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投資積極度不足 中經院張傳章傳授 - 職場
By Eden
at 2022-12-14T23:34
at 2022-12-14T23:34
Table of Contents
1.新聞標題年輕人投資積極度不足 中經院張傳章傳授檢視法則
2.網址連結https://www.mypeoplevol.com/Fin/Article/40275
3.新聞內文
富邦投信與中華經濟研究院今(14)日聯合發佈「國人安心樂活享退調查」,中經院院長
張傳章建議,年輕人投資積極度雖有提高,不過還是不夠積極,其實年輕人可以再積極一
點,最簡單的檢視法則就是用「100-年齡=風險性資產的比例」,反而是高齡族應該要降
低風險性資產比例,好好安養頤年。
張傳章指出,愛因斯坦曾說「複利威力比原子彈的威力還大」,但它有三個參數(
dimension),一個是時間,第二是報酬率,第三是本金,其實愈早投資愈有優勢,年輕
人事實上是最有本錢積極的。他舉例,以25歲工作、65歲退休,如果一年投資10萬,一個
月大概8000元出頭,報酬率一般都會要求10%,40年就有450萬。如果積極一點,報酬率
15%,450萬就會變成2,680萬,用這種方式慢慢很快去累積第一桶金。
然而,張傳章表示,過去在金管會任職時,最錐心之痛的就是發生0206事件,很多退休族
群去衝,那是不對的。退休族放在風險性資產的比例應該是要很低,好好安養頤年,不要
再想東想西,這一點是很重要。
富邦投信與中華經濟研究院自2017年開始合作,針對不同世代在退休理財的態度規劃,進
行「國人安心樂活享退調查」,以掌握臺灣民眾在退休準備及財務需求的趨勢軌跡,了解
國人是否已經妥善規劃退休生活。調查對象主要針對我國25歲以上民眾,在財務收支、退
休準備、理財工具及預期偏好等四大面向,透過電話調查及網路問卷等方式進行抽樣分析
;期盼以不同年齡層面對退休財務準備及理財需求偏好的調查結果為基礎,作為政府政策
擬定及國人退休準備的參考。
結論一:退休規劃普遍準備不足
不論是已退休或未退休族群,在退休財務規劃及準備皆和預期有顯著落差。已退休族群平
均累積690萬元退休金(不含房地產價值),平均預期需964萬元才能安心退休;未退休族
群平均累積250萬元退休金,平均預期需1,212萬元才能安心退休。可見國人對於退休準備
和其所預期的退休所需安全金額,仍有一段差距。
調查發現多數國人無多餘閒錢用於投資理財,使得歷年多以政府退休金為退休後主要收入
來源。但由於近年景氣充滿不確定性,且各項年金改革持續進行,促使國人更加重視投資
理財,近年來退休金靠自己的意識逐漸提升。尤其觀察未退休族群可發現,以個人儲蓄為
預期退休後主要收入來源(占比74.4%),其次為投資收入(占比61.7%),第三才是政府
退休金(占比53.5%)。
結論二:年輕人對風險性資產更積極
在有投資規劃的未退休族群中,主要的理財工具依序為股票(65.8%)、ETF(35.9%)及
儲蓄險(32.8%)。其中,以股票為主要投資理財工具的比重與往年調查結果相比大幅提
升,尤其年輕世代在近兩年的增幅更加明顯,年輕族群投資心態較以往更為主動積極,對
股市的關注和參與度明顯增加。
本調查亦發現,不論未退休或已退休族群,使用ETF進行投資理財的比重,皆呈現增加趨
勢。其中,各族群皆以偏好投資「股票型ETF」為主,其次為「主題型ETF」。此外,25至
34歲的年輕族群投資ETF比重大幅成長,2018年至2020年皆維持在10%左右,2022年則高達
近五成,為各年齡層中投資ETF比例最高的族群,可見年輕人對於ETF產品的接受度和使用
其做為投資理財工具有明顯進步。
建議一:逐步開放勞退自選平台的自主管理
退休投資應依個人需求而有不同選擇,才能分散風險並增加報酬率。為鼓勵國人提早準備
退休金的意願,在不影響既有的勞工退休工具之下,建議可思考因應趨勢逐步開放自選平
台,並透過稅賦優惠等相關政策工具,鼓勵勞工自選,長期投資累積資產成長。提供員工
勞退基金彈性自主管理,政府僅扮演監督者的角色,讓員工依據個人不同的風險承受能力
及對退休的規劃,主動參與投資計畫管理,為自身的退休金負責。
建議二:因應不同年齡調整理財商品組合
理想的投資策略應隨生命週期變動,並反映出不同年齡階段的消費行為及收入比重,對投
資風險承受度的影響;年紀增加消費支出趨於穩定,投資也由較高風險的股票,逐漸轉為
增加債券持有比例,滾動調整金融產品投資比重。在投資產品方面,應加強針對年輕族群
長期規劃的產品,建立年輕世代即早開始為未來退休金做準備的觀念,透過長期紀律投資
與時間複利效果累積資產。
4.心得(至少20字)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員會前委員兼台灣金聯董事長施俊吉公開表明,房
價上漲雖然對年輕人是負擔,但對上一輩而言,房價上漲是鼓勵,這代表他們在年輕時的
儲蓄、投資,有了回報
--
2.網址連結https://www.mypeoplevol.com/Fin/Article/40275
3.新聞內文
富邦投信與中華經濟研究院今(14)日聯合發佈「國人安心樂活享退調查」,中經院院長
張傳章建議,年輕人投資積極度雖有提高,不過還是不夠積極,其實年輕人可以再積極一
點,最簡單的檢視法則就是用「100-年齡=風險性資產的比例」,反而是高齡族應該要降
低風險性資產比例,好好安養頤年。
張傳章指出,愛因斯坦曾說「複利威力比原子彈的威力還大」,但它有三個參數(
dimension),一個是時間,第二是報酬率,第三是本金,其實愈早投資愈有優勢,年輕
人事實上是最有本錢積極的。他舉例,以25歲工作、65歲退休,如果一年投資10萬,一個
月大概8000元出頭,報酬率一般都會要求10%,40年就有450萬。如果積極一點,報酬率
15%,450萬就會變成2,680萬,用這種方式慢慢很快去累積第一桶金。
然而,張傳章表示,過去在金管會任職時,最錐心之痛的就是發生0206事件,很多退休族
群去衝,那是不對的。退休族放在風險性資產的比例應該是要很低,好好安養頤年,不要
再想東想西,這一點是很重要。
富邦投信與中華經濟研究院自2017年開始合作,針對不同世代在退休理財的態度規劃,進
行「國人安心樂活享退調查」,以掌握臺灣民眾在退休準備及財務需求的趨勢軌跡,了解
國人是否已經妥善規劃退休生活。調查對象主要針對我國25歲以上民眾,在財務收支、退
休準備、理財工具及預期偏好等四大面向,透過電話調查及網路問卷等方式進行抽樣分析
;期盼以不同年齡層面對退休財務準備及理財需求偏好的調查結果為基礎,作為政府政策
擬定及國人退休準備的參考。
結論一:退休規劃普遍準備不足
不論是已退休或未退休族群,在退休財務規劃及準備皆和預期有顯著落差。已退休族群平
均累積690萬元退休金(不含房地產價值),平均預期需964萬元才能安心退休;未退休族
群平均累積250萬元退休金,平均預期需1,212萬元才能安心退休。可見國人對於退休準備
和其所預期的退休所需安全金額,仍有一段差距。
調查發現多數國人無多餘閒錢用於投資理財,使得歷年多以政府退休金為退休後主要收入
來源。但由於近年景氣充滿不確定性,且各項年金改革持續進行,促使國人更加重視投資
理財,近年來退休金靠自己的意識逐漸提升。尤其觀察未退休族群可發現,以個人儲蓄為
預期退休後主要收入來源(占比74.4%),其次為投資收入(占比61.7%),第三才是政府
退休金(占比53.5%)。
結論二:年輕人對風險性資產更積極
在有投資規劃的未退休族群中,主要的理財工具依序為股票(65.8%)、ETF(35.9%)及
儲蓄險(32.8%)。其中,以股票為主要投資理財工具的比重與往年調查結果相比大幅提
升,尤其年輕世代在近兩年的增幅更加明顯,年輕族群投資心態較以往更為主動積極,對
股市的關注和參與度明顯增加。
本調查亦發現,不論未退休或已退休族群,使用ETF進行投資理財的比重,皆呈現增加趨
勢。其中,各族群皆以偏好投資「股票型ETF」為主,其次為「主題型ETF」。此外,25至
34歲的年輕族群投資ETF比重大幅成長,2018年至2020年皆維持在10%左右,2022年則高達
近五成,為各年齡層中投資ETF比例最高的族群,可見年輕人對於ETF產品的接受度和使用
其做為投資理財工具有明顯進步。
建議一:逐步開放勞退自選平台的自主管理
退休投資應依個人需求而有不同選擇,才能分散風險並增加報酬率。為鼓勵國人提早準備
退休金的意願,在不影響既有的勞工退休工具之下,建議可思考因應趨勢逐步開放自選平
台,並透過稅賦優惠等相關政策工具,鼓勵勞工自選,長期投資累積資產成長。提供員工
勞退基金彈性自主管理,政府僅扮演監督者的角色,讓員工依據個人不同的風險承受能力
及對退休的規劃,主動參與投資計畫管理,為自身的退休金負責。
建議二:因應不同年齡調整理財商品組合
理想的投資策略應隨生命週期變動,並反映出不同年齡階段的消費行為及收入比重,對投
資風險承受度的影響;年紀增加消費支出趨於穩定,投資也由較高風險的股票,逐漸轉為
增加債券持有比例,滾動調整金融產品投資比重。在投資產品方面,應加強針對年輕族群
長期規劃的產品,建立年輕世代即早開始為未來退休金做準備的觀念,透過長期紀律投資
與時間複利效果累積資產。
4.心得(至少20字)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員會前委員兼台灣金聯董事長施俊吉公開表明,房
價上漲雖然對年輕人是負擔,但對上一輩而言,房價上漲是鼓勵,這代表他們在年輕時的
儲蓄、投資,有了回報
--
Tags:
職場
All Comments
By Doris
at 2022-12-16T13:38
at 2022-12-16T13:38
By Suhail Hany
at 2022-12-18T03:42
at 2022-12-18T03:42
By Kumar
at 2022-12-19T17:46
at 2022-12-19T17:46
By Victoria
at 2022-12-21T07:50
at 2022-12-21T07:50
By Odelette
at 2022-12-22T21:54
at 2022-12-22T21:54
By John
at 2022-12-24T11:58
at 2022-12-24T11:58
By Suhail Hany
at 2022-12-26T02:02
at 2022-12-26T02:02
By Caitlin
at 2022-12-27T16:06
at 2022-12-27T16:06
By Olivia
at 2022-12-29T06:10
at 2022-12-29T06:10
By Ida
at 2022-12-30T20:14
at 2022-12-30T20:14
By Elizabeth
at 2023-01-01T10:18
at 2023-01-01T10:18
By Ursula
at 2023-01-03T00:22
at 2023-01-03T00:22
By Madame
at 2023-01-04T14:26
at 2023-01-04T14:26
By Leila
at 2023-01-04T08:16
at 2023-01-04T08:16
By Joe
at 2023-01-05T22:20
at 2023-01-05T22:20
By Heather
at 2023-01-04T08:16
at 2023-01-04T08:16
By Rae
at 2023-01-05T22:20
at 2023-01-05T22:20
By Jessica
at 2023-01-04T08:16
at 2023-01-04T08:16
By Linda
at 2023-01-05T22:20
at 2023-01-05T22:20
By Ingrid
at 2023-01-04T08:16
at 2023-01-04T08:16
By Ophelia
at 2023-01-05T22:20
at 2023-01-05T22:20
By Elvira
at 2023-01-04T08:16
at 2023-01-04T08:16
By Dora
at 2023-01-05T22:20
at 2023-01-05T22:20
By Michael
at 2023-01-04T08:16
at 2023-01-04T08:16
By Joe
at 2023-01-05T22:20
at 2023-01-05T22:20
By Aaliyah
at 2023-01-04T08:16
at 2023-01-04T08:16
By Oscar
at 2023-01-05T22:20
at 2023-01-05T22:20
By Joseph
at 2023-01-04T08:16
at 2023-01-04T08:16
By Elizabeth
at 2023-01-05T22:20
at 2023-01-05T22:20
By Poppy
at 2023-01-04T08:16
at 2023-01-04T08:16
By Caroline
at 2023-01-05T22:20
at 2023-01-05T22:20
By Liam
at 2023-01-04T08:16
at 2023-01-04T08:16
Related Posts
請問有人做過黨工嗎?
By Jacky
at 2022-12-14T08:34
at 2022-12-14T08:34
無薪假的人現在多嗎
By George
at 2022-12-12T19:38
at 2022-12-12T19:38
在朋友公司上班,沒有勞健保
By Emily
at 2022-12-12T00:18
at 2022-12-12T00:18
為什麼台灣錢越來越難賺
By Tristan Cohan
at 2022-12-11T14:23
at 2022-12-11T14:23
公司不給假
By Elizabeth
at 2022-12-11T09:09
at 2022-12-11T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