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砒霜為糖而殺之不成立故意既遂犯? - 考試
By Harry
at 2019-04-27T20:08
at 2019-04-27T20:08
Table of Contents
※ 引述《winterrain (冬天的雨)》之銘言:
: ※ 引述《Rapunzel5566 (Rapunzel)》之銘言
: : 小妹在看易台大的圖說刑法總則一書時,課本提供一個案例是「甲認為砂糖可以毒死
: 人,
: : 因此欲以此方法殺死乙。但甲卻誤把砒霜當成糖,加入乙的飲料中,而後乙毒發身亡
: 。」
: : 個人的想法如下。
: : 客觀上,若無甲加入砒霜於乙的飲料之行為,乙就不會死亡,為不可想像其存在之行
: 為,
: : 具條件因果。歸責面,甲加入砒霜之行為係製造法所不容許之風險,而此風險亦順利
: 實現
: : 於乙死亡上,甲可歸責。
: : 主觀上,甲有意毒死乙。惟甲所認知是乙喝下加入糖的飲料而死,非喝下加入砒霜的
: 飲料
: : 而死,此乃客觀因果歷程和主觀因果歷程相異的因果歷程錯誤。按對應理論,需視錯
: 誤是
: : 否為「無關緊要的不一致」。本題中,甲加入糖之行為非法所禁止的規範,而加入砒
: 霜之
: : 行為係法所禁止的規範,因此客觀上加入糖和主觀上加入砒霜於乙飲料之行為非無關
: 緊要
: : 之不一致,故甲未明知其將砒霜加入乙飲料,甲不具故意。構成要件不成立。
: : 甲不成立故意殺人既遂犯。
: : 但若是醫院案(槍殺乙,但乙在送往醫院途中救護車翻覆,乙不幸身亡)這種案例,
: 是在
: : 客觀歸責部分排除。
: : 所以有點困惑上述案例(誤把砒霜當糖)是應在客觀歸責部分排除,還是應該在主觀
: 部分
: : 排除故意?
: : 還請各位高手賜教~~~
: : [課業] 國考課業相關問題,歷屆考題的討論,如學理觀念的釐清。
: : ===========================板規宣導,ctrl+y可刪除 ========================
: ====
: : (三)課業文規範:
: : 1.課業文不以標題和分類為標準,以文章內容為實質課業文審查。
: : 2.禁止課業文問得答案後刪除,除無人回應外,不論答案正確與否,均禁止刪除。
: : 3.發表課業文應附上來源、題目、自己解題想法,違者刪除。
: : 4.國考歷屆考題與考題觀念討論(書裡看到的選這個)請附上想法、出處。
: : ==========================================================================
: ====
: : 備註:刪除文章會進入垃圾桶並不會消失,所以自刪課業文絕對能查的到!!
: 這是蔡聖偉引進國內的學說
: 故意既遂歸責
: https://i.imgur.com/BOGZKnv.jpg
: 上面就是他書中舉的例子
: 基本上一樣
: 故意既遂歸責是說
: 在審查故意既遂犯時
: 如果客觀上的事實構成要件該當
: 行為人主觀上認識或想像的的事實也構成要件
: 該當
: 還要審查客觀構成要件該當事實
: 是否能夠評價為受行為人故意所支配
: 如果是 才能說客觀構成要件該當事實
: 是行為人的作品 成立故意既遂犯
: 簡單的方法是尋找主客觀兩者重合的部份
: 看看是否成立故意既遂犯
: 本例中
: 行為人的犯罪計畫是砂糖毒死人
: 客觀上是砒霜毒死人
: 砒霜毒死人已經脫離砂糖毒死人的支配範圍
: 主客觀兩者重合的部份是甲拿了一個白色結晶體給乙吃
: 這樣會吃死人嗎? 應該是不會的
: 所以客觀上乙的死亡結果不能歸責於甲的殺人故意
: 甲不能成立殺人既遂犯
: 分別檢討未遂犯和過失犯
借個標題問
是否可借用法定符合說
此種錯誤在刑法上不具重要性
甲的確想殺乙
甲誤用砒霜殺人
不阻卻甲殺乙意圖
成立故意殺人既遂犯
:
: ----
: Sent from BePTT
--
: ※ 引述《Rapunzel5566 (Rapunzel)》之銘言
: : 小妹在看易台大的圖說刑法總則一書時,課本提供一個案例是「甲認為砂糖可以毒死
: 人,
: : 因此欲以此方法殺死乙。但甲卻誤把砒霜當成糖,加入乙的飲料中,而後乙毒發身亡
: 。」
: : 個人的想法如下。
: : 客觀上,若無甲加入砒霜於乙的飲料之行為,乙就不會死亡,為不可想像其存在之行
: 為,
: : 具條件因果。歸責面,甲加入砒霜之行為係製造法所不容許之風險,而此風險亦順利
: 實現
: : 於乙死亡上,甲可歸責。
: : 主觀上,甲有意毒死乙。惟甲所認知是乙喝下加入糖的飲料而死,非喝下加入砒霜的
: 飲料
: : 而死,此乃客觀因果歷程和主觀因果歷程相異的因果歷程錯誤。按對應理論,需視錯
: 誤是
: : 否為「無關緊要的不一致」。本題中,甲加入糖之行為非法所禁止的規範,而加入砒
: 霜之
: : 行為係法所禁止的規範,因此客觀上加入糖和主觀上加入砒霜於乙飲料之行為非無關
: 緊要
: : 之不一致,故甲未明知其將砒霜加入乙飲料,甲不具故意。構成要件不成立。
: : 甲不成立故意殺人既遂犯。
: : 但若是醫院案(槍殺乙,但乙在送往醫院途中救護車翻覆,乙不幸身亡)這種案例,
: 是在
: : 客觀歸責部分排除。
: : 所以有點困惑上述案例(誤把砒霜當糖)是應在客觀歸責部分排除,還是應該在主觀
: 部分
: : 排除故意?
: : 還請各位高手賜教~~~
: : [課業] 國考課業相關問題,歷屆考題的討論,如學理觀念的釐清。
: : ===========================板規宣導,ctrl+y可刪除 ========================
: ====
: : (三)課業文規範:
: : 1.課業文不以標題和分類為標準,以文章內容為實質課業文審查。
: : 2.禁止課業文問得答案後刪除,除無人回應外,不論答案正確與否,均禁止刪除。
: : 3.發表課業文應附上來源、題目、自己解題想法,違者刪除。
: : 4.國考歷屆考題與考題觀念討論(書裡看到的選這個)請附上想法、出處。
: : ==========================================================================
: ====
: : 備註:刪除文章會進入垃圾桶並不會消失,所以自刪課業文絕對能查的到!!
: 這是蔡聖偉引進國內的學說
: 故意既遂歸責
: https://i.imgur.com/BOGZKnv.jpg
: 上面就是他書中舉的例子
: 基本上一樣
: 故意既遂歸責是說
: 在審查故意既遂犯時
: 如果客觀上的事實構成要件該當
: 行為人主觀上認識或想像的的事實也構成要件
: 該當
: 還要審查客觀構成要件該當事實
: 是否能夠評價為受行為人故意所支配
: 如果是 才能說客觀構成要件該當事實
: 是行為人的作品 成立故意既遂犯
: 簡單的方法是尋找主客觀兩者重合的部份
: 看看是否成立故意既遂犯
: 本例中
: 行為人的犯罪計畫是砂糖毒死人
: 客觀上是砒霜毒死人
: 砒霜毒死人已經脫離砂糖毒死人的支配範圍
: 主客觀兩者重合的部份是甲拿了一個白色結晶體給乙吃
: 這樣會吃死人嗎? 應該是不會的
: 所以客觀上乙的死亡結果不能歸責於甲的殺人故意
: 甲不能成立殺人既遂犯
: 分別檢討未遂犯和過失犯
借個標題問
是否可借用法定符合說
此種錯誤在刑法上不具重要性
甲的確想殺乙
甲誤用砒霜殺人
不阻卻甲殺乙意圖
成立故意殺人既遂犯
:
: ----
: Sent from BePTT
--
Tags:
考試
All Comments
By Ursula
at 2019-05-01T16:33
at 2019-05-01T16:33
By Queena
at 2019-05-04T00:02
at 2019-05-04T00:02
By Sierra Rose
at 2019-05-06T18:24
at 2019-05-06T18:24
By Poppy
at 2019-05-07T00:31
at 2019-05-07T00:31
By Robert
at 2019-05-11T14:49
at 2019-05-11T14:49
By Regina
at 2019-05-13T13:58
at 2019-05-13T13:58
By Isla
at 2019-05-15T15:57
at 2019-05-15T15:57
By Edith
at 2019-05-17T10:27
at 2019-05-17T10:27
By Margaret
at 2019-05-18T12:14
at 2019-05-18T12:14
By Caroline
at 2019-05-21T05:45
at 2019-05-21T05:45
By Jacob
at 2019-05-25T04:26
at 2019-05-25T04:26
Related Posts
誤砒霜為糖而殺之不成立故意既遂犯?
By Ingrid
at 2019-04-27T15:21
at 2019-04-27T15:21
公司法分派現金股利
By Brianna
at 2019-04-27T12:52
at 2019-04-27T12:52
AICPA關島考友
By Dorothy
at 2019-04-27T06:49
at 2019-04-27T06:49
台電招考826人 雇用起薪3.1萬
By Eartha
at 2019-04-27T06:16
at 2019-04-27T06:16
更改考試地點
By Oliver
at 2019-04-27T03:20
at 2019-04-27T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