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移工帶來的不是問題,是答案 - 社企
By Yedda
at 2012-07-03T08:53
at 2012-07-03T08:53
Table of Contents
移民移工帶來的不是問題,是答案
本文網址:http://www.seinsights.asia/story/494/14/495
撰文者:張正
眾聲喧嘩的媒體,無遠弗屆的網路,觀看世界的管道多不勝數。但是,我們看得比過去更
清楚嗎?
看見東南亞
大約十年前,我的已故老闆、台灣立報社長成露茜給了我上下兩冊《東南亞史》,摧毀我
建構於影視與偏見的東南亞刻板印象。是呀,東南亞山海縱橫、文明豐饒、恩怨情仇層層
疊疊,我怎麼一想到東南亞,卻只想到越戰、人妖、椰子樹?尤其,台灣明明距離東南亞
這麼近,而且,明明已經有這麼多東南亞朋友和我們共同生活在這座島嶼上!
當然不能以媒體人的身份抱怨媒體沒給我正確的消息,只能怪自己沒認真做好「媒體識讀
」,對各方湧來的資訊未經思考、囫圇吞棗。也只能怪自己原以為是「放眼全世界」,其
實只是遠眺歐美日,卻漏掉了比鄰的東南亞。
因緣際會,我進了暨南大學東南亞研究所,念了一些書,跑了一些田野,認識了一些朋友
,總算不再對東南亞的那麼完全無知。也在這段期間,我隻身待在越南4個月學習越語。
雖然遊學生活很愉快,但是讀不到中文的書報雜誌,仍讓我渾身不對勁,而與當地人相處
時無法使用母語的有口難言、進入陌生國度的惶惶不安,也讓我有機會模擬了東南亞移民
移工初到台灣時的處境。
流浪之歌,四方之聲
台灣雖然號稱SNG車密度世界之冠,報章雜誌群雄廝殺,但要到最近幾年,才出現專門服
務數以萬計的東南亞移民移工的刊物。
2006年,為了「讓弱勢發聲」的理念,台灣立報成露茜社長決定要辦東南亞刊物,當時我
剛從越南回來,負責越文刊物。刊物定名「四方報」,意指要替勇闖寶島、散居各地的越
南朋友,建立一個可以望見彼此、看顧四方的平台。
當然有很多困難要克服。找齊通曉中文越文的編採人員、找到不會印出亂碼的排版軟體、
找出遍布台灣各個角落的越南讀者。所幸,替20萬生活在台灣的越南人辦一份母語刊物的
目標,得到幾乎所有人的認同,許多素昧平生的越文志工紛紛自告奮勇,以各種形式加入
編輯部的行列。
而長期缺乏母語刊物的越南讀者,也給予我們熱切的迴響。創刊伊始,報社便收到雪片般
的來信,上頭寫滿密密麻麻的越文字。果然,這批長年在台灣底層默不出聲的移民移工,
有那麼多話想說!截至2012年7月,《四方報》總共收到1萬7千多封手寫的讀者來信,算
是沒有辜負讓異鄉人發聲的任務。
同時,眾多才華洋溢的庶民詩人、畫家,也將《四方報》當作舞台,將在台灣的所見所聞
所思所想,發抒在精美的畫作、押韻的詩歌裡。例如在台中照顧年邁阿公的陳氏桃,從小
喜歡畫畫,可惜家境貧困,藝術才情無以發展,必須出國打工。當她知道《四方報》歡迎
投稿之後,便在工作之餘,以樸素但生命力飽滿的筆觸,畫出記憶中的家鄉、畫出越南女
性之美。更可喜的是,一位雅好文藝的彰化仕紳陳錫煌,在《四方報》上看到阿桃的畫作
之後,覺得她深具潛力,願意資助紙筆、顏料等創作工具,也不時與阿桃討論怎麼樣畫得
更好。幾年下來,即使我是個外行人,也看得出阿桃進步神速,阿桃本人更信心滿滿地說
,等她結束台灣的工作,要回越南重新學畫,完成兒時未竟的夢想。
轉眼,《四方報》已經成立將近6年,從試刊號的4千份越文報,到現在每期2萬多份,另
外還有泰文報、印尼文報、菲律賓文報、柬埔寨文報,五報合稱「五語倫比」。回想創刊
之初,有位讀者想要一口氣訂4年,我們還勸他:「不好意思,還不確定能辦多久,先訂
一年好嗎?」
6年來,我肯定是從中獲益最多的人。我的一點點越文程度和一點點媒體經驗,透過《四
方報》發揮了最大效益。也在每次聽到越南讀者對《四方報》表示感謝時,體會到,最快
樂的事情,是讓別人快樂。
移民移工不是問題,是答案
東南亞移民移工大量出現在台灣,將近20年,總數接近60萬。主流論述總是將其「問題化
」,念茲在茲的是如何「管理」。不過就我看來,絕大多數的移民移工,都是為了改善家
境來到台灣,目的單純,政府只要能好好維護銀貨兩訖的雇傭關係,確保貧賤富貴一體適
用的婚姻制度,根本不需其他特殊的「管理」辦法。
而與「問題化」論述恰恰相反的實情是,她╱他們不僅不是「問題」,反而是解決台灣種
種問題的「答案」:解決了台灣男性找不到婚配對象的「問題」!解決了台灣工廠欠缺勞
工的「問題」!解決了台灣老人家無人照顧的「問題」!
無奈的是,台灣向來對東南亞以自居上國,雖然東南亞移民移工替台灣解決了這麼多問題
,我們卻仍防之如賊、嗤之以鼻。常聽到移民官員喜孜孜地宣稱,自己在簽證面談時擋下
多少對疑似假結婚的台越婚姻。也常在移民移工的活動場合,看見神情肅穆、目光兇狠的
警察先生穿梭其間,使命必達似的搜尋著疑似非法外勞者。
尤其在非法外勞議題上,學者、勞工團體已經一再指出問題癥結不在個別外勞,而是不合
理的政策與制度迫使她╱他們逃跑,但政府仍然只願意提出「提高檢舉獎金」之類的技術
性措施,專挑缺乏反抗能力的弱勢雇主與非法外勞施加壓力。讓人不禁懷疑,民代高官插
股跨國人力仲介的傳言是否屬實?
很難責怪第一線的官員和警察,他們只是依法辦事。要怪就怪他們所依據的法條,以及法
條背後所隱含的偏見與歧視。這些偏見與歧視並非一日之寒,自然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
變,但是如果能夠越早開始,如果有更多台灣人願意以寬容、理解的態度面對東南亞移民
移工,她╱他們這股力量,就更能幫助台灣繼續前進。
看見世界之前,先看清自己
認識別人容易,認識自己難。我們得先修正自己的偏見,才能看到完整的世界。台灣汲汲
營營要「走出去」,沒有錯,但其實更應該先看看自己的身邊。
仔細想想,現在幾乎每個台灣人,都有機會接觸到東南亞朋友。親戚朋友中或多或少有人
與東南亞女性結為連理,家庭裡有外籍幫傭、看護,公司工廠裡有外籍勞工,走在街上,
也很容易找到越南河粉、泰國餐廳。她╱他們勇敢地飄洋過海來到台灣,我們有沒有相同
的勇氣,和她╱他們說說話、學兩句英文日文之外的外文?即使功利一點想,就當作不用
買機票就能體驗異國風情,何樂不為?而在認識之後,你會發現,我們大家都一樣,有時
勇敢、有時軟弱、懷抱夢想努力打拚、但也免不了貪嗔痴怨。
我相信,如果能認識得更清楚,偏見與歧視就能相對減少,同時也把自己向上提升一階高
度。如何建立「從台灣出發的世界觀」?就從認識身邊的東南亞移民移工開始。
(原文刊載於《全球中央》第23期2010年11月,本文已將資訊更新)
---------------------------------------------------------------------------
作者介紹:
張正
大學讀的是公共行政,隱約記得這個學科的宗旨是以「公共利益」為目的。畢業後誤打誤
撞進了媒體,在已故老闆Lucie的引領下接觸了東南亞,並參與《四方報》的創辦,從此
找到值得死而後已的打拚方向。《四方報》創辦自2006年,目前有越南、泰國、印尼、菲
律賓、柬埔寨等五個版本,並在2011年獲頒卓越新聞獎基金會之社會公器獎,張正也在
2012年獲得「KEEP WALKING 夢想資助計畫」。「讓弱勢發聲」,是Lucie的墓誌銘,也是
《四方報》的目標。
--
本文網址:http://www.seinsights.asia/story/494/14/495
撰文者:張正
眾聲喧嘩的媒體,無遠弗屆的網路,觀看世界的管道多不勝數。但是,我們看得比過去更
清楚嗎?
看見東南亞
大約十年前,我的已故老闆、台灣立報社長成露茜給了我上下兩冊《東南亞史》,摧毀我
建構於影視與偏見的東南亞刻板印象。是呀,東南亞山海縱橫、文明豐饒、恩怨情仇層層
疊疊,我怎麼一想到東南亞,卻只想到越戰、人妖、椰子樹?尤其,台灣明明距離東南亞
這麼近,而且,明明已經有這麼多東南亞朋友和我們共同生活在這座島嶼上!
當然不能以媒體人的身份抱怨媒體沒給我正確的消息,只能怪自己沒認真做好「媒體識讀
」,對各方湧來的資訊未經思考、囫圇吞棗。也只能怪自己原以為是「放眼全世界」,其
實只是遠眺歐美日,卻漏掉了比鄰的東南亞。
因緣際會,我進了暨南大學東南亞研究所,念了一些書,跑了一些田野,認識了一些朋友
,總算不再對東南亞的那麼完全無知。也在這段期間,我隻身待在越南4個月學習越語。
雖然遊學生活很愉快,但是讀不到中文的書報雜誌,仍讓我渾身不對勁,而與當地人相處
時無法使用母語的有口難言、進入陌生國度的惶惶不安,也讓我有機會模擬了東南亞移民
移工初到台灣時的處境。
流浪之歌,四方之聲
台灣雖然號稱SNG車密度世界之冠,報章雜誌群雄廝殺,但要到最近幾年,才出現專門服
務數以萬計的東南亞移民移工的刊物。
2006年,為了「讓弱勢發聲」的理念,台灣立報成露茜社長決定要辦東南亞刊物,當時我
剛從越南回來,負責越文刊物。刊物定名「四方報」,意指要替勇闖寶島、散居各地的越
南朋友,建立一個可以望見彼此、看顧四方的平台。
當然有很多困難要克服。找齊通曉中文越文的編採人員、找到不會印出亂碼的排版軟體、
找出遍布台灣各個角落的越南讀者。所幸,替20萬生活在台灣的越南人辦一份母語刊物的
目標,得到幾乎所有人的認同,許多素昧平生的越文志工紛紛自告奮勇,以各種形式加入
編輯部的行列。
而長期缺乏母語刊物的越南讀者,也給予我們熱切的迴響。創刊伊始,報社便收到雪片般
的來信,上頭寫滿密密麻麻的越文字。果然,這批長年在台灣底層默不出聲的移民移工,
有那麼多話想說!截至2012年7月,《四方報》總共收到1萬7千多封手寫的讀者來信,算
是沒有辜負讓異鄉人發聲的任務。
同時,眾多才華洋溢的庶民詩人、畫家,也將《四方報》當作舞台,將在台灣的所見所聞
所思所想,發抒在精美的畫作、押韻的詩歌裡。例如在台中照顧年邁阿公的陳氏桃,從小
喜歡畫畫,可惜家境貧困,藝術才情無以發展,必須出國打工。當她知道《四方報》歡迎
投稿之後,便在工作之餘,以樸素但生命力飽滿的筆觸,畫出記憶中的家鄉、畫出越南女
性之美。更可喜的是,一位雅好文藝的彰化仕紳陳錫煌,在《四方報》上看到阿桃的畫作
之後,覺得她深具潛力,願意資助紙筆、顏料等創作工具,也不時與阿桃討論怎麼樣畫得
更好。幾年下來,即使我是個外行人,也看得出阿桃進步神速,阿桃本人更信心滿滿地說
,等她結束台灣的工作,要回越南重新學畫,完成兒時未竟的夢想。
轉眼,《四方報》已經成立將近6年,從試刊號的4千份越文報,到現在每期2萬多份,另
外還有泰文報、印尼文報、菲律賓文報、柬埔寨文報,五報合稱「五語倫比」。回想創刊
之初,有位讀者想要一口氣訂4年,我們還勸他:「不好意思,還不確定能辦多久,先訂
一年好嗎?」
6年來,我肯定是從中獲益最多的人。我的一點點越文程度和一點點媒體經驗,透過《四
方報》發揮了最大效益。也在每次聽到越南讀者對《四方報》表示感謝時,體會到,最快
樂的事情,是讓別人快樂。
移民移工不是問題,是答案
東南亞移民移工大量出現在台灣,將近20年,總數接近60萬。主流論述總是將其「問題化
」,念茲在茲的是如何「管理」。不過就我看來,絕大多數的移民移工,都是為了改善家
境來到台灣,目的單純,政府只要能好好維護銀貨兩訖的雇傭關係,確保貧賤富貴一體適
用的婚姻制度,根本不需其他特殊的「管理」辦法。
而與「問題化」論述恰恰相反的實情是,她╱他們不僅不是「問題」,反而是解決台灣種
種問題的「答案」:解決了台灣男性找不到婚配對象的「問題」!解決了台灣工廠欠缺勞
工的「問題」!解決了台灣老人家無人照顧的「問題」!
無奈的是,台灣向來對東南亞以自居上國,雖然東南亞移民移工替台灣解決了這麼多問題
,我們卻仍防之如賊、嗤之以鼻。常聽到移民官員喜孜孜地宣稱,自己在簽證面談時擋下
多少對疑似假結婚的台越婚姻。也常在移民移工的活動場合,看見神情肅穆、目光兇狠的
警察先生穿梭其間,使命必達似的搜尋著疑似非法外勞者。
尤其在非法外勞議題上,學者、勞工團體已經一再指出問題癥結不在個別外勞,而是不合
理的政策與制度迫使她╱他們逃跑,但政府仍然只願意提出「提高檢舉獎金」之類的技術
性措施,專挑缺乏反抗能力的弱勢雇主與非法外勞施加壓力。讓人不禁懷疑,民代高官插
股跨國人力仲介的傳言是否屬實?
很難責怪第一線的官員和警察,他們只是依法辦事。要怪就怪他們所依據的法條,以及法
條背後所隱含的偏見與歧視。這些偏見與歧視並非一日之寒,自然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
變,但是如果能夠越早開始,如果有更多台灣人願意以寬容、理解的態度面對東南亞移民
移工,她╱他們這股力量,就更能幫助台灣繼續前進。
看見世界之前,先看清自己
認識別人容易,認識自己難。我們得先修正自己的偏見,才能看到完整的世界。台灣汲汲
營營要「走出去」,沒有錯,但其實更應該先看看自己的身邊。
仔細想想,現在幾乎每個台灣人,都有機會接觸到東南亞朋友。親戚朋友中或多或少有人
與東南亞女性結為連理,家庭裡有外籍幫傭、看護,公司工廠裡有外籍勞工,走在街上,
也很容易找到越南河粉、泰國餐廳。她╱他們勇敢地飄洋過海來到台灣,我們有沒有相同
的勇氣,和她╱他們說說話、學兩句英文日文之外的外文?即使功利一點想,就當作不用
買機票就能體驗異國風情,何樂不為?而在認識之後,你會發現,我們大家都一樣,有時
勇敢、有時軟弱、懷抱夢想努力打拚、但也免不了貪嗔痴怨。
我相信,如果能認識得更清楚,偏見與歧視就能相對減少,同時也把自己向上提升一階高
度。如何建立「從台灣出發的世界觀」?就從認識身邊的東南亞移民移工開始。
(原文刊載於《全球中央》第23期2010年11月,本文已將資訊更新)
---------------------------------------------------------------------------
作者介紹:
張正
大學讀的是公共行政,隱約記得這個學科的宗旨是以「公共利益」為目的。畢業後誤打誤
撞進了媒體,在已故老闆Lucie的引領下接觸了東南亞,並參與《四方報》的創辦,從此
找到值得死而後已的打拚方向。《四方報》創辦自2006年,目前有越南、泰國、印尼、菲
律賓、柬埔寨等五個版本,並在2011年獲頒卓越新聞獎基金會之社會公器獎,張正也在
2012年獲得「KEEP WALKING 夢想資助計畫」。「讓弱勢發聲」,是Lucie的墓誌銘,也是
《四方報》的目標。
--
Tags:
社企
All Comments
Related Posts
社會創業-從線性到全方位思考
By Carolina Franco
at 2012-07-02T10:11
at 2012-07-02T10:11
社會創業,用創新屯墾新疆域
By Necoo
at 2012-06-28T21:38
at 2012-06-28T21:38
從資本主義到社會企業
By Carol
at 2012-06-27T10:26
at 2012-06-27T10:26
祝福社企流,屬於你和我的社會企業平台!
By Tom
at 2012-06-27T10:22
at 2012-06-27T10:22
村落婦女是拯救窮人眼睛的最後一哩
By Belly
at 2012-06-25T12:55
at 2012-06-25T1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