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怎麼消失了? Cheers 雜誌11月號 - 職場

Donna avatar
By Donna
at 2005-11-03T06:00

Table of Contents

不錯的文章 轉上來給大家參考參考^^"
cheers雜誌11月號封面故事

http://www.cheers.com.tw/default.asp



工作怎麼消失了?

第3波工作消失潮來臨,速度之快遠遠超乎你的想像。


第1波從台灣開始大量外移的工作是傳統製造業,第2波是電話客服、程式設計師等白領職
員,第3波是人資、會計、資訊等「總部」人員,完全打破了內勤單位、總部工作不必出
差、不會外移的思維,每個人工作的崛起或消失,不是個人不夠努力,而是世界分工的方
式改變了,你的工作不見了。


你,看清楚工作的浪頭往哪裡打嗎?



「不久的將來,世界有一半人,每天要工作12小時,另一半的人會失業。」
威廉‧布里吉斯《新工作潮》


文—盧智芳 攝影—王竹君


2005年11月 Cheers雜誌


台北縣的三重向來給人街道狹窄、交通擁擠的印象,這裡卻是台灣模具產業發跡的地方。
從三重向外延伸到新莊、五股、樹林,曾經聚集上萬家模具廠商,他們多半只有一個簡單
的招牌,標示著某某「企業」或「實業」,甚至沒有招牌,看來毫不起眼。


但這些「鐵工廠裡的黑手」,卻是推動台灣經濟的幕後英雄。模具有「工業之母」的稱號
,沒有他們,概念再棒的產品也沒辦法大量生產。1998年,台灣模具產業的全盛時期,全
省有超過3萬家模具廠商,總產值突破600億元台幣。


然而,從現在開始往後的2年,將是台灣模具業面臨的存續關頭。


第一批瀕臨生死邊緣的工作

台灣模具廠高達9成屬30人以下的小公司,「很多10人以下的小工廠會歇業,這2、3年達
到高峰,」台灣區模具同業公會副理事長、金立元科技總經理鄭坤木神情凝重地評估。

鄭坤木估計,最後大約有3到4成模具廠必須關廠,以1萬家、平均每家20名員工當作母體
計算,受波及的就是6、7萬人。「這個數字只會增加,不會減少,」他說。

這是台灣眼前第一波瀕臨生死邊緣的工作。台北郊區的模具業聚落首當其衝,因為半小時
車程外,桃園龜山、平鎮的筆記型電腦大廠的生產線,今年全面宣布撤退,移向對岸。

繼更早的英業達、倫飛之後,仁寶去年底逐步縮減平鎮工廠;廣達在3月底關閉林口廠,
資遣8百人;華碩資遣台北與桃園廠385名員工;而最後的熄燈號,則由大眾電腦在9月底
吹響。

鄭坤木分析,大陸從2003年開始,對進口模具課徵27%的關稅,逼得毛利率已經在「保四
」、「保五」邊緣的筆記型電腦大廠,不僅自己要過去,還得要求長年配合的模具廠一起
跟著走。

「筆記型電腦的模具,現在沒有一套是在台灣開的了,」在三重市五華街經營盈隴企業的
負責人曾裕鈞說。他手上正在工具機上研磨的產品,是好不容易從緯創接來的觸控面板用
光筆,但「量很小,」他搖搖頭。

至於三重曾經顯赫一時的模具街呢?「早就沒了,」他說。同業不是關了,就是去大陸。

至於他自己,因為拿不出幾千萬台幣的資金,去不了,也不敢去。

就像自然界的物種一樣,職場上的工作會出現、會崛起、會衰落、會消失,對內需市場小
,必須崁入國際經濟體系運作的台灣來說,最大的決定性因素,就是全球產業分工下的聚
落移動。

第二批不見的工作:白領與服務業

僅僅在幾年前,筆記型電腦仍被視為最後可以留在台灣的製造業,但是工作擠壓、下沉的
版塊變動比想像中更快,一下子就把就業版圖拉出一個大缺口。

你以為只有生產線才有外移的問題嗎?不, 台灣第二批未來可能不見的工作,主角是白
領階級,甚至是服務業。因為全球化的浪潮加上通訊科技,把相隔千萬里的陌生人,變成
競爭同一個飯碗的對手。

登上全世界的制高點觀察,所謂「工作」的概念,現在正發生巨大的變化,足以挑戰所有
人過去的理解。

回溯到掀起這波大浪的源頭──美國,現在是白領與服務業登上職位虛化、消失的第一線


30年前,美國從製造業開始放手,交棒給日本、台灣、大陸。但美國勞工局在今年8月針
對IT產業完成的報告指出,現在美國透過企業委外、輸出海外最多的工作,已變成專業服
務業,尤其是程式設計師、電話客服人員,以及旅行社代辦員。

著名資訊產業研究機構Forrester Research統計,今年美國境內移轉至海外的工作職位將
達到83萬個,2015年更攀升到330萬個。

麥肯錫的分析進一步指出,到2008年,美國境內會產生1,900萬個工作,換成全世界誰來
做都一樣。

這些消失的工作,愈來愈朝高薪、腦力密集邁進,美國《華爾街日報》今年9月28日的報
導中說,連律師都加入美國企業將工作外包海外的行列。像杜邦公司已經開始雇用印度律
師協助撰寫專利文件。

全球資源搜尋

駭人的數據背後,企業考慮的,當然是哪邊合乎效益,工作就往何處去。作為一個典型的
跨國企業,美商優利系統(UNISYS)副總裁暨大中華區總經理傅良中說,現在談
“outsourcing”(委外)或“offshoring”(以國外勞務取代)的觀念都落伍了,企業
寧可用更積極的字彙來詮釋──這是一種“global sourcing”「 全球資源搜尋」。

優利系統今年宣布在世界配置8,000名員工,作為全球性的支援部隊。他們分別落腳在印
度、匈牙利、與大陸的上海。其中印度與上海各更有5,000人與2,000人的規模。

傅良中說,這些中心可能做技術開發,也可能做客戶服務。如果把台灣、香港、日本的共
同業務集中到上海處理,不僅降低成本,時間安排更有效率。

在麥肯錫一份針對美國企業外包市場的研究中,點名了10個國家,分析它們各自的優劣勢
,其中包括印度、中國大陸、菲律賓、巴西、波蘭、墨西哥、俄羅斯、愛爾蘭、匈牙利、
捷克。這份名單等於勾勒出了工作的流向。

跨國企業選擇它們,並不純然是成本考量,更著眼於人力資源的質與量。「在小區域一口
氣要找5,000人真的很困難,」傅良中指出,這多少說明了台灣為什麼無法落在名單之列。


台灣企業逐漸採用同樣的模式。像帳務催收、電話客服這些勞力密集型服務業,開始將觸
角伸向大陸。幾家領導廠商,例如台灣客服科技、遠傳電信都在對岸設有據點。其中一家
規模高達500人。

然而,職場衝擊的效應也慢慢浮現。今年4月,遠傳電信台中催收部員工北上到勞委會陳
情,理由就是抗議遠傳因為將帳務催收業務外包大陸子公司,要求台中部門員工轉調台北
或其他部門,或接受資遣。雖然遠傳後來發布聲明,說明並無裁撤計劃,但是對一般的工
作人而言,過去怎麼可能預料:有朝一日要面對這樣的風險?


兩岸直接競爭尖端人才

大尺寸TFT-LCD面板就是一個例子,這個就業舞台目前在台灣仍是熱鬧滾滾。就在10月底
,友達舉辦的大規模徵才活動,特別號召「友達科技中心」負責人劉軍廷出馬,選在台北
101大樓,聲勢驚人地要大舉招募600名研發工程師。

友達在中部科學園區第1座6代廠與7.5代廠的新世代TFT-LCD生產線,正快馬加鞭動工,更
是卯足勁搶人。

可是不同於昔日的組裝業,台灣TFT-LCD廠商的技術都來自日韓大廠授權,他們在大陸一
樣有當地製造夥伴,像是南方的「上廣電」、北方的「京東方」,都是大陸急起直追的
TFT-LCD廠,而且直接切入第5代生產線。主要業務在高階管理人才仲介,諸葛堂公司總經
理劉世傑就說,最近他有很多客戶向台灣挖人,而且數量都以百人計,待遇條件則是台灣
的兩倍以上。

這個現象會對台灣造成什麼影響,還需要時間評估。

50年來,台灣已經經歷過好幾波產業轉型,受到衝擊的對象,從最早的體力工、到作業員
,現在更到白領與技術人才。


價值是最好的指標

登上正在上升的工作板塊,固然是掌握前途的一種解答,但是誰又能預測所謂「上升的版
塊」會上升多久?

工作會消失,但是留下來的,反而證明通過考驗。研究勞動經濟的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
所副教授辛炳隆就注意到,在這些大的浪潮背後,其實很多傳統產業又悄悄回流台灣,它
們講究精緻的工藝,追求卓越,連大陸也做不來。「它們需要的是重新包裝定位,告訴年
輕人這是好的工作,」辛炳隆說。

所以與其為消失的工作憂心,不如反思個人能為企業創造的價值。畢竟人才的去留,最後
都會回到經濟運作的基本原則:「你的價值貢獻,決定你在哪個地方,」鮑惠明指出了這
個變動年代不變的生存法則。

(上圖)優利系統副總裁暨大中華區總經理傅良中指出,愈有「本地環境」特色的知識與
工作,愈不容易被取代,企業在做「全球資源搜尋」時,也有責任協助員工提升能力。


(左圖)「心要放在島外,不只是放在島內而已,」光寶科技人力資源副總經理鮑惠明認
為未來經理人的價值,是跟「移動性」(mobility)連在一起的。


「台灣勢力的竄升,是擋不住的,」飛利浦半導體全球積體電路封裝測試組織副總裁暨總
經理呂學正樂觀地說。他認為台灣在設計、研發的能力,使未來台灣飛利浦的角色仍然吃
重。我該怎麼辦?

面對如此激烈擠壓的職場變動,上班族到底應該怎麼辦?

首先,先看清楚你是不是落在所謂的「危險族群」內。

對白領階級來說,麥肯錫的研究報告提出3個指標,用來檢視哪些工作最容易流失。
分別是:

1.面對面的親近性:愈仰賴面對面進行的工作,愈不容易被取代。

2.本地化的知識:要靠了解本地文化、掌握本地客戶行為特性產生價值的工作,也不容易
被取代。很多科技業編寫程式、處理文件的工作可以移到其他國家,但是分析客戶需求,
挖掘潛在商機,還是要依靠本地的業務人員。

3.複雜的溝通互動:溝通互動愈複雜的業務,愈容易出錯,企業也會偏向留在當地。

反過來說,標準化、可以切割成明確流程、有國際共通的專業語言、容易數位化、本地特
色不強烈的知識型工作,自然就成為企業為求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思考委外的對象。

萬一落在危險區內,自救之道,當然就是朝相反方向的職能發展。

在台灣還有一個獨特的地域性因素,會決定工作的所在地,就是企業在兩岸的布局發展。
很多工作不只是因為成本,更因為市場、客戶、服務對象在對岸,必須移動。

要離鄉背井,一般人心理上都會有抗拒,但若把眼光放遠,這並非台灣工作人獨有的處境
。美國人從東岸遷徙到西岸找工作,距離可能就超過台灣到大陸。許多老牌跨國公司,例
如荷蘭飛利浦、德州儀器,經理人的生涯同樣是一路駐外,每個國家待幾年,練得一身技
藝後,回到母國貢獻,直到退休。

增加個人的「移動性」(mobility),是許多人資主管共同的建議。地理上,或許工作地
點離開台灣,但個人不妨視為就業舞台的延伸。因為增加異地工作歷練,本來就是人才國
際化的訓練途徑。

與其陷入工作消失的焦慮,不如轉為「工作不來,我去找它」的積極思考。

威廉‧布里吉斯在《新工作潮》一書中建議,個人應該努力發展以下幾種態度,頗值得參
考:

1.增加自己受雇的價值:工作要有穩定感的首要條件,就是具備企業此刻需要的能力與態
度。

2.培養「自營商」心態:把自己當作一個外包商來經營,而不是一個被動受雇的員工,你
的工作,就是老闆外包給你的業務。

3.應變能力:能屈能伸,能拋開舊包袱,學習新知識,從挫折中快速恢復。對未來的工作
者來說,更重要的功課是由內在,而非外界環境來尋求工作的安全感。


--
O:海為什麼是藍的?
X:它一定很嚮往天吧.

--
Tags: 職場

All Comments

Noah avatar
By Noah
at 2005-11-07T03:21
這期的主題很棒喔!
Daniel avatar
By Daniel
at 2005-11-11T16:34
文章很棒,你的簽名檔也很棒^^
John avatar
By John
at 2005-11-13T18:57
簽名檔是從飛鳥之夢來的?XD
Irma avatar
By Irma
at 2005-11-16T06:17
http://tinyurl.com/2tldft

Re: 關於華碩

Ina avatar
By Ina
at 2005-10-31T23:03
※ 引述《pupusun (pupusun)》之銘言: : 請問在華碩工作的各位 : 新人報到要帶些什麼資料阿 : 我一直沒收到華碩人事部門的e mail : 可是主管已經確定錄取 : 有人知道嗎? 明天就要報到了 很急!! : 另外... 偷偷問一下 : 華碩有員工旅遊這種東西嗎andgt;?? = ...

歷史的教訓 內勤人員的快樂與憂愁

Aaliyah avatar
By Aaliyah
at 2005-10-29T12:34
一開始先把內勤人員的範圍定義出來: 1.人事 HR 2.財產 3.資訊管理 4.行政 其實我很喜歡用軍中的制度來區分 很方便 就是人事行政 後勤 政戰 主計 而相對的外勤人員就是作戰處(業務和企畫) 情報處(技術研發??) 從歷史 可以看到朝代間的興衰更 ...

副業

Quanna avatar
By Quanna
at 2005-10-29T08:51
※ 引述《rightlet (不知道在等什麼)》之銘言: : 看板上大家的理財規劃,許多人都有副業這一項 : 想請問大家是如何找到and#34;副業and#34;的呢? : 有什麼副業是時間彈性、投資報酬率比較高的呢? 副業的選擇... 最近網路上最熱的是網拍... 是一個蠻好的副業... 而非網路的部分. ...

工作的心得與感想

Dora avatar
By Dora
at 2005-10-28T21:29
待在小公司會遇到公司不穩定的狀況 待在大公司會遇到部門內鬥的人情冷暖 之前在日X光中壢廠工作,5月火災後就被派去大陸工作 沒去之前部門的主管就一直說什麼大陸人不好相處,沒責任心之類的話 結果實際去了那裡才發現根本就是台灣人才難相處 同事之間互鬥,由其是部門有一兩個人為了想升職位,什麼事都幹的出來 一個叫 ...

大家真的要保護自己...

Lauren avatar
By Lauren
at 2005-10-27T23:41
最近看到一則新聞 就是奇鋐科技使用盜版pro/e 今天公司聲明稿出來了,似乎都是指向是員工and#34;私自and#34;安裝盜版軟體 看到真的是蠻有感觸的,如果說今天是安裝遊戲就算了,如果是裝pro/e 誰不知道這還不是因為工作上有需要,現在出事了、全部都推到員工身上 orz... 大家真的要警惕了、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