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一強 社會企業 有你真好 - 社企
By Caroline
at 2013-03-26T18:50
at 2013-03-26T18:50
Table of Contents
社企流年會演講紀錄:陳一強 社會企業 有你真好
本文網址:http://www.seinsights.asia/story/828/794/1016
文:卓筱涵/圖:鍾敏豪
喜歡從無到有的創業過程,陳一強從國際學生社團、管理顧問公司到活水社企開發,都帶
著創業家的熱情與冒險精神在耕耘。畢業於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企業管理研究所,曾
擔任管理顧問要職長達15年,坐擁人人稱羨職位的他,在2006年卻面臨人生的轉捩點。當
時,結婚九年的他終於喜獲麟兒,卻也面臨中年危機:失去對工作的熱情,讓他開始思考
「可以做點什麼改變?」
看到尤努斯博士創辦鄉村銀行的成功,陳一強開始利用本身的專業觀察國內非營利組織,
預測社會企業的發展潛力,並等待啟動理想的時機。他於2007年3月主動提案,在母校輔
仁大學創立了「社會公益創業研究計劃」。回想起當時的企劃簡報,他笑笑地說:「當時
我也不知道未來會變成什麼樣子」。
後來陳一強加入了張明正和王文華創辦、台灣第一家社會企業創投公司「若水國際」,經
過3年歷練,他發現商業模式與社會議題間有一道很大的鴻溝。2011年他與段樹仁共同創
辦「活水社企開發」,希望搭起兩者之間的橋樑,一步步實踐社會企業的理想。
陳一強表示,一般企業與社會企業的鴻溝在於,社會企業更重視社會議題關懷、以及積功
德的價值觀。一般企業通常以獲利為重,即便個人不那麼認同公司價值,也會為了薪水妥
協。而在社會企業中,個人參與的動機多來自於解決社會議題的使命熱情,以及利他的精
神,因此社會企業更重視團隊合作,也與一般企業強調個人績效的思維不同。
他認為目前台灣發展社會企業的挑戰,在於很少有本土成功案例可參考,各種社會企業的
模式尚未成熟到可以作為學習指標,企業或社會大眾亦缺乏參與社會企業的方式。此外,
國內仍未有社會企業的法規,非營利組織的法律架構並不適合營利,而公司法又以營利為
目的,如此徑渭分明的法規擠壓了可商議空間。
活水的使命在於連結社會創業家與投資者,一同發展可以自給自足及永續經營的商業模式
。在連結雙方資源的過程中,陳一強發現出資者與創業者之間常存在認知差異,出資者較
少有參與、協助創業家的機會,因此雙方需要更多的時間互相認識、溝通與協調。
社企創業家與投資者的障礙還來自於,社會企業跨足了社會與企業兩大領域,創業團隊因
此容易缺乏其中一方的核心能力,例如懷抱熱情的創業家容易欠缺創業團隊的專業管理能
力與營運所需資源,因此類似活水社企開發連接兩者的「橋樑」與「搖籃」角色非常重要
。
上述種種的障礙與挑戰,也讓陳一強看到社會企業在台灣發展的機會。他認為在投入社會
企業之前,必須先深知社會企業是以解決社會問題為使命、以市場策略為手段、以及盈餘
用來投資社企本身而不分紅的原則,在台灣現有法規下實現社會企業理念。如果將來有機
會增修法律,才能找到最適合台灣發展的模式。
陳一強提出了「非營利社會型公司」的概念,以設立新公司並將大部份的股權捐贈給非營
利組織或公益信託的方式,形成公益化的所有權。使社會企業能夠在台灣現有法規下,透
過盈餘永續運作,並可進一步引進私人資本,以特別股方式增資,吸引天使社會投資人的
資金注入。這樣的營運方式事實上已經有實際的案例,例如「好工作社會企業公司」的成
立,就是為了資助勝利身障潛能發展中心,證明這樣的方式是可行的,而且具有發展空間
。
陳一強看到此種經營模式延續的可能性,也發現有潛力的社會創業家,他們具有以下特質
:熱情、認識自己(了解自己的優勢與限制)、開放心胸、有想法並傾聽他人意見、以及
對社會問題的深刻認識。這樣的社會創業家,陳一強認為經過開發與投資以後,會更有能
力經營社會企業。創業團隊如果具有企業的營運架構,創造財務透明化的公益投資架構,
並創造利於天使社會投資人的投資環境,再加上有經驗的專業經理人加入,了解整個投資
模式與治理架構,更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觀察台灣與國外社會企業的發展,陳一強認為台灣社會企業的優勢,相較於其他亞洲國家
,台灣具有豐富的創業精神,這點可從過去中小企業蓬勃發展得知,其次是台灣的人文素
質、文化深度與公民意識。劣勢部分,台灣社會企業缺乏與國外的連結,如果要將社會企
業進一步發展成生態系統,許多創新來源、使用工具以及可以執行的方向,都需要國外實
際案例的啟發,「我們對國外了解的太少了」他說。
談到投入社會企業以後最大的收穫,陳一強表示,他多了很多自己的時間,這些時間讓他
有機會能夠影響其他人,甚至讓受到幫助的人生命有所轉變,不僅在物質上,精神、心態
上也獲得很多支持,這些改變不是單靠一個人就能夠驅動的,而是許多人投入的心力。「
這是一件很棒的事」,陳一強滿足地說。
陳一強也勉勵觀眾,如果想從現在開始採取行動改變現況,他建議可以從貧窮、教育與環
保,三大社會議題開始著手,對特定社會問題多關注才能召喚出熱情,並知道社會需求在
哪裡。當做「對」的事情逐漸累積下來,一定會得到家人、夥伴、以及導師的支持,這些
都是無價的資產。陳一強期盼,未來某一天,「所有的企業都能成為社會企業!」
收錄自「社企流一週年回顧專欄」
此專欄收錄社企流2013年2月3日一週年活動「From Idea to Action-五百個種子對世界
的想像」講者專訪與活動報導文章,以及精選2012年網站文章而成的「一週年特刊」,讓
無論從哪個時間點開始關注社企流的讀者,都能透過此刊物輕鬆地溫故知新、鑑往知來。
--
更多有關社會創新與社會企業
社企流─台灣第一個華文社會企業資訊匯流平台 http://www.seinsights.asia/
社企流 Social Enterprise Insights Facebook粉絲團 http://ppt.cc/OHGY
社會企業討論區 PTT1 看板《Social-Ent》
--
本文網址:http://www.seinsights.asia/story/828/794/1016
文:卓筱涵/圖:鍾敏豪
喜歡從無到有的創業過程,陳一強從國際學生社團、管理顧問公司到活水社企開發,都帶
著創業家的熱情與冒險精神在耕耘。畢業於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企業管理研究所,曾
擔任管理顧問要職長達15年,坐擁人人稱羨職位的他,在2006年卻面臨人生的轉捩點。當
時,結婚九年的他終於喜獲麟兒,卻也面臨中年危機:失去對工作的熱情,讓他開始思考
「可以做點什麼改變?」
看到尤努斯博士創辦鄉村銀行的成功,陳一強開始利用本身的專業觀察國內非營利組織,
預測社會企業的發展潛力,並等待啟動理想的時機。他於2007年3月主動提案,在母校輔
仁大學創立了「社會公益創業研究計劃」。回想起當時的企劃簡報,他笑笑地說:「當時
我也不知道未來會變成什麼樣子」。
後來陳一強加入了張明正和王文華創辦、台灣第一家社會企業創投公司「若水國際」,經
過3年歷練,他發現商業模式與社會議題間有一道很大的鴻溝。2011年他與段樹仁共同創
辦「活水社企開發」,希望搭起兩者之間的橋樑,一步步實踐社會企業的理想。
陳一強表示,一般企業與社會企業的鴻溝在於,社會企業更重視社會議題關懷、以及積功
德的價值觀。一般企業通常以獲利為重,即便個人不那麼認同公司價值,也會為了薪水妥
協。而在社會企業中,個人參與的動機多來自於解決社會議題的使命熱情,以及利他的精
神,因此社會企業更重視團隊合作,也與一般企業強調個人績效的思維不同。
他認為目前台灣發展社會企業的挑戰,在於很少有本土成功案例可參考,各種社會企業的
模式尚未成熟到可以作為學習指標,企業或社會大眾亦缺乏參與社會企業的方式。此外,
國內仍未有社會企業的法規,非營利組織的法律架構並不適合營利,而公司法又以營利為
目的,如此徑渭分明的法規擠壓了可商議空間。
活水的使命在於連結社會創業家與投資者,一同發展可以自給自足及永續經營的商業模式
。在連結雙方資源的過程中,陳一強發現出資者與創業者之間常存在認知差異,出資者較
少有參與、協助創業家的機會,因此雙方需要更多的時間互相認識、溝通與協調。
社企創業家與投資者的障礙還來自於,社會企業跨足了社會與企業兩大領域,創業團隊因
此容易缺乏其中一方的核心能力,例如懷抱熱情的創業家容易欠缺創業團隊的專業管理能
力與營運所需資源,因此類似活水社企開發連接兩者的「橋樑」與「搖籃」角色非常重要
。
上述種種的障礙與挑戰,也讓陳一強看到社會企業在台灣發展的機會。他認為在投入社會
企業之前,必須先深知社會企業是以解決社會問題為使命、以市場策略為手段、以及盈餘
用來投資社企本身而不分紅的原則,在台灣現有法規下實現社會企業理念。如果將來有機
會增修法律,才能找到最適合台灣發展的模式。
陳一強提出了「非營利社會型公司」的概念,以設立新公司並將大部份的股權捐贈給非營
利組織或公益信託的方式,形成公益化的所有權。使社會企業能夠在台灣現有法規下,透
過盈餘永續運作,並可進一步引進私人資本,以特別股方式增資,吸引天使社會投資人的
資金注入。這樣的營運方式事實上已經有實際的案例,例如「好工作社會企業公司」的成
立,就是為了資助勝利身障潛能發展中心,證明這樣的方式是可行的,而且具有發展空間
。
陳一強看到此種經營模式延續的可能性,也發現有潛力的社會創業家,他們具有以下特質
:熱情、認識自己(了解自己的優勢與限制)、開放心胸、有想法並傾聽他人意見、以及
對社會問題的深刻認識。這樣的社會創業家,陳一強認為經過開發與投資以後,會更有能
力經營社會企業。創業團隊如果具有企業的營運架構,創造財務透明化的公益投資架構,
並創造利於天使社會投資人的投資環境,再加上有經驗的專業經理人加入,了解整個投資
模式與治理架構,更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觀察台灣與國外社會企業的發展,陳一強認為台灣社會企業的優勢,相較於其他亞洲國家
,台灣具有豐富的創業精神,這點可從過去中小企業蓬勃發展得知,其次是台灣的人文素
質、文化深度與公民意識。劣勢部分,台灣社會企業缺乏與國外的連結,如果要將社會企
業進一步發展成生態系統,許多創新來源、使用工具以及可以執行的方向,都需要國外實
際案例的啟發,「我們對國外了解的太少了」他說。
談到投入社會企業以後最大的收穫,陳一強表示,他多了很多自己的時間,這些時間讓他
有機會能夠影響其他人,甚至讓受到幫助的人生命有所轉變,不僅在物質上,精神、心態
上也獲得很多支持,這些改變不是單靠一個人就能夠驅動的,而是許多人投入的心力。「
這是一件很棒的事」,陳一強滿足地說。
陳一強也勉勵觀眾,如果想從現在開始採取行動改變現況,他建議可以從貧窮、教育與環
保,三大社會議題開始著手,對特定社會問題多關注才能召喚出熱情,並知道社會需求在
哪裡。當做「對」的事情逐漸累積下來,一定會得到家人、夥伴、以及導師的支持,這些
都是無價的資產。陳一強期盼,未來某一天,「所有的企業都能成為社會企業!」
收錄自「社企流一週年回顧專欄」
此專欄收錄社企流2013年2月3日一週年活動「From Idea to Action-五百個種子對世界
的想像」講者專訪與活動報導文章,以及精選2012年網站文章而成的「一週年特刊」,讓
無論從哪個時間點開始關注社企流的讀者,都能透過此刊物輕鬆地溫故知新、鑑往知來。
--
更多有關社會創新與社會企業
社企流─台灣第一個華文社會企業資訊匯流平台 http://www.seinsights.asia/
社企流 Social Enterprise Insights Facebook粉絲團 http://ppt.cc/OHGY
社會企業討論區 PTT1 看板《Social-Ent》
--
Tags:
社企
All Comments
Related Posts
讓巴黎人找上門的越南手工品
By Thomas
at 2013-03-25T22:06
at 2013-03-25T22:06
創愛的業/大誌雜誌 助街友新生
By Quanna
at 2013-03-22T18:48
at 2013-03-22T18:48
打造原住民的有機部落-光原社會企業
By Madame
at 2013-03-20T19:49
at 2013-03-20T19:49
TiC 100 社會企業創新競賽(2013)
By Anonymous
at 2013-03-20T12:18
at 2013-03-20T12:18
社會企業會是資本主義的救星嗎?
By Gilbert
at 2013-03-19T19:31
at 2013-03-19T1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