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管的薪資迷思? - 業務
By Oscar
at 2011-08-16T01:31
at 2011-08-16T01:31
Table of Contents
※ 引述《TERIYAKI (Trader in Wall St.)》之銘言:
: ※ 引述《llgh (Open mind)》之銘言:
: 我想針對推文中的 台大財金系>...>台大財金所 的部分解釋. 算是有點個人體驗.
: 在工作上或寫書訪談經驗中,
: 發現業界對於台大大學部學生的偏好可能稍勝過對台大研究所的偏好,
: 這部分在金融產業我有耳聞, 當然, 也不是全部,
: 尤其有些中小型資方認為台大的較高傲, 工作態度不甚佳,
: 可能是想要去大銀行去外商, 小環境關不住; 這部分我覺得是台大生問題, 眼高手低.
台大生或許是眼高手低 但是有些人也是不在乎薪水而去追求學習經驗
這在你的文中不也有提到嗎? 所以應該是一部分台大生吧 還是只針對台大研所?
而且眼高手低應該不只是台大人的問題,我想更有可能因為他是台大生的身份特殊
所以這樣的問題更容易凸顯出來
: 大學部是四年, 研究所是兩年, 前者受到學校環境的影響可能較大;
: 大學學習方式較多元, 研究所較專精及埋首論文研究, 前者能力培養較多面向.
: 我曾經在協助外商銀行挑選MA履歷時,
: 篩掉十數位以上台政大MBA而挑出兩位台大學士. 我當時感覺如下:
: 台大大學部的學生較勇於表現自我, 修課面向多,
: 環境影響可能大學就勇於嘗試許多課程, 外系或研所課程普遍,
: 考取相關證照, 外語能力稍好,
: 參與國際社團, 交換學生(台大姊妹校很多國際名校), 創業投資競賽活動等,
: 且因為地點及校友優勢, 很多學生有不錯的實習經驗, 甚至不限於暑期.
: 在校成績不一定好, 卻相對很豐富. (當然我不是指那種混畢業的學生)
: 相較之下, 許多非台大大學體系, 而是研究所考取台政大的學生,
: 比較像是將碩士視為"洗學歷", 可能因此大學埋在研究所準備而較少多元發展,
^^^^^^^^^^^^^^^^^^^^^^^^^^^^^^^^^^^^^^^^^^^^^^^^^^^^^^^^^^^^^^^^^^^^^
:考上後可能以為大功告成或是研究工作重而"只是單純將碩士念完".
: 在履歷上的優勢可能不如上述的大學部學生.
: 以我同系台大同學而言, 直接考取研究所的不到一半,
: 許多是不在乎起薪而從事業務工作或進小公司, 累積產業經驗後再做進修規劃;
^^^^^^^^^^^^^^^^^^^^^^^^^^^^^^^^^^^^^^^^^^^^^^^^^^^^^^^^^^^^^^^^^^^^^^^^
: 更有好幾位是直接投入保險業務這種低門檻的工作,也有書不念而休學創業的.
: 我所看到的台大大學部普遍比研究所的學生跳脫一般的學歷或大公司迷思.
: (台大大學部vs台大研所, 並非台大vs其他大學喔)
: 以上, 只單純就"我看過的500份以上的履歷"經驗的心得,
: 絕對不適用單一個案或全部, 且偏向在菁英競爭型態如交易室或MA的感覺.
^^^^^^^^^^^^^^^^^^^^^^^^^^
: 商管金融工作技術門檻不像工科醫科那麼高,
: 偶爾你會看到這種非本科或大學生闖蕩投資銀行界,
: 因為對的特質能力有時比碩士學歷重要.
: 我訴說這些更不是叫沒在念台大的板友們砍掉重練,
: 而是給大家一個資方看履歷的角度,
: 對於鼓勵想要在這領域競爭的學子, 要更積極的去多元發展自己的能力及面向.
所以 到最後結論是選擇台大學士>台大研所
那在入學之前所決定學校的考試不就是大學指定科目考試?
所以重點是大學指考競爭人數多,考台大不容易,所篩選的機制比較強,
而研究所競爭不激烈,所以濫竽充數的機會比較大?
那決勝點似乎在指考放榜後就決定了。所以寧願重考台大學士也不要考台大研所?
會不會根本的問題在於
1. 大學與研究所的差別攪混?
大學本身所在培養的是全方位的人才,本來就應該是活動滿檔,
各種知識都取之不盡的一個環境,甚至在培養一個(whole man)完整的人
而這時期的人本來發展就會相當多元。
研究所所培養的是專業的人才,若是不專精在某個領域,那不就失去研究所的目的
甚至在培養一個做研究的態度與方法,這絕對不是像大學生一樣
修一修專題,做做報告攪個一個學期就可以pass的。
所以現在說研究所的人要多元發展似乎有點違反研究所要專精的目的。
但我相信T大大說得多元應該是在本領域專精外,也不忘了解其他專業
且不能閉門造車,只了解自己的領域而忽略其他相關領域的連結。
2. 人力資源
既然T學長一開始就確定好多元才是入選最重要的因素,
那似乎就不用特別強調台大學士vs台大研所的多元性的差別
因為很明顯的大學就是會比較多元,而且不用背負考研究所的壓力
大三升大四可以好好的去多元化自己的生活,不管是工作還是其他。
下次要徵召人選的時候,可以直接要求"台大學士尤佳"直接刷掉其他人
也不用每次一直在想台大碩士vs台大學士要選哪一個的窘境了
這似乎在招募流程手段上出了一些問題,如果特質比碩士學歷還重要
而且似乎只有台大才能培養這種特質,那又證明就是"只要台大學士"
但是我相信特質不是只有台大才培養的出來,我猜
T大選人的標準應該是"夠聰明+多元能力與對的特質"
但"多元能力與對的特質"很難用書面看到,所以先從"夠聰明"下手
因此從學校開始篩選,台大學生因此獲選,而且學士又沒升學壓力
更可以大膽多元。又可以培養出"多元能力與對的特質",最後得到
『台大學士入取』的結論
以上 我把整個邏輯推導出來 重點似乎只在最後一段
你不只要聰明 還要很多元的能力與特質 才能進入投資銀行界
另外我還蠻想知道一點的是
那兩個學士既然打敗這麼多碩士 那薪水有比照碩士嗎?
P.S. 商管畢業生不一定只有投資銀行,還有很多需要很專業的人才來加入這行業
T大大 小弟台大學士政大MBA
若有得罪的地方請多包含
--
: ※ 引述《llgh (Open mind)》之銘言:
: 我想針對推文中的 台大財金系>...>台大財金所 的部分解釋. 算是有點個人體驗.
: 在工作上或寫書訪談經驗中,
: 發現業界對於台大大學部學生的偏好可能稍勝過對台大研究所的偏好,
: 這部分在金融產業我有耳聞, 當然, 也不是全部,
: 尤其有些中小型資方認為台大的較高傲, 工作態度不甚佳,
: 可能是想要去大銀行去外商, 小環境關不住; 這部分我覺得是台大生問題, 眼高手低.
台大生或許是眼高手低 但是有些人也是不在乎薪水而去追求學習經驗
這在你的文中不也有提到嗎? 所以應該是一部分台大生吧 還是只針對台大研所?
而且眼高手低應該不只是台大人的問題,我想更有可能因為他是台大生的身份特殊
所以這樣的問題更容易凸顯出來
: 大學部是四年, 研究所是兩年, 前者受到學校環境的影響可能較大;
: 大學學習方式較多元, 研究所較專精及埋首論文研究, 前者能力培養較多面向.
: 我曾經在協助外商銀行挑選MA履歷時,
: 篩掉十數位以上台政大MBA而挑出兩位台大學士. 我當時感覺如下:
: 台大大學部的學生較勇於表現自我, 修課面向多,
: 環境影響可能大學就勇於嘗試許多課程, 外系或研所課程普遍,
: 考取相關證照, 外語能力稍好,
: 參與國際社團, 交換學生(台大姊妹校很多國際名校), 創業投資競賽活動等,
: 且因為地點及校友優勢, 很多學生有不錯的實習經驗, 甚至不限於暑期.
: 在校成績不一定好, 卻相對很豐富. (當然我不是指那種混畢業的學生)
: 相較之下, 許多非台大大學體系, 而是研究所考取台政大的學生,
: 比較像是將碩士視為"洗學歷", 可能因此大學埋在研究所準備而較少多元發展,
^^^^^^^^^^^^^^^^^^^^^^^^^^^^^^^^^^^^^^^^^^^^^^^^^^^^^^^^^^^^^^^^^^^^^
:考上後可能以為大功告成或是研究工作重而"只是單純將碩士念完".
: 在履歷上的優勢可能不如上述的大學部學生.
: 以我同系台大同學而言, 直接考取研究所的不到一半,
: 許多是不在乎起薪而從事業務工作或進小公司, 累積產業經驗後再做進修規劃;
^^^^^^^^^^^^^^^^^^^^^^^^^^^^^^^^^^^^^^^^^^^^^^^^^^^^^^^^^^^^^^^^^^^^^^^^
: 更有好幾位是直接投入保險業務這種低門檻的工作,也有書不念而休學創業的.
: 我所看到的台大大學部普遍比研究所的學生跳脫一般的學歷或大公司迷思.
: (台大大學部vs台大研所, 並非台大vs其他大學喔)
: 以上, 只單純就"我看過的500份以上的履歷"經驗的心得,
: 絕對不適用單一個案或全部, 且偏向在菁英競爭型態如交易室或MA的感覺.
^^^^^^^^^^^^^^^^^^^^^^^^^^
: 商管金融工作技術門檻不像工科醫科那麼高,
: 偶爾你會看到這種非本科或大學生闖蕩投資銀行界,
: 因為對的特質能力有時比碩士學歷重要.
: 我訴說這些更不是叫沒在念台大的板友們砍掉重練,
: 而是給大家一個資方看履歷的角度,
: 對於鼓勵想要在這領域競爭的學子, 要更積極的去多元發展自己的能力及面向.
所以 到最後結論是選擇台大學士>台大研所
那在入學之前所決定學校的考試不就是大學指定科目考試?
所以重點是大學指考競爭人數多,考台大不容易,所篩選的機制比較強,
而研究所競爭不激烈,所以濫竽充數的機會比較大?
那決勝點似乎在指考放榜後就決定了。所以寧願重考台大學士也不要考台大研所?
會不會根本的問題在於
1. 大學與研究所的差別攪混?
大學本身所在培養的是全方位的人才,本來就應該是活動滿檔,
各種知識都取之不盡的一個環境,甚至在培養一個(whole man)完整的人
而這時期的人本來發展就會相當多元。
研究所所培養的是專業的人才,若是不專精在某個領域,那不就失去研究所的目的
甚至在培養一個做研究的態度與方法,這絕對不是像大學生一樣
修一修專題,做做報告攪個一個學期就可以pass的。
所以現在說研究所的人要多元發展似乎有點違反研究所要專精的目的。
但我相信T大大說得多元應該是在本領域專精外,也不忘了解其他專業
且不能閉門造車,只了解自己的領域而忽略其他相關領域的連結。
2. 人力資源
既然T學長一開始就確定好多元才是入選最重要的因素,
那似乎就不用特別強調台大學士vs台大研所的多元性的差別
因為很明顯的大學就是會比較多元,而且不用背負考研究所的壓力
大三升大四可以好好的去多元化自己的生活,不管是工作還是其他。
下次要徵召人選的時候,可以直接要求"台大學士尤佳"直接刷掉其他人
也不用每次一直在想台大碩士vs台大學士要選哪一個的窘境了
這似乎在招募流程手段上出了一些問題,如果特質比碩士學歷還重要
而且似乎只有台大才能培養這種特質,那又證明就是"只要台大學士"
但是我相信特質不是只有台大才培養的出來,我猜
T大選人的標準應該是"夠聰明+多元能力與對的特質"
但"多元能力與對的特質"很難用書面看到,所以先從"夠聰明"下手
因此從學校開始篩選,台大學生因此獲選,而且學士又沒升學壓力
更可以大膽多元。又可以培養出"多元能力與對的特質",最後得到
『台大學士入取』的結論
以上 我把整個邏輯推導出來 重點似乎只在最後一段
你不只要聰明 還要很多元的能力與特質 才能進入投資銀行界
另外我還蠻想知道一點的是
那兩個學士既然打敗這麼多碩士 那薪水有比照碩士嗎?
P.S. 商管畢業生不一定只有投資銀行,還有很多需要很專業的人才來加入這行業
T大大 小弟台大學士政大MBA
若有得罪的地方請多包含
--
Tags:
業務
All Comments
By Doris
at 2011-08-20T13:44
at 2011-08-20T13:44
By Rae
at 2011-08-22T13:34
at 2011-08-22T13:34
By Dinah
at 2011-08-25T16:10
at 2011-08-25T16:10
By Faithe
at 2011-08-29T03:22
at 2011-08-29T03:22
By William
at 2011-09-01T14:16
at 2011-09-01T14:16
By Doris
at 2011-09-04T04:07
at 2011-09-04T04:07
By David
at 2011-09-08T01:06
at 2011-09-08T01:06
By Blanche
at 2011-09-12T12:19
at 2011-09-12T12:19
By Elvira
at 2011-09-13T19:49
at 2011-09-13T19:49
Related Posts
醫工所 跟 重考碩班 跟邊念邊考公職 …
By Dora
at 2011-08-14T14:55
at 2011-08-14T14:55
商管的薪資迷思?
By Irma
at 2011-08-14T14:54
at 2011-08-14T14:54
商管的薪資迷思?
By Joe
at 2011-08-13T23:54
at 2011-08-13T23:54
牙醫 vs 科技業
By George
at 2011-08-13T04:23
at 2011-08-13T04:23
三個job offer的選擇
By Leila
at 2011-08-12T19:07
at 2011-08-12T1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