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有關SBU - 企管
By Tracy
at 2007-09-02T23:46
at 2007-09-02T23:46
Table of Contents
※ 引述《bihung (大大)》之銘言:
: SBU 策略性事業單位
: 有些資料說他可以是單一的事業,或數個相關事業的結合。
: 那我真的搞不清楚 如果今天一個企業有很多事業
: 那他的策略性事業單位到底是整個企業還是各個事業?
: 要怎麼區分呢?
: 另外SBU有沒有可能只是一個事業裡面的一個三四個人的小小部門
: 但因為業務特殊所以獨立運作 然後這樣也算是SBU嗎?
: 真的搞不清楚SBU到底是什麼...
唔... = 3= 我把我碰到的實務舉個例子給你聽吧
BU 翻譯過來就是事業單位 ..
就是~ "單位" unit是很不制式的統稱 可大可小 所以你的問題提到
他到底算整個企業還是各個事業 我認為用數學中集合的觀念來看很不錯
如果將總體企業視為一個主體的話 子公司子企業都可以稱之為BU
(總之...非統稱"完整主體者" 即是一個BU)
若是在用策略性思考將其劃分 則更不僅僅侷限於真正有形的子公司子企業
所以可以稱為SBU
一般來說 企業內部有自負盈虧的現象常常就可以稱之為BU
而大小 不是問題 人數更不是重點
在集團或財團化的經營模式下 更是常見
例如最常聽到的金融集團 旗下的人壽、金控、銀行等等 規模之大人數之多
或者yahoo旗下之無名小站、中華電信旗下之xuite、城邦集團旗下的pixnet、
雖然事業單為人數稀少 規模也小
但前後者都是自負盈虧的事業單位
國內遊戲市場中的智冠
旗下也有中華網龍、智凡迪、遊戲新幹線等 獨立運作的子公司
公司規模越大 真的SBU head職位者越可能出現
以上述例子而言 智冠為了利潤極大以及永續經營的概念下
在上位者或許會將遊戲分類為
自產自銷(中華網龍) 與代理國外遊戲(遊戲-網球拍拍等 智凡迪-魔獸世界)
兩種不同經營策略 但是不一定"真的有"策略性事業單位存在
而跨國公司則因為規模龐大 市場寬廣
例如微軟 google yahoo 一定有除了在地化的CEO外
還會有分區指揮的head 類似亞洲區事業群的leader 美洲區事業群的leader
辦公室在哪個國家不 一定 但是真的有這個職位就是了
他所做的決策 不會是哪個國家裡的哪個子公司發展方向
而是每個國家的甚至每區的發展方向
以上是以事業體為單位劃分 若要講個以功能別劃分的SBU的話...恩..
入口網站公司通常會有系統工程師與維修工程師的單位(負責研發 維修與安全性防護)
通常都散落在各個有形BU裡 (因為每個單位都需要自己的電腦工程師)
但是通常會有獨立的直屬機構 類似全球技術單位 (就是CTO)
而這種技術長 常常就會與全世界的工程師有互動 或訓練 考核課程
我覺得這是最接近以功能別區分的SBU啦
因為通常行銷 業務 財會會因地制宜因應國情 所以很難有統一的全球性目標(非願景)
但是以網站服務的安全性問題為例 就會是全球同步的知識分享
所以就算沒有實體單位 以虛擬組織概念形成的無國界策略性事業單位 是有必要存在的
再舉一個例子 三四個人就可以是一個SBU 也不是不可能
許多規模不大的高科技公司 他可能只需要幾個科技法律人才 或是專利工程師
來將公司內大大小小的創新做一個防禦的動作(打官司 寫專利事務什麼的)
就算不是御用的 也算是一個公司的"法律部門"
同理 這是個結構性的社會 許多大單位大與單位間 必定還是需要很多磨合的小單位
大公司也會成立非營利部門或非營利事業單位 基金會 慈善機構什麼的
他並不會為公司帶來實質的利潤 而且業務如果也不龐大的話
的確是幾個人就可以撐起一個非營利事業單位
而他對於公司的節稅 社會責任 無形品牌價值等 的建立
可能更符合SBU的概念
--
http://www.wretch.cc/blog/fjumonkey
--
: SBU 策略性事業單位
: 有些資料說他可以是單一的事業,或數個相關事業的結合。
: 那我真的搞不清楚 如果今天一個企業有很多事業
: 那他的策略性事業單位到底是整個企業還是各個事業?
: 要怎麼區分呢?
: 另外SBU有沒有可能只是一個事業裡面的一個三四個人的小小部門
: 但因為業務特殊所以獨立運作 然後這樣也算是SBU嗎?
: 真的搞不清楚SBU到底是什麼...
唔... = 3= 我把我碰到的實務舉個例子給你聽吧
BU 翻譯過來就是事業單位 ..
就是~ "單位" unit是很不制式的統稱 可大可小 所以你的問題提到
他到底算整個企業還是各個事業 我認為用數學中集合的觀念來看很不錯
如果將總體企業視為一個主體的話 子公司子企業都可以稱之為BU
(總之...非統稱"完整主體者" 即是一個BU)
若是在用策略性思考將其劃分 則更不僅僅侷限於真正有形的子公司子企業
所以可以稱為SBU
一般來說 企業內部有自負盈虧的現象常常就可以稱之為BU
而大小 不是問題 人數更不是重點
在集團或財團化的經營模式下 更是常見
例如最常聽到的金融集團 旗下的人壽、金控、銀行等等 規模之大人數之多
或者yahoo旗下之無名小站、中華電信旗下之xuite、城邦集團旗下的pixnet、
雖然事業單為人數稀少 規模也小
但前後者都是自負盈虧的事業單位
國內遊戲市場中的智冠
旗下也有中華網龍、智凡迪、遊戲新幹線等 獨立運作的子公司
公司規模越大 真的SBU head職位者越可能出現
以上述例子而言 智冠為了利潤極大以及永續經營的概念下
在上位者或許會將遊戲分類為
自產自銷(中華網龍) 與代理國外遊戲(遊戲-網球拍拍等 智凡迪-魔獸世界)
兩種不同經營策略 但是不一定"真的有"策略性事業單位存在
而跨國公司則因為規模龐大 市場寬廣
例如微軟 google yahoo 一定有除了在地化的CEO外
還會有分區指揮的head 類似亞洲區事業群的leader 美洲區事業群的leader
辦公室在哪個國家不 一定 但是真的有這個職位就是了
他所做的決策 不會是哪個國家裡的哪個子公司發展方向
而是每個國家的甚至每區的發展方向
以上是以事業體為單位劃分 若要講個以功能別劃分的SBU的話...恩..
入口網站公司通常會有系統工程師與維修工程師的單位(負責研發 維修與安全性防護)
通常都散落在各個有形BU裡 (因為每個單位都需要自己的電腦工程師)
但是通常會有獨立的直屬機構 類似全球技術單位 (就是CTO)
而這種技術長 常常就會與全世界的工程師有互動 或訓練 考核課程
我覺得這是最接近以功能別區分的SBU啦
因為通常行銷 業務 財會會因地制宜因應國情 所以很難有統一的全球性目標(非願景)
但是以網站服務的安全性問題為例 就會是全球同步的知識分享
所以就算沒有實體單位 以虛擬組織概念形成的無國界策略性事業單位 是有必要存在的
再舉一個例子 三四個人就可以是一個SBU 也不是不可能
許多規模不大的高科技公司 他可能只需要幾個科技法律人才 或是專利工程師
來將公司內大大小小的創新做一個防禦的動作(打官司 寫專利事務什麼的)
就算不是御用的 也算是一個公司的"法律部門"
同理 這是個結構性的社會 許多大單位大與單位間 必定還是需要很多磨合的小單位
大公司也會成立非營利部門或非營利事業單位 基金會 慈善機構什麼的
他並不會為公司帶來實質的利潤 而且業務如果也不龐大的話
的確是幾個人就可以撐起一個非營利事業單位
而他對於公司的節稅 社會責任 無形品牌價值等 的建立
可能更符合SBU的概念
--
http://www.wretch.cc/blog/fjumonkey
--
Tags:
企管
All Comments
By Emily
at 2007-09-04T17:07
at 2007-09-04T17:07
Related Posts
請問GEC MATRIX
By Emily
at 2007-09-02T19:47
at 2007-09-02T19:47
物流管理學
By Isla
at 2007-08-30T20:04
at 2007-08-30T20:04
物流管理學
By Madame
at 2007-08-29T18:04
at 2007-08-29T18:04
請問企管或科管
By Hazel
at 2007-08-28T00:45
at 2007-08-28T00:45
請問企管或科管
By Hardy
at 2007-08-27T17:26
at 2007-08-27T1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