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為什麼沒有全能的天才醫生? - 醫生
![Margaret avatar](/img/girl3.jpg)
By Margaret
at 2010-02-16T00:00
at 2010-02-16T00:00
Table of Contents
都是專精一科,牙科,耳鼻喉科,皮膚科等
難道沒有全能的天才醫生存在嗎?
靠自學真的沒辦法精通嗎?
日劇code blue的急診室實習生,在台灣有存在嗎?
似乎不管怎麼樣的患者都可以治療?
難道沒有全能的天才醫生存在嗎?
靠自學真的沒辦法精通嗎?
日劇code blue的急診室實習生,在台灣有存在嗎?
似乎不管怎麼樣的患者都可以治療?
Tags:
醫生
All Comments
![Valerie avatar](/img/girl4.jpg)
By Valerie
at 2010-02-16T08:40
at 2010-02-16T08:40
依照台灣教育體制, 除牙醫師是由六年制的牙醫學系所培養外, 各科醫師皆是由七年制的醫學系(或四年制的學士後醫學系)所培養的. 醫學系在學期間, 必須學習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科目:
基礎醫學包括: 胚胎學: 講授胚胎發育過程. 組織學/解剖學: 講授身體構造. 生物化學: 講授構成生命基礎的各種化學反應. 生理學: 講授身體各部門的運作. 病理學: 講授疾病對身體造成的變化. 藥理學: 講授各種藥物的作用機制. 免疫學: 講授人體免疫系統的運作. 醫用微生物學: 講授會造成人體疾病的微生物. 公共衛生學: 講授公共衛生的理論和組織架構. 生物統計學: 講授從事醫學研究所需的數學理論. 臨床診斷學: 講授病史詢問暨理學檢查方法. 實驗診斷學: 講授各種實驗室檢查方法(如驗血, 驗尿). 影像診斷學: 講授各種影像檢查方法(如 X 光, 電腦斷層).
而臨床醫學, 則是基礎醫學的延伸與應用. 在學校中的臨床醫學課程的科目名稱, 即為一般民眾熟知的各種臨床科別, 包括有: 內科學, 外科學, 小兒科學, 婦產科學, 骨科學, 泌尿科學, 神經科學, 眼科學, 耳鼻喉科學, 皮膚科學, 復健科學, 精神科學, 家庭醫學科學等. 以上每一門課程都是講授各自領域中所牽涉到的疾病診斷, 治療, 和相關技術, 以建立學生對各科基本的臨床工作能力.
又若以醫學生暨醫師的職稱和資歷來區分, 又有以下幾個名詞:
見習醫師(clerk): 指的是大五大六的學生, 又稱為實習醫學生. 他們並未負責任何實際工作, 純粹是以醫院為教室, 由資深醫師擔任臨床教學. 主要是讓他們瞭解, 醫院究竟是如何在運作? 而書本上的知識又是如何運用在實務中? 他們通常團體行動, 很少落單. 若你看到一位主治醫師或住院醫師身後跟著三五位看起來很稚嫩的醫師, 那大概就是見習醫師了.
實習醫師(intern): 指的是大七的學生, 在這一年當中, 他們沒有寒暑假, 整年必須在醫院各科中輪流實習. 而實習流程的設計, 每所醫學系可能略有不同, 但通常是三個月內科, 三個月外科, 三個月婦產科暨小兒科, 三個月小科(如眼科, 耳鼻喉科, 皮膚科, 精神科, 復健科, 放射科....等; 牙科除外). 而實習醫師在各科所擔任的, 通常是最基礎的工作. 例如打針, 換藥, 打點滴, 插鼻胃管, 插尿管, 小傷口的縫合....等. 他們通常會在住院醫師的指導下, 分配到一兩位病人, 實際學習和從事住院醫師的工作. 包括了病人入院後的問診和檢查, 病歷寫作, 安排進一步的檢查及治療計劃, 甚至允許他們開立某些簡單的藥物等. 有些醫學系, 會將前六年的課程壓縮為五年, 而將實習醫師由一年延長為兩年, 以加強教學效果.
醫學系學生在畢業後(亦即實習結束後), 才可以參加由國家(即考試院)所主辦的(不分科的)醫師執照考試, 考試內容包括上述所有基礎醫學及臨床醫學科目. 考試通過後, 即取得醫師資格. 目前各校醫學系應屆畢業生首次應考的錄取率, 大約六到八成. 而由於國考題目日益刁鑽, 醫學系學生參加國考補習班的情況也日益普遍.
理論上而言, 只要具備這張不分科的醫師執照, 即可合法執業, 甚至自行開業. 但是在台灣, 絕大部份的醫師都會進一步接受專科醫師訓練, 亦即到教學醫院擔任某一科別的住院醫師, 以深入學習該科別的知識和技術.
住院醫師 (resident, R): 這是專科訓練的開始. 各科住院醫師必須在各該專科所屬的各部門及各次專科, 輪流學習和工作. 凡是病人住院後所需的一切醫療服務, 他們都可以在主治醫師的指導之下, 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 儘量放手去做, 此即所謂的 primary care 初級照護; 例如: 依病情調整藥物, 安排適當檢查, 請求其他科別醫師前來會診等 ...... 事實上, 在病人住院期間, 住院醫師和護理師們, 才真正是照顧病人的第一線主力; 至於主治醫師, 則負責大政方針的決定 ...... 住院醫師的修業年限, 則依科別而不同, 小科多半是三到四年, 大科則約六到七年.
(系統字數限制, 下接補充內容)
2010-02-16 08:42:41 補充:
總住院醫師 (chief resident, CR): 簡稱 "總醫師", 這是一個承上啟下的行政職務, 通常由第四年的資深住院醫師 (R4) 來擔任. 他必須負責科內的行政事務, 負責安排住院醫師和實習醫師的教學計劃及工作班表, 負責主持以教學為目的的晨會 ......等. 他通常已經不需負責第一線的病人照顧工作.
2010-02-16 08:42:52 補充:
研究醫師 (fellow, F): 指的是住院醫師的第二階段. 傳統的四大科 (內外婦兒) 在經過三年專科訓練, 並考取各該 "專科醫師執照" 之後, 就必須進一步接受次專科訓練, 此一階段即為研究醫師. 而他們的工作內容, 主要是進一步學習各該次專科的專業知識和技術, 並擔任各該次專科的會診和教學門診. 此一訓練階段結束後, 即可參加 "次專科醫師執照考試".
2010-02-16 08:43:49 補充:
主治醫師 (visiting staff, VS): 在許多民眾心目中, 似乎就只有主治醫師才稱得上醫師. 無論如何, 已擁有專科, 乃至於次專科執照的他們, 的確才是真正成熟的醫師. 任何一位有資格擔任門診的主治醫師, 都已經接受過由淺入深, 由廣而專, 循序漸進, 至少十到十四年的漫長訓練. 而他們除了病人可直接感受到的看門診, 做檢查, 開刀, 和帶著下級醫師查房等工作以外, 還必須做研究, 讀文獻, 爭取升等, 參加在職訓練和醫學會議, 以及教導資淺醫師等. 實在遠不如一般民眾所想像的輕鬆 ......
2010-02-16 08:43:58 補充:
至於科主任, 部主任等頭銜, 就和 CR 一樣, 都是行政職務, 都由主治醫師來擔任 ......
2010-02-16 08:46:07 補充:
補充三點 ...... (1) 有些醫學系, 會將學校課程由六年, 改成五年; 而將 "實習醫師" 由一年延長為兩年 ( 亦即大六及大七 ) ...... (2) 所謂 R1, 是指第一年的住院醫師; 所謂 R2, 則是指第二年的住院醫師 ...... 依此類推 ......
2010-02-16 08:46:21 補充:
(3) 近年來, 又逐漸推行一項新制度: PGY-1, post-graduated year 1, 畢業後第一年訓練制度 ...... 簡言之, 未來的醫學系畢業生, 無論是到哪個科別擔任住院醫師, 在其畢業後的第一年, 都必須先接受 PGY-1 的訓練; 在其畢業後的第二年, 才能開始接受各該專科的 R1 訓練 ...... 所謂 PGY-1, 說穿了, 就是要所有的醫學系畢業生輪流到內科, 外科, 社區醫學等三大科別, 去擔任 R1 的工作 ......... 其用意, 是希望未來的醫師們, 在一頭鑽入某項專科的領域前, 能先取得一些其它專科的實務經驗 .........
2010-02-16 08:46:28 補充:
以上簡答, 希望足以為發問人解惑!
2010-02-17 09:53:37 補充:
以上簡答, 似乎沒有回應到發問人後半段的發問內容:
"日劇 code blue 的急診室實習生, 在台灣有存在嗎? 似乎不管怎麼樣的患者都可以治療?"
個人未曾看過這齣日劇, 惟如前所述, 在台灣, 每位醫學系七年級的學生,
亦即所謂實習醫師, 都必須到急診短暫實習.
此外, 誠如前面其他網友所言, 在台灣, 各大醫院的急診室,
過去是由各科醫師 ( 例如: 內科, 外科, 婦產科, 小兒科等 )
各自排班, 輪流派遣醫師到急診值班,
( 待續 )
2010-02-17 09:53:57 補充:
近十幾年來, 正式名稱為 "急救醫學科" 的專科醫師制度, 已逐漸成熟.
該科醫師的專長, 在於各科急症的緊急處理,
至於病情穩定後的進一步處理 ( 亦即需要住院者 ),
以及各科的非急症 ( 亦即需要門診追蹤者 ), 則非他們所長.
因此, 急診醫師就和其它任何一個專科的醫師一樣,
都只專精於臨床醫學的一部份, 而非如發問人所以為的
"似乎不管怎麼樣的患者都可以治療" ......
以上, 茲以為補充回答!
![Harry avatar](/img/cat5.jpg)
By Harry
at 2010-02-17T14:16
at 2010-02-17T14:16
對於每一科都只有大概的認識而已
主要是專研於家庭照顧諮詢方面
![Doris avatar](/img/girl5.jpg)
By Doris
at 2010-02-17T06:47
at 2010-02-17T06:47
![Zenobia avatar](/img/woman.jpg)
By Zenobia
at 2010-02-17T04:18
at 2010-02-17T04:18
將北美的緊急醫療制度帶來台灣 就台灣的風情民俗做些許改變以適用台灣
進而有所謂的緊急醫療法等法規誕生
過去在70-80年代台灣的急診室沒有檢傷.專科醫師看診
常造成骨科醫師值班看腦科病人 等等許多誇張ㄉ案例
現在的醫學院訓練出來的醫師....從當學生開始到結束就要7年
往後會改成10年 就是為了要讓門檻加高 使出去的醫師素質較高
一方面增加救命的機率落實掌握危急中救命的時機 使醫療進步
一方面是怕產生醫療糾紛 造成醫院與主管機關的麻煩
剛出來的R1實習醫師是每一科都要跑....因為發病機轉與創傷機轉上
人體每一ㄍ器官都是環環相扣 有相對的因果關係
這ㄍ制度是為了要讓實習醫師透過臨床經驗早點進入狀況而設計
更何況病人多到連睡覺的時間都沒有了 加上手上被分派或自發的研究
根本沒有多餘的時間在去做其他的自修 即使有在制度上沒拿到相關科系的主治醫師執照也不能執業 這是醫療法規明文規定ㄉ
只能為醫師下診斷與需要會診時做參考 這樣你暸解了嗎
要記得....就算今天是世界上有名ㄉ醫學先驅 也不敢說他的專科領域上
失誤率等於零 如果失誤率是零 所有的搶救都沒意外就不會死人
落實專科....才能對症下藥....不無好處
![Sierra Rose avatar](/img/woman-biz.jpg)
By Sierra Rose
at 2010-02-18T23:53
at 2010-02-18T23:53
![Elvira avatar](/img/woman-glasses.jpg)
By Elvira
at 2010-02-16T10:45
at 2010-02-16T10:45
就是:有盼望,才有人畫「怪醫黑傑克」。
只專精一科。那是台灣,醫學。要唸七年。
學費和時間。大家都會選「熱門」且容易「賺錢」的科系。
牙科,耳鼻喉科,皮膚科。只看個幾分鐘,就賺七、八百了。
![Tracy avatar](/img/woman-ring.jpg)
By Tracy
at 2010-02-18T11:51
at 2010-02-18T11:51
目前台灣就分成這個樣子很
細項
就怪政府吧 小病一轉再轉就天國見了
我家很多醫生但是我從來不光顧醫院
2010-02-16 00:59:03 補充:
一定要健康喔
![Daniel avatar](/img/dog1.jpg)
By Daniel
at 2010-02-19T16:10
at 2010-02-19T16:10
每一科都有非常複雜的知識,而且學如海,案例不斷更新,每天面對不同型態的病人‧‧‧
Related Posts
月經持續一個月
![Jake avatar](/img/dog2.jpg)
By Jake
at 2010-02-15T00:00
at 2010-02-15T00:00
中間有去看醫生
吃藥過後本來有少一點
後來再去回診以為停了
但是只停一天
� ...
關於生理及心理問題
![Heather avatar](/img/cat1.jpg)
By Heather
at 2010-02-15T00:00
at 2010-02-15T00:00
時間大約有四年都是給固定的醫生治療
不過一直斷斷續續去年的次數比較� ...
為什麼眼睛前方會出現鋸齒狀的影子
![Regina avatar](/img/cat2.jpg)
By Regina
at 2010-02-15T00:00
at 2010-02-15T00:00
工作的時候也會突然眼前出現鋸齒狀
讓我很困擾
我有去看眼科醫生
醫生要我�� ...
家人的憂鬱症與自律神經失調
![Xanthe avatar](/img/elephant.jpg)
By Xanthe
at 2010-02-15T00:00
at 2010-02-15T00:00
人家都說要有耐心。
但是,我也想要有自己的生活,
也想讓自己過得快樂一點。
已經10 年過去了,家姊一直沒有工作。
都 ...
請問夫妻之間性的問題
![Rosalind avatar](/img/cat3.jpg)
By Rosalind
at 2010-02-14T00:00
at 2010-02-14T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