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MBA校友訪談實錄-USC - 工管
By Thomas
at 2014-12-31T09:48
at 2014-12-31T09:48
Table of Contents
轉載至http://madamespicy1002.pixnet.net/blog/post/247028152
訪談各校MBA校友的最初的想法,是因為辣椒夫人也是MBA的過來人,覺得若有更多校友分
享他們的經驗,真是美事一樁。只可惜忙碌的校友往往沒有太多時間來寫文,可能像MBA
畢業後就被關在101大樓裡的我一樣,想分享卻力不從心。正好現在我到加州,成了念
UCLA MBA老爺的陪讀, 的確有些「美國時間」,才開始用訪談的方式撰文,將更多校友
的經驗分享出來。更重要的是我認為,考慮花幾百萬投資在MBA的同學,有權力知道更多
MBA的細節。就像我們來加州後才發現,美國各校MBA的狀況和我們過去在台灣的理解很不
同。
每一個MBA program都有不同的特色,而每一位校友的經驗也都是獨特的。相較於訪談在
學中的MBA同學,偏重申請經驗和學校現況的分享,本篇訪問於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USC) Marshall School of Business畢業,MBA後在日本工作六年的優秀校
友Mark,將以他在職場歷練後的角度,來回顧 MBA的經驗。
在台灣出生、加拿大求學的Mark在MBA前,有著在兩地的工作經驗。2008年畢業於USC的
Mark,MBA前在科技公司擔任工程師,當時工作上有些瓶頸,而希望藉由MBA的歷練,在職
涯上有提升和轉換的機會。在USC校友的介紹下,Mark找到位於日本、電子相關產業的
intern工作,該公司每年有固定的global recruitment program,之後也順利拿到
return offer。畢業後的Mark,從MBA前偏技術性的工作,成功轉換至Business Strategy
領域,負責電子商品於國外市場的規劃與開拓。
辣椒夫人對於USC印象最深的,是校友的熱情。Mark說校友connection的強大是USC的特色
之一,開放與互助的氣氛蔚為一種風氣。校友之間的緊密連結,對於資訊的交流上有很大
的幫助。
相較於某些M7學校因為地緣或校友等關係,有比較顯著的focus(例如Columbia在banking
與 finance較強),USC則較為多元,沒有非常集中的focus。但相較之下,因為位於西岸
,在 entertainment 和 high-tec 產業有較強的網絡;以地域來說,校友的network以
L.A.(或加州)與亞洲特別強大。但Mark也不諱言,學校沒有明顯的focus有著一體兩面的
缺點,當USC的同學競爭banking等特定領域的工作時,校友的network可能就不如其他更
focus在此領域的學校。
Mark認為他從USC學生的多元性中受益良多。USC碩士部的國際學生人數達全美之冠,在
Marshall MBA program,Mark認識了不同背景的同學,而這些同學未來想做的事也很不一
樣,不只侷限於Banking或Consulting。他提到有位同學在MBA前是靠玩撲克牌賺錢的
professional poker player,不同背景同學間激盪出的火花,是Mark在USC的驚喜發現
。
令Mark印象深刻的還有USC著名的必修課程-PRIME program,一年級的學生有機會踏出美
國,為太平洋沿岸國家的中大型企業進行consultancy projects,在課程結束前學生需要
親自到該國家,對企業高層進行簡報。Mark當年program從十二月一直進行至隔年的五月
,同學還得同時應付基礎課程與暑期實習的recruiting,Mark說這個經驗讓他更能掌握每
件事情的優先次序。
Mark最後分享了他MBA求職的經驗,提到USC的network的確比較侷限於 L.A.和加州,許多
的國際學生會覺得和自己在MBA前的期待有一段落差。以Mark自己的經驗,他在日本的實
習工作是在校友的介紹後,自己努力去爭取的。除了履歷面試等基本訓練外,學校
career center 對於國際學生的幫助有限,主要是資訊的分享,例如提供美國當地願意雇
用國際學生的企業名單,剩下的努力還是要靠學生自己。
國際學生在美國就業的一大障礙,就是取得雇主贊助的工作簽證。工作簽證的情況大致分
為兩類,一種是某些企業每年有贊助工作簽證的固定名額,另一種是case by case。By
case的公司在徵才之初可能不打算贊助國際學生,但是某些國際學生積極爭取,說服公司
自己是不可多得的優秀人才,最後成功爭取到公司的贊助。台灣學生一般沒有這麼勇於爭
取,所以Mark建議同學可以嘗試更積極地去爭取,向公司展現你的企圖心,雖然不一定會
成功,但不試永遠沒機會。
回顧USC的MBA經驗,Mark覺得最大的收穫,包括和不同背景同學的相處經驗,讓他在現在
的工作上,和各國菁英交手與為公司開疆闢土上,更了解如何應對。而PRIME program的
經驗,培養他在多項任務中,掌握重點與化繁為簡的能力。Mark對正在申請MBA同學的建
議是,好好想思考”Why MBA?”,並且開始想像與規劃自己五至十年的生涯。而就算是就
讀名校,也不要對學校對求職的幫助上有過高或不切實際的期望,要做好自動自發的心理
準備。
非常謝謝Mark的熱心分享!如果對於在日本工作有興趣的朋友,歡迎瀏覽他在Work Life
in Japan的網誌http://www.worklifeinjapan.net/
想了解更多MBA或美國生活的朋友,歡迎加入辣椒夫人臉書
http://www.facebook.com/madamespicy
興趣將MBA經驗分享出來的MBA校友,歡迎聯絡[email protected]
--
訪談各校MBA校友的最初的想法,是因為辣椒夫人也是MBA的過來人,覺得若有更多校友分
享他們的經驗,真是美事一樁。只可惜忙碌的校友往往沒有太多時間來寫文,可能像MBA
畢業後就被關在101大樓裡的我一樣,想分享卻力不從心。正好現在我到加州,成了念
UCLA MBA老爺的陪讀, 的確有些「美國時間」,才開始用訪談的方式撰文,將更多校友
的經驗分享出來。更重要的是我認為,考慮花幾百萬投資在MBA的同學,有權力知道更多
MBA的細節。就像我們來加州後才發現,美國各校MBA的狀況和我們過去在台灣的理解很不
同。
每一個MBA program都有不同的特色,而每一位校友的經驗也都是獨特的。相較於訪談在
學中的MBA同學,偏重申請經驗和學校現況的分享,本篇訪問於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USC) Marshall School of Business畢業,MBA後在日本工作六年的優秀校
友Mark,將以他在職場歷練後的角度,來回顧 MBA的經驗。
在台灣出生、加拿大求學的Mark在MBA前,有著在兩地的工作經驗。2008年畢業於USC的
Mark,MBA前在科技公司擔任工程師,當時工作上有些瓶頸,而希望藉由MBA的歷練,在職
涯上有提升和轉換的機會。在USC校友的介紹下,Mark找到位於日本、電子相關產業的
intern工作,該公司每年有固定的global recruitment program,之後也順利拿到
return offer。畢業後的Mark,從MBA前偏技術性的工作,成功轉換至Business Strategy
領域,負責電子商品於國外市場的規劃與開拓。
辣椒夫人對於USC印象最深的,是校友的熱情。Mark說校友connection的強大是USC的特色
之一,開放與互助的氣氛蔚為一種風氣。校友之間的緊密連結,對於資訊的交流上有很大
的幫助。
相較於某些M7學校因為地緣或校友等關係,有比較顯著的focus(例如Columbia在banking
與 finance較強),USC則較為多元,沒有非常集中的focus。但相較之下,因為位於西岸
,在 entertainment 和 high-tec 產業有較強的網絡;以地域來說,校友的network以
L.A.(或加州)與亞洲特別強大。但Mark也不諱言,學校沒有明顯的focus有著一體兩面的
缺點,當USC的同學競爭banking等特定領域的工作時,校友的network可能就不如其他更
focus在此領域的學校。
Mark認為他從USC學生的多元性中受益良多。USC碩士部的國際學生人數達全美之冠,在
Marshall MBA program,Mark認識了不同背景的同學,而這些同學未來想做的事也很不一
樣,不只侷限於Banking或Consulting。他提到有位同學在MBA前是靠玩撲克牌賺錢的
professional poker player,不同背景同學間激盪出的火花,是Mark在USC的驚喜發現
。
令Mark印象深刻的還有USC著名的必修課程-PRIME program,一年級的學生有機會踏出美
國,為太平洋沿岸國家的中大型企業進行consultancy projects,在課程結束前學生需要
親自到該國家,對企業高層進行簡報。Mark當年program從十二月一直進行至隔年的五月
,同學還得同時應付基礎課程與暑期實習的recruiting,Mark說這個經驗讓他更能掌握每
件事情的優先次序。
Mark最後分享了他MBA求職的經驗,提到USC的network的確比較侷限於 L.A.和加州,許多
的國際學生會覺得和自己在MBA前的期待有一段落差。以Mark自己的經驗,他在日本的實
習工作是在校友的介紹後,自己努力去爭取的。除了履歷面試等基本訓練外,學校
career center 對於國際學生的幫助有限,主要是資訊的分享,例如提供美國當地願意雇
用國際學生的企業名單,剩下的努力還是要靠學生自己。
國際學生在美國就業的一大障礙,就是取得雇主贊助的工作簽證。工作簽證的情況大致分
為兩類,一種是某些企業每年有贊助工作簽證的固定名額,另一種是case by case。By
case的公司在徵才之初可能不打算贊助國際學生,但是某些國際學生積極爭取,說服公司
自己是不可多得的優秀人才,最後成功爭取到公司的贊助。台灣學生一般沒有這麼勇於爭
取,所以Mark建議同學可以嘗試更積極地去爭取,向公司展現你的企圖心,雖然不一定會
成功,但不試永遠沒機會。
回顧USC的MBA經驗,Mark覺得最大的收穫,包括和不同背景同學的相處經驗,讓他在現在
的工作上,和各國菁英交手與為公司開疆闢土上,更了解如何應對。而PRIME program的
經驗,培養他在多項任務中,掌握重點與化繁為簡的能力。Mark對正在申請MBA同學的建
議是,好好想思考”Why MBA?”,並且開始想像與規劃自己五至十年的生涯。而就算是就
讀名校,也不要對學校對求職的幫助上有過高或不切實際的期望,要做好自動自發的心理
準備。
非常謝謝Mark的熱心分享!如果對於在日本工作有興趣的朋友,歡迎瀏覽他在Work Life
in Japan的網誌http://www.worklifeinjapan.net/
想了解更多MBA或美國生活的朋友,歡迎加入辣椒夫人臉書
http://www.facebook.com/madamespicy
興趣將MBA經驗分享出來的MBA校友,歡迎聯絡[email protected]
--
Tags:
工管
All Comments
By Belly
at 2015-01-03T15:14
at 2015-01-03T15:14
By Edward Lewis
at 2015-01-06T15:05
at 2015-01-06T15:05
By Una
at 2015-01-07T03:26
at 2015-01-07T03:26
Related Posts
美國學校在台開課
By Puput
at 2014-12-08T16:25
at 2014-12-08T16:25
找intern的一課-商學院留學生的必讀分享
By Edward Lewis
at 2014-12-08T08:39
at 2014-12-08T08:39
釐清3大迷思,你也可以輕鬆用英文說故事!
By Jacky
at 2014-12-02T13:45
at 2014-12-02T13:45
現在該多做些甚麼?
By Suhail Hany
at 2014-11-23T06:05
at 2014-11-23T06:05
IESE心得分享 + 2014 coffee chat
By Ophelia
at 2014-11-22T08:24
at 2014-11-22T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