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科技業與台灣科技業工作風氣的差別 - 薪水
By Agatha
at 2013-03-01T20:19
at 2013-03-01T20:19
Table of Contents
※ 引述《concen (concen)》之銘言:
: 我有時候 會看一些美國人出版的
: 有關管理、創新的書
: 常常都在講各種問題的解決方式
: 什麼重創新 重思考
: 看了 是覺得蠻有趣的
: 不過看歸看 總覺得跟自已的工作環境 有不少落差
也許, 彼得杜拉克, 比較有時間思考吧
創新的管理方式, 也不過就是, 大公司經過時間考驗的精準管理方式
不在其位, 不謀其政
要是有一間幫自己賺錢的公司
拚了命也會整天笑想怎麼讓公司賺錢吧
: 譬如在講科技業中創業的事情
: 雖然周圍一堆人讀理工
: 但好像很少有聽過比較特別的成功創新/創業例子(是有 但真的很少很少)
: 說真的不知道是自己見識太少 還是怎樣
有可能
: 根據自己的經驗 和新聞媒體 我知道的真的不多(還是很少報)
: 我在想 是台灣的環境比較不同嗎
: 譬如台灣 跟美國 科技業的環境 有沒有比較大的不同點呢
: 我是蠻好奇這點的
這蠻籠統的, 光是兩間公司的制度或商業模式的比較, 就已經可以出書了
文化差異的話, 倒是可以請其他大大補充
: 譬如我自己也是待科技公司(進來兩三年) 還蠻知名的上市公司
: 不過我是行政職啦 不是工程師就是
: 聽說我們公司最近 才開始規劃 關於譬如三年產品遠景的東西
: 但聽說 不甚容易 萬事起頭難
: 不過我是蠻驚訝 原來即使這麼大的公司 最近才開始進行這種規劃
: 可能這是台灣偏製造業的原因? 比較看近不看長...是常聽人這麼說..?
規劃歸規劃
閣下公司是有什麼新產品線正在鋪設, 可以規劃到三年這麼長XD
電子產品的週期淘汰得這麼快, 安撫一下股東有用吧
誰敢保證三年後公司還會在?
: 除了公司遠景規劃
: 工程師對於公司經營的創意/想法/計畫 上面的接受程度
: 各種層面的經營管理等等
: 我不知道會不會有不少差異
只要是人, 就會有差異
: 我是比較想聽到那種實際的經驗
: 譬如有自己或朋友兩種環境都待過的..
: 還是有人可以介紹相關的書籍 當中有探討一些經營管理等的差異的呢
: ※ 編輯: concen 來自: 111.251.188.82 (03/01 18:14)
: → WenliYang:台灣老闆專攻短線 cost down metoo 炒股炒房 誰跟你創新 03/01 18:26
: → afters:風險意識,人家敢賭大、敢投資等成效... 03/01 18:26
: → afters:台灣的老闆只談毛利,所有不能立即轉為獲利的東西都砍光 03/01 18:26
成功的人, 靠著努力、機智、技術本位加上一些運氣, 往上爬了一層樓
成為你所謂的"上面的人"
這些上面的人, 往往還是信任自己過去的成功經驗
因此傾向於"複製"、"擴大" (難聽一點的就是"抄襲"、"壟斷")
而非"研究"、"創新"、"技術門檻"
並不是不想做研發, 因為那是不一定會結果的蘋果樹, 也就是"不確定的利益"
而且擴充產能可以得到更多"確定的利益"
這一點就不分什麼東西方"拓荒者精神"、"安土重遷"
只要有風險評估的基本觀念, 誰都會先選確定可以吃到的糖果
又, 台灣企業的傳統, 仍跳脫不了"家族企業"的階段
第一代通常是苦幹實幹的實業家, 走的是技術本位, 管理是自己摸索出來的方式
一些先進的管理或控股觀念, 往往要靠第二代引入 (ISO或是TQM, 第一代不太理這種東西)
公司要強大, 有三個條件, 家族必須代代出人才, 不能只出一個, 各家不能撕破臉
第二代不爭氣, 第一代衰老了以後, 後面就散了
至於專業的經理人制度, 不是大股東或董事的話, 終究是外人
所謂的大股東嘴臉, 你應該想像得出來
向心力就差了, 你懂吧?
現在職稱講工程師, 很容易讓人搞混
就當成"領薪水的員工吧"?
一句話, 不是股東的話, 很難真心為公司未來付出什麼心力
何況就算有好的意見, 以老闆惦惦的個性 (加薪, 升遷, 成為公司明日之星, 想太多)
該名員工有什麼實質好處或者無形好處?
被老闆讚賞一句, "kevin, 你懂得真多, 讚!!"
就心滿意足了嗎?
--
: 我有時候 會看一些美國人出版的
: 有關管理、創新的書
: 常常都在講各種問題的解決方式
: 什麼重創新 重思考
: 看了 是覺得蠻有趣的
: 不過看歸看 總覺得跟自已的工作環境 有不少落差
也許, 彼得杜拉克, 比較有時間思考吧
創新的管理方式, 也不過就是, 大公司經過時間考驗的精準管理方式
不在其位, 不謀其政
要是有一間幫自己賺錢的公司
拚了命也會整天笑想怎麼讓公司賺錢吧
: 譬如在講科技業中創業的事情
: 雖然周圍一堆人讀理工
: 但好像很少有聽過比較特別的成功創新/創業例子(是有 但真的很少很少)
: 說真的不知道是自己見識太少 還是怎樣
有可能
: 根據自己的經驗 和新聞媒體 我知道的真的不多(還是很少報)
: 我在想 是台灣的環境比較不同嗎
: 譬如台灣 跟美國 科技業的環境 有沒有比較大的不同點呢
: 我是蠻好奇這點的
這蠻籠統的, 光是兩間公司的制度或商業模式的比較, 就已經可以出書了
文化差異的話, 倒是可以請其他大大補充
: 譬如我自己也是待科技公司(進來兩三年) 還蠻知名的上市公司
: 不過我是行政職啦 不是工程師就是
: 聽說我們公司最近 才開始規劃 關於譬如三年產品遠景的東西
: 但聽說 不甚容易 萬事起頭難
: 不過我是蠻驚訝 原來即使這麼大的公司 最近才開始進行這種規劃
: 可能這是台灣偏製造業的原因? 比較看近不看長...是常聽人這麼說..?
規劃歸規劃
閣下公司是有什麼新產品線正在鋪設, 可以規劃到三年這麼長XD
電子產品的週期淘汰得這麼快, 安撫一下股東有用吧
誰敢保證三年後公司還會在?
: 除了公司遠景規劃
: 工程師對於公司經營的創意/想法/計畫 上面的接受程度
: 各種層面的經營管理等等
: 我不知道會不會有不少差異
只要是人, 就會有差異
: 我是比較想聽到那種實際的經驗
: 譬如有自己或朋友兩種環境都待過的..
: 還是有人可以介紹相關的書籍 當中有探討一些經營管理等的差異的呢
: ※ 編輯: concen 來自: 111.251.188.82 (03/01 18:14)
: → WenliYang:台灣老闆專攻短線 cost down metoo 炒股炒房 誰跟你創新 03/01 18:26
: → afters:風險意識,人家敢賭大、敢投資等成效... 03/01 18:26
: → afters:台灣的老闆只談毛利,所有不能立即轉為獲利的東西都砍光 03/01 18:26
成功的人, 靠著努力、機智、技術本位加上一些運氣, 往上爬了一層樓
成為你所謂的"上面的人"
這些上面的人, 往往還是信任自己過去的成功經驗
因此傾向於"複製"、"擴大" (難聽一點的就是"抄襲"、"壟斷")
而非"研究"、"創新"、"技術門檻"
並不是不想做研發, 因為那是不一定會結果的蘋果樹, 也就是"不確定的利益"
而且擴充產能可以得到更多"確定的利益"
這一點就不分什麼東西方"拓荒者精神"、"安土重遷"
只要有風險評估的基本觀念, 誰都會先選確定可以吃到的糖果
又, 台灣企業的傳統, 仍跳脫不了"家族企業"的階段
第一代通常是苦幹實幹的實業家, 走的是技術本位, 管理是自己摸索出來的方式
一些先進的管理或控股觀念, 往往要靠第二代引入 (ISO或是TQM, 第一代不太理這種東西)
公司要強大, 有三個條件, 家族必須代代出人才, 不能只出一個, 各家不能撕破臉
第二代不爭氣, 第一代衰老了以後, 後面就散了
至於專業的經理人制度, 不是大股東或董事的話, 終究是外人
所謂的大股東嘴臉, 你應該想像得出來
向心力就差了, 你懂吧?
現在職稱講工程師, 很容易讓人搞混
就當成"領薪水的員工吧"?
一句話, 不是股東的話, 很難真心為公司未來付出什麼心力
何況就算有好的意見, 以老闆惦惦的個性 (加薪, 升遷, 成為公司明日之星, 想太多)
該名員工有什麼實質好處或者無形好處?
被老闆讚賞一句, "kevin, 你懂得真多, 讚!!"
就心滿意足了嗎?
--
Tags:
薪水
All Comments
Related Posts
傳產製造與服務業
By Charlie
at 2013-03-01T16:17
at 2013-03-01T16:17
離職未於15天前通知要扣一個月薪水?
By David
at 2013-03-01T16:00
at 2013-03-01T16:00
薪資查詢網 分享
By George
at 2013-03-01T15:50
at 2013-03-01T15:50
offer選擇
By Zanna
at 2013-03-01T15:37
at 2013-03-01T15:37
美國長春藤MBA.回台灣薪水約多少?
By Christine
at 2013-03-01T14:24
at 2013-03-01T1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