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協力農業的實踐者-喜願共和國 - 社企
By Leila
at 2012-08-06T13:35
at 2012-08-06T13:35
Table of Contents
社區協力農業的實踐者-喜願共和國
本文網址:http://www.seinsights.asia/story/250/5/554
文:黃仲豪、林以涵
十幾年前成立喜願麵包、提供工作機會給身心受限的夥伴,後來上游原料的瘋狂上漲,
觸發了喜願開始運用廢耕農地,契作台灣本土小麥,推動「麥田狂想」計畫,衍生出「喜
願共合國」,是這幾年來台灣社區協力農業(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CSA)
的成功案例。這一路以來,在許多人不看好的環境下,不斷用實際的成果帶來驚喜與感動
,這背後的推手,就是喜願共合國的施明煌「總兼」。
問:成立「喜願共合國」的機緣?
答:「喜願麵包」在1999年建立起標準化流程,透過網路賣麵包,初期仰賴封閉型通路,
賣給特定客戶,但真正開始賺錢是在SARS期間,因為大家都不敢外出,改透過宅配購物,
喜願麵包一直到2011年都是集團營業額最高的事業體。之後成立「喜願小麥」,則是因為
2007、2008年物價波動非常劇烈,原料價格持續上漲,台灣糧食供應自給率也很低,偶然
聽到有朋友在大雅種小麥,我就決定加入,從一公頃開始契作,一路到今年要種兩百公頃
的小麥,一方面往上游整合,另一方面也追求糧食自主、農地活化、及多元雜作(大豆、
芝麻和蕎麥),目前有四十多位農友契作小麥,其次是大豆,今年開始喜願小麥轉虧為盈
、成為集團營業額最高的事業。喜願小麥前四年虧本時,都靠喜願麵包來支持,沒有喜願
麵包就沒有喜願小麥。
問:那喜願共合國想要改變社會什麼呢?
答:我想要改變農業生產體系,包括生產者(農友)和消費者。在生產者方面,讓農友能
力多元化、進行低投入(相較於其他農作,所需要外界的資源和人力較少)和粗放型的農
業(不用整天除草除蟲)。以現在人力和資本都不足的農業現況,適合的農作物一定是雜
糧。在消費者方面,則是推廣環境教育與減少食物里程。鼓勵消費者吃本土小麥、大豆、
五穀雜糧,會使其對土地產生情感,且改變台灣的農業環境,不但給農友多一份收入-例
如在秋冬時能多一種作物,不用一窩蜂去種高麗菜、打壞菜價,還能改善農村景觀,讓農
村在秋冬時除了花海也有麥田景觀。
問:喜願共合國的市場策略?
答:我們的產品目前還沒有大眾化,不管是小麥、大豆或麵包,從產量、規模和銷售點來
看在普羅市場中都還是少數。今年小麥打通任督二脈、量能上來了,我們仍在適應供應鏈
的各項環節-從產能規模、配送通路、物流規範、倉儲管理、到資訊欄位標準化等-經驗
還不足,挑戰還很大。未來喜願總目標是普羅化,從主婦聯盟、里仁、健康減重中心、
HOLA、聯華等通路延伸出全省各地的末端消費。目前我們的人力和能力正好在「轉骨轉大
人」的關鍵期,努力將規模變大,要是轉骨成功,就會奠下進入普羅大眾的能力。
問:本土小麥的成本是進口的一倍,你們如何面對價格競爭?
答:我們目前還沒有面臨到價格競爭,是因為品牌差異化。在產品原料上,本土小麥種植
是個特殊點,在通路上也與理念相同的機構合作。目前通路還給我們一定的差別待遇,但
是這種差別待遇在一兩年後可能也會消失,讓喜願直接面對價格肉搏戰,如果肉搏戰還打
贏了,喜願共和國的目的就達成、社會企業的性質也就消失了。
問:為什麼說社會企業的性質就消失了呢?
答:本質上,社會企業是在進化的過程中發現社會所遺留的缺失或公共政策不足,一方面
解決問題,一方面進化自身。當一個社會企業達成目的、改造社會成功,也就不用再強調
什麼了。當你沒什麼好強調了,也就不再是社會企業了。
問:你認為喜願共合國的成功因素有那些?
答:第一是時間點對了,當時小麥價格高漲,但危機就是轉機,外在環境因素促成喜願共
合國轉型。第二,我們說故事的能力很強,去跟農友談的時候,農友是主體,喜願只是資
源連結者或倡議者,要讓農友願意接受喜願的觀念,在說理時脈絡就要非常清晰,不要唱
高調或用自己的對來證明對方的錯,才能降低對立性、增加說服力。在行銷面上,現在農
業需要的不是傳統悲情訴求,而是活潑、陽光、讓人莞爾一笑的訊息,這點我們也成功傳
達。第三,我們很會招兵買馬、呼朋引伴來壯聲勢,下游通路和客戶如主婦聯盟、聯華實
業,我們不要他們給錢,而是要一起參與、幫忙宣傳。也因為很聚焦、精準地找到理念相
同的通路,提供了行銷管道,可以拿到訂單、產生工作機會給農友,農友才願意跟隨。
問:喜願共和國未來展望?
答:首先會成立花蓮自治區,是一個位在花蓮玉里的有機專區。喜願麵包方面,因麵包是
高耗能產業,要消耗很多能量才有食物,所以會維持現狀,不會再擴張。喜願小麥方面,
達到兩百公頃種植量後便會停止擴充,不過大豆和芝麻還會繼續增加規模。三年之內的短
期目標,是復興大豆和芝麻,把產業鏈建構起來,最終目標是到台北建立喜願共和國。我
們到台北來的前提,是要把生產端、加工端、配送端準備好,在台北有個實體店面做為教
育和對話的平台,讓台北人對於農業產生震撼、重新思考。
問:對於想投入社會企業的人,有什麼建議?
答:第一要專業,不管投入一個事業有多久,總會有自己的專業,能夠自成一套理論,就
是專家,專業也一定要是自己喜歡的,不是自己喜歡的,就不會形成專業;第二要敬業樂
群,樂於分享與共享。
--
本文網址:http://www.seinsights.asia/story/250/5/554
文:黃仲豪、林以涵
十幾年前成立喜願麵包、提供工作機會給身心受限的夥伴,後來上游原料的瘋狂上漲,
觸發了喜願開始運用廢耕農地,契作台灣本土小麥,推動「麥田狂想」計畫,衍生出「喜
願共合國」,是這幾年來台灣社區協力農業(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CSA)
的成功案例。這一路以來,在許多人不看好的環境下,不斷用實際的成果帶來驚喜與感動
,這背後的推手,就是喜願共合國的施明煌「總兼」。
問:成立「喜願共合國」的機緣?
答:「喜願麵包」在1999年建立起標準化流程,透過網路賣麵包,初期仰賴封閉型通路,
賣給特定客戶,但真正開始賺錢是在SARS期間,因為大家都不敢外出,改透過宅配購物,
喜願麵包一直到2011年都是集團營業額最高的事業體。之後成立「喜願小麥」,則是因為
2007、2008年物價波動非常劇烈,原料價格持續上漲,台灣糧食供應自給率也很低,偶然
聽到有朋友在大雅種小麥,我就決定加入,從一公頃開始契作,一路到今年要種兩百公頃
的小麥,一方面往上游整合,另一方面也追求糧食自主、農地活化、及多元雜作(大豆、
芝麻和蕎麥),目前有四十多位農友契作小麥,其次是大豆,今年開始喜願小麥轉虧為盈
、成為集團營業額最高的事業。喜願小麥前四年虧本時,都靠喜願麵包來支持,沒有喜願
麵包就沒有喜願小麥。
問:那喜願共合國想要改變社會什麼呢?
答:我想要改變農業生產體系,包括生產者(農友)和消費者。在生產者方面,讓農友能
力多元化、進行低投入(相較於其他農作,所需要外界的資源和人力較少)和粗放型的農
業(不用整天除草除蟲)。以現在人力和資本都不足的農業現況,適合的農作物一定是雜
糧。在消費者方面,則是推廣環境教育與減少食物里程。鼓勵消費者吃本土小麥、大豆、
五穀雜糧,會使其對土地產生情感,且改變台灣的農業環境,不但給農友多一份收入-例
如在秋冬時能多一種作物,不用一窩蜂去種高麗菜、打壞菜價,還能改善農村景觀,讓農
村在秋冬時除了花海也有麥田景觀。
問:喜願共合國的市場策略?
答:我們的產品目前還沒有大眾化,不管是小麥、大豆或麵包,從產量、規模和銷售點來
看在普羅市場中都還是少數。今年小麥打通任督二脈、量能上來了,我們仍在適應供應鏈
的各項環節-從產能規模、配送通路、物流規範、倉儲管理、到資訊欄位標準化等-經驗
還不足,挑戰還很大。未來喜願總目標是普羅化,從主婦聯盟、里仁、健康減重中心、
HOLA、聯華等通路延伸出全省各地的末端消費。目前我們的人力和能力正好在「轉骨轉大
人」的關鍵期,努力將規模變大,要是轉骨成功,就會奠下進入普羅大眾的能力。
問:本土小麥的成本是進口的一倍,你們如何面對價格競爭?
答:我們目前還沒有面臨到價格競爭,是因為品牌差異化。在產品原料上,本土小麥種植
是個特殊點,在通路上也與理念相同的機構合作。目前通路還給我們一定的差別待遇,但
是這種差別待遇在一兩年後可能也會消失,讓喜願直接面對價格肉搏戰,如果肉搏戰還打
贏了,喜願共和國的目的就達成、社會企業的性質也就消失了。
問:為什麼說社會企業的性質就消失了呢?
答:本質上,社會企業是在進化的過程中發現社會所遺留的缺失或公共政策不足,一方面
解決問題,一方面進化自身。當一個社會企業達成目的、改造社會成功,也就不用再強調
什麼了。當你沒什麼好強調了,也就不再是社會企業了。
問:你認為喜願共合國的成功因素有那些?
答:第一是時間點對了,當時小麥價格高漲,但危機就是轉機,外在環境因素促成喜願共
合國轉型。第二,我們說故事的能力很強,去跟農友談的時候,農友是主體,喜願只是資
源連結者或倡議者,要讓農友願意接受喜願的觀念,在說理時脈絡就要非常清晰,不要唱
高調或用自己的對來證明對方的錯,才能降低對立性、增加說服力。在行銷面上,現在農
業需要的不是傳統悲情訴求,而是活潑、陽光、讓人莞爾一笑的訊息,這點我們也成功傳
達。第三,我們很會招兵買馬、呼朋引伴來壯聲勢,下游通路和客戶如主婦聯盟、聯華實
業,我們不要他們給錢,而是要一起參與、幫忙宣傳。也因為很聚焦、精準地找到理念相
同的通路,提供了行銷管道,可以拿到訂單、產生工作機會給農友,農友才願意跟隨。
問:喜願共和國未來展望?
答:首先會成立花蓮自治區,是一個位在花蓮玉里的有機專區。喜願麵包方面,因麵包是
高耗能產業,要消耗很多能量才有食物,所以會維持現狀,不會再擴張。喜願小麥方面,
達到兩百公頃種植量後便會停止擴充,不過大豆和芝麻還會繼續增加規模。三年之內的短
期目標,是復興大豆和芝麻,把產業鏈建構起來,最終目標是到台北建立喜願共和國。我
們到台北來的前提,是要把生產端、加工端、配送端準備好,在台北有個實體店面做為教
育和對話的平台,讓台北人對於農業產生震撼、重新思考。
問:對於想投入社會企業的人,有什麼建議?
答:第一要專業,不管投入一個事業有多久,總會有自己的專業,能夠自成一套理論,就
是專家,專業也一定要是自己喜歡的,不是自己喜歡的,就不會形成專業;第二要敬業樂
群,樂於分享與共享。
--
Tags:
社企
All Comments
Related Posts
喜願共和國-台灣農業的草根推手
By Joseph
at 2012-08-06T13:16
at 2012-08-06T13:16
2012年美國最有潛力的社會企業家
By Kyle
at 2012-08-03T15:16
at 2012-08-03T15:16
倒貼一個月薪水也要參加的志工服務
By Genevieve
at 2012-07-31T21:57
at 2012-07-31T21:57
拍好萊塢商業片 做社會改革!
By Ula
at 2012-07-31T21:52
at 2012-07-31T21:52
可生飲污水的救命水壺
By Elizabeth
at 2012-07-31T21:43
at 2012-07-31T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