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變薄了? - 業務
By James
at 2012-06-22T12:11
at 2012-06-22T12:11
Table of Contents
以下是我粗淺的鍵盤看法
相信大家都聽過民國1xx年x保會破產、舉債創新高
以及之前曾出現一天的新聞:我國還清外債了
在勞動力減少以及資金外移、媒體腦殘化、大量舉債入不敷出以及人口老化、
政府對台灣未來沒有明確目標的情況下,政府還清外債就表示將來國家發生像
希臘等國發生的危機時,恐怕沒有債主會來幫我們。
就個人的大膽推論
這個國家恐怕撐不到民國150
所以原文內所提的各個方案只能說都不推薦
畢竟國家一滅亡,所謂的新台幣也不過就是一些印刷精美的骨董罷了
更糟的是很多人都存銀行(尤其黃金存摺),那就連骨董都不是 只是一串數字
或無法兌現的呆帳。這些資產將來新政府會不會承認實在很難說
因此根據我的鍵盤推薦
我反而認為去國外開個外幣帳戶會是比較保險的做法
像是高利率的中國或澳洲等地(中國半好半壞 畢竟他們會不會承認新政府的人
開的戶頭還是未知數,當然也可能他們就是...)
另外,去國外開個帳戶最大的好處除了不必擔心國家走向最壞的結果
而且利率高於台灣,也會比在台灣做定存還划算。甚至更能以實際行動去阻止
台灣的銀行拿去做一些讓人不開心的事。
至於買房子...只能說風險不低。就像股市人常說的:投資就像跑大隊接力,永
遠別當最後一棒。
以上是我的想法,不知大家怎麼看?
※ 引述《bz2323bz (太一)》之銘言:
: 加油的價格創新高、到便利商店買同樣的飲料要多付五元、保險業務員不斷提醒保費要漲
: 價了……但每個月初領到的薪水不變。「錢真的愈來愈薄了!」這是最近很多人的共同感
: 受。
: 四月一日油價無預警暴漲一成、電費漲價也箭在弦上。油電雙漲帶動民生物資價格上揚,
: 許多民眾更擔心,後續的通貨膨脹效應:生活難過、進一步削弱購買力。
: 從經濟學家的角度論述,通膨的成因和定義還得要深入分析。但從庶民的角度來看,似乎
: 真的該為可能來臨的通膨,以及可能造成的資產與財富縮水,預先做出最適當的「未雨綢
: 繆」良方。只不過,近來關於「抗通膨」或「保值」的投資理財方法,仍有不少迷思
: 迷思一 是不是該買房?
: 錯!抗通膨≠保值
: 投資房地產或許有「保值」效果;至於能否「抗通膨」,需視房地產實際供需狀況而定。
: 因為除了少數特殊個案外,在少子化趨勢下,房價與租金報酬率下跌幅度,很可能會抵消
: 掉通膨的漲幅。
: 迷思二 黃金要加碼投資?
: 錯!要看投資人是否已持有黃金
: 投資人首先要考慮投資黃金的標的是實體、基金,還是期貨?以及投資黃金的目的為何?
: 從技術分析的角度來看,短線上黃金每盎斯一六七一美元是重要的壓力點,近來任何價格
: 的反彈,都很難超越此一壓力點。甚至當國際金價跌破重要支撐點一六一○點附近的話,
: 就代表黃金會走至少一年的空頭走勢。
: 迷思三 現在是貸款好時機?
: 錯!時機好,不一定要「借錢」
: 單純從通膨的角度來看,當未來的錢會「愈來愈薄」,「借錢」理當是比「存錢」更好的
: 一門生意。然而,「借錢比存錢划算」並不代表應該「毫無目的的借錢」。
: 迷思四 定存是不是該解約?
: 錯!還不急,仍可先觀望
: 儘管向銀行借錢買房子,或是在銀行存錢,都必須關注利率的走勢。不過,因為房貸期間
: 通常長達二十年,受利率的影響較大。相對來說,銀行定存期間最多只有三年,投資的靈
: 活性更高。
: 迷思五 該趁漲價前加買保險?
: 錯!應先檢視「保障」額度
: 趁保費便宜且未漲之前,趕快加買保險、提高應有保障是正確的做法。但是在同一保額下
: ,純保障保單與儲蓄險間的保費差異非常大。如果消費者「搶下手」的是儲蓄險,保單名
: 稱裡通常有「養老」或「還本」等名詞,則必須考慮「口袋夠不夠深」的問題。
--
Tags:
業務
All Comments
By Hamiltion
at 2012-06-22T20:49
at 2012-06-22T20:49
Related Posts
錢變薄了?
By Damian
at 2012-06-22T10:47
at 2012-06-22T10:47
非新鮮人的履歷
By Daniel
at 2012-06-21T23:06
at 2012-06-21T23:06
下一步...
By Christine
at 2012-06-21T13:49
at 2012-06-21T13:49
百貨公司樓管或餐飲服務員
By Gilbert
at 2012-06-19T16:54
at 2012-06-19T16:54
即將出社會 工作的選擇問題
By Olga
at 2012-06-19T00:21
at 2012-06-19T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