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做什麼-扶貧方法的隨機實驗 - 社企

Frederica avatar
By Frederica
at 2012-06-06T08:57

Table of Contents


我在做什麼-扶貧方法的隨機實驗

本文網址:http://www.seinsights.asia/story/387/130/433

作者: 莊雅婷 摘自: 貧窮研究室



今天來寫寫:我之前的工作-扶貧方法的隨機實驗(Randomized experiment in
poverty alleviation tool)在做什麼。先做名詞解釋。因為之前和朋友聊天的經驗發現
,就連在我本科領域的基本名詞,大部分的人都會有誤解:做自然科學的人不知道什麼是
扶貧;文科的人沒做過實驗,更別說「隨機」這個外太空來的碗糕。

扶貧方法:所謂扶貧就是幫助貧窮的人。而何謂貧窮的人?幫助是指到什麼境界?有什麼
方法?這些都是我碩士在念的東西,既然都有人在念這樣的碩士了,當然不是三言兩語可
以解釋清楚的名詞或定義。如果真要簡略來說,就是我們在電視上看到的那些小時候爸爸
媽媽會說:「飯吃不完會被送到那裡當難民」的地方。
範圍很多是非洲大陸,但不僅限於非洲國家,所有世界上那些赤貧的人都是扶貧研究的目
標,也就是世界銀行定義的一天一美元或兩美元以下的貧窮戶以及所謂的未開發或開發中
國家。這些人的生活是在台灣富裕環境下成長的我們不能體會的,他們可能沒有溫飽的下
一餐,飽受傳染病愛滋病的侵襲,沒有安定可避風雨的住所,沒有電、沒有乾淨的用水和
衛生的廁所。在心理層面上,生活沒有安全感,也不一定有身為一個人應該有的權力 –
自由、平等、福利、政治等。所以扶貧的研究,就是在研究世界上有哪些需要幫助的人,
瞭解問題所在,設法讓他們達到身為一個人應該有的權力。有人會覺得經濟上至少能脫離
一天一美元的貧窮線,還有學者主張扶貧的最終目標應要達到身為一個人能選擇自己想要
生活的能力(capability)(註一)。

隨機實驗(Randomized Experiment):這是目前在社會科學裡比較創新的研究方法,用
來研究人的行為,以致於瞭解怎樣的扶貧方法有用。靈感是來自於科學的臨床實驗,用隨
機取樣的方法取出一組實驗組,一組對照組,將想測試的扶貧方法實驗在對照組的貧窮戶
上,看看是否有用。至於隨機取樣(randomized sampling),則是指在我們想要測試的
母體裡任意取出足夠大有代表性的樣本,在統計的方法上,有代表性的樣本上所測試出的
結果便可以回推母體(這裡的也就是所有貧窮戶)。和科學實驗不一樣的是,扶貧實驗要
測試的東西通常要較長的一段時間,才能看到結果。實際上怎麼做呢?舉一個研究計畫的
例子,我們和秘魯當地的NGO合作,隨機從他們服務的微額信貸貧窮戶取樣,一組人是一
般的小額信貸貧窮戶,一組人得到貸款並且在還錢的週會裡獲得一些簡單的就職訓練 –
比方如何管帳。過一段時間後,看看簡單的商業知識和訓練是否能讓貧窮戶帶來較大的收
益,或對家戶生活產生比較顯著的改變,投入這樣額外的成本,是否值得。另一個案子是
測試怎樣的廣告會增加人們對非營利機構的捐款,一是使用比較抽象的方式宣傳(Ex:捐
50美元可以使偏遠地區的小孩得到音樂課的資源),一種用則使用較具體的方式宣傳(如
:捐50美元可以買一把吉他給一個小朋友),最後將蒐集回來的捐款數量和捐款人基本資
料(性別、年齡等)來做分析,以幫助非營利機構做出適宜且有效率的宣傳。以上只是一
些簡化的例子,真正測試的實驗有時候很複雜,需要經過當地非營利機構的工作者的經驗
與觀察和一些學術上的討論才能產生這些要賦予實驗的想法。

我工作的機構(Innovations for Poverty Action, IPA)基本上就是在做上述所謂扶貧
方法的隨機實驗的研究,創立這個機構的教授是耶魯的一個經濟學家,他和其他幾個MIT
和哈佛的教授是做這方面研究的先驅,所以我們機構和另一個在波士頓的研究機構(
Poverty Action Lab)有很多相關專案的合作。我們在康州的總部不大,但是聯合各地負
責資料蒐集的研究員總共有四五十個。

當時創立這個研究機構的動機是因為希望能讓學術界與實務界的交流更緊密,藉由學術界
的專業做許多實務扶貧工作的分析與研究,因為實務界當然會希望衡量他們在各地的扶貧
工作到底成效如何,但是基於經費與資源的欠缺,多半無法兩者兼顧。所以IPA與
Poverty action lab就提供這樣的平台來做扶貧工作的研究,促使學術研究的發現與價值
真正有效地傳遞到實務界,增加兩邊的交流以消彌鴻溝。

如果從商業界的角度來比喻的話,我們的定位有點像行銷研究的公司,提供專業的研究來
測試現今的服務是否達到預期的效果,或測試新的產品以提供更適切的服務。只是現在我
們的對象是窮人不是一般消費大眾,目標也不是賣更多的紙尿褲或洗髮精,而是增加家庭
小孩的就學率、識字率,或是提升貧窮戶的健康保健知識等。

我在這個研究機構裡的角色,則是負責統計分析的部分。在職稱上叫做Statistical
programmer,因為這些隨機實驗的專案最後都會產生大量的數據,經由量化的分析得到結
果。所以我必須支援在世界各個發展中國家進行的案子,協助處理數據、分析、寫程式,
甚至提供這些專案建議及想法。

至於為什麼要做這樣的實驗,有何好處?其實做社會科學的研究和自然科學一樣,就是希
望在一堆模糊雜亂無章的事實中找到一些可以一般化的規則,可以幫助我們瞭解人類社會
運行的規律。瞭解這些小則可以滿足社會現象發生原因的好奇心,用更宏觀公正的角度去
分析事情;大則可以幫助當權者做出更好的決策,比方說如何建立更好的福利機制使社會
和平與安定。扶貧的研究也是這樣,我們的機構希望透過學術界的專業去分析研究怎樣的
政策才能達到最大的功效,使這些扶貧的政策達到預期中的目標,進而提供資訊讓捐款人
知道如何把錢用在刀口上,也測試哪把刀比較利。

註一:提出這個capability approach的諾貝爾獎哲學家Amartya Sen便提出了扶貧幫助發
展應該達到的理想和目標 --- 不僅僅是經濟自由而已。


-----------------------------------------------------------------------------

作者介紹:

現為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應用經濟博士生,主修發展經濟。 從立志念MBA,投入行銷
工作,到23歲改變人生的印度實習工作半年,終於找到關心社會實踐生命的方式,投入研
究貧窮議題。從馬里蘭公共政策碩士畢業,主修國際發展與貧窮議題。曾在耶魯大學經濟
系教授的研究機構從事有關微額貸款的創新與研究。在印度、柬埔寨和美國都有實務研究
經驗。希望透過研究、寫作或各種社會參與,讓更多人瞭解貧窮議題、用不同形式投身相
關產業。她同時在Yating's worlds分享田野調查、美國留學、與期刊論文中的心得。


--
Tags: 社企

All Comments

地球變了,我們也必須改變了

Ula avatar
By Ula
at 2012-06-06T08:53
地球變了,我們也必須改變了 本文網址:http://www.seinsights.asia/story/299/413 作者: Kevin 摘自: 發酵中的七年級生 我相信台灣的七年級生一定對草莓族三個字不陌生,這是前輩們想形容新一代的學生與職 場新鮮人,都像草莓一般的外表光鮮亮麗但經不起考驗,隨便 ...

有感,在改變世界之前

Ursula avatar
By Ursula
at 2012-06-06T08:42
有感,在改變世界之前 本文網址:http://www.seinsights.asia/story/248/419 作者: 阿部昆 摘自: 阿部昆的客廳 感覺,常常是許多行動前的第一步,也許為的是延續、回饋、或撫慰那些「感覺」。有過 某些體驗,自己可以更容易地從過去的經驗裡去理解、並且影響自己對某些 ...

社會性與故事性消費

Mary avatar
By Mary
at 2012-06-06T08:39
社會性與故事性消費 本文網址:http://www.seinsights.asia/story/249/130/424 中文譯稿:金靖恩/英文原稿:迫俊亮 「為了支持日本東北的經濟,有許多原本不喝清酒的人現在也開始嘗試清酒,並逐漸感受 到清酒的美好滋味。」Giichiro Yaegashi遞給我一杯 ...

社會企業,愈陳愈有勁道

Joe avatar
By Joe
at 2012-06-06T08:30
社會企業,愈陳愈有勁道 本文網址:http://www.seinsights.asia/story/257/429 文:蔡業中 與社會企業相關的十大關鍵詞中,「創業」絕對榜上有名。有點像背包客棧為志工旅行開 個專門論壇那樣,在人力銀行為社會企業開一個專區的日子到來之前,社會企業還沒蓬勃 到有志者可以等著 ...

代班分享:台灣深度遊-社企考察總結

Odelette avatar
By Odelette
at 2012-06-06T08:20
台灣深度遊-社企考察總結 本文網址:http://www.seinsights.asia/story/257/437 文:Steven To 自香港政府在幾年的施政報告提及發展「社會企業」,我一直對這議題感到吸引。有別於 傳統慈善團體以販賣公益為主,透過募捐去幫人,社會企業以嶄新的商業模式去幫助弱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