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週一MBA生涯公益解惑日:成人過動症1 - 工管
By Yuri
at 2019-05-27T21:05
at 2019-05-27T21:05
Table of Contents
Monday Blue Buster 每週一MBA生涯公益解惑日:成年過動症1
原文出自:
https://mbacareerfitter.blogspot.com/2019/05/monday-blue-buster-mba1.html
在了解成年過動症之前,要先了解何謂過動症,多半在童年時期就出現症狀。
朋友的小孩小健(化名)被診斷出過動症(ADHD),出動了八個心理團隊,基因、心電圖、
腦波等能測的都測了,父母跟小孩能上的課都上了,職能治療也做了,甚至是藥物治療,歷
時將近一年,無解。目前國內外皆對過動症無解。
https://www.kln.mohw.gov.tw/?aid=509&pid=62&page_name=detail&iid=778
http://www.adhd.org.tw/new.aspx?id=420&bid=2
https://en.wikipedia.org/wiki/Attention_deficit_hyperactivity_disorder
朋友知道筆者從事生涯諮商,聽過筆者提出的「情緒流體」理論,因而邀請筆者協助。
雖說至少五名醫師都確診小健有過動症,但就筆者的觀察,當他在看卡通時,或與其他小朋
友一起玩某種需要經歷流程循環的玩具,如:停車塔上下樓玩具時,其實可以很專注。那麼
只要敲敲維基百科,就會知道如果看卡通很專心,就不算過動症。
當然,筆者也觀察到小健會同時玩好幾樣玩具,但玩沒兩下就丟開,然後又去玩其他的玩具
,之後又玩沒幾下,又丟開,再去找其他的玩具玩...然後不斷重複如此的循環。
那麼,如此的行為模式就吻合醫療團隊提供的講義中,所定義的「ADHD過動症」。
由於以往沒有運用「情緒流體」來進行生涯諮商的專業,因此難以深入地探索過動症患者與
環境人物的關係,僅能透過大量研究或臨床診間的短暫診療。而或許正因如此,運用情緒流
體與環境人物的情緒互動,似乎能夠解決過動症。
情緒流體的核心概念在於:人的價值觀養成是由與周遭人物的情緒互動,潛移默化而來的。
當筆者觀察過動兒同時玩多樣玩具、時而專注、時而分心的狀況,其實必須同時觀察其父母
或照顧者與個案的互動模式。
隨之立即發現,過動兒的父母或照顧者與其說袖手旁觀或束手無策,不如說並沒有參與遊戲
本身,因而過動兒不知道如何正確或有效地遊玩某一項玩具,因而無法產生成就感,只能將
玩具拿起來搖晃幾下,就覺得無聊了,因而又將注意力轉往其他玩具,看看會不會有聊一點
,但卻發現每項玩具好像都很無聊,才會不斷轉移注意力,其實是想尋找其他新鮮、有聊的
事物,卻到頭來不斷週而復始地轉移注意力。
另一項關鍵發現,是過動兒在玩玩具時,常常不是只玩一項玩具,而是同時玩多項玩具。
那麼,過動症就有解了。
其關鍵點在於,這些玩具對過動兒來說「無差別」。就像去海邊玩小石子一樣,一次抓一把
,根本沒什麼好玩,只能抓來搖一搖、咬咬看、對它們叫個幾聲看看,或丟丟看,看能丟多
遠。
解法簡單來說,就是持續指導某一單項玩具的遊玩流程,並且給予反覆練習的機會與時間,
並依據進步階段給予持續性指導,使個案能夠從中建立自信。(詳細解法日後再行專文分享
)
最有名的過動症個案就是菲爾普斯,從游泳競賽中得到持續的成就感,直到創下單屆奧運拿
下八枚金牌的歷史記錄。
筆者近年發現許多個案在生涯發展上,也有類似過動的症狀。筆者將其稱之為「成年過動症
」。詳情待下回分曉。
(待續)
Sincerely,
David Lee
--
原文出自:
https://mbacareerfitter.blogspot.com/2019/05/monday-blue-buster-mba1.html
在了解成年過動症之前,要先了解何謂過動症,多半在童年時期就出現症狀。
朋友的小孩小健(化名)被診斷出過動症(ADHD),出動了八個心理團隊,基因、心電圖、
腦波等能測的都測了,父母跟小孩能上的課都上了,職能治療也做了,甚至是藥物治療,歷
時將近一年,無解。目前國內外皆對過動症無解。
https://www.kln.mohw.gov.tw/?aid=509&pid=62&page_name=detail&iid=778
http://www.adhd.org.tw/new.aspx?id=420&bid=2
https://en.wikipedia.org/wiki/Attention_deficit_hyperactivity_disorder
朋友知道筆者從事生涯諮商,聽過筆者提出的「情緒流體」理論,因而邀請筆者協助。
雖說至少五名醫師都確診小健有過動症,但就筆者的觀察,當他在看卡通時,或與其他小朋
友一起玩某種需要經歷流程循環的玩具,如:停車塔上下樓玩具時,其實可以很專注。那麼
只要敲敲維基百科,就會知道如果看卡通很專心,就不算過動症。
當然,筆者也觀察到小健會同時玩好幾樣玩具,但玩沒兩下就丟開,然後又去玩其他的玩具
,之後又玩沒幾下,又丟開,再去找其他的玩具玩...然後不斷重複如此的循環。
那麼,如此的行為模式就吻合醫療團隊提供的講義中,所定義的「ADHD過動症」。
由於以往沒有運用「情緒流體」來進行生涯諮商的專業,因此難以深入地探索過動症患者與
環境人物的關係,僅能透過大量研究或臨床診間的短暫診療。而或許正因如此,運用情緒流
體與環境人物的情緒互動,似乎能夠解決過動症。
情緒流體的核心概念在於:人的價值觀養成是由與周遭人物的情緒互動,潛移默化而來的。
當筆者觀察過動兒同時玩多樣玩具、時而專注、時而分心的狀況,其實必須同時觀察其父母
或照顧者與個案的互動模式。
隨之立即發現,過動兒的父母或照顧者與其說袖手旁觀或束手無策,不如說並沒有參與遊戲
本身,因而過動兒不知道如何正確或有效地遊玩某一項玩具,因而無法產生成就感,只能將
玩具拿起來搖晃幾下,就覺得無聊了,因而又將注意力轉往其他玩具,看看會不會有聊一點
,但卻發現每項玩具好像都很無聊,才會不斷轉移注意力,其實是想尋找其他新鮮、有聊的
事物,卻到頭來不斷週而復始地轉移注意力。
另一項關鍵發現,是過動兒在玩玩具時,常常不是只玩一項玩具,而是同時玩多項玩具。
那麼,過動症就有解了。
其關鍵點在於,這些玩具對過動兒來說「無差別」。就像去海邊玩小石子一樣,一次抓一把
,根本沒什麼好玩,只能抓來搖一搖、咬咬看、對它們叫個幾聲看看,或丟丟看,看能丟多
遠。
解法簡單來說,就是持續指導某一單項玩具的遊玩流程,並且給予反覆練習的機會與時間,
並依據進步階段給予持續性指導,使個案能夠從中建立自信。(詳細解法日後再行專文分享
)
最有名的過動症個案就是菲爾普斯,從游泳競賽中得到持續的成就感,直到創下單屆奧運拿
下八枚金牌的歷史記錄。
筆者近年發現許多個案在生涯發展上,也有類似過動的症狀。筆者將其稱之為「成年過動症
」。詳情待下回分曉。
(待續)
Sincerely,
David Lee
--
Tags:
工管
All Comments
By Necoo
at 2019-05-31T13:07
at 2019-05-31T13:07
Related Posts
每週一MBA生涯公益解惑:30歲出國讀MBA是否不歸路
By Quintina
at 2019-05-20T23:41
at 2019-05-20T23:41
每週一MBA生涯公益解惑:覺得像騙子的學歷或工作?
By Yedda
at 2019-05-13T14:36
at 2019-05-13T14:36
每週一MBA生涯公益解惑:馬斯洛需求的矛盾與選擇2
By Agnes
at 2019-05-06T20:32
at 2019-05-06T20:32
每週一MBA生涯公益解惑:馬斯洛需求的矛盾與選擇1
By Todd Johnson
at 2019-04-29T22:28
at 2019-04-29T22:28
Johnson/Darden/Tepper(顧問David Lee)
By Aaliyah
at 2019-04-23T15:03
at 2019-04-23T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