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屋族的大家真的敢不爽就辭職嗎? - 職場
By Robert
at 2022-02-23T01:28
at 2022-02-23T01:28
Table of Contents
※ 引述《seraphwind (阿風)》之銘言:
: : → Taiwanbiru: 但之前繳一堆給銀行的利息不會回來,而且急賣一定給 02/22 09:40
: : → Taiwanbiru: 投資客坑殺。房子就是無法立即週轉的資產。 02/22 09:40
: : → Taiwanbiru: 屋子裡面的物品轉移都必需花很多時間。不是一天兩天可 02/22 09:42
: : → Taiwanbiru: 以給你週轉的 02/22 09:42
: 我的老天,這財務觀念未免太差了
: 房子無法立即週轉?
: 你大概不知道資產在金融市場就是類現金吧
: 要週轉隨便增貸都有錢
: 請問租屋仔要拿啥資產增貸?手遊虛寶嗎?
: 最多就是信貸開滿
: 再尬不過來只好賣血或找地下錢莊
在講什麼鬼 要比要拿兩個資產同等的人來比吧?
租屋仔如果收入跟買房仔同等級 風險承擔能力當然比買房仔強
買房隨便增貸都有錢? 但租屋仔因為沒買房 身上本來就有一筆錢
增貸有比身上的現金好用嗎? 增貸代表未來要還的錢變更多
當真的丟工作的時候 有人敢增貸出來花喔? 不要亂講幹話好嗎?
: 推文租屋仔在那得意洋洋說大不了搬回老家就更好笑
: 要比搬回老家,買房的人一樣可以搬回老家
: 寬限期+出租收入付利息,直接鎖血五年
: 我給大家一個觀念
: 2008-2010,金融海嘯三年法拍屋只佔全台房屋不到0.5%
: 還看不懂我也沒轍
這種操作方式適合收入改變的人做嗎?
買房 然後工作沒了 搬回老家 結果房子不處理掉 在那邊弄寬限期
還要想辦法租出去才有辦法拿來補利息 而且寬限期終究只是寬限期
欠的錢還是在那邊 一兩年過去終究還是要還 這風險承擔能力有比租房族強?
買房沒啥壞處 也可以給人很大的安心感
但買房之後風險承擔能力本來就會下降 你要永遠維持住收入水平
不能有風吹草動 不然就會過的非常痛苦
一堆人鼓吹的買房好處是建立在房價永遠不跌的前提上
房價永遠不跌 所以臨時沒工作收入 可以增貸出來 這樣不會繳不出房貸
那有沒有想過如果房價跌了 鑑價變低 要從哪邊增貸出來啊?
房價永遠不跌 200萬頭期買1000萬房 幾年後漲到1200萬 賣掉之後資產變兩倍
真的是好棒棒 風險承擔能力屌打租房族
那有沒有想過 200萬頭期買1000萬房 結果幾年後變800萬 資產直接歸零
然後欠的800萬房貸還要繼續繳 一毛都跑不掉
開槓桿是雙面刃 做任何資產投資的時候都不能只看到賺的而不去看賠的
開的槓桿越多倍 承受的風險也放大越多倍 大家都會提醒買股要用閒錢
不要融資 不要開槓桿 不要無本當沖 不要碰期貨跟選擇權
因為你槓桿越大 可能能賺更多錢 反過來說就是可能賠更多錢
這種道理不是只有在股市適用 在房市也適用 不是說目前房價還在漲就可以無視風險
另外 我在科技業工作 年收普普 但買房還在可以承受的範圍內
因為工作不少年了 也有在投資 所以手邊總共有六七百萬的現金+股票資產
如果不買房 我手邊就是有這麼多資產 不要突然失業的話 那可以預期每年至少多一百萬
如果突然失業的話 有個幾百萬 也不怕餓死 省吃儉用撐十幾年應該沒問題
這風險承擔能力真的有比去買房要差嗎?
我家這附近 目前室內實坪20坪出頭含車位的小三房大概要1200萬吧
要買也不是買不起啊 比如頭期400 貸800萬 那算起來一個月房貸可能四萬左右吧
其實也還好 畢竟收入可以承擔 但問題是這種情況下就不能突然失業
突然失業的話 不僅沒收入 每個月房貸要繼續繳 手邊剩下的存款兩三年內就直接燒光
然後房貸還是沒繳完 那該怎麼辦? 難道真的要去增貸出來花 不要開玩笑好嗎?
都不要失業 工作都不會有變故 收入能穩定成長 買房當然不差
但我就風險趨避 我就怕失業 所以怎樣算就是買不下去
就跟我股票永遠不會開融資一樣 有風險的事情就是不碰
房價只漲不跌 就算現在買了 到時候失業賣掉也不會虧 你越晚買越貴
跟我說這個也沒用 因為我就風險趨避 算一算覺得風險太大就是不敢買
除非哪天我總資產比房價還多 那我就可能會去買吧
--
: : → Taiwanbiru: 但之前繳一堆給銀行的利息不會回來,而且急賣一定給 02/22 09:40
: : → Taiwanbiru: 投資客坑殺。房子就是無法立即週轉的資產。 02/22 09:40
: : → Taiwanbiru: 屋子裡面的物品轉移都必需花很多時間。不是一天兩天可 02/22 09:42
: : → Taiwanbiru: 以給你週轉的 02/22 09:42
: 我的老天,這財務觀念未免太差了
: 房子無法立即週轉?
: 你大概不知道資產在金融市場就是類現金吧
: 要週轉隨便增貸都有錢
: 請問租屋仔要拿啥資產增貸?手遊虛寶嗎?
: 最多就是信貸開滿
: 再尬不過來只好賣血或找地下錢莊
在講什麼鬼 要比要拿兩個資產同等的人來比吧?
租屋仔如果收入跟買房仔同等級 風險承擔能力當然比買房仔強
買房隨便增貸都有錢? 但租屋仔因為沒買房 身上本來就有一筆錢
增貸有比身上的現金好用嗎? 增貸代表未來要還的錢變更多
當真的丟工作的時候 有人敢增貸出來花喔? 不要亂講幹話好嗎?
: 推文租屋仔在那得意洋洋說大不了搬回老家就更好笑
: 要比搬回老家,買房的人一樣可以搬回老家
: 寬限期+出租收入付利息,直接鎖血五年
: 我給大家一個觀念
: 2008-2010,金融海嘯三年法拍屋只佔全台房屋不到0.5%
: 還看不懂我也沒轍
這種操作方式適合收入改變的人做嗎?
買房 然後工作沒了 搬回老家 結果房子不處理掉 在那邊弄寬限期
還要想辦法租出去才有辦法拿來補利息 而且寬限期終究只是寬限期
欠的錢還是在那邊 一兩年過去終究還是要還 這風險承擔能力有比租房族強?
買房沒啥壞處 也可以給人很大的安心感
但買房之後風險承擔能力本來就會下降 你要永遠維持住收入水平
不能有風吹草動 不然就會過的非常痛苦
一堆人鼓吹的買房好處是建立在房價永遠不跌的前提上
房價永遠不跌 所以臨時沒工作收入 可以增貸出來 這樣不會繳不出房貸
那有沒有想過如果房價跌了 鑑價變低 要從哪邊增貸出來啊?
房價永遠不跌 200萬頭期買1000萬房 幾年後漲到1200萬 賣掉之後資產變兩倍
真的是好棒棒 風險承擔能力屌打租房族
那有沒有想過 200萬頭期買1000萬房 結果幾年後變800萬 資產直接歸零
然後欠的800萬房貸還要繼續繳 一毛都跑不掉
開槓桿是雙面刃 做任何資產投資的時候都不能只看到賺的而不去看賠的
開的槓桿越多倍 承受的風險也放大越多倍 大家都會提醒買股要用閒錢
不要融資 不要開槓桿 不要無本當沖 不要碰期貨跟選擇權
因為你槓桿越大 可能能賺更多錢 反過來說就是可能賠更多錢
這種道理不是只有在股市適用 在房市也適用 不是說目前房價還在漲就可以無視風險
另外 我在科技業工作 年收普普 但買房還在可以承受的範圍內
因為工作不少年了 也有在投資 所以手邊總共有六七百萬的現金+股票資產
如果不買房 我手邊就是有這麼多資產 不要突然失業的話 那可以預期每年至少多一百萬
如果突然失業的話 有個幾百萬 也不怕餓死 省吃儉用撐十幾年應該沒問題
這風險承擔能力真的有比去買房要差嗎?
我家這附近 目前室內實坪20坪出頭含車位的小三房大概要1200萬吧
要買也不是買不起啊 比如頭期400 貸800萬 那算起來一個月房貸可能四萬左右吧
其實也還好 畢竟收入可以承擔 但問題是這種情況下就不能突然失業
突然失業的話 不僅沒收入 每個月房貸要繼續繳 手邊剩下的存款兩三年內就直接燒光
然後房貸還是沒繳完 那該怎麼辦? 難道真的要去增貸出來花 不要開玩笑好嗎?
都不要失業 工作都不會有變故 收入能穩定成長 買房當然不差
但我就風險趨避 我就怕失業 所以怎樣算就是買不下去
就跟我股票永遠不會開融資一樣 有風險的事情就是不碰
房價只漲不跌 就算現在買了 到時候失業賣掉也不會虧 你越晚買越貴
跟我說這個也沒用 因為我就風險趨避 算一算覺得風險太大就是不敢買
除非哪天我總資產比房價還多 那我就可能會去買吧
--
Tags:
職場
All Comments
By Victoria
at 2022-02-26T03:01
at 2022-02-26T03:01
By Todd Johnson
at 2022-03-01T04:34
at 2022-03-01T04:34
By Hedwig
at 2022-02-26T18:09
at 2022-02-26T18:09
By Emily
at 2022-03-01T19:42
at 2022-03-01T19:42
By Puput
at 2022-02-26T18:09
at 2022-02-26T18:09
By Joe
at 2022-03-01T19:42
at 2022-03-01T19:42
By Catherine
at 2022-02-26T18:09
at 2022-02-26T18:09
By Skylar Davis
at 2022-03-01T19:42
at 2022-03-01T19:42
By Dora
at 2022-02-26T18:09
at 2022-02-26T18:09
By Zora
at 2022-03-01T19:42
at 2022-03-01T19:42
By William
at 2022-02-26T18:09
at 2022-02-26T18:09
By Catherine
at 2022-03-01T19:42
at 2022-03-01T19:42
By Elma
at 2022-02-26T18:09
at 2022-02-26T18:09
By Emma
at 2022-03-01T19:42
at 2022-03-01T19:42
By Oscar
at 2022-02-26T18:09
at 2022-02-26T18:09
By Edward Lewis
at 2022-03-01T19:42
at 2022-03-01T19:42
By Dorothy
at 2022-02-26T18:09
at 2022-02-26T18:09
By Anthony
at 2022-03-01T19:42
at 2022-03-01T19:42
By Skylar DavisLinda
at 2022-02-26T18:09
at 2022-02-26T18:09
By Joseph
at 2022-03-01T19:42
at 2022-03-01T19:42
By Caroline
at 2022-03-01T03:01
at 2022-03-01T03:01
By Caitlin
at 2022-02-26T18:09
at 2022-02-26T18:09
By Daph Bay
at 2022-03-01T19:42
at 2022-03-01T19:42
By Iris
at 2022-02-26T18:09
at 2022-02-26T18:09
By Puput
at 2022-03-01T19:42
at 2022-03-01T19:42
By Ophelia
at 2022-02-26T18:09
at 2022-02-26T18:09
By Genevieve
at 2022-03-01T19:42
at 2022-03-01T19:42
By Cara
at 2022-02-26T18:09
at 2022-02-26T18:09
By Candice
at 2022-03-01T19:42
at 2022-03-01T19:42
By Eden
at 2022-02-26T18:09
at 2022-02-26T18:09
By Iris
at 2022-03-01T19:42
at 2022-03-01T19:42
By Eden
at 2022-02-26T18:09
at 2022-02-26T18:09
By Charlotte
at 2022-03-01T19:42
at 2022-03-01T19:42
By Poppy
at 2022-02-26T18:09
at 2022-02-26T18:09
By Frederica
at 2022-03-01T19:42
at 2022-03-01T19:42
By Lydia
at 2022-02-26T18:09
at 2022-02-26T18:09
By Jack
at 2022-03-01T19:42
at 2022-03-01T19:42
By Rebecca
at 2022-02-26T18:09
at 2022-02-26T18:09
By Olga
at 2022-03-01T19:42
at 2022-03-01T19:42
By Heather
at 2022-02-26T18:09
at 2022-02-26T18:09
By Steve
at 2022-03-01T19:42
at 2022-03-01T19:42
By Rebecca
at 2022-02-26T18:09
at 2022-02-26T18:09
By Frederica
at 2022-03-01T19:42
at 2022-03-01T19:42
By Frederica
at 2022-02-26T18:09
at 2022-02-26T18:09
By Harry
at 2022-03-01T19:42
at 2022-03-01T19:42
By Hedy
at 2022-02-26T18:09
at 2022-02-26T18:09
By Belly
at 2022-03-01T19:42
at 2022-03-01T19:42
By Joseph
at 2022-02-26T18:09
at 2022-02-26T18:09
By Susan
at 2022-03-01T19:42
at 2022-03-01T19:42
By Iris
at 2022-02-26T18:09
at 2022-02-26T18:09
By Doris
at 2022-03-01T19:42
at 2022-03-01T19:42
By Jake
at 2022-02-26T18:09
at 2022-02-26T18:09
By Edith
at 2022-03-01T19:42
at 2022-03-01T19:42
By Valerie
at 2022-02-26T18:09
at 2022-02-26T18:09
By Xanthe
at 2022-03-01T19:42
at 2022-03-01T19:42
By Xanthe
at 2022-02-26T18:09
at 2022-02-26T18:09
By Genevieve
at 2022-03-01T19:42
at 2022-03-01T19:42
By Noah
at 2022-02-26T18:09
at 2022-02-26T18:09
Related Posts
上有主管下有廠商,要回報還是直接講?
By Frederica
at 2022-02-23T01:14
at 2022-02-23T01:14
勞保喪葬津貼問題
By Hazel
at 2022-02-22T17:57
at 2022-02-22T17:57
40年前房價曝光!天母30坪新房免百萬 薪
By William
at 2022-02-22T13:02
at 2022-02-22T13:02
台大生找副教授聊天「驚見老師身亡」 遺書透露升等壓力
By Kama
at 2022-02-22T13:01
at 2022-02-22T13:01
職場上犯過什麼大錯嗎?
By Leila
at 2022-02-22T11:46
at 2022-02-22T1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