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免費豪華員工餐、Netflix無上限年 - 離職
By Carol
at 2020-09-05T21:42
at 2020-09-05T21:42
Table of Contents
Google免費豪華員工餐、Netflix無上限年假,其實都是老闆的陰謀?矽谷圈內人揭高福
利背後真相
https://www.storm.mg/lifestyle/2975318?mode=whole
矽谷科技公司提供的福利非常豐富,尤其是名氣響叮噹的FAANG(Facebook、Amazon、
Apple、Netflix、Google)。這些福利無疑是公司爭搶高階人力資源的手段,能應徵上這
些公司的員工們也有足夠的智力能夠看穿這件事。與某些文章暗示的不同,這些公司的員
工才不是什麼被佔了便宜還對公司感激涕零的白癡。應徵不上這些公司的酸民們可以停止
同情高科技人才了。
就如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費德曼所說的:「企業唯一的社會責任就是獲利。」人們本就不
應該期望矽谷企業做無謂的慈善,有實力能進入這些公司的員工們在做職涯選擇的時候,
也是心知肚明的,就算公司號稱是「大家庭」也不會有人天真到把這個口號信以為真。
當你有這樣的基本認知才能理性而正常地看待這些公司,而不是用過高的標準,抱著過高
的期待,將企業當做慈善事業審視。
通常Google或Facebook等「較老牌」或是招牌已經足夠醒目的企業是以整套package(
compensation,年薪,包含基本薪資、股票、紅利、福利等等)或企業穩定度來吸引人才
。新創公司或起飛階段的企業,如Netflix,則是利用標新立異的福利或令人下巴掉下來
的高薪來搶人。
越是急於發展的企業,他們的福利會越是引起矚目、越是令人感到不可思議,也越是容易
上媒體版面而受到廣泛討論,不但會達到公司想要的廣告效果,也引起業外人士用自己經
驗推測出來的指指點點。不論如何,這種不可思議會逐漸變成矽谷的常態,因為其他企業
可能會紛紛跟進。這可不是什麼畸形風潮,而是正當的徵才手段。會認為這個風潮很畸形
的,八成是這些公司不會要的人才。
Google創辦人之一謝蓋爾布林(Sergey Brin)曾說:「任何人都不該距離食物200英尺(
60公尺)遠。」
一句話,就概括了Google的免費食物政策。Google初創之時,為了吸引人才,將自己打造
成軟體工程師的天堂,彷彿是大學園區的延伸,與一般企業不同,他們不去計較每位員工
能分到的辦公空間,幅員廣闊的園區(campus)處處都是遊戲間、沖澡間、健身房、游泳
池、排球場、餐廳等等設施,彷彿將員工養在自給自足的生態圈,什麼設施都應有盡有。
那時的免費午餐甚至有龍蝦與酒水,但自從打出名號後,免費午餐豪華程度已不能同日而
語,中規中矩而不失美味的各國餐點取代了龍蝦。
儘管如此,Google還是鼓勵員工要吃得健康,像是,他們會故意將含糖飲料藏在冰箱下層
的霧化玻璃後面,員工能見且輕易取得的位置放的反而是無糖飲料或水,他們也會選用上
好的在地食材,並將每一道菜的原料貼在每道菜旁邊,貼心地預防有人吃到過敏原。
就如Sergey Brin所說的,Google每60公尺內,你若是沒有看到餐廳,就會在轉角看到一
個microkitchen(微型廚房),而這些原本充滿冰淇淋與甜點的microkitchen現在則是改
成供應各種低糖健康的穀類麥片、沙拉吧或水果。Google免費食物政策,為的不僅是讓員
工能不出園區便能享受美食,這麼做也能拉近同事之間的情誼,中午大家可以一起吃飯,
去microkitchen的路上也能與同事打招呼,Google似乎也策略性地將microkitchen放在不
同部門中間,鼓勵員工可以跨部門集思廣益與互動(cross team brain storming or
interaction)。Google希望將公司營造成「大家庭」,而他們的免費食物政策是營造「
大家庭感」的其中一環。(當然「大家庭」的定義,只針對高度貢獻的員工,下次再談。
)
每位員工,尤其是軟體工程師等高薪人才被公司照顧得好好的,只需要在那裡安心貢獻腦
力,這不僅對員工有利,對公司來說也是划算的事情。因為高薪人才產值高,以公司角度
來看,不應該浪費軟體工程師的時間在開車或排隊購買食物上,這免不了不知情的外人一
頓批評:「免費餐食對Google來說,不過是最廉價的投資。企業不過是想當時薪小偷,利
用唾手可得的食物,讓員工減少走動機會,從員工身上偷取工作時數。」
這些人知道高科技人士,尤其軟體工程師的效能,不是用你投入多少時間或打了幾行code
衡量嗎?你以為用整天打了幾千行亂碼也配稱上好的工程師嗎?工程師的工作是用時薪算
的嗎?
大部分矽谷工程師的工作是責任制,責任制就是只要自己安排時間將事情做好,剩下的時
間就可以自己利用。如果是責任制,那提供員工方便不是更好嗎?這樣會有更多休息時間
啊!這是一個很簡單的道理,動動大腦,假設你是台灣的一個上班族,中午休息時間只有
一小時,一小時之內你可以花在吃飯+午休或者排隊+吃飯,如果兩種選擇的食物品質都
一樣,你要選排隊+吃飯嗎?
「公司提供免費餐點之後,員工早上抵達的時間平均提早二十分鐘,中午休息平均減少一
個小時,晚上下班平均延後一個小時。提供白吃的三餐,每個員工相當於每天無條件自願
多做兩個小時的工作。」
你是不是沒認識十一點上班,三點就下班休息的Google工程師呀?
有些人說「免費餐食能轉換成榮耀及對公司的忠誠」,那就更幽默了。Apple與Amazon就
不提供免費餐食,也沒見過哪個Google或Facebook員工因為留戀免費餐食而拒絕跳槽到
Apple與Amazon。員工會不會跳槽,除了因為向心力,也會評估薪資福利,若對方願意高
薪挖角,很多人是願意去的。不僅如此,也要看喜不喜歡該公司文化、產品或是工作內容
,這才是人才真正在意的。就算真的很在乎免費餐食,Facebook與Google的員工也可以互
跳,更何況有免費餐食的公司在矽谷比比皆是。
Google的高薪人才其實吃得也不多,不少人都挑沙拉吃,畢竟高收入的人會努力維持健康
。獲利最大的Google員工,反而是像廚房工作者的約聘工,我就曾看過有約聘工一人拿十
片pizza外帶走。Google的工程師,反而不會去計較要吃什麼。Google的員工餐比
Facebook差,也沒有聽說Google員工會為了員工餐跳槽到Facebook。
「Google員工會以免費午餐為榮,比薪水還令人感到驕傲。」一點都不,Google員工會認
為免費午餐很正常,是標配,沒什麼好炫耀的,也不會對公司感激得五體投地。這個道理
很簡單,因為只要是人就都會習慣的,這種心理狀態叫做entitled:「沒有會有點失望,
有也不覺得有什麼了不起。」就像如果每個人家裡都有一台Dyson吹風機,那也不會有人
因為自己擁有Dyson吹風機為榮。如果有人每天送你一台iPhone,你也不會覺得iPhone有
什麼了不起。天天吃鮑魚的人,也會對鮑魚見怪不怪。另一個原因是,免費食物也不是只
有Google有,所以是要驕傲什麼?有些人戲稱矽谷公司提供的是「人神共憤或驚世駭俗的
福利」,純粹是因為自己得不到才會用這樣大驚小怪的說詞。說真的,我還真沒看過
Google員工到處炫耀免費午餐,可能我的朋友都比較良善吧!
豪華的免費餐食曾是Google吸引人才的招數,現在無限年假也是Netflix的新招。
在Netflix的官網,你可以找到這樣一段話:「我們希望創造一個大家都能開心工作的夢
幻團隊(dream team),而我們對dream team的定義不是壽司、豪華健身房、辦公室或派
對,而是你能與高效、表現卓越的組員合作,能以身為這樣高效組織的一份子,而感到滿
足或有巨大的成就感。」
與草創的Google相同,Netflix也試圖用奇特的政策殺出一條血路。這時免費午餐、按摩
、健身房早已成為矽谷公司的標配,沒什麼了不起,這些東西對年輕的Netflix來說,不
是徵才策略的重點,因為免費食物、健身房這些矽谷常態,對軟體工程師沒有「廣告效果
」。Netflix現在每分錢都要花在刀口上,要花在「廣告」上,所以越浮誇,越與眾不同
的福利越好,像是無限制的年假、一年帶薪產假或高於業界的薪資等等。
不過有別於Google,Netflix的口號是:「We are a team, not a family.」據媒體統計
,一年毫不留情裁掉高達8%以上的員工,所以有人吃味又假裝精打細算地批評:「就算
Netflix年假是無上限,也不是每個人都能夠安心地使用這項福利,尤其是臉皮薄的華人
更是吃虧。」
可惜,就算有人抨擊Netflix這種作法,Netflix還是以自己的獨創旗幟號招到許多認同他
們文化的員工。而這些能錄取Netflix的人,不論是不是華人,可一點都不笨,當然是衡
量完自身條件以及公司開出的條件之後才做出的選擇。
「Netflix員工天天如履薄冰地工作,深怕被炒魷魚」,「Be ready to be kicked out,
be ready to be kicked out every day. (準備好隨時會滾蛋,天天如此!)」這是外
人對Netflix的誤解,據我的朋友所說,Netflix吸引到的人大都是其他公司的資深工程師
,在工作上通常遊刃有餘。Netflix提供的假期自由度對這些有工作能力的人反而能提供
更好的work life balance。事實上,根據Blind app做的調查,Netflix以86%拿下最高的
員工滿意度,工程師這種工作是不需要拼工時的,更何況就算被炒魷魚了,Netflix還提
供離職員工慷慨的四個月起跳全薪,讓你這個「前員工」無憂無慮地滾蛋。
員工對Netflix政策也有足夠心理準備,他們不是誤跳陷阱的單純小白兔,因為Netflix開
宗明義就告訴他們:「我們是奧林匹克球隊,不是家人。你不會永遠待在隊上。球員或許
會因為被開除而感到失落,但這不是羞恥之事。」Netflix也不是如謠傳那樣,每年固定
炒魷魚表現最差的10%員工,他們使用的是「keeper test」這個策略。所謂「keeper
test」一言以蔽之是指,主管(manager)在員工提出離職時,要不帶情感地自問:「如
果這個組員(team member)想要跳槽到其他公司(想必也是FAANG),我願意花多少精力
(或錢錢)留住他?」如果主管認為這個組員不值得提高薪資慰留,那就讓他走。這個策
略不是分級評鑑,也不是季節性考核(季節性考核對部分員工來說可能是壓力),甚至也
不是一個硬性規定,反而是一種文化或準則(rule of thumb),實不實踐取決於管理階
層個人意願。真正有實力的人,怎麼會怕被炒魷魚,而沒實力的人怎麼又進得了Netflix
?Netflix待不下去,還有其他公司呢!
想當初連Google豪華餐點都能成為被批評的對象:「Google這麼養員工,員工少了為取得
食物該走的步數,會變得又肥又不健康。」果真是樹大招風,大公司做什麼都能讓圈外人
有意見。高福利與高薪對員工來說,才不是什麼傳染病,低薪、低福利與不實流言才是。
有才華的人,千萬不要被那些似是而非,又不敢寫明確主詞的文章給騙了,他們也只敢搬
出大公司Google與Netflix,然後再開始描繪一般小公司或台灣產業的奇葩現象,讓你誤
以為Google與Netflix就是這麼可怕。做為員工本就該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工作。
--
利背後真相
https://www.storm.mg/lifestyle/2975318?mode=whole
矽谷科技公司提供的福利非常豐富,尤其是名氣響叮噹的FAANG(Facebook、Amazon、
Apple、Netflix、Google)。這些福利無疑是公司爭搶高階人力資源的手段,能應徵上這
些公司的員工們也有足夠的智力能夠看穿這件事。與某些文章暗示的不同,這些公司的員
工才不是什麼被佔了便宜還對公司感激涕零的白癡。應徵不上這些公司的酸民們可以停止
同情高科技人才了。
就如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費德曼所說的:「企業唯一的社會責任就是獲利。」人們本就不
應該期望矽谷企業做無謂的慈善,有實力能進入這些公司的員工們在做職涯選擇的時候,
也是心知肚明的,就算公司號稱是「大家庭」也不會有人天真到把這個口號信以為真。
當你有這樣的基本認知才能理性而正常地看待這些公司,而不是用過高的標準,抱著過高
的期待,將企業當做慈善事業審視。
通常Google或Facebook等「較老牌」或是招牌已經足夠醒目的企業是以整套package(
compensation,年薪,包含基本薪資、股票、紅利、福利等等)或企業穩定度來吸引人才
。新創公司或起飛階段的企業,如Netflix,則是利用標新立異的福利或令人下巴掉下來
的高薪來搶人。
越是急於發展的企業,他們的福利會越是引起矚目、越是令人感到不可思議,也越是容易
上媒體版面而受到廣泛討論,不但會達到公司想要的廣告效果,也引起業外人士用自己經
驗推測出來的指指點點。不論如何,這種不可思議會逐漸變成矽谷的常態,因為其他企業
可能會紛紛跟進。這可不是什麼畸形風潮,而是正當的徵才手段。會認為這個風潮很畸形
的,八成是這些公司不會要的人才。
Google創辦人之一謝蓋爾布林(Sergey Brin)曾說:「任何人都不該距離食物200英尺(
60公尺)遠。」
一句話,就概括了Google的免費食物政策。Google初創之時,為了吸引人才,將自己打造
成軟體工程師的天堂,彷彿是大學園區的延伸,與一般企業不同,他們不去計較每位員工
能分到的辦公空間,幅員廣闊的園區(campus)處處都是遊戲間、沖澡間、健身房、游泳
池、排球場、餐廳等等設施,彷彿將員工養在自給自足的生態圈,什麼設施都應有盡有。
那時的免費午餐甚至有龍蝦與酒水,但自從打出名號後,免費午餐豪華程度已不能同日而
語,中規中矩而不失美味的各國餐點取代了龍蝦。
儘管如此,Google還是鼓勵員工要吃得健康,像是,他們會故意將含糖飲料藏在冰箱下層
的霧化玻璃後面,員工能見且輕易取得的位置放的反而是無糖飲料或水,他們也會選用上
好的在地食材,並將每一道菜的原料貼在每道菜旁邊,貼心地預防有人吃到過敏原。
就如Sergey Brin所說的,Google每60公尺內,你若是沒有看到餐廳,就會在轉角看到一
個microkitchen(微型廚房),而這些原本充滿冰淇淋與甜點的microkitchen現在則是改
成供應各種低糖健康的穀類麥片、沙拉吧或水果。Google免費食物政策,為的不僅是讓員
工能不出園區便能享受美食,這麼做也能拉近同事之間的情誼,中午大家可以一起吃飯,
去microkitchen的路上也能與同事打招呼,Google似乎也策略性地將microkitchen放在不
同部門中間,鼓勵員工可以跨部門集思廣益與互動(cross team brain storming or
interaction)。Google希望將公司營造成「大家庭」,而他們的免費食物政策是營造「
大家庭感」的其中一環。(當然「大家庭」的定義,只針對高度貢獻的員工,下次再談。
)
每位員工,尤其是軟體工程師等高薪人才被公司照顧得好好的,只需要在那裡安心貢獻腦
力,這不僅對員工有利,對公司來說也是划算的事情。因為高薪人才產值高,以公司角度
來看,不應該浪費軟體工程師的時間在開車或排隊購買食物上,這免不了不知情的外人一
頓批評:「免費餐食對Google來說,不過是最廉價的投資。企業不過是想當時薪小偷,利
用唾手可得的食物,讓員工減少走動機會,從員工身上偷取工作時數。」
這些人知道高科技人士,尤其軟體工程師的效能,不是用你投入多少時間或打了幾行code
衡量嗎?你以為用整天打了幾千行亂碼也配稱上好的工程師嗎?工程師的工作是用時薪算
的嗎?
大部分矽谷工程師的工作是責任制,責任制就是只要自己安排時間將事情做好,剩下的時
間就可以自己利用。如果是責任制,那提供員工方便不是更好嗎?這樣會有更多休息時間
啊!這是一個很簡單的道理,動動大腦,假設你是台灣的一個上班族,中午休息時間只有
一小時,一小時之內你可以花在吃飯+午休或者排隊+吃飯,如果兩種選擇的食物品質都
一樣,你要選排隊+吃飯嗎?
「公司提供免費餐點之後,員工早上抵達的時間平均提早二十分鐘,中午休息平均減少一
個小時,晚上下班平均延後一個小時。提供白吃的三餐,每個員工相當於每天無條件自願
多做兩個小時的工作。」
你是不是沒認識十一點上班,三點就下班休息的Google工程師呀?
有些人說「免費餐食能轉換成榮耀及對公司的忠誠」,那就更幽默了。Apple與Amazon就
不提供免費餐食,也沒見過哪個Google或Facebook員工因為留戀免費餐食而拒絕跳槽到
Apple與Amazon。員工會不會跳槽,除了因為向心力,也會評估薪資福利,若對方願意高
薪挖角,很多人是願意去的。不僅如此,也要看喜不喜歡該公司文化、產品或是工作內容
,這才是人才真正在意的。就算真的很在乎免費餐食,Facebook與Google的員工也可以互
跳,更何況有免費餐食的公司在矽谷比比皆是。
Google的高薪人才其實吃得也不多,不少人都挑沙拉吃,畢竟高收入的人會努力維持健康
。獲利最大的Google員工,反而是像廚房工作者的約聘工,我就曾看過有約聘工一人拿十
片pizza外帶走。Google的工程師,反而不會去計較要吃什麼。Google的員工餐比
Facebook差,也沒有聽說Google員工會為了員工餐跳槽到Facebook。
「Google員工會以免費午餐為榮,比薪水還令人感到驕傲。」一點都不,Google員工會認
為免費午餐很正常,是標配,沒什麼好炫耀的,也不會對公司感激得五體投地。這個道理
很簡單,因為只要是人就都會習慣的,這種心理狀態叫做entitled:「沒有會有點失望,
有也不覺得有什麼了不起。」就像如果每個人家裡都有一台Dyson吹風機,那也不會有人
因為自己擁有Dyson吹風機為榮。如果有人每天送你一台iPhone,你也不會覺得iPhone有
什麼了不起。天天吃鮑魚的人,也會對鮑魚見怪不怪。另一個原因是,免費食物也不是只
有Google有,所以是要驕傲什麼?有些人戲稱矽谷公司提供的是「人神共憤或驚世駭俗的
福利」,純粹是因為自己得不到才會用這樣大驚小怪的說詞。說真的,我還真沒看過
Google員工到處炫耀免費午餐,可能我的朋友都比較良善吧!
豪華的免費餐食曾是Google吸引人才的招數,現在無限年假也是Netflix的新招。
在Netflix的官網,你可以找到這樣一段話:「我們希望創造一個大家都能開心工作的夢
幻團隊(dream team),而我們對dream team的定義不是壽司、豪華健身房、辦公室或派
對,而是你能與高效、表現卓越的組員合作,能以身為這樣高效組織的一份子,而感到滿
足或有巨大的成就感。」
與草創的Google相同,Netflix也試圖用奇特的政策殺出一條血路。這時免費午餐、按摩
、健身房早已成為矽谷公司的標配,沒什麼了不起,這些東西對年輕的Netflix來說,不
是徵才策略的重點,因為免費食物、健身房這些矽谷常態,對軟體工程師沒有「廣告效果
」。Netflix現在每分錢都要花在刀口上,要花在「廣告」上,所以越浮誇,越與眾不同
的福利越好,像是無限制的年假、一年帶薪產假或高於業界的薪資等等。
不過有別於Google,Netflix的口號是:「We are a team, not a family.」據媒體統計
,一年毫不留情裁掉高達8%以上的員工,所以有人吃味又假裝精打細算地批評:「就算
Netflix年假是無上限,也不是每個人都能夠安心地使用這項福利,尤其是臉皮薄的華人
更是吃虧。」
可惜,就算有人抨擊Netflix這種作法,Netflix還是以自己的獨創旗幟號招到許多認同他
們文化的員工。而這些能錄取Netflix的人,不論是不是華人,可一點都不笨,當然是衡
量完自身條件以及公司開出的條件之後才做出的選擇。
「Netflix員工天天如履薄冰地工作,深怕被炒魷魚」,「Be ready to be kicked out,
be ready to be kicked out every day. (準備好隨時會滾蛋,天天如此!)」這是外
人對Netflix的誤解,據我的朋友所說,Netflix吸引到的人大都是其他公司的資深工程師
,在工作上通常遊刃有餘。Netflix提供的假期自由度對這些有工作能力的人反而能提供
更好的work life balance。事實上,根據Blind app做的調查,Netflix以86%拿下最高的
員工滿意度,工程師這種工作是不需要拼工時的,更何況就算被炒魷魚了,Netflix還提
供離職員工慷慨的四個月起跳全薪,讓你這個「前員工」無憂無慮地滾蛋。
員工對Netflix政策也有足夠心理準備,他們不是誤跳陷阱的單純小白兔,因為Netflix開
宗明義就告訴他們:「我們是奧林匹克球隊,不是家人。你不會永遠待在隊上。球員或許
會因為被開除而感到失落,但這不是羞恥之事。」Netflix也不是如謠傳那樣,每年固定
炒魷魚表現最差的10%員工,他們使用的是「keeper test」這個策略。所謂「keeper
test」一言以蔽之是指,主管(manager)在員工提出離職時,要不帶情感地自問:「如
果這個組員(team member)想要跳槽到其他公司(想必也是FAANG),我願意花多少精力
(或錢錢)留住他?」如果主管認為這個組員不值得提高薪資慰留,那就讓他走。這個策
略不是分級評鑑,也不是季節性考核(季節性考核對部分員工來說可能是壓力),甚至也
不是一個硬性規定,反而是一種文化或準則(rule of thumb),實不實踐取決於管理階
層個人意願。真正有實力的人,怎麼會怕被炒魷魚,而沒實力的人怎麼又進得了Netflix
?Netflix待不下去,還有其他公司呢!
想當初連Google豪華餐點都能成為被批評的對象:「Google這麼養員工,員工少了為取得
食物該走的步數,會變得又肥又不健康。」果真是樹大招風,大公司做什麼都能讓圈外人
有意見。高福利與高薪對員工來說,才不是什麼傳染病,低薪、低福利與不實流言才是。
有才華的人,千萬不要被那些似是而非,又不敢寫明確主詞的文章給騙了,他們也只敢搬
出大公司Google與Netflix,然後再開始描繪一般小公司或台灣產業的奇葩現象,讓你誤
以為Google與Netflix就是這麼可怕。做為員工本就該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工作。
--
All Comments
By Rosalind
at 2020-09-08T15:22
at 2020-09-08T15:22
By Jacky
at 2020-09-13T04:21
at 2020-09-13T04:21
By Frederica
at 2020-09-17T03:00
at 2020-09-17T03:00
By Catherine
at 2020-09-20T18:46
at 2020-09-20T18:46
By Olga
at 2020-09-21T08:55
at 2020-09-21T08:55
By Isabella
at 2020-09-22T22:47
at 2020-09-22T22:47
By Edith
at 2020-09-24T22:11
at 2020-09-24T22:11
By Rebecca
at 2020-09-26T09:01
at 2020-09-26T09:01
By Rae
at 2020-09-28T05:59
at 2020-09-28T05:59
By Isla
at 2020-10-03T04:58
at 2020-10-03T04:58
By Jessica
at 2020-10-06T20:55
at 2020-10-06T20:55
Related Posts
我與其他人低薪及失業的看法
By Noah
at 2020-09-05T16:28
at 2020-09-05T16:28
35歲平面設計,今後該如何走?
By Frederic
at 2020-09-05T15:03
at 2020-09-05T15:03
全家便利超商 直營店正職
By Edward Lewis
at 2020-09-05T11:48
at 2020-09-05T11:48
汽車業務跟郵局的抉擇
By Hedy
at 2020-09-04T21:27
at 2020-09-04T21:27
35歲平面設計,今後該如何走?
By Gary
at 2020-09-04T20:16
at 2020-09-04T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