普尼毒雞蛋事件),程明師對於在下公策的寫作亦提供相當多實用又別
出心裁的意見,直至確定考取後請他批閱最後一次的申論練習,都持續給予在下許多指點
及勉勵,個人相當感激!能遇到這些將艱難科目化繁為簡的講師,實屬有幸!
之後才知道,張楚師念研究所時即有很突出的研究能力,自己上課時亦聊過為時英出
版社翻譯W.Dunn公共政策分析一事(南大行管馬群傑老師之著作係重翻版),不過後來決
定走補教界。雖然有些可惜,然如今學界環境重研究輕教學又重洋輕土,張楚師於此處幫
助更多考生,或許更能發揮他的才能吧?其豐富的知識與精闢的見解,上公策時亦不時帶
出行政學與公管的相關考點作為連貫,甚至與政治學「意識形態」的部分互作連結,這種
「四合一」將各科融匯貫通成一整套體系的教法,只能感嘆相當強大。
之後回頭省視,公策的內容比較偏向「外部決策」層面,換言之,
公策的內容,主要聚焦於「政府如何設計政策工具解決政策問題」,政治、法律
層面居多且強調「社會價值」(如J.Rawls的「正義論」及近年來逐漸受到重視的「推
力」理論等)。個人因過往於科技業的實務經驗,往往要從眾多片晶圓故障區域的分佈,
統整出共通趨勢後,再試圖從半導體物理的學理概念找出模型以解決製程上的問題。對於
公策這門科目的學習亦深感「異曲同工」之妙,只是其中欲改善的對象,從一片片冰冷的
「晶圓」,轉變成社會上活生生的「各階層族群」,其同樣需透過「質/量化的統計手
法」抓出趨勢,鎖定「問題建構」及「標的族群」,再運用適當的「政策設計/工具」
提出「選案」,並經由「合法化」成為具正當性的「公共政策」,透過「執行」及
「評估」以試圖達到該政策之執行目的。惟,知識的「懷疑主義」及道德的
「相對主義」,仍皆應視為社會寬容的基礎。 張楚師於課堂上帶出的這段座右銘,
在下深感認同,亦牢記於心。
或許是張楚師與韋伯師的教學風格十分類似,個人面對這種「淺顯易懂」、「深入簡
出」的教法總能適應的特別快,亦能馬上與過往經驗做連貫,若能更早遇到他們,或許就
不用多花更多時間與資源走冤枉路了。惟,後續與一些公行的本科生討論後,發覺到郭雋
師其實教的並不差,郭師課堂上的補充資料亦兼具時事與學理,仍值得詳加閱讀
。只是其「論述式」的帶課方式,對於本科生有「再次複習」的功能;然對在下這種
「半路出家」的非本科人來說,反而感受到「霧裡看花」的閱讀負擔,讀通公策後重新
翻閱郭師課本,其實很多列點或大小標之間是能彼此合併成一個總體概念的,只是不知為
何郭師會以這種方式呈現,若能再精簡一些或許更能讓非本科系的學生吸收吧?
(六)政治學:
師資:韋伯師、子雲
書單:韋伯師正規及總複習課講義、二十組經典申論題型-劉沛著、子雲師題庫班講義、
公職政治學專用字典、政治學歷史年表
其他:聯合/蘋果社論、韋伯空中政治學教室、「轉角國際」、「端傳媒」、「報導者」
、「歐洲動態」、「東吳劉必榮教授」及「陳文茜女士」之國際新聞評論
1.跟課期 (8月~11月):
(1).排隊等劃位時:
個人習慣早到,故都會將本周可能會上到的部分先看過,並用鉛筆畫出重點並註記無
法理解的地方,同時用課本中各章節後面所附的選擇題庫作為複習前章節之方式。因選擇
題的考點多半很細,故隨後會特別檢討「每個選項之出處」及「如何改正」
,再利用中堂下課或課後時間與韋伯師討論,並透過與老師對話的機會培養論述能力。
管見以為,跟課期時與老師的互動相當重要,不但能透過對話察覺自己學習
上的盲點並及早修正方向,聽到他人問題亦可作為自己對這塊領域的驗收,與公共政
策中的「腦力激盪法」(Brainstorming)有異曲同工之妙!
最後,若學習時遇到疑惑,個人的習慣是「先自行查詢有關資料」,而非「馬上丟出
問題向老師討答案」;換言之,別為了「問問題」而「問問題」! 因為透過
這種途徑獲得的解答多半不會真正被放在心上,也無法長久保存,唯有經過反覆思考論
證的知識,才能真正成為自己的東西。
(2).上課時:
除了專心聽講外,個人若遇到「自認重要處」或「專有名詞之解釋部分」,即使老師
總說聽懂就好,但在下仍會在筆記本上留下時間及空白處,於回程途中記錄下來。因「聽
懂」僅是「現在聽懂」,不代表今後即可對其完全掌握,若回去才再找出錄音檔重聽,勢
必會花掉更多時間成本並排擠其他科目的進度,不如就一次把它做好!(從TQM之
觀點,「一次做好」亦可多省下40%投入成本。)
(3).課堂上的閒聊:
個人會視情形而定,若內容是一段歷史故事,個人會將其化約成自己理解的文字、圖
形。因政治學(甚至是整個學科)本身即相當重視個別理論「產生之背景」及其
「欲解決之問題」,若能跟著韋伯師論述走過一遍,相信對這科的理解將能事半功倍!
(4).準備回去前:
在下習慣緩口氣,將今天上的內容重新省視一遍,並試著將剛學到的「專有
名詞」及「架構圖」默在便條紙上,行有餘力再將其組織成一幅簡單的關係圖幫助自己
日後理解。 其看似繁複,但個人實際運行過程僅需5~10分鐘(後記:此舉係心理學上
之「記憶提取」,且愈早作對長期記憶的形成愈有幫助),雖耗費心力卻仍推薦採行之。
(5).回去後的當日(至遲2日內):
公共政策張楚師曾曰:「據統計,只有不到10%的考生會在當天做好授課內容的複習
。」在下會將本周上課內容及板書重新做成自己的筆記,除了以「顏色」依序標
示考點之重要程度外,亦使用「便條紙」註記老師口述內容及源自網路、課本的重要見
解,此舉除協助日後更好查詢外,也能有助於對本章內容有更全面的理解。
(6).申論之練習:
個人是實踐派,每章都會請韋伯師勾題作為課後的自主練習,又因不習慣抄書,故總
是到處取材後,透過「自己的口吻」重新整理在申論紙上。對在下而言,其更像是一份「
整理給自己看的心得統整」,此法雖能讓自己就本題有完整認知,惟耗時甚鉅,亦不利於
考場上短時間內向典委確實表達對題目之理解(如地特時即踢到鐵板)。幾經重複調整、嘗
試後,綜歸以下心得:
A.急著練申論之前,不妨先從「觀賞上榜者之佳作」著手: 其不但具備各種類
型任君參考且選擇自己最適應者臨摹之,比起市面上擬答「完美」卻「無法真正適用於實
戰」的解題書而言,上榜者的佳作更顯實用。
B.初期可抄書,惟不得養成依賴:對「完全沒碰過申論」的萌新而言,在下仍
肯定抄書的必要性,其對「申論形式之認識」及透過一次次翻書查閱而逐步培養之「答題
意識」具有正面幫助。惟此種方式僅可持續15~20題為限,否則日後恐衍生「對書本之依
賴心態」及「背內容才是唯一正解」等迷思。
C.做好專屬的「體系筆記」:不求內容豐富,只需使自己能「有系統地」回想
起相關內容及延伸即可。
D.不求多但持之以恆的申論練習:因每章都有請韋伯師勾題目做自主練習,即
使政治學全部課程於地特前上完,在下仍維持「每週改一題且檢討上周答題內容」的節奏
複習致治學,直至奪榜期。
2.統整期 (12月~3月):
(1).一條體系主義:
此項心得源於國考版pureenergy大,比起主流的「一本書主義」,拙見以為,以講師
之讀本/板書/筆記為主體,結合從法典、選擇/申論題庫彙整出的資訊,且往後只需從其
內容方可求得答案者,才是真正的「一本書主義」。
在下採行之「一條體系主義」,係以韋伯師之「上課板書」及「拆解式政治學」為主
體,以「公職政治學專用字典」及「政治學歷史年表」分別作為「專有名詞」及「背景起
源」為輔助,再加入劉沛師「二十組經典申論題型」及子雲師題庫班上課內容作為額外補
充。每當接觸到某條國際新聞或不知所云的考古題時,便會先過濾出其中的「專有名詞」
,再將其對應至讀本的特定章節與筆記/字典/年表的特定段落。經由重複的複習,便能有
系統地將散落各處的資料逐步融會貫通,建立起專屬自己的答題架構,統整期間雖耗費心
力,然事後省下的光陰及收穫卻絕對物超所值!
(2).多方涉獵時事,培養獨立思考能力:
近來政治學之出題日趨靈活,總存在著「無以適從」的聲音,依拙見,除了出題典委
更迭以致出題方向改變外,這批新的典委亦希望將來能上榜的常業文官能有「獨立思考的
能力」,而非僅臣服於「民意」或「依法行政之國家機器」底下,據此,才能讓這個國家
走出當前困境。
綜上,個人除了每日收集剪報作為國際時事之來源外,亦從韋伯師不定期張貼之專題
報導、「轉角國際」、「端傳媒」、「報導者」、「歐洲動態」、「東吳劉必榮教授」及
「陳文茜女士」之國際新聞評論,作為擴充政治學知識的重要資源。
(3).藉練筆以戰養戰:
若無經濟上壓力,在下認為這段期間舉行之國考皆有練筆價值(如地特、台大公事、
政/北大公行入學考、初等考、關務及警特等)。藉由一次次實戰不但可培養對考
試氛圍的熟悉感而降低因高壓、緊張而失常的程度,亦可從出題趨勢統整出高普考的「風
向球」。
如今年初台大公事及政大公行竟不約而同以「三級機關首長任用雙軌制」出題,雖然
未於今年高普出現,惟與其相關的「人事行政」(行政學)、「政府」及「政/事務官」(政
治學、公共政策)等相關章節日後亦將成為出題重點。若因經濟問題無法練筆,至少也應
把近7~10年份的政治學考古題至少看過8成,並從自己架構筆記或老師講義中構築解答,
亦為可行途徑之一。
3.奪榜期 (4月~6月):
(1).讀熟架構筆記(一科念3~5遍):
行政法林清師曰:「每一科都讀5遍,就會上榜!」依拙見,林清師言下之意並非真
的要求將其所著全部內容從頭到尾都讀5遍,而是將蘊藏其中的知識融會貫通,具現於自
己統整的筆記上,並透過多次補充、咀嚼與內化感受到這門學科真正的內涵。
每次閱讀筆記,就如同在沙灘上行走,同時將先前被浪花沖淺、甚至遺失的腳印重新
補充回來,然讀完後,其又會被後續打上岸的浪帶走,「腳印」亦逐漸退去。若閱讀次數
增加,每次踏過的腳印將愈深刻,後續複習時間即愈短,被浪花帶走的程度亦將縮減,對
回憶的清晰度亦隨之加深、放大,彷彿一抬頭,相關知識即在眼前閃爍、律動且一觸可及
,思緒稍作整理即可振筆疾飛。
經個人實驗結果,單一科目之架構筆記若能複習達2~3遍,該科之整體架構熟悉度就
能略有小成,讀的次數愈多,各章節間橫向之架構連結及縱向之內容就能愈嫻熟,惟仍須
注意各科之分配時段應視具體情形調整,不得偏廢。最後,若有某些區塊仍難產生印象,
不妨考前對其做重點複習甚至強記,於考場上若不幸遇到即直接憑印象作答,亦可為之。
(2).(球)題來就(打)寫:
最後的奪榜期因擔心方式錯誤導致念不完,故散盡最後一筆備考基金進入奪榜班閉關
。韋伯師每周的特訓不但要求眾人需於一定時限內(如5分鐘8行、15分鐘25行、25分鐘完
成)完成其指定的題目,隨後亦馬上解題、公布佳作及提供過往上榜者之練習作為參考。
在下過往因執著於「寫好」導致耗時甚鉅之缺陷,亦經由重複演練始獲改善;寫作風格也
從「下華麗的大小標」轉變至王琮皓學長般「平鋪直敘且誠懇回應題目」之論述方式。此
外,個人亦會將思緒整理過之後,重新在便條紙上寫下答題的大小標作為之後的檢討。
韋伯師亦推薦在下適用「以時間軸貫穿題旨的Before/After寫法」,寫作風格及政治
學分數亦於最後關頭穩定下來,韋師於這段期間對在下之提點及個別指導時為功不可沒!
此外,在下亦主張「舉例」係政治學,甚至所有學科中至關重要的答題要素
。因舉例不僅是能延伸篇幅,亦可使典委感受到作答者回應問題之「誠意」、對於題
旨之「掌握程度」及「是否關心當前國際時事」,而非閉門造車、妄以一家之言概括之。
(後記:王琮皓學長係105年全國高考行政法最高分,其申論成長史亦為激勵所有考生的典
範,請詳見 <超勵志!阿皓學長的政治學進化史!>)
(3).串聯專有名詞,為自己出題:
考前1~2個月,韋伯師鼓勵大家跳脫考生身分,為自己及讀書會成員出題。「假設你
是改卷子的人,會希望映入眼簾的申論,呈現出什麼樣的答題結構 ?」試著轉變立場,就
能讓自己的答案更兼具視野及層次!
一開始,可先從指定章節中抓出2~3個專有名詞,再試圖聯想其彼此間之關係;隨著
大量地「計時演練」及「佳作欣賞」,對於考古題中各爭點逐漸能確實掌握後,遂開始以
各種國際時事為題材,融入先前專有名詞之組合,即成為一份前所未有、專屬於自己的「
考前猜題」了!(如「政治」與「宗教」之結合,依答題意識可聯想到「ISIS」、「國際
恐攻」及「文明衝突論」;「政治」與「法律」之結合則與「民權法案」、「同婚釋憲」
及「網路言論」息息相關。)
(4).整理國際重大時事:
起初因有感自我於實例延伸之內涵不足,遂入手韋伯師之「政治學歷史年表」,將各
大時事依時間脈絡,放入「拆解式政治學」中對應的章節,並進一步將韋伯師臉書張貼之
最新時事一併納入整理,直至考前都有在持續更新。
4.考試前夕 (7月初):
除了將專業科目2天做一次循環複習外,政治學會每日抽出約2小時,將檢視考及特訓
時韋伯師設計之題組再重新省視一遍,抓出自己作答內容的關鍵字,甚至是重新列大小標
,反問自己:「出此題的意義,是想看到什麼爭點?又應如何回應?」同時搭配「架構筆記
」、「時事整理」及「字典目錄」重複閱讀。普考考完後,亦馬上訂正選擇及申論,提醒
自己可能疏忽之處,以防掛一漏萬。
5.考完後至放榜前 (8~9月):
休息兩周後,隨著新年度的開課,除了試圖重現考場上之應答內容、增添些許自我觀
點請韋伯師審閱外,同時欣賞其推薦之著作、影集(如「西貢淪陷」、「美國如何丟掉世
界」、李國雄教授所著之「比較政府與政治」、電影「驚爆13天」及對岸電視劇「北平無
戰事」等)。若有得知新的政治學考題(如調查局、原特)則繼續維持著奪榜期的寫作模式
與典委誠摯對話,直至放榜前夕。
惟,兩次政治學成績皆不堪入目,分數皆以X來表示,避免對諸位造成困擾。深入檢
討原因,地特那一次係因「寫不完」,而本次係因「審題偏掉+延伸面不夠深入」所致,
以上幾點,還望諸位引以為戒。
五、後記:
(一)、國考,是「競爭名額」的過程:
國考版pureenergy大之叮嚀,在下深深謹記在心,考生間口耳相傳之「搭車理論」,
似非適用於高普考這種「名額制」的考試。最糟糕卻也最真實的情形是:各考委既決議將
錄取總平均壓在60.1分,即代表60.09以下者無論再怎麼努力,都不可能上榜。以在下經
驗為例,僅憑資質在短期內即考取前段名次之輩總是存在,卻又不曾提出實質建議以協助
後進云云,對那些長期拚死苦讀卻總缺臨門一腳的人來說,公理何在?
此外,國考亦存在著諸多無法控制的客觀因素 (如考試當下身心狀況、是
否有「調分障礙」在同一試場應考、該年度出題難易、審題者給分標準、甚至是本/增額
之錄取數量等),雖感無奈,卻亦必須承認:「運氣亦為實力之一部分」。
即使最終名次仍差強人意(畢竟再怎麼拼命仍僅有約略一年的深度,與那些研讀多時
之菁英或本科生之間仍有根本性差距),備考之過程中仍留下些許遺憾(如最耗費心力準備
的政治學反而成績最難看,實在愧對老師;又未能協助其他朋友及奪榜期讀書會成員一同
上榜),或許係因神明聽見這份低聲的祈求,抑或甫離開人世的外婆在天之靈,在下最終
仍有幸上岸。除了抱持「天助自助者」之心態,盡力掌握人力所及之部分,剩下的就交由
老天決定吧!
(二)、去完成該做的事,那怕只剩最後一秒:
每當夜半讀到疲憊欲稍作歇息時,過往研替那段不堪回首的灰暗角落總會悄悄地浮上
心頭:前公司中「皇親國戚」擺爛卸責的言詞;資深員工猶如某主持界大哥當眾辱罵的內
容;「新任經理」教唆作假報告,企圖欺瞞其他部門同事反被抓包的惱羞成怒及情緒宣洩
;「新任處長」及高階人事主管唯恐官位受影響的後續作為及低聲恐嚇...這些聲音如同
戰場的集結號般,堵在自己的耳邊,沒日沒夜地吹奏著。
惟,卻也正因如此,才能每一天在碼表的計時中研讀超過12小時,並經由過去300多個
日子周而復始地苦讀、演練,拼出這些成果,即使各種節日仍無一例外。
沒錯,就是苦讀!各位不需得知在下學歷或是基測、指考、研究所的推甄
成績拚了多高,亦不需在意在下智商多少或是先前工作值多少行情。既然決定好踏上這條
路,就該極盡洪荒之力,不給自己任何心存旁鶩及懈怠、甚至落榜的機會!即使疲倦,為
維持讀書進度以及有朝一日得以考取,在下仍盡力做好上榜所需完成的事,儘管其背後真
正隱含的,實為一份更純粹,卻也更悲哀的理由。
(三)、即使有幸於期限內考取,卻因某些因素招致無言待遇,不但錯失許多座談會及質化
調查,更別說有機會親自分享過去這些累積下來的心得,僅能將獎學金的申請,趕緊草草
了事地跑完手續領取。若非有其他好心人的提醒,大概受影響的程度將會更大。或許,對
它們來說,「前三」、「前十」或「雙榜」所帶來的商業效益跟吸睛程度,遠比「平凡非
本科生一年考取」更加凸顯吧?
最終,以上心得尚文筆欠佳,內容或存有疏漏之處,望勿嫌棄,誠摯感謝諸位百忙之
中的撥冗閱讀。
-丁酉年陰曆九月初四 霜降 戌時-
--
------------------------------------------------------------------------------
—致書店老闆、家人、在天之靈的外婆、前公司的好課長/師父/前輩、各科老師、曾一同
在這條路上奮鬥的的朋友及所有伸手援助的善心人士—
茲就以下3萬1千餘字之心得,商請友人協助發布之,因期間有至各地還願,故此心得
之撰寫時間已不可考,內容分成「前言」、「備考時的些許疑問」、「事前準備」、「讀
書方法」、「各科師資及用書」、「後記」等數大項,基於「飲水思源」之心態及長久以
來PTT國考版(尤其是104高普雙探花pureenergy大)各項資源上之協助,故整理此文作為回
報,諸位國考萌新或欠缺臨門一腳的老手若在這條路上感到迷惘,不妨參閱之。
以下為歷次筆試成績:
105年高普:略,裸考數值不值參考
105年地特三等(練筆)
國文:48(27/9/12)
三合一:58
行政法:60(9/11/40)
行政學:53(3/14/36)
政治學:39(13/9/12/5)
公管:32(15/0/17/0)
公策:32(1/12/16/3)
民刑總:25(3/7/7/8)
總成績:42.73(62.40)
106年初等(練筆)
國文:89.2
法學大意:86
公民與英文:82
行政學大意:78
總成績:83.8(86.2)
106年關務三等法務(練筆)
國文:58(31/11/16)
法憲:82
行政法:39(10/11/11/7)
民法:43(20/18/5/0)
106年警特三等一般行政(練筆)
國文:62(38/8/16)
三合一:64
行政法:61(6/13/42)
行政學:另有要事缺考
刑法與刑訴:40(20/20/0/0)
公策:80(20/19/21/20)
民刑總:25(3/7/7/8)
106年普考(與某位所知的高手於同一試場應考,自覺無力回天)
國文:59(33/10/16)
三合一:80
行政法概要:86
行政學概要:84
政治學概要:6X(1X/1X/38)
公管概要:66(10/10/46)
總成績:72.67(72.83)
106年高考
國文:65(39/10/16)
三合一:64
行政法:70(14/10/46)
行政學:77(14/19/44)
政治學:4X(X/1X/1X/1X)
公管:64(15/16/17/16)
公策:60(14/10/23/13)
民刑總:53(8/15/7/23)
總成績:61.XX(60.1)
一、前言:備考的理由
在下攻讀半導體時,靠著獎學金完成碩士學位並取得研替職缺,原以為能貢獻所學兼
並修習業界實務,成為對社會有助益的工程師,然而接下來的日子卻如同夢魘般地吞噬著
在下:「資深員工」的擺爛與公然地人身羞辱;「皇親國戚」享受特權,整日逛網拍閒晃
串門子大談八卦嚴重干擾其他前輩到不得不換位的地步;「新任經理」教唆下屬作假報告
企圖欺瞞其他部門,被他人抓包後竟聯合其他人指責報告的瑕疵,欲切割先前教唆責任;
「新任處長」面對客退只將責任推卸給基層面對,甚至對客戶隱瞞真相…上述荒唐情事日
復一日地在這間自稱「幸福企業」的地方持續上演著。於數度向役政署求助無門,新任經
理持續高壓追究業績,卻又日以繼夜分析未果等狀況交織影響下,身體健康也隨著心力交
瘁的精神狀況一同崩塌,直至在崗位上連日通宵而昏厥至不省人事,他們驚覺玩太過頭了
事態不妙,才唯恐東窗事發地將在下如同破布偶般自辦公桌上硬拖去送醫掛起點滴,勉強
撿回半條命…
黯然提出辭呈請求完成後續交接時,只換來一陣語帶恐嚇的譏諷:「你OOO這麼做就
證明只會逃避…」;「你OOO只要敢跨出這間公司一步,就只能當一輩子的低階勞工」;
「過去幾年賞你OOO這個位置跟一口飯吃只是對你的學歷客氣而已…」過了幾日卻又「強
迫放假」,妨礙原先工作的交接,隨後又冒出某個高階人事主管,夥同原先那位平日靠著
欺壓其他基層才得以升官的「新任處長」,揚言在下的存在已為其組織造成影響,接下來
若不照其意見行事,日後就要「留下紀錄」並「負擔法律上的不利」。最後除了只能被迫
接受其喪權屈辱的條件並保持緘默外,別無其他對自身清白及前述事件真相陳述的機會…
日後雖僥倖逃離這個深不可測的煉獄,惟隨後的求職路卻持續受其影響屢碰釘子,即
使前頭面試聊的再順遂,卻永遠過不了後面「人事」那一關,才意識到:身處這一行,怎
麼可能忽略「圈子小」的事實?怎麼可能不會向前公司私下打聽「應徵者的底細」?聽了前
公司的話,又怎麼可能會再採納應徵者所述的一切,那怕這才是曾經存在的「真實」?
於是乎,在下如同被逐出這個行業,流放邊疆,永遠不得歸去。
正處於人生的十字路口躊躇、看似一切山窮水盡之時,因某些無意間的機緣,燃起些
許希望,又多方收集公職考試的相關資訊,幾經衡量經濟狀況與各方評估後,始下定決心
踏上國考之路。
「你努力了,不一定會有結果;不努力,就什麼都沒有」以上感觸是出社會後必須領
悟的課題。然而,下定決心後就不該再有讓自己後悔的理由!即使報考的類組是否為眾人
口中的「死亡之組」,該在意者並非「此類組的錄取率」有多低,而是「是否已完成該做
的事?」
二、備考時的些許疑問:
(一)為何不準備「技術類特考」?
其實在評估階段即有想到此問題,深入研究後歸納出幾點理由:
1.高普考或調查局類的電子/電力工程,多以三電及工數為主,半導體物理或製程相關的
出題不多,且近年來有下降的趨勢(在下過往即因三電未能念出心得,才從系統組轉而
專攻固態組)。
2.電子/電力工程的考試,在下覺得正逐漸變難(尤其是電子學那一塊,已經沒有辦法再
從自己過往的學習模式求出答案)。此外,歷年來的出缺名額亦無行政類的多及穩定,即
使到考人數沒有這麼多,個人還是覺得今後該領域考試,「出題更為靈活」將是個趨勢。
3.有無考慮過國營企業?
實際上是有的,但個人因為前公司的經歷,擔心之前發生的狀況會再次上演,故未納入考
量,且「民營化」是這些年來國營事業組織改造的趨勢,即使現在未發生,依這個國家財
政日漸窘迫的情形下,年金改革完的下一個對象可能就是國營企業,「電業法」修正或許
正是組織改造的起點。
(二)面授,還是函授?
個人原則上是主張面授,因具以下優勢:
1.有既定課表及進度能鞭策自我,更不易散漫。
2.繳費後就能享受服務,用金錢換取時間及知識才是一門銀貨兩訖的生意
3.能即時吸收上課內容、馬上請教不解處及批閱申論
(陳治宇師亦曾在課堂上闡明這是所有講師的責任)。
4.見他人戮力準備,見賢思齊。
別人眼中的「缺點」,個人亦有其他克服方式:
5.通勤時間耗時:此時不代表「完全不能讀書」,僅是「能做的事情受到限制」而已,即
使不能好好練申論、做筆記,也還是能寫選擇題、整理錄音等,端視個人對於時間的運用
程度。
6.課程編排缺彈性、時間安排受限:
此為1.的一體兩面,惟管見以為,「彈性」係針對「有一定基礎的本科系生或舊生」而言
,國考萌新首要重點,應是建立起「定時、定量的讀書紀律」,有了基礎才能
再談「節奏最佳化」等進階的問題,否則就如同海岸邊的沙堡般,浪花一打就散。
7.師資選擇受限:面授班有二輪師資可供選擇,惟本人自身亦在某些科目遇到這個問題(
如刑總),最後的解決方式是經介紹入手其他家補習班的雲端函授為打造基礎架構,而題
庫及總複習班則納入第二輪師資的內容作為輔助。
綜上,個人在正規課時期原則是以第一輪師資的教授內容為主,惟相當不適應者(如
民總、公策)則完全仰賴第二輪師資,若上課時段實在無法配合,才再採用雲端函授方式
上課。
若回頭重新省視,原則上個人法科方面會盡量以單一師資為主(避免架構上
的混亂),然學科方面會盡量涉獵多方師資再整合出自己的架構,才能讓自己的答題更有
層次,惟師資細節會留到後續再做更詳細的討論。
(三)「本科生無優勢」的謬論?
1.專業科目多為必修:也許上課內容重點放在「個案分析」或沒有真正上完,考前抱佛腳
好歹都有念過幾遍,此外亦有選修科目學到的內容能作為答題延伸。
2.又,本科生再怎麼悠哉度過,四年下來所面臨的期中/期末考也寫過不下數十題甚至百
題的申論,退步言之,若那些本科生真的如他們所言地這麼混,其應早就被「二一」了,
怎麼可能撐的到取得畢業證書參與高考?更別說就學期間即認真準備考試者。
3.此外,亦有認真者從大三甚至碩班時即著手準備高普考甚至高考二級,組織讀書會者相
信亦不在少數(如三峽北大公行體系),大四或碩二/三已處於統整狀態,同時能向老師
或指導教授討論出題趨勢及作答方向,更別說其可能身兼高普考的出題委員(不然為什麼
每年的題目中總會出現所謂的「獨門暗器」?)
所謂「料敵從寬,禦敵從嚴」,本科生號稱並無起點上優勢等云云,管見採保守立場
。至於實際情況,則再留待後人補充、評論。
(四)注意上課時的「跳頁」:
如行政法陳治宇師及行政學程明師為了教學上的方便及連貫性,有時會不依課本編排
順序授課(如陳治宇師在講述前面P.X-XX「保護規範理論」與後面P.O-OO「公務員怠於負
責之國賠審查標準」時),個人習慣會先馬上註明跳去的頁數(如在P.X-XX寫上"to
P.O.OO"),再註明是從哪一頁來的(如在P.O-OO寫上"from P.X-XX")
綜上,掌握「主軸>跳頁>主軸」之原則,課後複習及筆記製作才不會大亂
,並確實跟著老師上課的邏輯與層次建立架構。
(五)法條vs.專有名詞(法科vs.學科):
在一般行政的專業科目中,屬於法科者有「行政法」、「民法總則」及「刑法總則」
(即使出於同一張考卷,仍應分開看成兩門科目);屬於學科者為「政治學」、「行政學
」、「公共管理」及「公共政策」,其中行政學與公管內容高度重疊。
1.依拙見,法科的核心在於「法條」,其出題模式不若過去的「申論題型」般
只需像機器般一字不漏地默出整段法條的內容,而是以「實例題型」的形式,要求考生以
「三段論法」呈現推論過程,換言之,典委給分標準並非要求考卷上的答案必須與他的想
法一模一樣,而是透過「大前提」的選擇(法條、規範甚至一般原理原則之抽象審查標準
)、「小前提」的"涵攝"(依紀綱師的說法,就是「構成要件」與「社會事實」間的"連
連看")及「結論」(法條規範對題示事實所規定的「法律效果」,如"1+2"的結果會是
"3",而不會是其他可能)。
舉例而言,如某一社會事實係行為人甲欲致乙於死地(即刑法271I條文之「故意」,
惟因立法技巧而被隱藏),持刀刺死被害人乙(即271I條文之「殺人」),因本案符合
271I所有構成要件,故行為人甲須承擔本項規定之法律效果(死刑/無期徒刑或10年以上
有期徒刑)。由此可知,「社會事實」是否能成就某種「法律效果」,端視該社會事實所
有內容,依據相關法條是否完全符合構成要件。
當法條規範變動(如A+B修法成A+C或法律效果從D修成E),原則上對於事實的涵攝或
結論即需修正且不得依循舊例,否則就違反了更上位的規範(如法不溯及既往或誠信原則
等)。
最後依個人心得,法科的學習大多著重於「構成要件」與「法律效果」的介紹,
及各法條間之連結(如行政法中AP"117>118>120>121間的連貫)。
2.另一方面,學科的核心則是「專有名詞」,其出題模式往往是從專有名詞的
「定義」/「特徵」(what)、「影響」(how),甚至是「起源」(why)出發,並要求舉出實例
作為輔佐驗證。因此,在學科的學習上個人習慣會先設法依循老師講義之論述,理解一個
章節中所出現的專有名詞,甚至藉由過往工作上經驗使自己更能切身體會其真正含義。
惟,吾人不會特別針對「講義中論述之字句」做逐字鑽研。自己在排隊等待問問題時
,發現到有人常會拘泥於講義或是選擇題中字裡行間的論述而與老師爭辯不休,甚至想把
整本講義硬背下來。不論是從技術上或是實務上,都是本末倒置。
管見以為,講師囊括各家之言編撰的講義內容及論述,其出發點是為了幫助
學員瞭解而作,實非為了背誦。換言之,「背誦」僅是幫助學習的一種「手段
」,而非「目的」,這種錯將「手段」之重要性置於「目的」上頭的情況,猶如行政
學上所謂的「目標錯置」(displacement of goals)般危險,透過這種方式求得的知識只
會是殘篇斷簡的片面內容,不但無法得知全貌,更存在盲人摸象、以偏概全的誤解危機!
依拙見,學科學習不妨採用韋伯師提出的「拆解式」學習法,將專有名詞視
為數個「核心要素」的組合,再以此出發作系統性延伸及論述(如實例/反證甚至是己
見),無需過度拘泥於題目或講義內容,以免事倍功半。畢竟,學科亦無絕對標準答案。
(六)時間運用:
個人因前(兼職)後(全職)期情形不同,故唸書時間亦隨之調整:
1.前期(跟課期至統整期前期):因此時有兼職,故此時重心放在「整理上課板
書、錄音檔」及「演練選擇題」。因工作賺錢的另一面即代表能真正靜下來專心學習
的期間並不多且多會被切的很零碎,為了充分運用這些隨時流逝的光陰,幾乎是抓到空檔
就忙著將前一晚上課的板書草稿,重新依其重要性分別用不同顏色整理之,並將一些自覺
重要的口述內容整理在便條紙上註記之。
(1)依個人從小到大的學習經驗,「顏色的標明」是學習及幫助記憶的核心
,透過顏色的區別能更快找出「關鍵字」並將其作融會貫通(如數字類的條號/年份/頁數
等會用紅色;專有名詞會用綠色;定義及需要特別記的部分會用藍色;題目會用黑色;非
常重要的爭點或國考生活須知會用亮橘色甚至是螢光筆標記起來),亦有利日後的尋找及
快速複習。
(2)通勤及排隊劃位時就隨身帶著陳真師或陳治宇師的選擇題庫,在約30分鐘的車程或
等待時限內要完成一定份量的題數並一併訂正之。
依個人經驗,會設法讓選擇題的演練處於「不舒服的環境」中進行。一來
,在考場上能提供給選擇題的時間實際上很少(至多25分鐘),過多的審題時間不但排擠
申論作答,亦使自己處於「選項間模稜兩可」的窘境,提升選錯機率,又選擇題不若申論
給分的主觀性,只有一翻兩瞪眼(非對即錯)的結果,故選擇題的演練務必達到
「考古題能反射性選出答案」的程度,始為標準。為了讓自己能進一步熟練,「選擇
題的每個選項」都會特別尋找出處並訂正之,即使這題心中僅存在稍微的不確定。
2.後期(統整期後期至奪榜期):地特後因有感自己申論架構過於殘缺且嚴重不足,遂辭
去兼職專心準備各科筆記的統整,時間分配亦改為「每天三科半,每科3~4小時,每兩天
輪完七門專業科目」之方式(第一天為行政法/公策/公管,第二天為行政學/民總/刑總,
政治學則交叉其中作為一個循環,共同科目與公文則於剛休息完的1小時內處理)。為了精
算每次的讀書時間,個人都會計時,期間中斷的時間則不計入,除了訓練自己能確實弄懂
一個段落,維持讀書的感覺外,亦培養出「不輕易受外在環境影響」的無我境界,從旁人
眼中看來猶如不動如山的石像般,實為意外收穫。
綜上,前期隨著工作內容的波動,每日實際讀書時間約略3~6小時不等,且未包含上
課的三小時;後期因能投入的時間增加,經碼表實測的讀書時間往往超出12小時有餘。或
許有人覺得此舉實為瘋狂,但因個人是那種「事情一旦沒做完內心就會牽掛不已」的類型
,故只能以「更多的時間」換取「對知識的熟悉度」,再加上考場中總存在一些「莫非定
律」(如典委多從考生不熟的部分出題),為了使自己不重蹈地特時的覆轍被突襲到或未
確實把握,自己也只能盡量拼盡全力試著做好該做的事!
上述觀點都是在下融合前人經驗及自身實際運作的心得統整,並非適合所有考生,若
自覺可行者,不妨斟酌參照之;若難以適應者,亦不需勉強接受。
三、事前準備:
1.直接以三等或高考為目標:
四、五等以選擇題型為主之考試看似更好準備,實則代表每一科皆需具一定水準始能
考上,換言之,每一科的容錯空間即遭壓縮,若在考場上失常或劃錯卡,就只能 Re:Zero
(從零開始),相信誰都不願接受這種結果。退步言之,即使有幸考上分發進機關工作,
薦(高)/委(普、初)任公務人員間亦存在「同工不同酬」的問題。
綜據上述,不妨直接以高考為主要準備方向,輔以日常定期練習選擇題庫作為精進普
考之方式,亦為一舉數得之道。
2.定位自己的讀書風格,再從上榜者中找出最相近者作為「標竿學習」之典範:
100位上榜者有100種準備方式。惟,能上榜者,僅因其於期限內即完成該做的事;愈
早完成,就愈早上榜!
以在下為例,104年一般行政榜首兼高普雙榜的蘇振昇先生及PTT國考版104年一般民
政雙探花的pureenergy大之經驗著實激勵在下,最初整體規劃之藍圖亦以其心得為基礎擬
定之。諸位不妨參考PTT國考版精華區及FB相關社團,其內含前人之各類準備心得,說不
定能從中找出專屬於您的"benchmark"!
3.高考,是22題申論題及110題選擇題的對決:
韋伯師曾言道:「許多人即使每一科均有B之程度卻總是以1分飲恨,原因僅是未能比
其他人多會一題。」換言之,考古題準備愈透徹,在考場上被「突襲」之機率愈低,亦能
離上榜愈近一步!一般而言,學科以「近10年份+含各類特考」為佳,最少亦
應整理好「近5年份」為宜;法科因有修法情形,以「近5年份+含各類特考」
為主。
綜上,既決定踏上國考這條路,就該將其視為「動用所有資源及時間的總體戰」,方
能一鼓作氣,直取金榜!
四、讀書方法:
1.「閱讀次數」及「回憶提取」勝過「精讀的程度」:
依拙見,學習之過程如同在沙灘上行走般,稍有不慎,甫獲得之新知識就會被時光的
浪花帶走而顯得陌生、模糊不清。因此,跟課期對上課內容之「重複審視、閱讀」及預/
複習時之「提取」對於日後的記憶及背誦就至關重要。
2.將知識轉換為「自己理解的形式」:
以前工作上的前輩總提醒說:「不懂的東西,無法在腦中停留超過3分鐘」
,故在下遇到不解的知識時,都會將錄音中老師白話的闡述紀錄下來,抑或自力查詢相關
實例輔佐之,如此才有助之後複習。
3.製作專屬自己的筆記:
筆記並非將教材內容原封不動的謄抄一遍,而是將知識「圖像化」並加深印象,使自
己今後做複習時能夠更迅速地提取、應用,甚至創造便於自己記憶的口訣亦非不可。
此外,多數講師撰寫之教材中,各章節開頭之「樹狀圖」內容亦幫助在下構築對該章
節之認知,或是課堂間運用「心智圖」推演之板書,亦對在下的申論架構有莫大幫助,以
上方式皆可作為自己筆記製作之依據。
五、各科師資及用書(共同科目):
(一)法緒:
師資:陳治宇師
書單:法學緒論-陳治宇著、阿摩線上測試
法緒一般而言都會是排在最初開課的科目之一,目的即如同陳師所言,係為了使學生
在接觸後續的專業法科前,對於法學能有基礎的認識(如法學派系、三段論法等),並非
單指考卷上佔有30%的15題選擇題,基礎不扎實,進階科目也很難學的好。
陳師的上法如同其行政法的風格-兩段抄滿黑板的板書、快速帶課並逐題講解的節奏
,故上陳治宇師的課一定要做好「課前預習、課後複習」的習慣(請各位務必將
其內化成「國考生活須知」!),個人的準備方式很簡單:利用通勤或等劃位的時間
,不看課本內容直接寫後面考古題,拼多少算多少,就算滿江紅也沒差!因為這樣除了能
先快速抓出自己不熟的區塊做重點學習及藉由陳師的上課檢討抓出題目相關的法條外,亦
能馬上接著用課間或下課時段,跟陳師討論答案及檢討自身思維的不足之處,陳師亦總會
切中要點地提出解答及給予提示,著實受益匪淺。
課程結束後,就繼續做阿摩題庫,陸續將前5~7年所有出現過的法緒考古題做完,除
了阿摩本身在題目下方即有附的詳解外,同時輔以陳師課本作為檢討訂正來源。在最後的
奪榜期,每週仍練習50題維持手感,零零總總亦累積下來數百題練習量。
惟,「法學緒論」這門科目如同大多數前人所言,投資報酬率實在過低,除了專業科
目會用到的法條外,各種琳瑯滿目的特別法亦囊括其中,令考生難以掌握方向,準備起來
亦容易遭遇挫折。
如今重新省視,在下仍會採取「題海戰術」的方式,以「少量多餐」的作法
(限制自己在18~20分鐘內做完15題並設法達到6~7成以上正解率)準備這科,設法
培養出「法感」亦有助選出「最適當的選項」。(雖然法緒每年都會出現爭議選項,君不
見今年竟出現「負擔處分能主張信保原則」選項,著實讓陳師氣結,課堂間邊上邊罵~)
(二)憲法:
師資:韋伯師
書單:上課及總複習講義、阿摩線上測試
憲法與法緒如出一徹,同為佔分30%的15題選擇題,自己也發現到憲法講師多由教授
政治學的人兼任(如韋伯師及劉沛師),或許是因憲法亦為政治學中會遇到的章節緣故?
韋伯師板書的「心智圖」架構,不但與其政治學內容有體系上的整合,各種五花八門
的聯想、口訣更是獨樹一格(像是國安會議-「陸委參防內外財經書局」等族繁不及備載
…),真不敢想像沒有這些教學內容,會曠日費時地準備到何時?可惜韋伯師分配到的授
課時數過少,不然應能聽到更多釋字背後的故事。(讓一門大學內需花上一整個學期才能
教完的科目用10堂衝完完整內容,實亦強人所難)
因過往準備這一科的方式與法緒相似故不再特別論述之。惟,重新省視的話,個人同
樣會以「少量多餐」的方式搭配「考古題」為之。相較於浩瀚無垠的法緒範圍,憲法的考
點更為固定,故多做考古題不但有助於考點整理及答題手感培養,投資報酬率亦較法緒高
出許多。
此外,個人亦從多次練筆經驗(地特、初等、關務、警特及阿摩題庫)感受到:
新出的釋字常成為憲法選擇題的常客!其出法總是將解釋理由書之重點中挖空
正確的「關鍵字」甚至「整段句子」使其藏身於選項中,甚至搭配該釋字相關議題的過往
釋字一併出題!(如都市計畫的「通盤檢討」,釋字742會搭配725甚至是156)
綜上,作為一個國考萌新,在大法官會議衝釋字出刊比漫畫「寶島少年」還神速的今
日,應設法培養出「瞭解釋字內容」甚至「熟讀解釋理由書」的國考生活習慣
,不但能提升憲法選擇題的正解率,亦有助於行政法這門專業科目的學習(不管是選擇還
是申論的延伸)。一魚多吃的好釋字,不看嗎?
(三)英文:
師資:英銘
書單:上課及總複習講義、阿摩線上測試
因為過去高中、大學等母校都很重視英文訓練,加上在科技業工作,FAB端pilot run
時會需要跟太平洋對岸的designer用e-mail溝通,英文讀寫不會是太大問題。個人準備方
式是跟過英銘師一輪的課,做完課本內所有的題目後,定期做少量的阿摩考古題,但每當
有機會在其他專業科目發現英文版的專題報導(如政治學、公策甚至研究所入學考題)時
會逼自己看完,訓練長篇文章的閱讀能力,這次高考的英文選擇正解率有達到約6成,算
是安全下庄。
惟幾次練筆下來的心得是:英文20題的鑑別度相當不穩定,有時很簡單,但有時
連外文本科系都覺得吃不消!後來才發現是每個英文考試的出法皆不盡相同,故先行瞭解
出題模式再著手準備亦不遲。
事後聽到一種方式值得參考:準備考古題時,若發現到某些英文單字在選項中常常出
現,不管這個字拼法或念音多奇怪,請特別將它記起來,因為根據統計常會出的字就是那
些,就算在考場上遇到的它不是正確選項,也能保有刪去法的能力。若有心想充實英文字
彙的國考萌新,「國考英文字彙一把抓」裡有整理常出的英文單字並以星號標示重要程度
,不妨參酌。
(四)國文:
師資(作文):林嵩師、田丹
師資(選擇):林嵩師
師資(公文):林嵩師
書單:林嵩師正規及總複習課講義
國文雖然僅是比重佔20%的共同科目,但作文總分亦達60分之譜,若能練到妙筆生花
,衝破40分者也大有人在,此外,作文亦為培養申論寫作的重要環節,若是初次接觸國考
的萌新,不妨以作文為起點著手構築申論的寫作基礎,日後將能大有作為!
因去年9~10月額外加入田丹師新開的作文實戰班,課堂上田師會先提示說教材中文
章的架構、種類作為鋪路,並補充名言佳句及典故輔佐之(雖然她把抗日名將謝晉元的名
字寫錯讓在下有些無言…),最後會計時下課前的1個小時讓學生實際演練,在下亦於時
間限制的壓力下逐漸培養出自己的寫作風格,分數從1X成長至3X。六堂作文實戰課結束後
還有提供每月一次的作文批改,個人很感謝其提供的指教、建議及打氣。
至過完年林嵩師的國文開課又是另一種不同的體驗。林師上作文的方式有很高的考試
取向(包括單/雙軌式題型、如何分段、用字、時間分配甚至是怎麼撐出篇幅),起初拎
著自己練習成果請他批閱,雖然有點兇但都能提出切中要點的問題作為改進上需注意之處
,輔以先前實戰班累積下來的基礎,後來寫作的洗鍊性及速度皆獲得提升,雖然林嵩師有
些毒舌,但個人著實感謝他在正規課及總複習班的指導,受益良多。林師特別提醒的
「時間分配」亦相當重要(個人習慣開頭30分鐘先翻到第5面先寫公文,接著
15~20分鐘內處理選擇題,最後至少壓70分鐘以上給作文),分數也從地特慘不人睹
的三面2X,提升至關務及警特的三面半3X,最後高考拼出四面全滿,分數接近40的程度,
即使沒有特別多背參考書中的「名言佳句」,每次仍都有在進步。(編按:個人很喜歡今
年警特三等與高考的題目,「公義與憐憫」從「真實的正義」出發論述之;「自信的真諦
」則從瞻仰的陳金鋒選手語錄逐步帶出題旨)
選擇題的話除了跟課外,就是把塵封已久的高中學測指考的題本搬出來重見天日,你
沒看錯,就是高中時那些會用到的國文教材!個人在看國文考古題時,自覺跟學測指考題
型並無二致,皆屬於出題範圍浩瀚無垠者,除了將高中教材翻出來重溫過往國文班導的「
調教」,並向相關科系出身的家姊求救外,別無其他更好的途徑,這次高考只錯2題,實
為意外中的意外,或許是高中遺留下來的國學造詣未隨時間流逝,日常在FB留言前亦總會
再三斟酌並組織才敢發言等習慣造就今日成果,算是無心插柳柳成蔭吧?
公文最初是從網路上的「青草茶」著手,除了將「發發速密附」內化成國考生活須知
外,剩下的跟著林嵩師的節奏,兩堂課的份量足矣!自己在奪榜期的階段則是提前至考前
一個月拿著市售的26孔作文紙將林嵩師公文講義中考古題出現的形式全部抄過加強印象(
如主旨、說明、辦法、附件、字的大小及位置等),考前就將訂正過的地方找出作為考前
叮嚀,可惜僅拿下10分達保底程度,若說明段用字再精緻一些,或許會更好吧?
綜上,共同科目在高考雖然僅佔20%,惟在普考與一般警察四等係與專業科目平起平
坐,自身看到許多專心衝四等的考生專業科目成績已達9X鬼神程度卻還是與上榜失之交臂
,才知道其總是在這一塊埋下不穩定因素,著實感到惋惜。雖屬老生常談,但還是想提醒
四等考生:「專業科目絕不能放,即使英文苦手,欲採通說全猜B者亦同!」
四、各科師資及用書(專業科目):
扣除未真正參與面授的摸索時期及課表安排等因素,在下的所有專業科目並非同時準備(
實際上,公策及公管等較進階的科目,亦須於行政學累積一定基礎後始得入門,否則也只
能淪為硬背而無法活用的死知識罷了),合先敘明。
(一)行政法:
師資:陳治宇師、陞鑌、宋韓師
書單:行政法、行政法(概要)百分百測驗題庫、這是一本高考行政法解題書、陞鑌+宋
韓師補充講義、104榜首蘇振昇先生筆記、阿摩線上測試
法條該怎麼背?個人的做法是隨時帶著法典,腦袋順過行政法各種爭點時若
對相關法條感到模糊或陌生,就馬上拿出來翻,順道註記與其他法條間的連貫適用,不熟
幾次就多翻幾次,直到真正弄懂為止,釋字、庭聯決議及判例/決亦如法炮製。惟如過
江之鯽的判例/決字號無法多加詳記,僅有數個具代表性者靠著多看而有幸將它們牢記心
中。奪榜期時在youtube上找到一系列「法條高速朗誦」的影片,於睡前搭配法典重複聆
聽與閱讀,其對於考前就法條的熟悉甚至強記亦有一定成效。
陳治宇師上課方式如同法緒,板書量大且節奏快,惟為了補充更多見解,板書量總是
三段起跳,上到最後行政救濟的部分甚至五段都不足為奇。陳師開頭都會先講解板書,再
帶大家看課本或做選擇題,同時與後面相關的議題及考點作連貫一併講解,有時亦會先帶
法條並逐條解釋構成要件、意義、法條間的體系解釋及學說/實務見解。上完一個章節,
陳師會對其後面附錄的申論考古做逐題講解,提醒說某一段內容能參考課本第幾頁。課堂
間亦會穿插當下時事,有時充滿娛樂效果(如陳前總統=金馬獎影帝、連勝文=大扣呆),
能在笑聲中學行政法,有時是在提醒學生出題趨勢的轉變(如各種「甄選簡章」的性質)
,課堂間及下課前總是坐在休息室為學生解惑到最後一人,故下課時的教師休息室總是門
庭若市,各種討論聲此起彼落,相當熱鬧。
個人剛接觸陳治宇師的行政法時,如同諸位國考萌新般深感行政法的廣闊與不知所措
,但為了克服,除了回去時在公車上將陳師課堂間自覺重要的口述部分化為文字
呈現在筆記本上外,回去亦立即將今日板書重新整理,並以顏色區分重點程度
或法條、頁數,以便讓自己日後複習時能快速抓到要點進入狀況,同時將筆記本上稍早整
理的口述內容以顏色記在便條紙上,貼在重新整理的板書附近,並註記相關頁數。
作選擇題庫或整理到一半若翻遍課本及法典仍不懂,就註記下來於下堂課的課間與陳師諮
詢,有時因怕忘記甚至直接在上法緒時就提前詢問,從第一堂上課開始的每一次下課都這
麼做,直至總複習結束。此外,每週必排出一段空檔,將陳師逐題講解的申論擬
答化作文字整理於便條紙上並貼在角落以便對照。雖然總是因整理到半夜而隔日又要
提早起床兼職很痛苦,但透過重複再重複的錄音播放,才逐漸理解陳師對於題目的法條應
用、學說/實務見解及涵攝過程而培養出所謂的「法感」,搭配百分百題庫1300題的依循
複習,從選擇題開始抓考點。
然而,或許是急著想把行政法學好而貪快的心態,這種「以選擇題為主的準備方式」
開始出現「見樹不見林」的弊端,缺乏架構又疏於申論練習的結果就是在地特狠狠地踢到
鐵板。事後因深感自己於行政法申論架構的嚴重不足,沉定思痛,除了入手「這是一本高
考行政法解題書」去理解申論應如何呈現外,亦另外以陳師的讀本及104年高普雙榜的蘇
振昇先生的行政法與法條筆記為基礎,製作一份融合其板書的「體系筆記」,內容只抓爭
點、要件及法條規範等,且一併納入釋字、庭聯決議、判例/決等實務見解,將其與各家
學說一同比較。
統整期時,於申論題庫班有幸參閱陞鑌師的寫作方式,以「大套路」為前提去理解題
目,再以該題爭點對應的「小套路」去答題,雖然自覺統整期的自己解題能力尚不成氣候
,故未能真正融會貫通,然經歷多次演練後才發現到自己已逐漸將這種答題邏輯帶入申論
中,也不枉費多付出的金錢與時間了。
進入奪榜期後,除了有幸參閱各種佳作作為參考外,宋韓師以考生角度出發,從「大
方向的原理原則」開始提醒行政法的出題模式及法律人的口吻會如何呈現,如遇到
實例題首要之務即為「定性」(如依題示,行政機關之XX作為經AP"92I/135審查之結果因要件
全部該當,實屬「行政處分」/「行政契約」),系爭事實定性後才能進一步就該
行政行為之特性「搭配問題的爭點作延伸」(如行政處分的「救濟上實體及程序規定」
或「三種行政訴訟的使用時機」、行政契約的「兩行為併用禁止原則」或105地特「資開法
第20條」與「行政處分」間的關係等),其補充講義除了包含諸多選擇題中作為考點常客
的法條與時間、期限外,亦包含自己整理各方見解而成的擬答,這些資料於最後統整時不
但讓在下的架構筆記更有層次,面對從未見過的考題(如106高考第二題)亦能用自己建
立的體系下去審查、作答而獲得一定分數。在難度較105高考行政法更深的本次考試中能
繳出這份成績單,上述諸位講師的努力皆實屬功不可沒!
行政法新年度開課後自然也不敢閒著,除了試圖重現考場寫作內容請陳治宇師審閱外
,自己亦從考選部或公職王抓最新的題目掌握出題趨勢,每堂下課向陳師的諮詢依舊,惟
討論內容從「選擇題的考點」,轉移至「申論題的答題架構」,請他從典委的角度分析該
題真正想看到的爭點為何?應如何回答方得適切等等,對行政法的學習方式亦從
「理解課程內容」轉變為「不停解題,甚至自己抓時事出題」,直至放榜前最後一刻。
綜上,陳治宇師的課就像八八坑道的陳年高粱般愈沉愈香,上課時間掌控佳,教學兼
具深度跟廣度,又能為學生在行政法的茫茫大海中如燈塔般指點一條明路,實為一位值得
尊敬、認真負責的好老師,有基礎後再回頭省視,才知道其課堂間再三提醒的地方,都是
大家常錯的盲點,或許初始階段會被其渾厚響亮的嗓音嚇到,但這種方式實為陳師為協助
考生記憶而採行的方式(常見他下課時在吃一種特製潤喉糖以免接下來的課聲音出不來)
,著實煞費苦心。最後考上前去道謝時,陳師的激勵與笑容或許是這段日子最難以抹滅的
回憶,後來因考取而無法繼續參與陳師的重點班,個人深感可惜。
陞鑌師雖然試著將其心得傳授給學生,惟要在有限時間內將廣博精深的行政法全部都教到
位,實屬不易,下課時又有某些人自己未詳加思索即纏著陞師不停地問,故能與其討論的
時間又再次受到壓縮,實為在下深感可惜之處。
於奪榜期與宋韓師討論題目,總是能獲得更多務實的意見(如「保護規範理論」審查條件
的缺乏及涵攝能夠改進的地方,其他像是「字太醜」亦於其中),雖然有點毒舌,但在法
科整體上能有所小成,除了刑法紀綱師就「涵攝」的指導外,宋韓師的指點迷津亦扮演重
要角色。
綜據上述,若讀者仍對行政法深感迷惘,事後聽到一種方式值得參考:若行
政法是完全沒基礎者,不妨聽聽林清薯叔的課(據說也上的很好),課程嚴謹,板書架構
龐大兼具清晰完善,且亦會重複強調選擇或申論的考點。與陳治宇師一樣,林清薯叔亦會
註記法條並給予簡潔定義使其概念一目瞭然,且地毯式地將各考點循序漸進地帶到,輔以
大量實例幫助學生理解。同時也相當關心學生聽課狀況,平日在粉絲團分享最新考題及自
己的筆記統整外,考前甚至在FB上開直播提供考猜讓不是自己學員的考生雨露均霑,著實
是一位好老師!
陳林兩派擁護者皆聲勢浩大且死忠,該上誰的行政法,實無區別實益,而依拙見,林
清師因係採用陳敏大法官的體系為主,故架構較為清晰,國考萌新們亦更易入門(初次拜
讀陳敏的藍皮書時亦為之震懾),對於上榜所需的門檻亦已夠用,因而上榜者亦不計其數
;陳治宇師的教法偏向蒐集各家意見,再從中提取菁華並提倡應作出「對人民有利的思考
」,故經個人統計,行政法或相關科目的榜首多為陳治宇師的門生,自不在言下。
若回頭重新省視,甚至欲以行政法作為國考「進攻科」者,個人會屏除自身原則,
陳師與林師的課都上,再以林師教授的「架構」為基底,增添陳師教授的各家意
見作為填充的「內容」,或許能使這門學科綱舉目張,卻又不失各說的豐富性與層次感。
然而,其開課時間的不同(較適合萌新的林清師卻總是較晚開課)及就同一爭點的差異
(如106高考第二題當事人乙的行政救濟方式),讀者需自行參酌評估,在此敘明。
(二-1)刑法總則:
師資:周昉、程宇師(紀綱)、 羿帆師(駱羿)、李維
書單:刑法總則、讓你上榜的刑法總則、3Q刑法總則破題書、羿帆師題庫及總複習講義
、104榜首蘇振昇先生筆記
正規課時期跟的是周昉師,其上課風格相當輕鬆,如同過往在大學的通識課般,課程
中總是笑聲不斷,舉例也令人印象深刻。此外,周師不希望學生猛抄筆記卻不聽他講解(
像是「不要抄不要抄,放下屠刀」等族繁不及備載,有心者甚至已彙整出一系列語錄)。
其板書架構除了已呈現於讀本外,周師有時上課亦會帶讀本中所附例題。自身跟過一段時
間的課後原本參考坊間解題書欲練習申論,卻發現到日派與德派的詮釋差異,原先的三階
論體系逐漸混亂,其中夾雜的大量專有名詞亦使在下不堪負荷,地特考場上面對題目竟一
片茫然無從下筆,著實為一記沈重的打擊,同時也陷入迷惘與恐慌之中…
之後有幸經準備法廉的朋友介紹,得知紀綱師的存在,由於此時的狀態如同溺水的人
看到什麼就抓什麼,遂抱著「死馬當活馬醫」的心態,試聽紀師的讀書會,初次與其接觸
,其竟一眼就點出在下當時對「障礙未遂」與「不能未遂」的疑惑,亦言簡意賅地一語道
破自己刑法學習上過度偏重「專有名詞」的盲點。上述提醒令在下當場茅塞頓開,如同武
俠小說中打通任督二脈的形容方式都不為過。即使已過12月所剩時間不多,當下心一橫,
立即入手紀師的刑總雲端函授。
8000元並非一筆小數目,但為了將刑法這門科目重新打掉重練,此舉實為孤注一擲(
第一堂課開頭直接闡明要將授課內容拉到司律程度時,著實下了一身冷汗)。紀師的板書
架構是目前在下所見過的所有講師中最為完整卻又符合「一目瞭然原則」者,惟紀綱師上
課節奏很快,且融入刑分、刑訴的概念作統整性的教授,各地面授的萌新可能起初會不
大適應,在下是除了好好跟課外,遇到難理解或來不及確實聽過的地方,除了倒帶將那幾
分鐘內容多聽幾遍外,遇到紀師口述內容更為簡潔明瞭者,則將其化作文字,結合自己在
網路上找到的「康乃爾筆記法」內化為專屬知識。紀師課堂上亦會親自帶學生實作大量題
目,有時亦將自身實務經驗結合學說理論設計新題(如擄「鴿」勒贖及業務過失致死等)
,從多次反覆的題目演練中在下亦逐漸掌握刑法三階論審查的輪廓。
紀師本身亦十分嚴格,作為國考生活須知的預複習不說,除了要求司律考生需精讀3遍
以上,且提問需先自行深思熟慮過,有了獨立見解才再與其討論,否則會先被
叫去「助跑撞牆」。或許有人覺得他都不願回答,之後才得知此係法律人學習刑法的真正
方式,一個問題若只想馬上知道解答,即使得到了也不會確實將它放在心上,久而
久之仍會忘掉而又陷入惡性循環,在刑法中,很多概念前後是相互連貫的,若第一次讀
過不懂不妨留下註記,待後續理解相關概念時再重新省視前者,疑惑自然不攻自破。
而紀師影響在下最深的是法學上「涵攝」的操作,說穿了其實只是「法條構
成要件」與「題示社會事實」之間的「連連看」而已,若全部都能對應到,自然該當
該法條規定的「法律效果」,即使是從未接觸過法律的小學生都能勝任。紀師甚至不諱言
地指出,「專有名詞」只是學者間為了方便溝通下的產物,許多考生卻本末倒置地將其奉
為圭臬,忽視法條當中的構成要件而不做真正涵攝,僅草草提出幾個專有名詞外加抄題就
當作涵攝完成,分數自然不理想。紀師的指導不但將在下的刑法救了起來,同時亦改善所
有法科在「涵攝」這一塊的呈現,刑總一科同時改善民總與行政法,著實感激在心頭!
進入統整期時,除入手紀師的3Q刑法總則破題書外,同時加入羿師題庫班上課內容以
作對照,此時的讀法是先只看題目在腦中跑過一遍「抽象審查標準」,再將擬答
使用的法條、判例/決標示出來,同時比對兩師的解題方式有何差異,最後選取自己適應
者從之。 紀師相當重視學生審題的速度,總是說要把所有人訓練到解題思維比法拉利
引擎的轉速還快。依其所見,近年來相關國考不但有出題活潑化的趨勢,一題內結合複數
考點之情形也更常出現,若對相關爭點不熟,作答自然快不起來,便會讓自己陷入「寫不
完」的窘境,相信所有認真的考生都不願遭遇這種情況。
後續在上羿帆師的課時,實感羿師也上的很好,題庫及總複習期間提供的許多實務見
解及審查方式也為先前紀師打下的基礎增添許多內容而不互相衝突。其考前對於「未遂犯
」審查方式的提醒在下也受益良多。
奪榜期時額外加入李維師的統整方式及解題思維,除了將各德/日派間的爭點及法條
關係以「樹狀圖」方式呈現外,亦以考生角度出發,先從題目提問的重點出發抓出主要爭
點解題,再逐步解決題目脈絡中散落於各處,較為次要卻仍須處理的考點,著實受用。
綜上,諸位講師於在下的刑法學習之路上皆是重要的存在:周師所帶的觀念清
晰,對於法緒選擇及入門基礎仍十分重要;羿師相當強調申論作答時的排版一目暸然、上
課節奏明快、考點提示明確,給分嚴格並兩極化以訓練其學生作答兼具深度、廣度及精確
性;紀師強調用字簡明,力求答題的推理、邏輯通暢明確,至於申論形式則舉中正大學盧
映潔教授的例子,不強制要求其學生一定要參照其解題書擬答的形式鋪陳,也不希望因為
「如何呈現申論」等原因,本末倒置地拘束考生的答題邏輯。依拙見,周師偏
日派,而紀師、羿師及李師傾向德派且更具有考試取向(洗鍊、邏輯清晰並降低強記負擔
),三位講師的課皆幫助在下將先前不知所以的部分加以理解、簡化,在下並未入手
「大小百合刑總解題書」(自覺字數有些過多,也怕與自己先前統整出的架構體系發生衝
突),只靠著結合上述各講師的教學內容,即足以應付眼前考試。
(二-2)民法總則:
師資:裕樹、陳曄師、李維
書單:民法總則-王澤鑑著、民法總則關鍵讀本、民刑法總則主題式申論題庫Q&A、這是一
本民法總則解題書、裕樹師法學大意民法加強課的講義、104榜首蘇振昇先生筆記
(編按:以下內容可能加入在下諸多主觀評論,合先敘明)
個人最一開始有幸接觸裕樹師為初等考生加開的民法加強課,課程期間裕師將整部民
法的重點都有帶過,同時補充自己實務上打民訴官司而逐步累積的經驗,課程內容整體而
言相當豐富,但因裕師本身會教的較為深入,故常會倒帶多聽幾遍直到真正弄懂為止,加
上筆記的時間,常常一堂才3小時的課要弄到6~7個小時才能上完,卻也因此累積了一些
相關基礎,在上陳治宇師的法緒時亦發揮作用,個人原先以為等到民總正規課的第一輪開
課時應該能更快進入狀況,但是,實際情形卻大相徑庭。
第一輪的講師上完前三堂課後,個人居然陷入「鴨子聽雷」的窘境…不是說為了要考
量非本科系的新生會特別講解清楚的?為何上了課以後反而比剛開課時更弄不清楚民總這
門科目的內容?課間與下課的提問不能解釋清楚又愛理不理的,為什麼那些女孩甚至榜首
去問都能得到更好的解答?中段進入「法律行為」這個區塊後雖然依稀整理出一些思緒,
但開頭的基礎既然早已雜亂不堪,又怎麼能期待後續更深入的問題能確實學好?這樣的惡
性循環便一直持續著,明明到場聽了課,卻還是不知道課程內容在講什麼,遑論申論練習
…為了克服這個窘境,除了入手民法權威王澤鑑教授的民法總則外,跑了不下10來家書局
以及在國考板蒐集資料,甚至打聽其他民總師資的函授訊息都未見起色,地特自然是考的
一塌糊塗,正當絕望地想要放棄這門科目時,一份讀本引起注意。
此書係當時民總第二輪師資陳曄師所撰,內容淺顯易懂,各章節開頭亦附有各法條或
學說理論間的樹狀關係圖幫助讀者暸解,此外每個章節後面也附上相關的考古題提供演練
,有些例題也附上擬答作為練習時的參考,整體內容或許並非博大精深,對於當時的在下
卻無疑是塊救命的浮木。之後在國考板上,甚至連板上大推的袁翟師(即「這是一本民總
解題書」作者林政豪律師)本人都親自推薦陳曄師所教授的民總。
接下來的日子除了繼續消化第一輪課程的堂數外,針對民總的預複習幾乎皆以這份讀
本作為核心,同時將上課的架構整理在便條紙中,貼在讀本內相關的頁數上,並以讀本內
容作為幫助自己真正理解的途徑。等到第二輪民總正式開課後,有了前車之鑑,除了更加
專注聽課外,每個課間與下課皆與陳師討論上課內容,亦逐步入手「民刑法總則主題式申
論題庫Q&A」及「這是一本民總解題書」作為申論練習的基礎,每週1~2題的請陳師審閱
,陳師也會亦步亦趨的提點法條的使用與解題時的邏輯連貫。依其所見,民法如
同「烹飪節目」一樣,「大前提」即為食材介紹,「小前提」即為料理過程,「結論」即
為菜餚呈現,環環相扣卻又缺一不可。
陳曄師的課開頭會先繪製出這堂課將使用到的圖表概念,並用10分鐘的時間作上一堂
課的複習,協助學生進入狀況(陳曄師板書及前10分鐘的複習錄音建議額外整理
,對統整期及奪榜期的複習既省時又幫助甚大!),且每講完一個法律觀念,都會隨
即帶考生做考古題並口述自己的擬答,下課前也會提示下一堂課的範圍並指示預習的頁數
。為了拯救原先殘破不堪的民總體系,除了整合陳師板書與讀本內容作成體系筆記,亦於
回去通勤時立即將課堂間的口述擬答化為文字整理在便條紙上貼在題目邊方便日後複習時
對照,若當天講解題目相當多而通勤時卻來不及完成,就直接坐在公車站頂著風寒雨淋,
繼續靠著路燈的光將題目做完才敢回去。過程雖然辛苦,後續的複習與回饋卻物超所值!
依拙見,民總的型式類似行政法,係屬於「骨架細的胖子」,出題模式及爭
點相對於刑總來的固定,以高考為例,常常是一題在考「法律行為」,另一題在考「
行為人」,有時穿插「法人」、「期間」、或是各種冷門題型等,民總及及行政法難的
地方是多到數不清的法條、判例/決跟實務見解需要記憶,但追根究底,原則上民總不會
運用到太過艱深的學術理論,學界與實務間的見解也大多一致(105年出現的「雙重不當
得利」及「無效法律行為得否撤銷」個人覺得那種出題模式今後應不會成為常態);
而刑總就像「骨架粗的瘦子」,國內因學術界及實務界間成員新陳代謝的速度不
一,致使德派與日派對於同一爭點或法條的詮釋大相徑庭,兩者著重的點亦不同,這些部
分即為日後在考場上常見的熟客,請留意之。
若有心以民總為進攻科者,不妨去聽聽裕樹師的課,雖然教的較深,但會分享自己讀
民法的心得(民法條文內容要一個個字咬著念,才能算真正讀過),同時會介
紹實務上常被引用的判例/決字號,若能搭配相關條文用於考場上,相信將大大加分。
(後記:講師為了上課節奏,聊天本係無可厚非,但只要是能協助考生獨立思考者,就算
是「死刑存廢」這種爭議性議題,在下都不會排斥。然而,其他為了拖時間至下課,在台
上講自己跟女友的私事、至各地跨年遊山玩水與諸多實際上對考試似無實質助益事項云云
,是否適宜?則留待想考上的諸位自行判斷。兩個同一間高中同屆畢業的人,就算分別以
不分軒輊的學歷畢業,卻因社會際遇的南轅北轍,最終一個可以站在台上講課出書,一個
卻只能坐在台下掙扎,或許這是當初誰都未曾預見的結果吧?陳曄師不是補充最多的或是
授課時最有趣的,但他「試圖協助考生聽懂」的教法,著實救了在下這門科目)。
(三)行政學:
師資:宋文師、張楚師、柯博文、程明
書單:經典行政學讀本、經典行政學申論題庫、行政學百分百測驗題庫-陳真著、張楚師
正規課板書、柯博文+程明師補充講義、104榜首蘇振昇先生筆記、阿摩線上測驗
選擇題庫係入手陳真師的《行政學百分百》輔以阿摩演練,題目解析不但豐富詳盡,
亦囊括近10年來幾乎所有大小國考的基礎/進階題型,詳解中繪製的解析圖表更能幫助理
解並加深印象。不過因其題目眾多,故準備上請諸位務必「量化自己選擇題庫的進
度」,否則容易被海量的題目淹沒而半途而廢,就太辜負陳真師撰寫這本書的心血及先前
投入的資源了!
以在下為例,將整本題庫的「各大單元」及「命題焦點」逐一整理出題數後,
再依各「命題焦點」的題數多寡,按「比例」決定一次須完成的題數,如出題多的「命題
焦點」就一次多寫一些題目,坐車通勤時就依循將所有命題焦點擬定好的份量盡力
寫完。 不跟隨上課進度練習,是因為想盡量「還原考試時實際作答的情境」,若照傳
統方式逐頁演練,不但會有「寫了後面忘了前面」的問題,亦容易產生心理上的「暗示」
作用,導致低估選擇題難度的情況,上述潛在危機皆應納入考量。依自身戮力執行之結果
,合計4063題的題庫能在1.5個月內寫完並檢討過一遍所有題目,第二遍的複習則能加倍
,以此類推。
「申論宋文,選擇陳真」這句在國考板流傳已久的名言,確實印證於在下身上,首次
聽行政學課程時只感覺其內容龐大又細瑣而苦無進展,且宋師為了與後面相關概念連貫,
會一邊採跳躍式上法,一邊翻讀本外加低pH值的高分貝嗓音,讓諸多國考萌新望之卻步。
然,宋師上課板書無疑是浩瀚無垠的行政學中指點方向的羅盤,因那就是經他整理過
的菁華摘錄。又,在下會將課堂間宋師對某段課文的詮釋、時事案例記在書邊空白,並與
公策張楚師正規課補充以便條紙一同統整於板書旁,不但能加深印象,亦有利之後複習。
惟,個人覺得宋師面授課程最有價值的地方,莫過於中堂下課時與其就學理或請益的
對話!此時總會跟陳治宇師一樣,在休息室擠滿絡繹不絕的學生,或有欲提問上課內容者
;或有欲請宋師審閱申論者,透過與宋師的對話、傾聽他人提問協助自己增廣見聞及為了
接招宋師反問的各種腦力激盪,確實能對行政學及人稱魔王的公共政策等科目有莫大幫助
。此外,宋師在改申論時總是會看的很細,甚至連「用字的精確度」與「如何排列呈現」
皆相當講究,改完後更會向在場所有人不藏私地分享審題技巧,以其那一套特有的公行架
構,解析行政學三兄弟五花八門的各類申論題型。在下總試著把握每一次的下課跟他維持
更多對話,從10秒、20秒,增加到數分鐘,只希望能從他身上多挖一些東西,不管是為了
協助友人解決疑惑,還是想讓自己的架構輪廓更加清晰。申論題庫同樣選擇宋師所撰,不
但將其讀本內容針對近年來的出題重新整理出擬答,更加入先前考取者的佳作演練,篇幅
量更為適中並能應用於考場上。
平常總會聽見「宋師休息時間過長」的聲音,宋師上不完及過多的加課時間確實係值
得討論的問題,但在下還是想反問那些人:你們是否有和宋師真正的對話過?只是,沒想
到最後會發生那些糟糕的事情,著實感嘆只要一步走錯,先前累積下來的成就再怎麼多,
都會付之一炬。
宋師著作目前應多已絕版,只能試著從二手書市場中多加尋覓。若急欲建立行政學這
門科目架構的老手或萌新,不妨參考紀傑師的「行政學移動教室」及「行政學圖破主義」
,紀傑師不但曾是高考榜首,亦為政大公行所出身,從其以考生角度出發而製作的心智圖
表不但更便於吸收,也能感受到一些宋師的影子。
個人因後半段的統整/奪榜期才有較充裕的時間準備,故此時複習行政學的方式,係
直接將自身先前搜集的資料(如板書架構、自編口訣、程明師及柯博文師申論/選
擇題庫班教材等),與內容高度重疊的「公共管理」課程,一併融入蘇振昇先生的筆記中
,借前人建立下來的基礎作「一條鞭」的統整,奪榜期及考前就只重複閱讀並修正、補充
這本筆記,考後亦持續添增程明師正規課內容,直至放榜前最後一刻。
如今回頭省視,在下仍深感行政學內容的浩瀚無疆(永遠抓不著方向的「人事行政」
及「財務管理」出題趨勢,以及永遠背不完的大小標題)。惟依拙見,行政學的本質無疑
是將民間企業「管理學」的外表,融入自1968年的NPA及21世紀以降NPS的靈魂而綜合出的
學科。或許是因曾出社會工作過,將行政學透過「企業管理」的方式內化、融會
貫通,並輔以各別時期的脈絡建構理解,方屬在下的「學習途徑」,諸位不妨參酌。
對於完全未接觸過行政學的國考萌新,個人推薦不妨以陳真師的課打底,再
依自身情形挑其他適合的師資作進階學習。雖然在下只有聽過一次陳真師上的課(106
高普三合一解題講座),其解題時帶出的架構體系細緻卻又不失完整,快速帶課的節奏與
陳治宇師類似,講座完之後亦繼續為諸多考生解惑,感覺他同樣是一位賣力上課協助學生
考取的好老師(雖然第一次看見他的面容可能會稍稍被嚇到就是)。
(四)公共管理:
師資:柯博文師、宋文師、張楚師、程明
書單:柯師正規及總複習課講義、宋師公管雙效題庫、張楚師正規課板書、104榜首蘇振
昇先生筆記。
如同前述,公管這門科目個人認為無疑是行政學的延伸且兩者間內容高度重疊,惟依
拙見,公管的內容比較偏向「內部管理」層面,換言之,為改善1970年代起逐
漸惡化的「雙環困境」及「政府失靈」問題,以柴契爾夫人為首的新右派試圖結合其師海
耶克的「供給面經濟學」及私部門的管理技術來改善公部門(如民營化),同時達到「對
內強調績效,對外減少支出」的目的。
柯博文師帶課相當認真,其幾乎將公行領域權威(孫本初/邱昌泰/吳定/林淑馨等教
授)的教科書內容,分別依各章節開頭的考古題整理出不同版本的擬答,還將大小標編出
各種口訣協助學生記憶,FB粉絲團也會不定時的po出各項資料作為教學輔助,即使資訊量
相當龐大,也能從大小標抓出趨勢,甚至連「讀書方法」都有提供資料(如「康乃爾筆記
法」及以考古題為重心的「懶人讀書法」),國考萌新不妨從中自行尋找,說不定能體會
出一番心得。可惜公管的內容太過龐大,要柯師18堂內全部鉅細靡遺全部都清楚的講過,
實為強人所難,若能再多一些堂數,一些部分或許就能協助自己真正弄清楚。
傳統上,「公共管理」這一科出題比起行政學或公策,更注重背大小標。
惟近年來出題日趨靈活,後續擬答往往亦是從出題者著作中找出,而產生「獨門暗器」的
說法。依拙見,一個題目並非真的要求考生將其著作全部吞下去然後在考場上完
全默出來(該念法亦不具「客觀預見可能性」),典委真正想看的,是考生對「行政學三
兄弟」的學習是否能融會貫通,並非相同的「專有名詞」或題型在不同的科目中就要
用相異的方式作答,那是不合情理且本末倒置的。
據此,一個題目若在這門科目未學過或尚未上到,不代表不能從其他科目統整出自己
的見解。如105高考第三、四題的出題,很明顯就是不希望考生死背大小標答題;105地特
的考題中出現MBO(目標管理)跟SWOT,即使公管當時還沒開課,但行政學正規課宋師即
已帶過相關見解,SWOT亦是從自身過往的工作經驗作答;106高考第一題在下也是以公策
相關知識下去解題,故即使不熟亦可從其他科目中找出靈感。在考場上,只要是能
幫助自己陳述見解的所有方式,都是好方法,別分開念。
公管這門科目因出題的歷史悠久,故考古題數也相當豐富,整理時亦可隨著時間脈絡
歸納出某些特定時期的「出題趨勢」,並察覺出題者所關切的議題。經在下自行觀察的結
果,「績效/參與管理」、「電子化政府」、「組織精簡」、「危機管理」等主題
多屬近幾年來的出題新趨勢,故會投注更多心力學習,其他冷僻或是很久未出題的部
分即使複習時成績不甚理想,在下仍只作概略性的檢討,不會將所有相關題型過往擬答全
部硬背下來,不但延遲複習進度,投報率亦低。
常會聽到舊生疑惑:「為何我明明照老師上課或擬答那樣寫,分數卻還是不高?」管
見以為,這樣的答案,對於已經看過數千張申論卷的閱卷者來說,已具預期心理並感到疲
乏。畢竟檯面上補習班師資就是那幾位,也能猜出作答的版本。數量一多,即使在考場上
能幾乎還原擬答寫法,在閱卷者眼中仍數「普通」,自然只能獲得「普通」的分數。個人
的念法,會在參考擬答後,將其中的舉例聯想最近社會上的相關公共議題或政策
並取而代之,當然,大小標中原先對應的要件、特徵等亦會自行從政府機關的網站或智庫
論壇尋找並修正以便與題旨連結。 如:「公私協力」的題型,陳真師的擬答是用「台
北花博」的例子;行政學中堂下課時跟宋師討論後,其提出「高雄小林村風災後重建」的
案例;自身於奪榜期則是準備了「台北世大運」的相關資料為作答版本。「SWOT」的話,
,陳真師總會舉「澎湖縣觀光發展」的例子;個人則是從政府刊物、網站,結合商業周刊
對當今的「新南向政策」進行分析。
綜上,每當作答需要舉例時,或許是受到政治學及公策等需要分析、解題的進階學科
影響,個人傾向「帶入時事」更勝於「直接引用擬答中的案例」(如「電子化
政府」能舉國發會正在進行之「第五階段-數位政府」計畫),不但能讓自己的答案較與
眾不同,亦能讓批閱者有「備考之餘仍不忘關心局勢」之作答誠意。
(五)公共政策:
師資:張楚師、宋文師、韋伯師、柯博文、程明師、陳真師、郭雋
書單:張楚師正規及總複習課講義、公共政策經典申論題庫
其他: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台灣智庫、陳師/程師/柯師/蘇煥智先生粉絲團、聯合/蘋果
社論、各行政機關網站
公策,身為眾考生口中的魔王科目,加上較晚開課的緣故,一開始並未立即上手,郭
雋師教材份量相當充足,然而實在是無法適應其令人昏昏欲睡的講課,以及總是未完整寫
完板書就隨即帶課本內容的教法,當然105地特成績也是不甚理想。(編註:不過個人還
是很感謝他,下課或午間與他討論問題時總是很熱心的回答,或是提出自己的見解作為參
考,有時他常感嘆高雄的公共設施及市府政策走向尚有許多能進步的空間)
因公策係行政學中的一門專章,其師資實質上亦為共通,為了改善前述頹勢,遂於行
政學正規課時期,一有機會就向宋文師請益,即使是一個艱深的專有名詞,宋師亦總是能
化繁為簡地為在下講解觀念同時舉實例幫助暸解(如Schneider & Ingram的「政策設計」
,宋師僅用一小段英文代碼間的串連關係,再加上道交條例及及交通安全間之關聯作舉例
,就清楚闡釋了這個名詞的概念,同時也延伸出R.Mayer「政策規劃」9步驟等重要的概念
,此時期的公策架構才開始一步步地組織起來,之後與宋師的中堂討論亦開始以「公共政
策」這門科目作為核心。然而,宋師的指導對於這一門龐大精深的專業科目來說,仍是杯
水車薪,直至第二輪張楚師的公策開課,一切才隨之改善。
由於張楚師的面授課程僅開在高雄,這邊若想聽課只能以每堂課付費視訊方式進行,
又為了希望趕緊跟上高雄班的進度,常常10點就馬上架好筆電跟wifi聽課,中間用15分鐘
火速解決午餐後再立即開始下一堂課,避免時限一到卻上不完的窘境。然而,這段期間跟
隨張師課程而能逐步建構出公共政策這門學科的完整架構,如今看來是相當的物超所值。
張楚師的講義雖薄卻五臟俱全,教法淺顯易懂,帶觀念時很容易就讓學生明白各個章
節間的系統連貫,每段板書都把該觀念陳述的非常清楚,而且有理解的步驟,有明確的重
點。後來才知道其都是直接閱讀原文著作,並吸收該作者的原意,透過自身深入簡出的理
解、介紹,給予學生最正確最直觀的概念,甚至告訴你國內翻譯書,誤譯、誤解處,以及
各個理論最核心的部分作為「國考生活須知」,不會有國內某些「留學翻譯工」看翻譯書
一知半解的狀況,甚至錯誤解讀、翻譯。個人相當敬佩張楚師這種「觸類旁通」
的帶課風格,只需暸解一個理論的核心,就足以應付各種相似的理論與題目。(如定
義「標的族群」,張師直接以「政策利害關係人」之認定途徑下去解;影響「政策執行」
的成敗因素,張師亦以「Edward III模型」為基礎,結合「法規變項」(Sabatier &
Mazmanian)及「T.B Smith模式」等理論作答,不但不用硬背一般擬答中多達9點的審查
標準,答案整體看起來亦更有層次感)張師自身亦會鼓勵學生,與其硬背100個理
論卻都半生不熟,倒不如好好弄懂其中最重要的25個,在考場上將其串連、活用,反
而能讓閱卷委員有耳目一新之感。
曾有人反映「張師板書潦草」的問題,個人認為並非無解決之道。因張楚師的
板書很多時候其實是他的「口述內容」,故個人在跟課時會特別記下時間與關鍵字,
於晚間統整筆記時立即整理出張師完整的看法,同時參照張師「理論為主,時事
為輔」、「以理論架構陳述時事」 的應答風格,練習張師課堂上帶的考古題。由於公
策第二輪相當晚才開課,故「跟課期」即同時在做「統整期」的體系建立。
奪榜期時,同時意外地發現到政治學的韋伯師亦為能教授公策的「隱藏版角色」。其
主張從目前國內目前進行的「公共議題」與「政府政策」出發,試著去反推公策中的相關
學理,並利用其核心要素下去檢查是否符合(如「前瞻計畫」與「政策可行性分析」及其
中的7項評估要素,以及「年金改革」於「政策論証」上的應用等),韋師鼓勵學生
搜集15~20個時事議題及政策作為備考材料,個人則以「5W方式」重新整理於一
本小手冊中隨時補充、更新,為了確認與其相關的公策學理,遂於「陳師/程師/柯師
粉絲團」及「各行政機關網站」拼湊出全盤面貌,再從「國政基金會/台灣智庫」、「聯
合/蘋果社論」及「蘇煥智先生粉絲團」各處統整各家見解,並入手程明師「公策秒速
記憶」將各主題作重要性排序,同時將張師講義上對應的主題簡要整理於便條紙上一併對
照。為了想確實學好這門科目,在下算是尋覓了檯面上各式行政學相關師資及出版品,加
上柯博文師就申論寫法上的指導,以及自己的反覆思考、論證,對於「公共政策」這門學
科,才感略有小成。
考完後亦不敢閒著,除了試圖將考場上的作答還原,請程明師審閱外,仍繼續收集最
新時事分析(如芬普尼毒雞蛋事件),程明師對於在下公策的寫作亦提供相當多實用又別
出心裁的意見,直至確定考取後請他批閱最後一次的申論練習,都持續給予在下許多指點
及勉勵,個人相當感激!能遇到這些將艱難科目化繁為簡的講師,實屬有幸!
之後才知道,張楚師念研究所時即有很突出的研究能力,自己上課時亦聊過為時英出
版社翻譯W.Dunn公共政策分析一事(南大行管馬群傑老師之著作係重翻版),不過後來決
定走補教界。雖然有些可惜,然如今學界環境重研究輕教學又重洋輕土,張楚師於此處幫
助更多考生,或許更能發揮他的才能吧?其豐富的知識與精闢的見解,上公策時亦不時帶
出行政學與公管的相關考點作為連貫,甚至與政治學「意識形態」的部分互作連結,這種
「四合一」將各科融匯貫通成一整套體系的教法,只能感嘆相當強大。
之後回頭省視,公策的內容比較偏向「外部決策」層面,換言之,
公策的內容,主要聚焦於「政府如何設計政策工具解決政策問題」,政治、法律
層面居多且強調「社會價值」(如J.Rawls的「正義論」及近年來逐漸受到重視的「推
力」理論等)。個人因過往於科技業的實務經驗,往往要從眾多片晶圓故障區域的分佈,
統整出共通趨勢後,再試圖從半導體物理的學理概念找出模型以解決製程上的問題。對於
公策這門科目的學習亦深感「異曲同工」之妙,只是其中欲改善的對象,從一片片冰冷的
「晶圓」,轉變成社會上活生生的「各階層族群」,其同樣需透過「質/量化的統計手
法」抓出趨勢,鎖定「問題建構」及「標的族群」,再運用適當的「政策設計/工具」
提出「選案」,並經由「合法化」成為具正當性的「公共政策」,透過「執行」及
「評估」以試圖達到該政策之執行目的。惟,知識的「懷疑主義」及道德的
「相對主義」,仍皆應視為社會寬容的基礎。 張楚師於課堂上帶出的這段座右銘,
在下深感認同,亦牢記於心。
或許是張楚師與韋伯師的教學風格十分類似,個人面對這種「淺顯易懂」、「深入簡
出」的教法總能適應的特別快,亦能馬上與過往經驗做連貫,若能更早遇到他們,或許就
不用多花更多時間與資源走冤枉路了。惟,後續與一些公行的本科生討論後,發覺到郭雋
師其實教的並不差,郭師課堂上的補充資料亦兼具時事與學理,仍值得詳加閱讀
。只是其「論述式」的帶課方式,對於本科生有「再次複習」的功能;然對在下這種
「半路出家」的非本科人來說,反而感受到「霧裡看花」的閱讀負擔,讀通公策後重新
翻閱郭師課本,其實很多列點或大小標之間是能彼此合併成一個總體概念的,只是不知為
何郭師會以這種方式呈現,若能再精簡一些或許更能讓非本科系的學生吸收吧?
(六)政治學:
師資:韋伯師、子雲
書單:韋伯師正規及總複習課講義、二十組經典申論題型-劉沛著、子雲師題庫班講義、
公職政治學專用字典、政治學歷史年表
其他:聯合/蘋果社論、韋伯空中政治學教室、「轉角國際」、「端傳媒」、「報導者」
、「歐洲動態」、「東吳劉必榮教授」及「陳文茜女士」之國際新聞評論
1.跟課期 (8月~11月):
(1).排隊等劃位時:
個人習慣早到,故都會將本周可能會上到的部分先看過,並用鉛筆畫出重點並註記無
法理解的地方,同時用課本中各章節後面所附的選擇題庫作為複習前章節之方式。因選擇
題的考點多半很細,故隨後會特別檢討「每個選項之出處」及「如何改正」
,再利用中堂下課或課後時間與韋伯師討論,並透過與老師對話的機會培養論述能力。
管見以為,跟課期時與老師的互動相當重要,不但能透過對話察覺自己學習
上的盲點並及早修正方向,聽到他人問題亦可作為自己對這塊領域的驗收,與公共政
策中的「腦力激盪法」(Brainstorming)有異曲同工之妙!
最後,若學習時遇到疑惑,個人的習慣是「先自行查詢有關資料」,而非「馬上丟出
問題向老師討答案」;換言之,別為了「問問題」而「問問題」! 因為透過
這種途徑獲得的解答多半不會真正被放在心上,也無法長久保存,唯有經過反覆思考論
證的知識,才能真正成為自己的東西。
(2).上課時:
除了專心聽講外,個人若遇到「自認重要處」或「專有名詞之解釋部分」,即使老師
總說聽懂就好,但在下仍會在筆記本上留下時間及空白處,於回程途中記錄下來。因「聽
懂」僅是「現在聽懂」,不代表今後即可對其完全掌握,若回去才再找出錄音檔重聽,勢
必會花掉更多時間成本並排擠其他科目的進度,不如就一次把它做好!(從TQM之
觀點,「一次做好」亦可多省下40%投入成本。)
(3).課堂上的閒聊:
個人會視情形而定,若內容是一段歷史故事,個人會將其化約成自己理解的文字、圖
形。因政治學(甚至是整個學科)本身即相當重視個別理論「產生之背景」及其
「欲解決之問題」,若能跟著韋伯師論述走過一遍,相信對這科的理解將能事半功倍!
(4).準備回去前:
在下習慣緩口氣,將今天上的內容重新省視一遍,並試著將剛學到的「專有
名詞」及「架構圖」默在便條紙上,行有餘力再將其組織成一幅簡單的關係圖幫助自己
日後理解。 其看似繁複,但個人實際運行過程僅需5~10分鐘(後記:此舉係心理學上
之「記憶提取」,且愈早作對長期記憶的形成愈有幫助),雖耗費心力卻仍推薦採行之。
(5).回去後的當日(至遲2日內):
公共政策張楚師曾曰:「據統計,只有不到10%的考生會在當天做好授課內容的複習
。」在下會將本周上課內容及板書重新做成自己的筆記,除了以「顏色」依序標
示考點之重要程度外,亦使用「便條紙」註記老師口述內容及源自網路、課本的重要見
解,此舉除協助日後更好查詢外,也能有助於對本章內容有更全面的理解。
(6).申論之練習:
個人是實踐派,每章都會請韋伯師勾題作為課後的自主練習,又因不習慣抄書,故總
是到處取材後,透過「自己的口吻」重新整理在申論紙上。對在下而言,其更像是一份「
整理給自己看的心得統整」,此法雖能讓自己就本題有完整認知,惟耗時甚鉅,亦不利於
考場上短時間內向典委確實表達對題目之理解(如地特時即踢到鐵板)。幾經重複調整、嘗
試後,綜歸以下心得:
A.急著練申論之前,不妨先從「觀賞上榜者之佳作」著手: 其不但具備各種類
型任君參考且選擇自己最適應者臨摹之,比起市面上擬答「完美」卻「無法真正適用於實
戰」的解題書而言,上榜者的佳作更顯實用。
B.初期可抄書,惟不得養成依賴:對「完全沒碰過申論」的萌新而言,在下仍
肯定抄書的必要性,其對「申論形式之認識」及透過一次次翻書查閱而逐步培養之「答題
意識」具有正面幫助。惟此種方式僅可持續15~20題為限,否則日後恐衍生「對書本之依
賴心態」及「背內容才是唯一正解」等迷思。
C.做好專屬的「體系筆記」:不求內容豐富,只需使自己能「有系統地」回想
起相關內容及延伸即可。
D.不求多但持之以恆的申論練習:因每章都有請韋伯師勾題目做自主練習,即
使政治學全部課程於地特前上完,在下仍維持「每週改一題且檢討上周答題內容」的節奏
複習致治學,直至奪榜期。
2.統整期 (12月~3月):
(1).一條體系主義:
此項心得源於國考版pureenergy大,比起主流的「一本書主義」,拙見以為,以講師
之讀本/板書/筆記為主體,結合從法典、選擇/申論題庫彙整出的資訊,且往後只需從其
內容方可求得答案者,才是真正的「一本書主義」。
在下採行之「一條體系主義」,係以韋伯師之「上課板書」及「拆解式政治學」為主
體,以「公職政治學專用字典」及「政治學歷史年表」分別作為「專有名詞」及「背景起
源」為輔助,再加入劉沛師「二十組經典申論題型」及子雲師題庫班上課內容作為額外補
充。每當接觸到某條國際新聞或不知所云的考古題時,便會先過濾出其中的「專有名詞」
,再將其對應至讀本的特定章節與筆記/字典/年表的特定段落。經由重複的複習,便能有
系統地將散落各處的資料逐步融會貫通,建立起專屬自己的答題架構,統整期間雖耗費心
力,然事後省下的光陰及收穫卻絕對物超所值!
(2).多方涉獵時事,培養獨立思考能力:
近來政治學之出題日趨靈活,總存在著「無以適從」的聲音,依拙見,除了出題典委
更迭以致出題方向改變外,這批新的典委亦希望將來能上榜的常業文官能有「獨立思考的
能力」,而非僅臣服於「民意」或「依法行政之國家機器」底下,據此,才能讓這個國家
走出當前困境。
綜上,個人除了每日收集剪報作為國際時事之來源外,亦從韋伯師不定期張貼之專題
報導、「轉角國際」、「端傳媒」、「報導者」、「歐洲動態」、「東吳劉必榮教授」及
「陳文茜女士」之國際新聞評論,作為擴充政治學知識的重要資源。
(3).藉練筆以戰養戰:
若無經濟上壓力,在下認為這段期間舉行之國考皆有練筆價值(如地特、台大公事、
政/北大公行入學考、初等考、關務及警特等)。藉由一次次實戰不但可培養對考
試氛圍的熟悉感而降低因高壓、緊張而失常的程度,亦可從出題趨勢統整出高普考的「風
向球」。
如今年初台大公事及政大公行竟不約而同以「三級機關首長任用雙軌制」出題,雖然
未於今年高普出現,惟與其相關的「人事行政」(行政學)、「政府」及「政/事務官」(政
治學、公共政策)等相關章節日後亦將成為出題重點。若因經濟問題無法練筆,至少也應
把近7~10年份的政治學考古題至少看過8成,並從自己架構筆記或老師講義中構築解答,
亦為可行途徑之一。
3.奪榜期 (4月~6月):
(1).讀熟架構筆記(一科念3~5遍):
行政法林清師曰:「每一科都讀5遍,就會上榜!」依拙見,林清師言下之意並非真
的要求將其所著全部內容從頭到尾都讀5遍,而是將蘊藏其中的知識融會貫通,具現於自
己統整的筆記上,並透過多次補充、咀嚼與內化感受到這門學科真正的內涵。
每次閱讀筆記,就如同在沙灘上行走,同時將先前被浪花沖淺、甚至遺失的腳印重新
補充回來,然讀完後,其又會被後續打上岸的浪帶走,「腳印」亦逐漸退去。若閱讀次數
增加,每次踏過的腳印將愈深刻,後續複習時間即愈短,被浪花帶走的程度亦將縮減,對
回憶的清晰度亦隨之加深、放大,彷彿一抬頭,相關知識即在眼前閃爍、律動且一觸可及
,思緒稍作整理即可振筆疾飛。
經個人實驗結果,單一科目之架構筆記若能複習達2~3遍,該科之整體架構熟悉度就
能略有小成,讀的次數愈多,各章節間橫向之架構連結及縱向之內容就能愈嫻熟,惟仍須
注意各科之分配時段應視具體情形調整,不得偏廢。最後,若有某些區塊仍難產生印象,
不妨考前對其做重點複習甚至強記,於考場上若不幸遇到即直接憑印象作答,亦可為之。
(2).(球)題來就(打)寫:
最後的奪榜期因擔心方式錯誤導致念不完,故散盡最後一筆備考基金進入奪榜班閉關
。韋伯師每周的特訓不但要求眾人需於一定時限內(如5分鐘8行、15分鐘25行、25分鐘完
成)完成其指定的題目,隨後亦馬上解題、公布佳作及提供過往上榜者之練習作為參考。
在下過往因執著於「寫好」導致耗時甚鉅之缺陷,亦經由重複演練始獲改善;寫作風格也
從「下華麗的大小標」轉變至王琮皓學長般「平鋪直敘且誠懇回應題目」之論述方式。此
外,個人亦會將思緒整理過之後,重新在便條紙上寫下答題的大小標作為之後的檢討。
韋伯師亦推薦在下適用「以時間軸貫穿題旨的Before/After寫法」,寫作風格及政治
學分數亦於最後關頭穩定下來,韋師於這段期間對在下之提點及個別指導時為功不可沒!
此外,在下亦主張「舉例」係政治學,甚至所有學科中至關重要的答題要素
。因舉例不僅是能延伸篇幅,亦可使典委感受到作答者回應問題之「誠意」、對於題
旨之「掌握程度」及「是否關心當前國際時事」,而非閉門造車、妄以一家之言概括之。
(後記:王琮皓學長係105年全國高考行政法最高分,其申論成長史亦為激勵所有考生的典
範,請詳見 <超勵志!阿皓學長的政治學進化史!>)
(3).串聯專有名詞,為自己出題:
考前1~2個月,韋伯師鼓勵大家跳脫考生身分,為自己及讀書會成員出題。「假設你
是改卷子的人,會希望映入眼簾的申論,呈現出什麼樣的答題結構 ?」試著轉變立場,就
能讓自己的答案更兼具視野及層次!
一開始,可先從指定章節中抓出2~3個專有名詞,再試圖聯想其彼此間之關係;隨著
大量地「計時演練」及「佳作欣賞」,對於考古題中各爭點逐漸能確實掌握後,遂開始以
各種國際時事為題材,融入先前專有名詞之組合,即成為一份前所未有、專屬於自己的「
考前猜題」了!(如「政治」與「宗教」之結合,依答題意識可聯想到「ISIS」、「國際
恐攻」及「文明衝突論」;「政治」與「法律」之結合則與「民權法案」、「同婚釋憲」
及「網路言論」息息相關。)
(4).整理國際重大時事:
起初因有感自我於實例延伸之內涵不足,遂入手韋伯師之「政治學歷史年表」,將各
大時事依時間脈絡,放入「拆解式政治學」中對應的章節,並進一步將韋伯師臉書張貼之
最新時事一併納入整理,直至考前都有在持續更新。
4.考試前夕 (7月初):
除了將專業科目2天做一次循環複習外,政治學會每日抽出約2小時,將檢視考及特訓
時韋伯師設計之題組再重新省視一遍,抓出自己作答內容的關鍵字,甚至是重新列大小標
,反問自己:「出此題的意義,是想看到什麼爭點?又應如何回應?」同時搭配「架構筆記
」、「時事整理」及「字典目錄」重複閱讀。普考考完後,亦馬上訂正選擇及申論,提醒
自己可能疏忽之處,以防掛一漏萬。
5.考完後至放榜前 (8~9月):
休息兩周後,隨著新年度的開課,除了試圖重現考場上之應答內容、增添些許自我觀
點請韋伯師審閱外,同時欣賞其推薦之著作、影集(如「西貢淪陷」、「美國如何丟掉世
界」、李國雄教授所著之「比較政府與政治」、電影「驚爆13天」及對岸電視劇「北平無
戰事」等)。若有得知新的政治學考題(如調查局、原特)則繼續維持著奪榜期的寫作模式
與典委誠摯對話,直至放榜前夕。
惟,兩次政治學成績皆不堪入目,分數皆以X來表示,避免對諸位造成困擾。深入檢
討原因,地特那一次係因「寫不完」,而本次係因「審題偏掉+延伸面不夠深入」所致,
以上幾點,還望諸位引以為戒。
五、後記:
(一)、國考,是「競爭名額」的過程:
國考版pureenergy大之叮嚀,在下深深謹記在心,考生間口耳相傳之「搭車理論」,
似非適用於高普考這種「名額制」的考試。最糟糕卻也最真實的情形是:各考委既決議將
錄取總平均壓在60.1分,即代表60.09以下者無論再怎麼努力,都不可能上榜。以在下經
驗為例,僅憑資質在短期內即考取前段名次之輩總是存在,卻又不曾提出實質建議以協助
後進云云,對那些長期拚死苦讀卻總缺臨門一腳的人來說,公理何在?
此外,國考亦存在著諸多無法控制的客觀因素 (如考試當下身心狀況、是
否有「調分障礙」在同一試場應考、該年度出題難易、審題者給分標準、甚至是本/增額
之錄取數量等),雖感無奈,卻亦必須承認:「運氣亦為實力之一部分」。
即使最終名次仍差強人意(畢竟再怎麼拼命仍僅有約略一年的深度,與那些研讀多時
之菁英或本科生之間仍有根本性差距),備考之過程中仍留下些許遺憾(如最耗費心力準備
的政治學反而成績最難看,實在愧對老師;又未能協助其他朋友及奪榜期讀書會成員一同
上榜),或許係因神明聽見這份低聲的祈求,抑或甫離開人世的外婆在天之靈,在下最終
仍有幸上岸。除了抱持「天助自助者」之心態,盡力掌握人力所及之部分,剩下的就交由
老天決定吧!
(二)、去完成該做的事,那怕只剩最後一秒:
每當夜半讀到疲憊欲稍作歇息時,過往研替那段不堪回首的灰暗角落總會悄悄地浮上
心頭:前公司中「皇親國戚」擺爛卸責的言詞;資深員工猶如某主持界大哥當眾辱罵的內
容;「新任經理」教唆作假報告,企圖欺瞞其他部門同事反被抓包的惱羞成怒及情緒宣洩
;「新任處長」及高階人事主管唯恐官位受影響的後續作為及低聲恐嚇...這些聲音如同
戰場的集結號般,堵在自己的耳邊,沒日沒夜地吹奏著。
惟,卻也正因如此,才能每一天在碼表的計時中研讀超過12小時,並經由過去300多個
日子周而復始地苦讀、演練,拼出這些成果,即使各種節日仍無一例外。
沒錯,就是苦讀!各位不需得知在下學歷或是基測、指考、研究所的推甄
成績拚了多高,亦不需在意在下智商多少或是先前工作值多少行情。既然決定好踏上這條
路,就該極盡洪荒之力,不給自己任何心存旁鶩及懈怠、甚至落榜的機會!即使疲倦,為
維持讀書進度以及有朝一日得以考取,在下仍盡力做好上榜所需完成的事,儘管其背後真
正隱含的,實為一份更純粹,卻也更悲哀的理由。
(三)、即使有幸於期限內考取,卻因某些因素招致無言待遇,不但錯失許多座談會及質化
調查,更別說有機會親自分享過去這些累積下來的心得,僅能將獎學金的申請,趕緊草草
了事地跑完手續領取。若非有其他好心人的提醒,大概受影響的程度將會更大。或許,對
它們來說,「前三」、「前十」或「雙榜」所帶來的商業效益跟吸睛程度,遠比「平凡非
本科生一年考取」更加凸顯吧?
最終,以上心得尚文筆欠佳,內容或存有疏漏之處,望勿嫌棄,誠摯感謝諸位百忙之
中的撥冗閱讀。
-丁酉年陰曆九月初四 霜降 戌時-
--
All Comments
By Audriana
at 2017-10-28T12:18
at 2017-10-28T12:18
By Emma
at 2017-10-29T15:48
at 2017-10-29T15:48
By Barb Cronin
at 2017-11-02T13:03
at 2017-11-02T13:03
By Liam
at 2017-11-04T08:32
at 2017-11-04T08:32
By Xanthe
at 2017-11-07T19:10
at 2017-11-07T19:10
By Harry
at 2017-11-08T09:42
at 2017-11-08T09:42
By Ula
at 2017-11-09T08:41
at 2017-11-09T08:41
By Olga
at 2017-11-12T22:08
at 2017-11-12T22:08
By Jessica
at 2017-11-16T23:48
at 2017-11-16T23:48
By Carol
at 2017-11-19T19:17
at 2017-11-19T19:17
By Oscar
at 2017-11-19T23:23
at 2017-11-19T23:23
By Sandy
at 2017-11-21T10:35
at 2017-11-21T10:35
By Candice
at 2017-11-21T17:24
at 2017-11-21T17:24
By Michael
at 2017-11-26T17:15
at 2017-11-26T17:15
By Mary
at 2017-11-29T19:15
at 2017-11-29T19:15
By Jake
at 2017-12-04T01:13
at 2017-12-04T01:13
By Ivy
at 2017-12-08T20:54
at 2017-12-08T20:54
By Eden
at 2017-12-11T16:01
at 2017-12-11T16:01
By Andrew
at 2017-12-16T09:41
at 2017-12-16T09:41
By Faithe
at 2017-12-19T10:52
at 2017-12-19T10:52
By Megan
at 2017-12-19T19:08
at 2017-12-19T19:08
By Rosalind
at 2017-12-24T17:20
at 2017-12-24T17:20
By Jessica
at 2017-12-27T19:07
at 2017-12-27T19:07
By Cara
at 2017-12-29T03:22
at 2017-12-29T03:22
By Olive
at 2017-12-31T00:59
at 2017-12-31T00:59
By Annie
at 2018-01-03T13:41
at 2018-01-03T13:41
By Leila
at 2018-01-06T12:42
at 2018-01-06T12:42
By Delia
at 2018-01-07T04:18
at 2018-01-07T04:18
By Christine
at 2018-01-11T21:36
at 2018-01-11T21:36
By Jake
at 2018-01-13T13:07
at 2018-01-13T13:07
Related Posts
高點 會計師三年保過班退會員費
By Liam
at 2017-10-24T20:27
at 2017-10-24T20:27
律師二試分組報名人數
By Xanthe
at 2017-10-24T19:30
at 2017-10-24T19:30
司律二試提醒標語詢問(官方制式回答)
By Elvira
at 2017-10-24T19:00
at 2017-10-24T19:00
106年 警察特考四等 體測心得
By Bennie
at 2017-10-24T18:17
at 2017-10-24T18:17
新竹 準備一般行政 課程請教
By Callum
at 2017-10-24T17:29
at 2017-10-24T1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