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來的105年關務三等財稅行政上榜心得 - 考試
By Barb Cronin
at 2017-02-01T16:25
at 2017-02-01T16:25
Table of Contents
105年關務三等財稅行政上榜心得
成績
105年
法學知識 86
國 文 63
行 政 法 29
民 法 51
英 文 78
財政學 56
國貿實務 30
總成績 54.10
錄取標準 53.66
錄取
前言:
四等不一定比三等好考。雖然錄取人數較多,但報名人數更多。
此次考試運氣甚於實力
其實主要準備的不是關務特考XD
背景:
國立大學文學士、碩士畢業,大學時曾修過經濟系的一些課程。
研究所時便對未來感到不安,退伍後更是惶惶不可終日。
對是否走上公職之路,心意更為不確。
在心猿意馬、逃避現實、補習、計畫助理、兼職中度過數年。
(有志青年不要學,是大忌。虛耗青春,態度過於消極更要不得)
參與大大小小考試皆一敗塗地、鎩羽而歸(其中亦包括關務四等一般行政2次)
唯一幸運的是家中經濟無虞、父母多有包容。汗顏汗顏。
103年僥倖錄取上一家市營公司擔任職員,同事多年輕、富朝氣與活力,眾人亦多懂相互扶
持互助,氣氛尚算融洽。唯公司福利、政策、諸多作為難令人有正面思考,或對未來產生
憧憬。加上工作量壓縮到下班時間,離家又有點遠,遂萌生辭職之念。
104年底辭職重新投入國考。每天上視訊班的課程,餘時至圖書館看書。早出晚歸,作息
固定。會考關務三等財稅行政的原因是想說在過去補習的基礎上,再多念兩科(民法、國
際貿易實務),何不嘗試看看,反正是首次嘗試考關務三等。
法學知識:
倚靠過去補習的基礎及上陳治宇的法學緒論,多做題目,多翻法條。因為其他的法科也需
要。
國文:
閱讀及作文,完全地吃老本,文科出身還有點基礎,腦袋有甚麼名言錦句,能切合主題者
,儘量寫入文章。公文則參照林嵩所上的公文寫作技巧。
行政法:
上的是陳治宇的行政法,內容豐富且博雜。儘量做到上完課後複習,重新思考、理解。但
明顯練習不夠,不夠熟稔,結果反映在分數上。
民法:
上的是裕樹開的四十餘堂民法課程。由於之前只有法緒基礎,只能做到上完課後即刻複習
,反覆思考觀念、重點、爭點、多翻法條,並模仿老師發的解答解題。基礎甚為薄弱,主
要為應付考試所用。
英文:
吃過去英文的老本,並重新透過閱讀與寫作練習,了解句子結構,恢復語感。
單字則在閱讀時順便查找、記憶
財政學:
上的是林泉的財政學,上完課即刻複習並練習畫圖及計算。其教授的圖形和計算其實不會
特別複雜。老師上課也曾強調改題老師也不會想看到太複雜的圖形與瑣碎的計算,觀念正
確能讓其一目瞭然才是重點。
國貿實務:
閱讀書目
【國際貿易實務】第12版 張錦源、康惠芬合著
利用每日從圖書館返家後一些時間,勉力地將其閱讀完,因為幾乎沒有基礎,也不甚有興
趣。作答時倚靠閱讀的記憶及過去大學時代上產業經濟學的基礎回答,自然也反映在分數
上。
心得:
國考之路漫長,唯勤是用。除卻佼佼者或受上天眷顧之人,多數人皆需投注大量時間和心
力。如何分配時間、自我管理、持續不懈、做好心理建設,前輩先進多已提供許多寶貴意
見,個人不贅言。只單純分享經驗。
之前上完班回家看書,卻精神不濟、成效不彰,也無法百分百恪守時間管理。
全職準備考試,內心總不踏實,同儕朋友多有所成,自己卻身無所恃。
兩種情況吾兼有之,箇中煎熬滋味或只有國考生才能懂。
有時會經過雙連站的文昌祠,順道參拜,尋求心靈的寄託與上天之庇佑。
此次得中,運氣甚於實力,蓋因各科不熟悉之處仍甚多,或真得庇祐。
幾乎不用操心家中事務亦為重點,只能感謝父母的寬待。
吾例正反面經驗皆有,唯望願者不重蹈覆轍;意者或有所得,與諸位共勉。
[心得] 考試、上榜、落榜、讀書...等心得文。
發表心得文為分享之用,除作者主動贈書、提供筆記外,
不得要求上榜者贈送書籍、提供筆記等不正邀約,
違者依照版規處置。
--
成績
105年
法學知識 86
國 文 63
行 政 法 29
民 法 51
英 文 78
財政學 56
國貿實務 30
總成績 54.10
錄取標準 53.66
錄取
前言:
四等不一定比三等好考。雖然錄取人數較多,但報名人數更多。
此次考試運氣甚於實力
其實主要準備的不是關務特考XD
背景:
國立大學文學士、碩士畢業,大學時曾修過經濟系的一些課程。
研究所時便對未來感到不安,退伍後更是惶惶不可終日。
對是否走上公職之路,心意更為不確。
在心猿意馬、逃避現實、補習、計畫助理、兼職中度過數年。
(有志青年不要學,是大忌。虛耗青春,態度過於消極更要不得)
參與大大小小考試皆一敗塗地、鎩羽而歸(其中亦包括關務四等一般行政2次)
唯一幸運的是家中經濟無虞、父母多有包容。汗顏汗顏。
103年僥倖錄取上一家市營公司擔任職員,同事多年輕、富朝氣與活力,眾人亦多懂相互扶
持互助,氣氛尚算融洽。唯公司福利、政策、諸多作為難令人有正面思考,或對未來產生
憧憬。加上工作量壓縮到下班時間,離家又有點遠,遂萌生辭職之念。
104年底辭職重新投入國考。每天上視訊班的課程,餘時至圖書館看書。早出晚歸,作息
固定。會考關務三等財稅行政的原因是想說在過去補習的基礎上,再多念兩科(民法、國
際貿易實務),何不嘗試看看,反正是首次嘗試考關務三等。
法學知識:
倚靠過去補習的基礎及上陳治宇的法學緒論,多做題目,多翻法條。因為其他的法科也需
要。
國文:
閱讀及作文,完全地吃老本,文科出身還有點基礎,腦袋有甚麼名言錦句,能切合主題者
,儘量寫入文章。公文則參照林嵩所上的公文寫作技巧。
行政法:
上的是陳治宇的行政法,內容豐富且博雜。儘量做到上完課後複習,重新思考、理解。但
明顯練習不夠,不夠熟稔,結果反映在分數上。
民法:
上的是裕樹開的四十餘堂民法課程。由於之前只有法緒基礎,只能做到上完課後即刻複習
,反覆思考觀念、重點、爭點、多翻法條,並模仿老師發的解答解題。基礎甚為薄弱,主
要為應付考試所用。
英文:
吃過去英文的老本,並重新透過閱讀與寫作練習,了解句子結構,恢復語感。
單字則在閱讀時順便查找、記憶
財政學:
上的是林泉的財政學,上完課即刻複習並練習畫圖及計算。其教授的圖形和計算其實不會
特別複雜。老師上課也曾強調改題老師也不會想看到太複雜的圖形與瑣碎的計算,觀念正
確能讓其一目瞭然才是重點。
國貿實務:
閱讀書目
【國際貿易實務】第12版 張錦源、康惠芬合著
利用每日從圖書館返家後一些時間,勉力地將其閱讀完,因為幾乎沒有基礎,也不甚有興
趣。作答時倚靠閱讀的記憶及過去大學時代上產業經濟學的基礎回答,自然也反映在分數
上。
心得:
國考之路漫長,唯勤是用。除卻佼佼者或受上天眷顧之人,多數人皆需投注大量時間和心
力。如何分配時間、自我管理、持續不懈、做好心理建設,前輩先進多已提供許多寶貴意
見,個人不贅言。只單純分享經驗。
之前上完班回家看書,卻精神不濟、成效不彰,也無法百分百恪守時間管理。
全職準備考試,內心總不踏實,同儕朋友多有所成,自己卻身無所恃。
兩種情況吾兼有之,箇中煎熬滋味或只有國考生才能懂。
有時會經過雙連站的文昌祠,順道參拜,尋求心靈的寄託與上天之庇佑。
此次得中,運氣甚於實力,蓋因各科不熟悉之處仍甚多,或真得庇祐。
幾乎不用操心家中事務亦為重點,只能感謝父母的寬待。
吾例正反面經驗皆有,唯望願者不重蹈覆轍;意者或有所得,與諸位共勉。
[心得] 考試、上榜、落榜、讀書...等心得文。
發表心得文為分享之用,除作者主動贈書、提供筆記外,
不得要求上榜者贈送書籍、提供筆記等不正邀約,
違者依照版規處置。
--
All Comments
By Jake
at 2017-02-03T05:25
at 2017-02-03T05:25
By Jessica
at 2017-02-04T06:39
at 2017-02-04T06:39
By Skylar Davis
at 2017-02-06T19:36
at 2017-02-06T19:36
By Daph Bay
at 2017-02-10T09:04
at 2017-02-10T09:04
By Ivy
at 2017-02-12T16:29
at 2017-02-12T16:29
By Ina
at 2017-02-16T10:03
at 2017-02-16T10:03
By Daniel
at 2017-02-17T06:58
at 2017-02-17T06:58
By Michael
at 2017-02-20T01:06
at 2017-02-20T01:06
By Kama
at 2017-02-24T15:05
at 2017-02-24T15:05
By Ina
at 2017-02-24T16:52
at 2017-02-24T16:52
By Bennie
at 2017-02-28T09:58
at 2017-02-28T09:58
By Hedda
at 2017-03-01T01:54
at 2017-03-01T01:54
By Emma
at 2017-03-02T06:29
at 2017-03-02T06:29
Related Posts
105律師心得文(勞社組)
By Jacob
at 2017-02-01T13:34
at 2017-02-01T13:34
一堆罰錢的法條該怎麼唸?
By Ula
at 2017-02-01T13:00
at 2017-02-01T13:00
105年一班行政警察刑法第一題
By Isabella
at 2017-02-01T12:23
at 2017-02-01T12:23
鐵路特考佐級
By Andy
at 2017-02-01T09:57
at 2017-02-01T09:57
105律師(智財組)
By Steve
at 2017-01-31T23:28
at 2017-01-31T2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