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年 大氣高考上榜心得 - 考試
By Anthony
at 2022-06-05T20:25
at 2022-06-05T20:25
Table of Contents
(代PO,建議使用全版模式觀看)
距離考試時間已經過去半年,由於之前參考了很多學長姐的上榜心得,決定好好整理一下
過去準備的方法,並分享給未來要考的考生。謝謝前輩的分享,也祝福正在看這篇文的各
位順利上榜!
一、背景
我是台大大氣系畢業,110高普考時是台大大氣碩二。由於本身的志向就是考高考進入氣
象局,且110高考名額多,考前已經和教授、學長們達成共識,好好準備這次的考試,因
此研究做到一個段落後便暫停了一個多月,讓我心無旁騖地念書,好像回到高中學測前XD
這次的高考日期在10月,因為經過了暑假、疫情爆發,待在宿舍的時間非常長,有利於靜
下心來念書,真是謝謝疫情(?)
二、成績
我考了109年和110年兩次,109時大四畢業,大概考前兩個禮拜翻翻書而已。110年碩一升
碩二,原本是7月要考,延期至10月。
成績:
109 110
國文 55(申43,測12) 54(申40,測14)
氣候學 50 85
法學知識與英文 58 66
天氣學 61 69
天氣測計學 56 46
應用數學 41 32
大氣動力學 57 64
大氣物理學 51 88
總分 55.57 63.20
錄取分數 64.17 55.93
排名 24 4
109年有考普考,110年就沒去考了(普考在高考的後一禮拜,太累了),所以就不列上結果
了。
三、準備方法
我會推薦阿摩線上測驗,可以設定考科,然後讓它隨機給題目練習。
[共同科目]
國文 -- 完全沒讀,全憑高中記憶。。
作文 -- 不用準備,有稍微看一下名言佳句,但也沒用到。
公文 -- 一定要背好格式,然後google一些範本參考,只要格式沒錯應該都有基本分。
法學知識 -- 我嘗試用阿摩的題目來練習,但成效不彰,還是不用白費心力好了。
英文 -- 其實也沒什麼準備,不過我有下載那種比較困難的單字APP,偶爾專業科目念到
煩了的時候、或是搭車的時候背一下,多少有一點用,不全然是為了考試,也提升自己的
英文能力
雖然比109年多了8分,但我不知道是因為運氣好還是我有準備,但也是報酬率不高,還是
建議不要花太多時間在這些上面,頂多就大氣的東西念累了交錯看這樣~
[專業科目]
應用數學
就是ODE,PDE, Laplace, Fourier, 線性代數, 向量微積分等,如果忘記的話推薦從原文
書的例題開始複習。想要刷極限、微積分、Laplace等技巧型的算術題目的話,
blackpenredpen的100題馬拉松是個好選項~ 傅立葉這類3Blue1Brown有很讚的影片可以看
,收穫很多~
然後公式能不背就不要背,因為太多東西要記了不可能記得起來,要用理解的。
如果遇到不會的題目,用英文google查會有很多資源,都可以好好利用,順便學更多。另
外我有遇過在chegg上的詳解但沒付費看不到的問題,蝦皮上有代查我有使用過,我自己
覺得算有幫助,不過滿看個人的。
數學我會用阿摩線上測驗刷題,因為其他考試的工程數學題目很多,可以練練相關的題目
。
天氣學
李老師的天氣學講義,要念得滾瓜爛熟,可以的話,高等天氣學的講義也唸過一遍會更好
,這樣基本上就沒問題了。
還可以追蹤厲害的人的FB、每個禮拜看一下PTT的神人天氣分析增加知識。
考試接近的時候開始寫考古,應該就都能掌握到了。
參考資料:
- 李清勝老師天氣學講義
- 游政谷老師天氣學講義&中尺度天氣學講義
- 王重傑老師高等天氣學講義
- 天氣學原理 (陳泰然)
國土測繪圖資服務雲 (https://maps.nlsc.gov.tw/)
->有時候會需要知道台灣地形,這個地圖還滿方便的!
大氣動力學
Holton是一定要唸的!有一些輔助的講義,像是Holton的中文翻譯版(國立編譯館、中央
大氣講義),或是大動手寫筆記(男一樓下影印店?),都很有幫助。
我自己因為嫌棄大三上課的筆記太醜,所以從頭到尾自己重新做一次筆記,對於釐清思路
很有用,但有點耗時,如果有時間的話可以做(我好像是"考前"一兩個月開始的,但考試
突然因疫情爆發延3個月,所以有時間做完全部內容的筆記)
大動的範圍算是比較清楚的,從一開始的基本控制方程式、環流渦度、邊界層動力、準地
轉、波動、到斜壓不穩定、大氣環流,按部就班的理解、導公式,其實就沒有那麼可怕了
。
最重要的是要懂所有理論的物理意義,我會一邊散步一邊解釋給我自己聽,增加熟悉的程
度。
https://www.atmos.illinois.edu/~snesbitt/ATMS505/stuff/12%20IPV.pdf
->還不懂位渦的看這個,大推!
大氣物理& 氣候學
放在一起是因為有很多重疊的地方!
雲物理:
主要是台大陳正平老師講義,我也是自己從頭整理筆記,大概3-4天就完成了。楊老師的
深對流特論都很有幫助,像是計算終端速度還是雨滴粒徑,感覺隔一兩年會考一次。
雷達的東西也會考,所以基本的計算題也要練一下,另外雙偏極雷達的參數在大氣測計學
也會出現。
重要的大概是冷暖雲過程、柯勒曲線、白吉龍效應等等,2021剛好遇到大乾旱所以我也有
多準備人工增雨的部分,但好像沒有考到?
我也是自己從頭整理筆記,大概3-4天就完成了,推薦大家好好讀,報酬率很高的科目。
大氣輻射:跟氣候學有重疊,一舉兩得!
主要是所有的定律要理解,輻射收支平衡、溫室效應、散射、正副回饋等。
我覺得大氣輻射東西比較少,可以比較快準備起來,不妨花個一兩天整理所有重點,考前
在複習一下就好。
參考資料 (雲物、大輻):
- 陳正平老師講義(雲物)
- 林依依老師講義(輻射)
- 黃彥婷老師氣候學講義(前半-輻射)
- 大氣輻射學 (曾忠一) 可以翻一翻,但我覺得不是很有效率
- 雲物理學 (王寶貫)
氣候學:
很難準備,因此我的策略是從考古題開始,去整理考古題中考過什麼,但真的很發散,只
能盡可能的學。MJO和ENSO應該算是很熱門,值得花時間好好弄懂;各種大尺度的正負回
饋、海氣交互作用等也都要複習。之前爬文看到有學長姊推薦"全球環境變遷導論",我自
己是覺得可以看,但有點太基礎,偏向邊寫題目邊學,感覺比較有效率。
每年大概會考一題統計(20分) 基本上也是看考古題考過什麼...
因為我自己統計很弱,所以我是從變異數、常態分佈那邊複習的,後來嘗試去記一些
T-test, F-test之類的,還好考試的時候剛好都沒考這些...
另外NWP、資料同化、可預報度、濾波、PCA & EOF 也都可以了解一下。
參考資料(氣候學):
- 中央氣象局聖嬰展望
- 科學文章 - 台灣科技媒體中心 (smctw.tw)
可以在這個網頁搜尋關鍵字,有很多最新的知識,還有可能認識的老師的回覆之類的,很
值得參考。
- 臺灣氣候變遷推估資訊與調適知識平台 (nat.gov.tw)
裡面有很多值得看的文章,可能也有最新的氣候相關資訊。氣候學有可能會出時事題!
- OCEAN-ATMOSPHERE INTERACTION AND TROPICAL CLIMATE
有關各種feedback機制的文章,很推薦!
大氣測計
我從圖書館借了大氣測計學(劉明揚)、地面氣象測報作業規範,整理成筆記後然後努力的
背!
不過以上這兩本只有傳統的觀測,另外衛星、雷達也都需要讀。
還有Guide to Meteorological Instruments and Methods of Observation (WMO)
這個可以當補充看,但全英文有點難讀,也有簡體中文版本的。不過我自己認為幫助不大
,就當參考用。
我感覺雨量是最常考的,再來是溫度溼度等,探空、還有衛星雷達等遙測也很常出現。但
要背的實在太多了,就盡力而為,留到快考試的時候再短期記憶也可以。(這部分台大教
的比較少一點,有點辛苦)
四、感想:
首先謝謝考前被我騷擾的學長姊、同學、朋友等各領域專家,願意花時間幫我解答好多問
題,還有身邊好多幫我加油打氣的朋友,若沒有這些人我可能也撐不過來,真的感謝大家
!
其實自認為不夠強,大學在班上的排名都在第10名之外,有些課程在大學修課的時候也是
學的糊里糊塗的,一開始準備的時候真的沒很大的信心,不過認真念過一輪之後,就慢慢
建立起信心了,所以真的不用太害怕~
我總覺得我自己運氣算很好的,氣候學和大氣物理的題目剛好比較會寫,因此可以比較好
把握分數。數學我真的在考前花了非常多時間練習,算到手都會痛還纏透氣膠帶,好痛苦
,可能真的是數學的人生巔峰了,結果題目跟以前的考古題方向完全不一樣,最後本來該
寫對的也沒有寫對。數學是考試第二天的最後一科,回去之後大哭了一場,但隔天還是打
起精神好好努力QQ 也還好第三天的大氣物理寫得非常順,都是熟悉的東西,有把握到最
後的機會。
高普考與以前的考試很不一樣,以前是想要盡量全部都會寫,目標是滿分,但是高考一定
會遇到自己不會的、根本沒看過的難題,我覺得這時候就是心理上要堅強,盡量發揮,目
標是比別人多會一點,而不是100%都會。只要一直抱著希望,就不會被打倒。不過認真準
備是確實有用的,與第一次相比我排名往前了20名,也剛好110年錄取的人數較多,讓我
有幸上榜。
準備考試時每天的生活真的很乏味,所以適度的放鬆和規律的運動很重要。我自己每天
7-8點起床後會做個瑜珈伸展,開始讀書後會用番茄鐘的方式,每25分鐘休息5分鐘或每50
分鐘休息10分鐘,這樣即使白天已經讀了8小時,晚上頭腦還很清楚喔! 另外我在晚上洗
澡前都會簡單運動一下,或是出門散散步,流點汗再去洗澡休息,真的是非常健康的一個
多月。我考前依然會跟家人朋友聊天玩遊戲,放鬆心情,不用把自己逼到太緊。
最後就祝大家都能心願達成!
--
距離考試時間已經過去半年,由於之前參考了很多學長姐的上榜心得,決定好好整理一下
過去準備的方法,並分享給未來要考的考生。謝謝前輩的分享,也祝福正在看這篇文的各
位順利上榜!
一、背景
我是台大大氣系畢業,110高普考時是台大大氣碩二。由於本身的志向就是考高考進入氣
象局,且110高考名額多,考前已經和教授、學長們達成共識,好好準備這次的考試,因
此研究做到一個段落後便暫停了一個多月,讓我心無旁騖地念書,好像回到高中學測前XD
這次的高考日期在10月,因為經過了暑假、疫情爆發,待在宿舍的時間非常長,有利於靜
下心來念書,真是謝謝疫情(?)
二、成績
我考了109年和110年兩次,109時大四畢業,大概考前兩個禮拜翻翻書而已。110年碩一升
碩二,原本是7月要考,延期至10月。
成績:
109 110
國文 55(申43,測12) 54(申40,測14)
氣候學 50 85
法學知識與英文 58 66
天氣學 61 69
天氣測計學 56 46
應用數學 41 32
大氣動力學 57 64
大氣物理學 51 88
總分 55.57 63.20
錄取分數 64.17 55.93
排名 24 4
109年有考普考,110年就沒去考了(普考在高考的後一禮拜,太累了),所以就不列上結果
了。
三、準備方法
我會推薦阿摩線上測驗,可以設定考科,然後讓它隨機給題目練習。
[共同科目]
國文 -- 完全沒讀,全憑高中記憶。。
作文 -- 不用準備,有稍微看一下名言佳句,但也沒用到。
公文 -- 一定要背好格式,然後google一些範本參考,只要格式沒錯應該都有基本分。
法學知識 -- 我嘗試用阿摩的題目來練習,但成效不彰,還是不用白費心力好了。
英文 -- 其實也沒什麼準備,不過我有下載那種比較困難的單字APP,偶爾專業科目念到
煩了的時候、或是搭車的時候背一下,多少有一點用,不全然是為了考試,也提升自己的
英文能力
雖然比109年多了8分,但我不知道是因為運氣好還是我有準備,但也是報酬率不高,還是
建議不要花太多時間在這些上面,頂多就大氣的東西念累了交錯看這樣~
[專業科目]
應用數學
就是ODE,PDE, Laplace, Fourier, 線性代數, 向量微積分等,如果忘記的話推薦從原文
書的例題開始複習。想要刷極限、微積分、Laplace等技巧型的算術題目的話,
blackpenredpen的100題馬拉松是個好選項~ 傅立葉這類3Blue1Brown有很讚的影片可以看
,收穫很多~
然後公式能不背就不要背,因為太多東西要記了不可能記得起來,要用理解的。
如果遇到不會的題目,用英文google查會有很多資源,都可以好好利用,順便學更多。另
外我有遇過在chegg上的詳解但沒付費看不到的問題,蝦皮上有代查我有使用過,我自己
覺得算有幫助,不過滿看個人的。
數學我會用阿摩線上測驗刷題,因為其他考試的工程數學題目很多,可以練練相關的題目
。
天氣學
李老師的天氣學講義,要念得滾瓜爛熟,可以的話,高等天氣學的講義也唸過一遍會更好
,這樣基本上就沒問題了。
還可以追蹤厲害的人的FB、每個禮拜看一下PTT的神人天氣分析增加知識。
考試接近的時候開始寫考古,應該就都能掌握到了。
參考資料:
- 李清勝老師天氣學講義
- 游政谷老師天氣學講義&中尺度天氣學講義
- 王重傑老師高等天氣學講義
- 天氣學原理 (陳泰然)
國土測繪圖資服務雲 (https://maps.nlsc.gov.tw/)
->有時候會需要知道台灣地形,這個地圖還滿方便的!
大氣動力學
Holton是一定要唸的!有一些輔助的講義,像是Holton的中文翻譯版(國立編譯館、中央
大氣講義),或是大動手寫筆記(男一樓下影印店?),都很有幫助。
我自己因為嫌棄大三上課的筆記太醜,所以從頭到尾自己重新做一次筆記,對於釐清思路
很有用,但有點耗時,如果有時間的話可以做(我好像是"考前"一兩個月開始的,但考試
突然因疫情爆發延3個月,所以有時間做完全部內容的筆記)
大動的範圍算是比較清楚的,從一開始的基本控制方程式、環流渦度、邊界層動力、準地
轉、波動、到斜壓不穩定、大氣環流,按部就班的理解、導公式,其實就沒有那麼可怕了
。
最重要的是要懂所有理論的物理意義,我會一邊散步一邊解釋給我自己聽,增加熟悉的程
度。
https://www.atmos.illinois.edu/~snesbitt/ATMS505/stuff/12%20IPV.pdf
->還不懂位渦的看這個,大推!
大氣物理& 氣候學
放在一起是因為有很多重疊的地方!
雲物理:
主要是台大陳正平老師講義,我也是自己從頭整理筆記,大概3-4天就完成了。楊老師的
深對流特論都很有幫助,像是計算終端速度還是雨滴粒徑,感覺隔一兩年會考一次。
雷達的東西也會考,所以基本的計算題也要練一下,另外雙偏極雷達的參數在大氣測計學
也會出現。
重要的大概是冷暖雲過程、柯勒曲線、白吉龍效應等等,2021剛好遇到大乾旱所以我也有
多準備人工增雨的部分,但好像沒有考到?
我也是自己從頭整理筆記,大概3-4天就完成了,推薦大家好好讀,報酬率很高的科目。
大氣輻射:跟氣候學有重疊,一舉兩得!
主要是所有的定律要理解,輻射收支平衡、溫室效應、散射、正副回饋等。
我覺得大氣輻射東西比較少,可以比較快準備起來,不妨花個一兩天整理所有重點,考前
在複習一下就好。
參考資料 (雲物、大輻):
- 陳正平老師講義(雲物)
- 林依依老師講義(輻射)
- 黃彥婷老師氣候學講義(前半-輻射)
- 大氣輻射學 (曾忠一) 可以翻一翻,但我覺得不是很有效率
- 雲物理學 (王寶貫)
氣候學:
很難準備,因此我的策略是從考古題開始,去整理考古題中考過什麼,但真的很發散,只
能盡可能的學。MJO和ENSO應該算是很熱門,值得花時間好好弄懂;各種大尺度的正負回
饋、海氣交互作用等也都要複習。之前爬文看到有學長姊推薦"全球環境變遷導論",我自
己是覺得可以看,但有點太基礎,偏向邊寫題目邊學,感覺比較有效率。
每年大概會考一題統計(20分) 基本上也是看考古題考過什麼...
因為我自己統計很弱,所以我是從變異數、常態分佈那邊複習的,後來嘗試去記一些
T-test, F-test之類的,還好考試的時候剛好都沒考這些...
另外NWP、資料同化、可預報度、濾波、PCA & EOF 也都可以了解一下。
參考資料(氣候學):
- 中央氣象局聖嬰展望
- 科學文章 - 台灣科技媒體中心 (smctw.tw)
可以在這個網頁搜尋關鍵字,有很多最新的知識,還有可能認識的老師的回覆之類的,很
值得參考。
- 臺灣氣候變遷推估資訊與調適知識平台 (nat.gov.tw)
裡面有很多值得看的文章,可能也有最新的氣候相關資訊。氣候學有可能會出時事題!
- OCEAN-ATMOSPHERE INTERACTION AND TROPICAL CLIMATE
有關各種feedback機制的文章,很推薦!
大氣測計
我從圖書館借了大氣測計學(劉明揚)、地面氣象測報作業規範,整理成筆記後然後努力的
背!
不過以上這兩本只有傳統的觀測,另外衛星、雷達也都需要讀。
還有Guide to Meteorological Instruments and Methods of Observation (WMO)
這個可以當補充看,但全英文有點難讀,也有簡體中文版本的。不過我自己認為幫助不大
,就當參考用。
我感覺雨量是最常考的,再來是溫度溼度等,探空、還有衛星雷達等遙測也很常出現。但
要背的實在太多了,就盡力而為,留到快考試的時候再短期記憶也可以。(這部分台大教
的比較少一點,有點辛苦)
四、感想:
首先謝謝考前被我騷擾的學長姊、同學、朋友等各領域專家,願意花時間幫我解答好多問
題,還有身邊好多幫我加油打氣的朋友,若沒有這些人我可能也撐不過來,真的感謝大家
!
其實自認為不夠強,大學在班上的排名都在第10名之外,有些課程在大學修課的時候也是
學的糊里糊塗的,一開始準備的時候真的沒很大的信心,不過認真念過一輪之後,就慢慢
建立起信心了,所以真的不用太害怕~
我總覺得我自己運氣算很好的,氣候學和大氣物理的題目剛好比較會寫,因此可以比較好
把握分數。數學我真的在考前花了非常多時間練習,算到手都會痛還纏透氣膠帶,好痛苦
,可能真的是數學的人生巔峰了,結果題目跟以前的考古題方向完全不一樣,最後本來該
寫對的也沒有寫對。數學是考試第二天的最後一科,回去之後大哭了一場,但隔天還是打
起精神好好努力QQ 也還好第三天的大氣物理寫得非常順,都是熟悉的東西,有把握到最
後的機會。
高普考與以前的考試很不一樣,以前是想要盡量全部都會寫,目標是滿分,但是高考一定
會遇到自己不會的、根本沒看過的難題,我覺得這時候就是心理上要堅強,盡量發揮,目
標是比別人多會一點,而不是100%都會。只要一直抱著希望,就不會被打倒。不過認真準
備是確實有用的,與第一次相比我排名往前了20名,也剛好110年錄取的人數較多,讓我
有幸上榜。
準備考試時每天的生活真的很乏味,所以適度的放鬆和規律的運動很重要。我自己每天
7-8點起床後會做個瑜珈伸展,開始讀書後會用番茄鐘的方式,每25分鐘休息5分鐘或每50
分鐘休息10分鐘,這樣即使白天已經讀了8小時,晚上頭腦還很清楚喔! 另外我在晚上洗
澡前都會簡單運動一下,或是出門散散步,流點汗再去洗澡休息,真的是非常健康的一個
多月。我考前依然會跟家人朋友聊天玩遊戲,放鬆心情,不用把自己逼到太緊。
最後就祝大家都能心願達成!
--
All Comments
By Catherine
at 2022-06-06T09:15
at 2022-06-06T09:15
By Ida
at 2022-06-06T22:04
at 2022-06-06T22:04
By Margaret
at 2022-06-07T10:54
at 2022-06-07T10:54
By Ingrid
at 2022-06-07T23:44
at 2022-06-07T23:44
By Dorothy
at 2022-06-07T12:47
at 2022-06-07T12:47
By Edward Lewis
at 2022-06-08T01:36
at 2022-06-08T01:36
By Catherine
at 2022-06-07T12:47
at 2022-06-07T12:47
By Bethany
at 2022-06-08T01:36
at 2022-06-08T01:36
By Isabella
at 2022-06-07T12:47
at 2022-06-07T12:47
By Quintina
at 2022-06-08T01:36
at 2022-06-08T01:36
By Skylar Davis
at 2022-06-07T12:47
at 2022-06-07T12:47
By Linda
at 2022-06-08T01:36
at 2022-06-08T01:36
By Andy
at 2022-06-07T12:47
at 2022-06-07T12:47
By Elvira
at 2022-06-08T01:36
at 2022-06-08T01:36
By Dora
at 2022-06-07T12:47
at 2022-06-07T12:47
By Tom
at 2022-06-08T01:36
at 2022-06-08T01:36
By Linda
at 2022-06-07T12:47
at 2022-06-07T12:47
By Mary
at 2022-06-08T01:36
at 2022-06-08T01:36
Related Posts
有機化學家教徵學生 新舊生皆可
By Genevieve
at 2022-06-05T20:25
at 2022-06-05T20:25
只有英文強的話可以考哪些公職比較好上榜
By Zenobia
at 2022-06-05T16:29
at 2022-06-05T16:29
111中國醫後中新生社團
By Jacky
at 2022-06-04T12:51
at 2022-06-04T12:51
找到適合自己的讀書方法 國考新手1年
By Gilbert
at 2022-06-03T22:37
at 2022-06-03T22:37
檢事官調查局刑法 艾倫vs柳震
By James
at 2022-06-03T20:41
at 2022-06-03T2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