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資產減損迴轉的另一種算法 - 考試
By Michael
at 2010-03-30T18:59
at 2010-03-30T18:59
Table of Contents
小弟於準備考試時,想出了有關於資產減損認列迴轉時的另一種計算方法。
目前查過相關的教材,能確定與志聖的解法不同。(故僅作與郝強老師作法的差異比較)
並且就手邊的考古題而言,此解法所能得到的答案與解答相同,所以在這與大家分享。
若解法上有什麼謬誤請與小弟反映,以免誤導板友。
-----------------------------------------------------------
公式:
當可回收金額>帳面價值,而認列減損迴轉利益時,認列其迴轉金額為:
(1) 可回收金額 - 帳面價值 ┐
(2) 累計減損 * 未折舊期間 ┴→ (1)與(2)取小認列減損迴轉利益
^^^^^^^^^^
迴轉時剩餘耐用年限/當初減損時剩餘耐用年限
------------------------------------------------------------
簡例:
第一年初某機器成本100,耐用10年,無殘值。
第一年折舊費用: 100/10=10
第二年折舊費用: 10
第二年底發生減損,可回收金額為60:
當時帳面價值= 100-10*2=80 →資產已減損
60-80=(20)
減損損失 20
累計減損 20
第三年折舊費用: (100-10*2-20)/8=7.5
第三年底帳面價值= 100-10*2-7.5-20=52.5
《情況一》
假設第三年底該機器可回收金額為60。
可回收金額60>減損後帳面價值52.5
※郝強老師作法
第二年底 第三年底
機器 100 100
累計折舊 (20) (27.5)
帳面價值 80 72.5
累計減損 (20) (12.5)
減損後BV 60 60
↑ ↑
Min(80, 60) Min(70, 60)
減損迴轉利益: (12.5)-(20)=7.5#
※新作法
(1)60-52.5=7.5
(2)20*7/8=17.5 →取小認列7.5#
^^^
迴轉後耐用年限7年,當時減損後耐用年限8年。
《情況二》
假設第三年底該機器可回收金額為80。
可回收金額80>減損後帳面價值52.5
※郝強老師作法
第二年底 第三年底
機器 100 100
累計折舊 (20) (27.5)
帳面價值 80 72.5
累計減損 (20) (2.5)
減損後BV 60 70
↑ ↑
Min(80, 60) Min(70, 80)
減損迴轉利益: (2.5)-(20)=17.5#
※新作法
(1)80-52.5=27.5
(2)20*7/8=17.5 →取小認列17.5#
------------------------------------------------------------
這種解法的角度是從累計減損所造成少認列折舊的角度切入。
上面這個例子假設沒發生減損其前三年所認列的折舊為:
10+10+10 = 30
然而發生減損其前三年所認列的折舊為:
10+10+7.5= 27.5
這2.5的差異來自於認列減損所造成的折舊少提,所以若機器發生價值迴轉,
不應該全數認列利益。
因為若認列全數累計減損迴轉20,將會比沒發生減損時的機器帳面價值多出2.5。
所以認列的上限為20-2.5(折舊少提)=17.5。與原作法採用原帳面價值作比較為同樣道理。
推導成公式(2)的部份即為:
累計減損 - 往年折舊少提 = 累計減損 * 未提折舊期間/減損後期間
這種算法就我的經驗到目前為止皆與解答相同,也有可能是因為我只算志光的題庫,
所以希望各位板友能提供意見與經驗指正。
至於快慢應該大家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選擇自己喜歡且順手的解法即可,
小弟只是貢獻另一種計算方式。
------------------------------------------------------------
※高應大98年第三題非一次性減損的情況則須分層處理(2)的部份。
累計減損(第一次)* 未折舊期間(第一次)
累計減損(第二次)* 未折舊期間(第二次) →合計
--
你可以叫我男奴。
--
目前查過相關的教材,能確定與志聖的解法不同。(故僅作與郝強老師作法的差異比較)
並且就手邊的考古題而言,此解法所能得到的答案與解答相同,所以在這與大家分享。
若解法上有什麼謬誤請與小弟反映,以免誤導板友。
-----------------------------------------------------------
公式:
當可回收金額>帳面價值,而認列減損迴轉利益時,認列其迴轉金額為:
(1) 可回收金額 - 帳面價值 ┐
(2) 累計減損 * 未折舊期間 ┴→ (1)與(2)取小認列減損迴轉利益
^^^^^^^^^^
迴轉時剩餘耐用年限/當初減損時剩餘耐用年限
------------------------------------------------------------
簡例:
第一年初某機器成本100,耐用10年,無殘值。
第一年折舊費用: 100/10=10
第二年折舊費用: 10
第二年底發生減損,可回收金額為60:
當時帳面價值= 100-10*2=80 →資產已減損
60-80=(20)
減損損失 20
累計減損 20
第三年折舊費用: (100-10*2-20)/8=7.5
第三年底帳面價值= 100-10*2-7.5-20=52.5
《情況一》
假設第三年底該機器可回收金額為60。
可回收金額60>減損後帳面價值52.5
※郝強老師作法
第二年底 第三年底
機器 100 100
累計折舊 (20) (27.5)
帳面價值 80 72.5
累計減損 (20) (12.5)
減損後BV 60 60
↑ ↑
Min(80, 60) Min(70, 60)
減損迴轉利益: (12.5)-(20)=7.5#
※新作法
(1)60-52.5=7.5
(2)20*7/8=17.5 →取小認列7.5#
^^^
迴轉後耐用年限7年,當時減損後耐用年限8年。
《情況二》
假設第三年底該機器可回收金額為80。
可回收金額80>減損後帳面價值52.5
※郝強老師作法
第二年底 第三年底
機器 100 100
累計折舊 (20) (27.5)
帳面價值 80 72.5
累計減損 (20) (2.5)
減損後BV 60 70
↑ ↑
Min(80, 60) Min(70, 80)
減損迴轉利益: (2.5)-(20)=17.5#
※新作法
(1)80-52.5=27.5
(2)20*7/8=17.5 →取小認列17.5#
------------------------------------------------------------
這種解法的角度是從累計減損所造成少認列折舊的角度切入。
上面這個例子假設沒發生減損其前三年所認列的折舊為:
10+10+10 = 30
然而發生減損其前三年所認列的折舊為:
10+10+7.5= 27.5
這2.5的差異來自於認列減損所造成的折舊少提,所以若機器發生價值迴轉,
不應該全數認列利益。
因為若認列全數累計減損迴轉20,將會比沒發生減損時的機器帳面價值多出2.5。
所以認列的上限為20-2.5(折舊少提)=17.5。與原作法採用原帳面價值作比較為同樣道理。
推導成公式(2)的部份即為:
累計減損 - 往年折舊少提 = 累計減損 * 未提折舊期間/減損後期間
這種算法就我的經驗到目前為止皆與解答相同,也有可能是因為我只算志光的題庫,
所以希望各位板友能提供意見與經驗指正。
至於快慢應該大家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選擇自己喜歡且順手的解法即可,
小弟只是貢獻另一種計算方式。
------------------------------------------------------------
※高應大98年第三題非一次性減損的情況則須分層處理(2)的部份。
累計減損(第一次)* 未折舊期間(第一次)
累計減損(第二次)* 未折舊期間(第二次) →合計
--
你可以叫我男奴。
--
Tags:
考試
All Comments
By David
at 2010-03-31T18:44
at 2010-03-31T18:44
By Bennie
at 2010-04-02T07:54
at 2010-04-02T07:54
Related Posts
99初等人事行政錄取心得
By Robert
at 2010-03-30T18:02
at 2010-03-30T18:02
證券投資分析人員可以查詢成績了...
By Madame
at 2010-03-30T16:54
at 2010-03-30T16:54
會計問題
By Yuri
at 2010-03-30T13:56
at 2010-03-30T13:56
99初等一般行政錄取心得
By Edwina
at 2010-03-30T12:33
at 2010-03-30T12:33
99初等一般行政上榜心得
By Steve
at 2010-03-30T11:00
at 2010-03-30T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