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才13歲,但是做了網路上的測驗好像有憂鬱症,可能有一段時間了但我不確定發作了會怎樣,可以有人告訴我嗎� - 工作
By Edwina
at 2017-11-14T14:14
at 2017-11-14T14:14
Table of Contents
Tags:
工作
All Comments
By Frederica
at 2017-11-15T23:10
at 2017-11-15T23:10
人都一定有壓力和挫折, 主要在你學習讓自己去調適,這些測驗只是告訴你, 你最好考慮去找專業心理咨商或醫師, 你必需重視這問題, 而不是做完後, 自己嚇到,反而讓自己更憂鬱。
憂鬱, 主要看你是否一直在心情低潮, 若你都不知道會發作如何? 應該是發作多久才被定義憂鬱症吧。
還有每人答題沒準則, 我認為每題都還好不差也不錯就憂鬱症了?太誇張了
每位憂鬱症患者的症狀不盡相同。精神疾病診斷準則手冊DSM-5定義憂鬱症的症狀表如下:
憂鬱
情緒持續悲傷、焦躁或空虛
感到絕望或悲觀
感覺內疚、一無是處或無助
對於以前喜歡的活動(包括性)失去興趣或樂趣
精力減退,感覺疲乏或變得「遲緩」
注意力難以集中、健忘、優柔寡斷
失眠、早醒或是嗜睡
食欲和(或)體重下降,或是暴飲暴食和體重增加
有死亡或是自殺的想法,或意圖自殺
不安或易怒
對治療無反應的持續性身體症狀,例如頭痛、消化功能失調和慢性疼痛
憂鬱症的成因
有些類型的憂鬱症在家族中延續,顯示這種生物脆弱性有可能遺傳。躁鬱症似乎如此。 對每一代都出現躁鬱症的家族進行的研究發現,這些患者的基因構成和沒有這種疾病的人不同。 但是反之並不然。並非所有具有這種可導致躁鬱症的脆弱性基因構成的人都會患病。顯然,其他因素、 家庭、工作或是學校的壓力可能都與發病有關。
憂鬱的孩子可能假裝生病、拒絕去上學、 纏著父母或是擔心父母可能死亡。年齡較大的兒童可能會生悶氣、在學校闖禍、變得消極、 不高興以及感覺被人誤解。因為兒童各階段的正常行為各不相同,所以很難判斷兒童只是在經歷一個過渡 「階段」還是患有憂鬱症。有時家長會擔心孩子的行為發生變化,或是老師提到「你的孩子似乎變了一個人」。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去看小兒科醫生排除了身體症狀,醫生可能會建議由專門治療兒童的精神病醫生對兒童進行評估, 如果需要治療,醫生可能會建議另一位治療師,通常是社會工作者或是心理學家提供治療,然而如果需要的話, 精神病醫生可能會監督服藥。家長不應該顧忌提出問題: 治療師有什麼資歷?孩子將接受什麼樣的治療?全家人都需要參與治療嗎?孩子的治療是否包括抗憂鬱藥物?若是如此, 可能會有什麼樣的副作用?
診斷評估與治療
適當治療憂鬱症的第一步是由醫生進行一次身體檢查。某些藥物以及一些醫療狀況,例如病毒感染, 有可能引起一些與憂鬱症類似的症狀,醫生應該透過檢查、面談和化驗來排除這些可能性。 如果憂鬱症的身體原因被排除,應該由醫生進行心理評估,或是轉診給精神病醫生或心理學家。
良好的診斷評估將包括完整的症狀史:例如症狀什麼時候開始?持續多久?有多嚴重?患者以前有過這些症狀嗎?如果有, 這些症狀是否接受過治療以及什麼治療?如果患者有死亡或是自殺的想法,醫生應該詢問飲酒和藥物的使用情況。 此外,歷史記錄應該包括其他家人是否患有憂鬱疾病的問題,如果有, 他們可能接受過什麼治療以及哪些治療對他們有效。
最後,診斷評估應該包括精神狀態檢查,以確定說話或思考模式或記憶是否受到影響, 因為這些症狀有時會在憂鬱或是躁鬱症中發生。
治療的選擇取決於評估結果。有多種抗憂鬱藥物和心理治療可用於治療憂鬱症。 一些病情較輕的患者可能只採用心理治療就可以奏效。中度至重度患者往往受益於抗憂鬱藥物。 大多數患者更適合接受綜合療法:以藥物相當快速的緩解症狀,並以心理治療學習處理生活問題更有效的方式, 包括憂鬱症在內。根據患者診斷和症狀的嚴重程度,治療師可能會開藥並(或)提供一種證明可有效治療憂鬱症的心理治療。
電痙攣治療(ECT)對於一些重鬱症患者或是有生命危險或不能接受抗憂鬱藥物 3的患者特別有用。 ECT通常在抗憂鬱藥物不能有效緩解症狀的時候使用。近年來, ECT已經大為改善。 治療前給予肌肉鬆弛劑,在短暫的麻醉下進行。將電極放在頭部的精確位置以提供電脈衝。 刺激會引起大腦內短暫(大約30秒)驚厥。接受ECT的患者不會自覺地感到電刺激。 為了取得完整的治療效果,通常每週至少需要進行三次。
藥物
有幾類的抗憂鬱藥物可用於治療憂鬱症。包括新的藥物——主要是選擇性血清素再吸收抑制劑(SSRI)、 三環類抗憂鬱藥,以及單胺氧化酶抑制劑(MAOI)。 SSRI和其他影響神經遞質的新藥物, 例如多巴胺或是去甲腎上腺素,副作用一般比三環類抗憂鬱藥物少。有時候醫生會進行多種嘗試, 直到找到最有效的藥物或藥物組合。有時候必須增加劑量才會有療效。雖然前幾週會有一些效果, 但是必須定期服用抗憂鬱藥物3到4週(在某些情況下多達8週),才會達到完全的治療效果。
患者通常過早停止用藥。他們可能覺得已經好轉,認為不再需要服藥。或是他們認為藥物沒有幫助。 在藥物發揮作用之前堅持服藥很重要,雖然副作用(見第14頁的副作用部分)可能在抗憂鬱藥的療效出現之前發生。
一旦患者感覺好轉,持續用藥至少4到9個月以防止憂鬱症復發是很重要的。有些藥物必須逐漸停止, 讓身體有適應時間。未諮詢醫生如何安全停止服藥的指示之前,切勿停止服用任何抗憂鬱藥物。 躁鬱症或是慢性憂鬱症患者可能需要終生用藥。
抗憂鬱藥物不會上癮。然而,就像任何處方超過幾天的藥物一樣,必須對抗憂鬱藥物進行仔細監督, 以查看所給劑量是否正確。醫生將會定期檢查藥物的劑量和有效性。
對於少數最適合MAO抑制劑治療的患者,需要避免一些富含酪胺的食物,例如許多乳酪、葡萄酒、 醃菜以及一些藥物,例如解充血藥。酪胺與MAO相互作用會發生高血壓的風險,血壓的急劇上升可能導致中風。 醫生應提供一份完整的食物禁忌清單,由患者隨身攜帶。其他形式的抗憂鬱藥物不需要食物限制。
各種藥物——無論是處方、非處方或借用——未諮詢醫生不得混合使用。 其他健康專業人員在開處方時——例如牙醫或是其他專科醫生——患者應告知正在服用的藥物。 有些藥物雖然單獨使用很安全,但是如果和其他藥物混合使用,會引起嚴重和危險的副作用。 酒精或是街頭毒品等藥物可能會減少抗憂鬱藥物的療效,所以應該避免。這包括葡萄酒、 啤酒和烈酒。對於一些沒有飲酒禁忌的人,在使用一種新的抗憂鬱藥物時,醫生可能允許適度飲酒。
抗焦慮藥或鎮靜劑不是抗憂鬱藥物。它們有時會和抗憂鬱藥物一起開立,然而單獨使用時對憂鬱症沒有療效。 安非他命等興奮劑不是有效的抗憂鬱藥物,但是在密切監督下偶爾應用於有身體疾病的憂鬱症患者。
任何有關抗憂鬱藥物處方的疑問,或是可能涉及藥物的問題,都應該與醫生討論。
心理治療
多種形式的心理治療,包括一些短期治療(10-20週),可以幫助憂鬱症患者。「談話」 治療透過與治療師的語言交流,幫助患者瞭解並解決他們的問題,有時會結合在各次談話之間指定的 「家庭作業」配合治療
有時用於治療憂鬱症患者的心理動力學療法,側重於解決患者的衝突情感。 這些治療通常會保留到憂鬱症狀顯著改善之後才使用。一般而言,對於重鬱症,尤其是反覆發作的憂鬱症, 為了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需要與心理治療同時或是在之前進行藥物治療(或是特殊情況下的ECT)。
輕度運動、看場電影、球賽或是參加宗教、社交或是其他可能有幫助的活動。
期待您的情緒會逐漸改善,但不是立刻。感覺好轉需要時間
任何人可以為憂鬱症患者所做的最重要之事,就是幫助他或她得到適當的診斷和治療。 這可能包括鼓勵患者在症狀減輕(幾週)之前保持治療,或是在症狀沒有改善時尋求不同的治療。 有時候,可能需要預約和陪伴憂鬱症患者去看醫生。這可能也意味著檢查憂鬱症患者是否服藥。 應該鼓勵憂鬱症患者在用藥期間遵守醫生關於飲酒的規定。第二件重要的事情是提供情感支援。 這包括理解、耐心、愛心和鼓勵。鼓勵憂鬱症患者參與交談並仔細傾聽。不要忽視情感表達, 但是要指出實際情況並給予希望。不要忽略有關自殺的言論,向憂鬱症患者的醫生報告。 邀請憂鬱症患者散步、郊遊、看電影以及從事其他活動。如果您的邀請受到拒絕,要溫和地再接再厲。 鼓勵患者參加一些曾經獲得樂趣的活動,例如愛好、體育、宗教或是文化活動, 但是不要讓憂鬱症患者過快地承擔太多。憂鬱症患者需要娛樂消遣和陪伴,但是太多的要求會增加失敗感。
不要指責憂鬱症患者裝病或是懶惰,或是期待他或她「立即擺脫」。透過治療,大部分患者最終後確實會好起來。 記住這一點,並且不斷鼓勵憂鬱症患者,隨著時間和幫助,他或她將會好起來。
By James
at 2017-11-18T16:29
at 2017-11-18T16:29
By Candice
at 2017-11-18T20:21
at 2017-11-18T20:21
於一切業,智為先導。
於一切業,智為先導。
最好的建議是請樓主您當一心恭敬請示非常慈悲非常有智慧的正覺 親教師菩薩開示解說!(註:由於都是義工菩薩,所以請在共修時間洽詢,大致是周一至周五每晚約6點到9點。)
正覺各地講堂:請上網查察 佛教正覺同修會全球資訊網 http://www.enlighten.org.tw/
正覺教團-正覺各地講堂
http://www.enlighten.org.tw/mission/3
*
心
心
心
這時,請樓主當知:
活在世間總有許多煩惱,
但是還有一個心,
祂從來都沒有意識的貪著性、煩惱性,本來恆自清淨!
如是這時,請樓主您務必當知【正覺同修會】菩薩慈悲開示:
曾經我問佛
http://425go.blogspot.tw/2010/02/blog-post_15.html
曾經我問佛:
為什麼我沒有美麗的容顏、曼妙的身材?
佛不回答我,祂只是默默地看著我。
曾經我問佛:
為什麼我沒有顯赫的家世、富有的父母?
佛不回答我,祂只是安靜地望著我。
曾經我問佛:
為什麼歡樂總是十分的短暫,
而悲傷卻來得特別的悠長?
佛仍然不回答我,
祂只是悲憫地注視著我。
我的問題太多,佛從來不回答。
這許許多多的問題,
直到良久以後我才瞭解,
原來都必須靠我自己去尋找答案。
我翻遍了典籍、尋遍了大師,
終於我明白了:原來,
一切的答案早已存在,
全都在佛的經典中。
但是,
只要肯起步,
一切應該都還不晚吧?
我在佛前長跪,
我開始祈求:
佛啊,
請原諒我,
我的年紀增長得太快,
智慧卻增長得太慢;
我再度問佛。
這回,
我看見佛在微笑。
***
「金色」蜘蛛網 http://425go.blogspot.tw/2010/04/blog-post_6908.ht...
活在世間總有許多煩惱,
賺得多少錢才可以退休?
人人要成家立業?
個個求五子登科,
忙碌一生,
不停地追逐於吃、喝、玩、樂;財、色、名、食、睡...等五欲六塵!
重複相同的欲望,
不可避免的空虛!
為什麼一定會有老、病、死亡?
死亡以後又去哪裡?尚未出生之前,又在哪兒?
有沒有下一世?下一世還能是人嗎?會不會墮落三惡道?
相互之間有關聯嗎?如何能跳脫生死苦海?
真正入門學了佛法以後,
才知道,
醒著而能相應於五欲六塵的是「意識心」,每次睡著就會斷滅,死亡的時候也會消失;意識時有時無,根本不可靠,原來這一世的意識心是短暫虛假的!
但是還有一個心,
祂從來都沒有意識的貪著性、煩惱性,本來恆自清淨!
祂時時刻刻都存在,這一世還沒出生之前祂就存在,
祂才是真正的恆存!
究竟是哪個心呢?
世世人生編裹著厚實的網,糾結纏繞…
究竟是意識心的糾葛、或是第七識的纏結、抑或第八識金剛心的不滅?
*
正智書香園地
http://books.enlighten.org.tw/zh-tw/
從小生命看佛法---思淵菩薩
電腦的溫度是小螞蟻最喜歡的居住所,尤其是冬天。
未學佛前,總是氣急敗壞想消滅這一群不知好歹的小螞蟻;看著小螞蟻跟我比速度逃生,心裡又氣又疼昂貴的蘋果電腦,唯恐牠們造成電路故障。
自從阿哥教我正知正見的「無相念佛
」後,見到螞蟻爬上電腦,我心存慈悲驅趕牠,說也真是奇怪,往常跟我比速度的螞蟻,竟大搖大擺的在我的螢幕上閒逛。我笑著說︰螞蟻呀!你還真會欺侮學佛的人喔!
同僚不信,小生命亦可感受佛法的慈悲,於是伸手驅趕螞蟻。他認為這隻螞蟻「智商很低、沒有危險的應變能力」;說時遲那時快,當他伸手朝向螞蟻的同時,只見螞蟻的速度加快、倉皇逃生。同僚不服氣,每每見到螞蟻就找我再次驗證看看,小生命是否可感受佛法的慈悲。我告訴他「眾生皆可見眾生的如來藏」,雖然同僚不明白「如來藏」為何物﹖但這是我為他種下的一顆佛種子,期許將來他生緣來時能萌芽。
誠如阿哥為我在八識內植下的慧學佛種。世人的「貪、瞋、痴」遠比小生命來的重,所以執著心強。明明禍已當頭仍執持虛假不放,視眼前利為己所得,導致生死輪迴無有終時。
螞蟻雖小,但「貪、瞋、痴」的習氣比人低,警覺心靈敏,反應直接。所以螞蟻知道我只是要驅趕牠、非是要置牠於死,因此牠慢步而行。同僚的心念落差大、氣不平順,螞蟻才會落荒而逃。
佛菩薩的恩德感召,連小生命都可知曉。可見「覺知心」的語言、文字,豈是僅有的溝通橋樑?哪會是正確的判斷?
善小為之則福聚、惡小為之則德損!
期許正知正見的大乘佛弟子,普將光明傳遍彼端,讓正法久住,世間萬物同受恩澤。
.
.資料來源 : 《正覺電子報第26期》
/
如是這時,務必當知:
有一個真實永恆的家向來不受內外在「有」與「無」的干擾,一直以來都是自由自在的遠離恐怖、顛倒、夢想,消遙無比的隨緣任運;如果我們能夠遇到真善知識而找到這個無所掛礙的「真家」,...
詳細,請恭閱[正覺同修會] penitent菩薩慈悲開示:
生活中的佛法~誰是我的依靠
有位長者,育有兩兒一女,年老時,因重病,大兒子家中每個人為了糊口已經忙得團團轉了,無暇照顧老爸;二兒子家人說,家裡孩子尚小,需要照料,若家裡有個病患,整天病奄奄、死氣沉沉的,對正在發育中的小孩將有很不好的心裏影響,所以拒絕將父親送到他們家;女兒見狀,覺得老爸很可憐,就跟先生商量,接老爸到家中就近予以照顧,不料先生說:「你是嫁出去的女兒,如同潑出去的水一樣,兩個兒子都不管了,你還管什麼呢?」女兒對先生的反應只能默然以對,最後只好動用私房錢將老父安排送進安養院。
有天女兒到安養院探視父親,父親說有天夜裡不小心翻身跌落到地上,由於行動不便,只好忍耐躺在地上過夜直到天明;原來一位看護人員照顧好幾位病患,晚上也確實累壞了,可能睡得太沉了,也無暇再來料理他們了。
當女兒向人談及父親淒慘的晚年生活時,都會情不自禁的潸然淚下,想及時序由農業社會演變到工商時代,人們生活型態的改變,台灣社會也漸由原來受儒家思想教化,從本來較注重人倫教育的精神生活模式,漸而轉向追求科技文明物化的物質生活,以及受歐風東漸的影響,個人主義的自我中心思想澎湃,所以養兒防老的觀念已漸褪化了,由以前「家中有二老如同有二寶」漸演變成「老來是賊,沒人要」的現象普遍存在社會上。所以不少老年人也因年老體弱乏人關心與照料,加上兒女各自忙於自己的生活,也就被送進安養院之類的地方,因為年老的種種不便,以及不能再與朝夕相處的家人在一起,導致不少老年人終日鬱鬱寡歡,最後帶著老病抑鬱而終,真是令人感傷!
年輕時為了養兒育女、養家活口而忙碌,當兒女各個長大男婚女嫁後,各自各奔前程遠走高飛,時光流逝自己也老了,應該如何過著老而不老,心靈上不會有「没有依靠感」的心裏障礙,不須在「心裏層面上」過著依靠他人的老年生活,倒是每一個人需要深入研究的人生嚴肅課題囉!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在我們社會中,老了覺得心靈没有依靠的事件層出不窮,因而在人生的終點站前,走上不幸路途之例,可是真實存在我們社會上的,現就舉一個活生生的例子如下面所述供參卓;希望我們都要以他人為前車之鑑,早做心裏調適。
有一長者年老時被安頓在五星級的安養院,這是很風光的高價位老年年金屋,曾經有位高官的高堂亦曾在此居住過。這位長者想到一生中為了兒女為了家庭打拼,如今兒女長大了,多已離開父母、成家立業,各忙各自的生活,子孫無法承歡膝下,砥觸舊有「子孫滿堂,數代同堂」的舊有觀念,心裏上响往舊式的子孝孫賢,含飴弄孫之樂想法的瓦解,而如今自己漸漸老了,身體行動方面也越來越不能自主,最終自己的晚年郤被送進去安養院,似乎有被兒女遺棄的感覺,卻……因而心情相當鬱結不歡,進了安養院的房間也懶得打開皮箱整理就緒,一心只想著這一生的付出經歷,到老了又没辦法與至愛的親人朝夕相處,享受天倫之樂,實在越想越覺得這一生過得很不值得,…想著想著…落入不可自拔的悲情中…人們忽然間發現有人從樓上跳下來了,長者終究不治身亡。
不可否認的「百善孝為先」,我們必須孝順父母親,但是如果孩兒因為世俗的謀生,或者其他種種因素,無法隨侍在身旁,甚或如果真有不孝順的子女,不願跟年邁父母同住時,要如何安頓身為父母自己的身、心,令自己的心靈恆處於吉祥狀態中,尤其是如何撫慰這個一生中總是喜歡有所依靠的「意識心」呢?我們要試著這樣想:『這個生命本來就是不長久也不真實,會去思惟林林總總這些事的「意識心」,也是不真實的,既然「意識心」是不真實是無常,就要面對這個無常真理,而接受不真實的「意識心」所分別的無常事物。』。
人生無不散的筵席,儘管至親相聚一堂緣盡必然要離散,人生中遲早必須去思惟這樣的道理,這個無常是常態也是很平常的事,而且無常是世間存在的至理,我們一定要說服自己百分之百的去接受這個事實,但是芸芸眾生雖知道「無常」,然而又有多少人能夠真正接受無常呢?只因難得有人能夠教我們正確的人生知見,教我們如何「改變以意識為真的價值觀」,因為有一個重要的關卡没有人教授我們,没辦法突破,所以我們一直以來的習氣,心裡面雖然知道是無常,但是矛盾的是又以無常的意識分別為真實,對於不能圓滿我們意識分別的想法,總是在外人想法、做法與我們有所砥觸時,就有不遂己意的胡思亂想而深受著不順遂的苦,這就是有一個基本原因没有突破──認假為真。那麼到底真、假的分際是什麼呢?您想確實知道嗎?您想釐清生命的真、假後而來改變您的命運嗎?
人生在世所學到的世俗智慧,常常讓我們落在「有」、「無」兩邊,所以大多世人的教育一致認為「擁有」是幸福,而「失去」是痛苦的,而世人的喜「有」厭「無」,得不到想追求的,或失去了曾經擁有過的東西,有了嚴重的失落感,所以産生諸多煩惱;事實上,不停地追求「有」眷屬、名聲、地位、財富…等等,這是人類教育的自我束縛,終究被「我所」綁著;…所以諸 佛菩薩示現人間,以種種善巧方便教化我們,但是只有曾經為眾生付出很多的人,對佛法具足信心的人,是「有福、有緣的人」才能聽到「正知見」,並且如實接受諸 佛菩薩大慈大悲開示,就是說「有」與「無」都不是我們每一個人「真正的家」的真面貌;因為擁有一些什麼的,只是家裡一時的擺飾而已,該緣盡散壞的時間到了,這些「所有的擺飾」都要消失掉的;而有一個真實永恆的家向來不受內外在「有」與「無」的干擾,一直以來都是自由自在的遠離恐怖、顛倒、夢想,消遙無比的隨緣任運;如果我們能夠遇到真善知識而找到這個無所掛礙的「真家」,便會使我們出生般若智慧的無上價值觀,這個擁有無量寶藏的「真家」,衪向來像大海一樣能納百川,有著無所不包無所不容的胸懷,而展現出如如不動的隨緣應物態度;理解了這般有容乃大、無所不包、猶如一片心海的衪,我們每一個人的真家,是本然就是如此的。
其實我們每一個人向來都一直依偎著這片心海而生存,只因我們迷失了,少有人知道衪才是我們每一個人可以究竟永遠依止的真正幸福的家!所以長久以來,我們總是不停地向外奔馳,迷己逐物失魂落魄頭出頭沒的找不到依靠。
生活中的佛法~誰是我的依靠
/
By Queena
at 2017-11-19T02:51
at 2017-11-19T02:51
By Ophelia
at 2017-11-16T14:19
at 2017-11-16T14:19
我朋友有憂鬱症,會突然找事情說,明明過了很久的事或者不關他的事,還是會突然地哭出來。或是一聲也不哼出來,邊緣化了。思想比一般人不同,儘管只是一個夢,也可以哭得不得了,負面情緒不知道會在甚麼時候爆出來,但經常發放負能量。
其實憂鬱症患者並不容易理解,要吃藥控制情緒,所以希望po查清真相,看看心理醫生,不要屈成病,沒有病也變有,憂慮太多。
Related Posts
乾澀的眼睛,我們應該如何保養呢?
By Tracy
at 2017-11-14T08:35
at 2017-11-14T08:35
看太多3C產品,眼睛變的好乾喔!!該如何改善呢?
By Jake
at 2017-11-14T08:34
at 2017-11-14T08:34
上班族該如何照顧眼睛呢?
By Olga
at 2017-11-14T08:34
at 2017-11-14T08:34
整天滑手機,眼睛都變得很乾澀,該如何保養?
By Harry
at 2017-11-14T08:34
at 2017-11-14T08:34
看電腦看太久,眼睛很疲勞跟乾澀!!要怎麼照顧呢?
By Ethan
at 2017-11-14T08:34
at 2017-11-14T0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