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地特三等文化行政上榜心得 - 考試
By Andy
at 2013-03-18T23:54
at 2013-03-18T23:54
Table of Contents
這是一篇遲到的心得文!其實放榜之初就想說要分享心得,不過對於自己能上榜實在太開
心,而且突然從壓力極大的緊繃狀態解放,反而不知道怎麼下筆了;又看到板上大家的心
得文都寫得很好,實在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寫出對正在努力的考生有幫助的心得。不過作為
這一年的紀錄,希望自己的一點心得能多多少少幫助到一些人。
先附上成績
國文 67
法英 72
本國文學 67
藝術概論 76
文化政策 50
世界文化史 67
文化人類學 80
文化資產 71
總成績68.7
一、所學背景
我是日文系畢業,考了101年高普考和地特,有幸地特上榜,準備期間大約一年(100年11
月中~101年12月中)。文化行政沒有真正的本科系,看我的科系就知道了,我可以是說從
零開始,雖然以前喜歡文化藝術的東西但也僅止於看展覽,並沒有系統性的去了解過。所
以,不管是什麼背景,可以想想自己有什麼優勢,我因為學語言,對文字的敏感度比較高
,記憶力也還不錯,是在準備文化行政時我認為還蠻有幫助的地方。
二、關於補習
因為我是在很突然的情況下決定要準備考試,為了快速進入狀況,當初選擇了補習班。補
習班的好處是可以快速掌握考綱,像是文化行政全申論的題型,也可以當面請教老師,或
是和同學組成讀書會討論,對於觀念釐清或意見表達我想是有幫助的。
但是我想強調的是,補習班終究只能給你一個骨架,而骨架裡的血肉是自己必須花時間去
填滿的。以下會提到除了基本書目之外,我會因練習考古題的需要,自己去找很多文章或
資料,這些都是自己的功課也會變成自己的寶藏,並不是別人跟你說讀什麼書你去讀就會
得到東西。
所以要不要補習依然是見仁見智,但既然要補習就要補得有意義,而且建議有補習的人一
定要自己排進度,跟著補習班的進度是來不急的。
三、讀書方式
我真正全職準備的時間是3~7月,前期有打工,高普考後也有打工還當志工。在此雖然是
題外話,文化行政的考生行有餘力可以去藝術文化館舍當志工,通常只要一週半天的時間
,就可以就近觀察文化機構的運作,或欣賞一些藝術作品,在最近題型越來越偏向實務和
創意的情況下,志工經驗對答題有很大的啟發。如果時間不允許的話,也記得要去看一些
展演,順便思考其中優缺以及可能的做法。
回到讀書的話題,我從以前開始就有「讀書要讀三遍就會記起來的」觀念,因此我把3~7
月中的時間分成三期,剛好一期是六週。第一期是「從頭到尾讀一遍」,把所有要讀的書
翻到目錄那頁,把章節數除以可讀的週數和天數,就是每天每週必須完成的進度,詳細紀
錄自己讀書狀況,才知道哪些沒有讀要補起來。第二期是「把考古題分門別類重要的實際
寫一遍」,分類有各種方式,例如本國文學、世界文化史照時間年代分最普遍,但念到後
期以文類或主題分(例如詩、詞、曲在整個文學史上的發展脈絡)反而會幫助自己建立整
合性的觀念;分類有助於辨明出題趨勢,也不會因為盲目練習而忽略自己不熟悉之處。第
三期是「作考場用筆記順便默記」,把書闔起來,將想得到的內容全默寫出來,整理成大
綱和關鍵字,這份筆記就是前面兩期的成果反映和考場用秘笈。
至於要寫筆記還是練考古題?我不喜歡另外寫筆記,因為我每次都會想說寫一寫不就跟書
一樣我幹嘛寫,所以我只有考場用的關鍵字筆記,而沒有讀書過程的筆記,但這部分還是
個人習慣,一定也有以書寫方式記憶的人。基本上我的底本都是補習班講義,然後把各種
書各種地方看到的有用的資訊都寫在講義上。雖然我不寫筆記,但我寫了很多考古題,如
前述甚至有一個時期是以考古題來決定要讀什麼內容。寫考古題除了是練習臨場的感覺,
也是去蕪存菁的方式,在思考答題架構時就知道什麼是非常重要一定要寫到和記起來的點
,也可以順便閱讀其他有助於答題的資料。
四、各科書目
各科書目歷屆上榜的前輩都分享很多,重複的就是很重要的,重複較少或沒有重複的當然
也很有價值,文化行政這一科可以看也值得看的書太多了,我在準備的過程中也發現許多
非常想看的書,但是時間是有限的,花一點心力好好找出重要的、你可以接受的,分配時
間好好看完並確實記起來,我想把看過的資訊用在答題上,比看一堆書卻都沒派上用場來
得重要許多。
以下列出的每本書都有它的優缺,前輩們都分享過了,在此就不另作解釋,就僅供參考。
●本國文學
劉大杰 中國文學發展史
陳芳明 新台灣文學史
●藝術概論
陳瓊花 藝術概論
謝東山 藝術概論
朱光潛 談美
趙恵玲 美術鑑賞
暮澤剛己 當代藝術關鍵詞100
李欽賢 台灣美術之旅
徐蘊康 以藝術之名:從現代到當代,探索台灣視覺藝術
網路 視覺素養學習網、全人教育百寶箱
雜誌 典藏今藝術
●世界文化史
王世宗 現代世界的形成
●文化人類學
科塔克 文化人類學
黃應貴 反景入森林
李亦園 文化與修養
●文化政策
陳瀅巧 圖解文化研究
夏學理 展演機構營運績效管理
夏學理 文化創意產業概論
張婉真 論博物館學
期刊 博物館學季刊
●文化資產
李佳琳 文化資產法規概論
林會承 文化資產保存學綱
期刊 文化資產保存學刊
文化資產保存法/其他子法
五、答題方向
基本上都要有一個大的框架或理論觀點,這個框架和理論觀點必須讓閱卷人在前言就看到
,申論基本上是詳細解釋,結論就是回顧、未來展望或趨勢,這樣的三段論証基本上是在
考試時比較好發揮,也是容易在時間壓力下有完整架構的方式。
但這樣講其實有點抽象,所以我舉一些比較高分或是讀得比較有心得的科目供參考,每個
人擅長的都不一樣,其他科目就待更高明者來解題了。
●本國文學
能夠描述各類文體特徵並舉例印證,以及可以說明各類文體或是作家在文學史上的重要性
是我認為在本國文學答題上非常重要的。所以如果能適時背誦一些描述文體的句子,會讓
回答看起來更簡潔且精準;而舉作家或作品例的題目,像今年考的原住民文學特色,我就
會以夏曼藍波安的作品來解釋部落知識的呈現,以拓拔斯達瑪匹瑪的作品來解釋原住民共
同命運。我想我準備的東西不會跟大家差太多,舉的例子也不見得多特別,但因為有用心
去發現和整理,所以能夠比較細膩的描述出作家和作品的特色。
●文化政策
掌握近年來重要的文化政策觀點,包含文化公民權、生活及公民美學、文化經濟等等,並
將之融入答題之中,大致上就可以拿到基本分數。比如說考組織改造,以企業型政府或新
自由主義的觀點書寫;即使最近常考實際作法類的題型,都可以在前言用理論觀點破題,
以作為實務的支持,才不至於看起來太像瞎掰或唬爛。
不過文化政策準備到後來其實有一點瓶頸,因為我再也想不出新的花招和把戲,這次地特
反而比高普考退步許多,考生們可以再多多揣摩。
●藝術概論
關於這科我只能說是無奇不有,不過因為這是我最喜歡的一科,所以不管是藝術理論或藝
術史都下了很大的功夫作整合。以這次考「幾何造型藝術」來說,分別考了新造型、構成
和包浩斯,其實就是分別發生在荷蘭、俄國和德國的現代主義運動,它們既有類似的特色
和時代背景,但仍因發生地點不同而有相異的目的,這個論點就是我的框架,申論則詳細
解釋各個運動的特色和其與國家、時代的關係,並舉作品印証。也就是說,可以嘗試把藝
術概論提到的形式內容蘊涵等知識和藝術史的時代背景、各流派特色作整合,讓答案完整
性更高。
●文化人類學
近年來的考題理論和實例都很常考,因此兩者的相輔相成很重要。理論本來就比較難理解
,需要反覆琢磨;實例的部分最好多準備一些台灣的例子,包括原住民、傳統祭典和藝術
節慶、社區營造和文化資產等等,在其他科目也可以用到。另外答題時不忘時常使用文化
人類學的觀點,不外乎是文化相對論與文化多樣性、文化實踐與認同、主客位觀點等等,
一樣有提升專業度的效果。
然後寫到這裡不知道我是不是太多廢話了,寫一題申論20分鐘,這心得文寫了好幾個小時
!但最後還是要說,準備文化行政的過程中,有很多很痛苦的時候,這種苦是只有自己能
體會別人不會懂的,相信很多國考生都是這樣走過來的。但我覺得很開心的是其實文化行
政這一科給我很多回饋,它讓我看到一個非常不一樣的世界,而我也願意相信這些會成為
未來不論是工作或人生道路上的助力的。
以上是個人的一些淺見,希望有給文化行政考生一點小小動力!
--
心,而且突然從壓力極大的緊繃狀態解放,反而不知道怎麼下筆了;又看到板上大家的心
得文都寫得很好,實在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寫出對正在努力的考生有幫助的心得。不過作為
這一年的紀錄,希望自己的一點心得能多多少少幫助到一些人。
先附上成績
國文 67
法英 72
本國文學 67
藝術概論 76
文化政策 50
世界文化史 67
文化人類學 80
文化資產 71
總成績68.7
一、所學背景
我是日文系畢業,考了101年高普考和地特,有幸地特上榜,準備期間大約一年(100年11
月中~101年12月中)。文化行政沒有真正的本科系,看我的科系就知道了,我可以是說從
零開始,雖然以前喜歡文化藝術的東西但也僅止於看展覽,並沒有系統性的去了解過。所
以,不管是什麼背景,可以想想自己有什麼優勢,我因為學語言,對文字的敏感度比較高
,記憶力也還不錯,是在準備文化行政時我認為還蠻有幫助的地方。
二、關於補習
因為我是在很突然的情況下決定要準備考試,為了快速進入狀況,當初選擇了補習班。補
習班的好處是可以快速掌握考綱,像是文化行政全申論的題型,也可以當面請教老師,或
是和同學組成讀書會討論,對於觀念釐清或意見表達我想是有幫助的。
但是我想強調的是,補習班終究只能給你一個骨架,而骨架裡的血肉是自己必須花時間去
填滿的。以下會提到除了基本書目之外,我會因練習考古題的需要,自己去找很多文章或
資料,這些都是自己的功課也會變成自己的寶藏,並不是別人跟你說讀什麼書你去讀就會
得到東西。
所以要不要補習依然是見仁見智,但既然要補習就要補得有意義,而且建議有補習的人一
定要自己排進度,跟著補習班的進度是來不急的。
三、讀書方式
我真正全職準備的時間是3~7月,前期有打工,高普考後也有打工還當志工。在此雖然是
題外話,文化行政的考生行有餘力可以去藝術文化館舍當志工,通常只要一週半天的時間
,就可以就近觀察文化機構的運作,或欣賞一些藝術作品,在最近題型越來越偏向實務和
創意的情況下,志工經驗對答題有很大的啟發。如果時間不允許的話,也記得要去看一些
展演,順便思考其中優缺以及可能的做法。
回到讀書的話題,我從以前開始就有「讀書要讀三遍就會記起來的」觀念,因此我把3~7
月中的時間分成三期,剛好一期是六週。第一期是「從頭到尾讀一遍」,把所有要讀的書
翻到目錄那頁,把章節數除以可讀的週數和天數,就是每天每週必須完成的進度,詳細紀
錄自己讀書狀況,才知道哪些沒有讀要補起來。第二期是「把考古題分門別類重要的實際
寫一遍」,分類有各種方式,例如本國文學、世界文化史照時間年代分最普遍,但念到後
期以文類或主題分(例如詩、詞、曲在整個文學史上的發展脈絡)反而會幫助自己建立整
合性的觀念;分類有助於辨明出題趨勢,也不會因為盲目練習而忽略自己不熟悉之處。第
三期是「作考場用筆記順便默記」,把書闔起來,將想得到的內容全默寫出來,整理成大
綱和關鍵字,這份筆記就是前面兩期的成果反映和考場用秘笈。
至於要寫筆記還是練考古題?我不喜歡另外寫筆記,因為我每次都會想說寫一寫不就跟書
一樣我幹嘛寫,所以我只有考場用的關鍵字筆記,而沒有讀書過程的筆記,但這部分還是
個人習慣,一定也有以書寫方式記憶的人。基本上我的底本都是補習班講義,然後把各種
書各種地方看到的有用的資訊都寫在講義上。雖然我不寫筆記,但我寫了很多考古題,如
前述甚至有一個時期是以考古題來決定要讀什麼內容。寫考古題除了是練習臨場的感覺,
也是去蕪存菁的方式,在思考答題架構時就知道什麼是非常重要一定要寫到和記起來的點
,也可以順便閱讀其他有助於答題的資料。
四、各科書目
各科書目歷屆上榜的前輩都分享很多,重複的就是很重要的,重複較少或沒有重複的當然
也很有價值,文化行政這一科可以看也值得看的書太多了,我在準備的過程中也發現許多
非常想看的書,但是時間是有限的,花一點心力好好找出重要的、你可以接受的,分配時
間好好看完並確實記起來,我想把看過的資訊用在答題上,比看一堆書卻都沒派上用場來
得重要許多。
以下列出的每本書都有它的優缺,前輩們都分享過了,在此就不另作解釋,就僅供參考。
●本國文學
劉大杰 中國文學發展史
陳芳明 新台灣文學史
●藝術概論
陳瓊花 藝術概論
謝東山 藝術概論
朱光潛 談美
趙恵玲 美術鑑賞
暮澤剛己 當代藝術關鍵詞100
李欽賢 台灣美術之旅
徐蘊康 以藝術之名:從現代到當代,探索台灣視覺藝術
網路 視覺素養學習網、全人教育百寶箱
雜誌 典藏今藝術
●世界文化史
王世宗 現代世界的形成
●文化人類學
科塔克 文化人類學
黃應貴 反景入森林
李亦園 文化與修養
●文化政策
陳瀅巧 圖解文化研究
夏學理 展演機構營運績效管理
夏學理 文化創意產業概論
張婉真 論博物館學
期刊 博物館學季刊
●文化資產
李佳琳 文化資產法規概論
林會承 文化資產保存學綱
期刊 文化資產保存學刊
文化資產保存法/其他子法
五、答題方向
基本上都要有一個大的框架或理論觀點,這個框架和理論觀點必須讓閱卷人在前言就看到
,申論基本上是詳細解釋,結論就是回顧、未來展望或趨勢,這樣的三段論証基本上是在
考試時比較好發揮,也是容易在時間壓力下有完整架構的方式。
但這樣講其實有點抽象,所以我舉一些比較高分或是讀得比較有心得的科目供參考,每個
人擅長的都不一樣,其他科目就待更高明者來解題了。
●本國文學
能夠描述各類文體特徵並舉例印證,以及可以說明各類文體或是作家在文學史上的重要性
是我認為在本國文學答題上非常重要的。所以如果能適時背誦一些描述文體的句子,會讓
回答看起來更簡潔且精準;而舉作家或作品例的題目,像今年考的原住民文學特色,我就
會以夏曼藍波安的作品來解釋部落知識的呈現,以拓拔斯達瑪匹瑪的作品來解釋原住民共
同命運。我想我準備的東西不會跟大家差太多,舉的例子也不見得多特別,但因為有用心
去發現和整理,所以能夠比較細膩的描述出作家和作品的特色。
●文化政策
掌握近年來重要的文化政策觀點,包含文化公民權、生活及公民美學、文化經濟等等,並
將之融入答題之中,大致上就可以拿到基本分數。比如說考組織改造,以企業型政府或新
自由主義的觀點書寫;即使最近常考實際作法類的題型,都可以在前言用理論觀點破題,
以作為實務的支持,才不至於看起來太像瞎掰或唬爛。
不過文化政策準備到後來其實有一點瓶頸,因為我再也想不出新的花招和把戲,這次地特
反而比高普考退步許多,考生們可以再多多揣摩。
●藝術概論
關於這科我只能說是無奇不有,不過因為這是我最喜歡的一科,所以不管是藝術理論或藝
術史都下了很大的功夫作整合。以這次考「幾何造型藝術」來說,分別考了新造型、構成
和包浩斯,其實就是分別發生在荷蘭、俄國和德國的現代主義運動,它們既有類似的特色
和時代背景,但仍因發生地點不同而有相異的目的,這個論點就是我的框架,申論則詳細
解釋各個運動的特色和其與國家、時代的關係,並舉作品印証。也就是說,可以嘗試把藝
術概論提到的形式內容蘊涵等知識和藝術史的時代背景、各流派特色作整合,讓答案完整
性更高。
●文化人類學
近年來的考題理論和實例都很常考,因此兩者的相輔相成很重要。理論本來就比較難理解
,需要反覆琢磨;實例的部分最好多準備一些台灣的例子,包括原住民、傳統祭典和藝術
節慶、社區營造和文化資產等等,在其他科目也可以用到。另外答題時不忘時常使用文化
人類學的觀點,不外乎是文化相對論與文化多樣性、文化實踐與認同、主客位觀點等等,
一樣有提升專業度的效果。
然後寫到這裡不知道我是不是太多廢話了,寫一題申論20分鐘,這心得文寫了好幾個小時
!但最後還是要說,準備文化行政的過程中,有很多很痛苦的時候,這種苦是只有自己能
體會別人不會懂的,相信很多國考生都是這樣走過來的。但我覺得很開心的是其實文化行
政這一科給我很多回饋,它讓我看到一個非常不一樣的世界,而我也願意相信這些會成為
未來不論是工作或人生道路上的助力的。
以上是個人的一些淺見,希望有給文化行政考生一點小小動力!
--
All Comments
By Sarah
at 2013-03-21T16:25
at 2013-03-21T16:25
By Bennie
at 2013-03-25T23:25
at 2013-03-25T23:25
By Andy
at 2013-03-28T09:57
at 2013-03-28T09:57
By Xanthe
at 2013-03-31T09:35
at 2013-03-31T09:35
By Gilbert
at 2013-04-04T13:54
at 2013-04-04T13:54
By Ina
at 2013-04-09T03:21
at 2013-04-09T03:21
By Catherine
at 2013-04-11T18:18
at 2013-04-11T18:18
By Charlie
at 2013-04-15T23:54
at 2013-04-15T23:54
By Annie
at 2013-04-19T21:41
at 2013-04-19T21:41
By Kyle
at 2013-04-23T00:24
at 2013-04-23T00:24
By Barb Cronin
at 2013-04-24T17:06
at 2013-04-24T17:06
By Zanna
at 2013-04-27T18:41
at 2013-04-27T18:41
By Regina
at 2013-05-01T07:01
at 2013-05-01T07:01
By Emma
at 2013-05-02T00:44
at 2013-05-02T00:44
By Kyle
at 2013-05-03T00:24
at 2013-05-03T00:24
By Belly
at 2013-05-03T18:02
at 2013-05-03T18:02
By Barb Cronin
at 2013-05-07T17:59
at 2013-05-07T17:59
By Gilbert
at 2013-05-08T02:17
at 2013-05-08T02:17
By Robert
at 2013-05-10T21:02
at 2013-05-10T21:02
Related Posts
財政學 購買公債的經濟效果
By Poppy
at 2013-03-18T23:32
at 2013-03-18T23:32
基本電學/三相電路
By Rosalind
at 2013-03-18T23:01
at 2013-03-18T23:01
稅法--退稅之扣抵
By Lucy
at 2013-03-18T23:01
at 2013-03-18T23:01
申論題答案紙改成八頁?
By Carolina Franco
at 2013-03-18T22:27
at 2013-03-18T22:27
試驗設計 廣義隨機完全區集設計
By Daniel
at 2013-03-18T22:23
at 2013-03-18T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