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SE帶獎心得之三年半漫漫長路-推Synergy - 工管
By Noah
at 2022-04-10T18:54
at 2022-04-10T18:54
Table of Contents
(代)
申請背景
四大醫工所,GPA 3.77/4.3
工作經驗:4年顧問,1.5年台商業務
GMAT: 690
TOEFL:101
顧問:Synergy/ Teresa & Ethan
申請學校
IESE MBA
申請結果
IESE MBA R2 Admit (w/scholarship)
整體準備時間線
2018年8月-2019年7月:思考要不要MBA
2019年8月-2020年10月:準備托福(三戰)
2020年11月- 2021年9月:準備GMAT(四戰)、確認選IESE
2021年10月:準備托福 (第四戰)、找顧問
2021年11月-2022年1月:準備申請文件
2022年1月- 2月:準備面試
2022年3月:offer get
顧問的幫助
由於明確知道自己選IESE,所以直接找上Synergy。選擇Synergy的原因是,快速直接的溝
通、跟顧問聊得來(畢竟有時候需要討論心裡有困惑的事情,如果選了氣場不合的顧問,
合作過程中也很難開口)、有協助申請IESE經驗、符合我的預算因素,基於上述幾點,當
天聊完就簽約付錢了。整個申請過程下來,我認為CP值極高,很感謝顧問們的用心協助!
!
以下是申請過後,覺得值得推薦的點:
1.申請文件準備:對於我這種看著Essay題目開始猶豫不絕,拖個三四週才會落筆的
人,Synergy的模板真的是一大幫助。當然模板是參考,絕對是跟自己的Essay不同。
Ethan跟Teresa也會特別確認會不會跟模板有重疊性,他們都是強烈要求寫的跟模板完全
不同。
2.釐清個人特點:撰寫Essay前,Ethan跟Teresa都會針對CV去挖掘我的優勢,並且抓出那
些吸引到IESE面試官的特點。像是我社團的團隊合作與得獎紀錄,幫助美國教授的團隊進
入中國市場等。挖出特色後,怎麼論述與段落安排都是非常重要的,要思考怎麼讓不了解
的人看懂並抓到重點,這塊顧問們給予很多協助。
3.熱情服務:服務合約裡有明確可以來回修改幾次。有一份推薦人的推薦信完稿後,
我才給推薦人看,結果沒想到被大改內容,我當時還想著怎麼辦,修改次數被用光了,幸
好Ethan很Nice,我都還沒出聲,就直接表示會再幫我找人潤飾一次以確保品質。非常感
人!
4.面試準備:Teresa是先說明面試官的準備方向與提供面試題目,基本上照著準備,我覺
得就沒太大問題。提供兩次Mock interview,在interview後會說明優缺點,像是內容框
架、肢體語言、穿著。也有請在美國人幫忙mock interview,覺得很不錯,可以練習適應
語速快的面試官(像Tomo)。畢竟Mock的機會當然是越多越好,Synergy的面試服務做得很
完整。IESE還有Assessment Day,也就是像Open day那樣教授上課,然後分組討論,這塊
也有請錄取同學來分享準備經驗跟實際過程。
5.戰友配對:準備面試有個戰友一塊準備會有很大的幫助,可以分享焦慮、觀點跟資源。
也很感謝介紹了一樣是申請IESE R2的戰友,後來我們也都雙雙錄取~
還有一點很值得推薦的,Teresa本身就是IESE校友,錄取後,也有開一個分享會,向錄取
的學生們提供就學經驗跟準備事項,像是生活安排、住宿、銀行、學校生活、實習等不同
面向,給第一手情報。
但還是得說,不管是找哪個顧問,申請上都要自己多做功課,要有自己的提問能力、搜
集整合資源的能力、分析判斷力。顧問就是投藍的左手,做為輔助。
以下是我的面試經驗~ 請享用
面試官是Tomo桑,非常Nice的人,也會讓你感受到他很仔細在聽你講的每一字句。基本上
,Tomo桑從家庭背景開始詢問,想了解中間換環境的選擇依據,跟你未來的規劃的匹配性
。(白話一點就是你到底知不知道你在哪?你是誰?你現在在幹嘛?你未來要幹嘛?)
我的面試問題主要如下,每一題還有被追問細節,我忘了就沒寫,總共被問了45分鐘,
剩下10分鐘是讓我提問,提早5分鐘結束。
1. 家人對你的影響?
2. 為什麼不接手家裡的公司?
3. 什麼讓你從其他健康產業的申請者脫穎而出?
4. 你人生最大的失敗是什麼?
5. 你覺得最難應付的人是哪一種人?
6. MBA可以帶給你什麼?
7. 我還有申請哪些學校,我覺得最大差異是在哪裡?
8. 以後想要在哪裡工作?
接下來是說明我準備期間做了什麼事,以及申請中的疑惑。關於申請文件與面試準備,已
經很多心得文有提到,我也是參考執行,便不再提起。
準備的期間,我做些什麼?
1.了解學校:有很多種方式,像是參加學校open day, panel talk, 學生分享會、QS MBA
展覽、跟校友聊天、看學校的網站與部落格、看Clear Admit, CD, 一畝三分地,
GMAT Club等論壇,了解其他人都是怎麼選學校,及怎麼評估學校如何幫助自己。
2.選校:學校pool是不斷變動,因為了解其他學校或是更深入認識後,覺得不適合。
後來看到喜歡的學校,又繼續考GMAT,把分數拉高。
我一開始看NUS,是因為在亞洲離家近,排名不錯,整體成本低,所以選擇,但後來發現N
US是金融會計著名,跟我的職涯方向
相差慎大。也有看Insead,在亞洲、排名高跟極高比例的畢業學生擔任顧問是吸引我的
原因,後來放棄是因為一年內要實習、學習、找正職、建立人脈,我自認無法(也不想)短
時間很好地做到這些事。中間還有考慮中歐。如果未來打算長期在中國發展,我會認為中
歐是第一選擇,校友跟當地資源無庸置疑。
3.看MBA勸退文:像是”沒人敢告訴你的MBA大揭秘”、一畝三分地論壇的” MBA学位在欧
洲职场的作用”等都是非常反指標的文章,我都很推薦,自己也看了三四遍以上。
畢竟國外MBA都是幾百萬投資,是比買一間房子便宜不少,但房貸背了至少有房住,念完M
BA可不保證高薪就業,只保證多一筆不小的債務,還有不知道有沒有用的學位光環。
透過勸退文,可以反思自己對於人生各種事情的優先度及重要性。說不定你其實不需要MB
A,或是國內MBA就夠了。
題外話,我在剛開始準備時,被在科技業的跟擔任醫生的朋友們問說,“年薪三百萬不難
阿,為什麼要出國念書跟工作?”這個提問也真是點醒我啊,台灣有不少高薪工作
(只是我拿不到?),以及舒適的生活環境,為什麼選擇出國留學,是值得好好思考。
4.跟校友/在校生聊天:我大約跟30個校友(不同學校)聊天,IESE就差不多佔了10個
。聊之前要對自己對學校的考量點想清楚,一定要準備一分鐘自我介紹跟基礎三問Why
MBA? Why now? Why IESE?,畢竟這些可以讓校友快速了解你跟你的未來方向。
聊什麼呢?
基礎常見問題都可以在學生分享會跟MBA展覽上提出,其他比較細節或是會隨著時間變
動的問題,我覺得可以問在學生。我個人的話,問在學生就是當地生活、特定課程的內容
、社團、實習與正職機會、對學校觀感。問校友的話,就是針對工作方面了,像是學校在
當地市場的發展、怎麼申請到這個工作、這個工作的內容與發展等。建議聊天前都做好功
課,然後不恥下問,時間控制在20分鐘。
5.參加英語社團:練習small talk,這邊極推Langisland,是免費的資源。畢竟做好smal
l talk跟流暢有條理的應付非預期問題,都是可以透過這些活動不斷地去訓練。
如果是想改善中式英文與發音,建議找一對一家教,拿著MBA面試問題去當訓練教材,
讓家教一句句的雕用字遣詞與發音。
以下分享當時申請時的一些盲點,僅代表個人立場:
1.第二輪會不會沒有獎學金?
不會,但女生還是比較好拿獎,畢竟女學生比例在學校排名是有影響力的。
2.第二輪會不會錄取比較少人?
不會。但如果是常見的背景,就要更用心去挖掘自己的特點。像是我發現截止目前在這
屆錄取名單裡有不少人是Healthcare產業,所以我猜才會在面試中被問如何從相關背景
的人中Stand out出來?
3.沒有管理職會影響嗎?
IESE沒有硬性要求申請者有管理職,也就是專案的領導經驗也可以。IESE除了領導經
驗,還有重視個人在團隊合作的表現,像是Assessment day就是評估團隊合作的過程。
4.需要現職主管的推薦信?
非必要,但如果主要經歷都是在現任公司,這個躲不掉,趕快想想怎麼跟老闆開口吧。
5.什麼算是國際經驗?
跟招生官與校友聊完後,我個人想法是,所謂國際經驗是工作中用到作中用到外語的比
例,與國際合作的深度。像是在中國工作,因為仍然用中文,不算是國際經驗,頂多算
是海外工作。像是,如果是跟國外客戶合作的專案經驗不太算,畢竟只有面對客戶的時
候才需要講外語,對內溝通還是用中文,除非用外語溝通佔超過60%。
像是,國際合作專案的深度,如果就只是做做雜事,其實也無法算是國際經驗。總而言
之,語言、外語比例、參與深度都是國際經驗的考量點。
6.到底要不要看排名?
我目前還沒就業求職,不知道排名真正的影響力,但想分享排名對於我選校的影響。我
主要看FT與Economist,FT我看的是學生背景、三年後就業狀況與薪水的表現,Economist
是看學校師資、教學表現與學生多元性。
IESE其實在pre-MBA學生背景的排名不高,好像50左右,是靠學校教學相關服務跟學生
多元性拉起排名。由於我需要扎實的商業課程訓練,以及累積多國深度合作經驗,後兩
者就對我未來職涯很重要。但如果對部分人來說,薪水跟就業表現才是首要考慮的,那
就可能是結合pre-MBA student
profile跟post MBA performance綜合來看。
7.錄取的人怎麼都那麼厲害,我真的可以嗎?
錄取的人基本上都把自己的學經歷與特點前前後後梳理完畢,知道怎麼呈現最好的最吸引
人的一面。我當時有這個疑惑是因為還沒把自己整理過一遍,不了解自己的優勢與特點,
以及怎麼合理地呈現。我想說的是,勿妄自菲薄,每個人都有其特色,都是璞玉,只是在
台灣的教育環境下,習慣了謙虛與不自信。在考試的過程中,無聊時候可以挑自己的一段
背景進行整理,相信都很有幫助。
--
申請背景
四大醫工所,GPA 3.77/4.3
工作經驗:4年顧問,1.5年台商業務
GMAT: 690
TOEFL:101
顧問:Synergy/ Teresa & Ethan
申請學校
IESE MBA
申請結果
IESE MBA R2 Admit (w/scholarship)
整體準備時間線
2018年8月-2019年7月:思考要不要MBA
2019年8月-2020年10月:準備托福(三戰)
2020年11月- 2021年9月:準備GMAT(四戰)、確認選IESE
2021年10月:準備托福 (第四戰)、找顧問
2021年11月-2022年1月:準備申請文件
2022年1月- 2月:準備面試
2022年3月:offer get
顧問的幫助
由於明確知道自己選IESE,所以直接找上Synergy。選擇Synergy的原因是,快速直接的溝
通、跟顧問聊得來(畢竟有時候需要討論心裡有困惑的事情,如果選了氣場不合的顧問,
合作過程中也很難開口)、有協助申請IESE經驗、符合我的預算因素,基於上述幾點,當
天聊完就簽約付錢了。整個申請過程下來,我認為CP值極高,很感謝顧問們的用心協助!
!
以下是申請過後,覺得值得推薦的點:
1.申請文件準備:對於我這種看著Essay題目開始猶豫不絕,拖個三四週才會落筆的
人,Synergy的模板真的是一大幫助。當然模板是參考,絕對是跟自己的Essay不同。
Ethan跟Teresa也會特別確認會不會跟模板有重疊性,他們都是強烈要求寫的跟模板完全
不同。
2.釐清個人特點:撰寫Essay前,Ethan跟Teresa都會針對CV去挖掘我的優勢,並且抓出那
些吸引到IESE面試官的特點。像是我社團的團隊合作與得獎紀錄,幫助美國教授的團隊進
入中國市場等。挖出特色後,怎麼論述與段落安排都是非常重要的,要思考怎麼讓不了解
的人看懂並抓到重點,這塊顧問們給予很多協助。
3.熱情服務:服務合約裡有明確可以來回修改幾次。有一份推薦人的推薦信完稿後,
我才給推薦人看,結果沒想到被大改內容,我當時還想著怎麼辦,修改次數被用光了,幸
好Ethan很Nice,我都還沒出聲,就直接表示會再幫我找人潤飾一次以確保品質。非常感
人!
4.面試準備:Teresa是先說明面試官的準備方向與提供面試題目,基本上照著準備,我覺
得就沒太大問題。提供兩次Mock interview,在interview後會說明優缺點,像是內容框
架、肢體語言、穿著。也有請在美國人幫忙mock interview,覺得很不錯,可以練習適應
語速快的面試官(像Tomo)。畢竟Mock的機會當然是越多越好,Synergy的面試服務做得很
完整。IESE還有Assessment Day,也就是像Open day那樣教授上課,然後分組討論,這塊
也有請錄取同學來分享準備經驗跟實際過程。
5.戰友配對:準備面試有個戰友一塊準備會有很大的幫助,可以分享焦慮、觀點跟資源。
也很感謝介紹了一樣是申請IESE R2的戰友,後來我們也都雙雙錄取~
還有一點很值得推薦的,Teresa本身就是IESE校友,錄取後,也有開一個分享會,向錄取
的學生們提供就學經驗跟準備事項,像是生活安排、住宿、銀行、學校生活、實習等不同
面向,給第一手情報。
但還是得說,不管是找哪個顧問,申請上都要自己多做功課,要有自己的提問能力、搜
集整合資源的能力、分析判斷力。顧問就是投藍的左手,做為輔助。
以下是我的面試經驗~ 請享用
面試官是Tomo桑,非常Nice的人,也會讓你感受到他很仔細在聽你講的每一字句。基本上
,Tomo桑從家庭背景開始詢問,想了解中間換環境的選擇依據,跟你未來的規劃的匹配性
。(白話一點就是你到底知不知道你在哪?你是誰?你現在在幹嘛?你未來要幹嘛?)
我的面試問題主要如下,每一題還有被追問細節,我忘了就沒寫,總共被問了45分鐘,
剩下10分鐘是讓我提問,提早5分鐘結束。
1. 家人對你的影響?
2. 為什麼不接手家裡的公司?
3. 什麼讓你從其他健康產業的申請者脫穎而出?
4. 你人生最大的失敗是什麼?
5. 你覺得最難應付的人是哪一種人?
6. MBA可以帶給你什麼?
7. 我還有申請哪些學校,我覺得最大差異是在哪裡?
8. 以後想要在哪裡工作?
接下來是說明我準備期間做了什麼事,以及申請中的疑惑。關於申請文件與面試準備,已
經很多心得文有提到,我也是參考執行,便不再提起。
準備的期間,我做些什麼?
1.了解學校:有很多種方式,像是參加學校open day, panel talk, 學生分享會、QS MBA
展覽、跟校友聊天、看學校的網站與部落格、看Clear Admit, CD, 一畝三分地,
GMAT Club等論壇,了解其他人都是怎麼選學校,及怎麼評估學校如何幫助自己。
2.選校:學校pool是不斷變動,因為了解其他學校或是更深入認識後,覺得不適合。
後來看到喜歡的學校,又繼續考GMAT,把分數拉高。
我一開始看NUS,是因為在亞洲離家近,排名不錯,整體成本低,所以選擇,但後來發現N
US是金融會計著名,跟我的職涯方向
相差慎大。也有看Insead,在亞洲、排名高跟極高比例的畢業學生擔任顧問是吸引我的
原因,後來放棄是因為一年內要實習、學習、找正職、建立人脈,我自認無法(也不想)短
時間很好地做到這些事。中間還有考慮中歐。如果未來打算長期在中國發展,我會認為中
歐是第一選擇,校友跟當地資源無庸置疑。
3.看MBA勸退文:像是”沒人敢告訴你的MBA大揭秘”、一畝三分地論壇的” MBA学位在欧
洲职场的作用”等都是非常反指標的文章,我都很推薦,自己也看了三四遍以上。
畢竟國外MBA都是幾百萬投資,是比買一間房子便宜不少,但房貸背了至少有房住,念完M
BA可不保證高薪就業,只保證多一筆不小的債務,還有不知道有沒有用的學位光環。
透過勸退文,可以反思自己對於人生各種事情的優先度及重要性。說不定你其實不需要MB
A,或是國內MBA就夠了。
題外話,我在剛開始準備時,被在科技業的跟擔任醫生的朋友們問說,“年薪三百萬不難
阿,為什麼要出國念書跟工作?”這個提問也真是點醒我啊,台灣有不少高薪工作
(只是我拿不到?),以及舒適的生活環境,為什麼選擇出國留學,是值得好好思考。
4.跟校友/在校生聊天:我大約跟30個校友(不同學校)聊天,IESE就差不多佔了10個
。聊之前要對自己對學校的考量點想清楚,一定要準備一分鐘自我介紹跟基礎三問Why
MBA? Why now? Why IESE?,畢竟這些可以讓校友快速了解你跟你的未來方向。
聊什麼呢?
基礎常見問題都可以在學生分享會跟MBA展覽上提出,其他比較細節或是會隨著時間變
動的問題,我覺得可以問在學生。我個人的話,問在學生就是當地生活、特定課程的內容
、社團、實習與正職機會、對學校觀感。問校友的話,就是針對工作方面了,像是學校在
當地市場的發展、怎麼申請到這個工作、這個工作的內容與發展等。建議聊天前都做好功
課,然後不恥下問,時間控制在20分鐘。
5.參加英語社團:練習small talk,這邊極推Langisland,是免費的資源。畢竟做好smal
l talk跟流暢有條理的應付非預期問題,都是可以透過這些活動不斷地去訓練。
如果是想改善中式英文與發音,建議找一對一家教,拿著MBA面試問題去當訓練教材,
讓家教一句句的雕用字遣詞與發音。
以下分享當時申請時的一些盲點,僅代表個人立場:
1.第二輪會不會沒有獎學金?
不會,但女生還是比較好拿獎,畢竟女學生比例在學校排名是有影響力的。
2.第二輪會不會錄取比較少人?
不會。但如果是常見的背景,就要更用心去挖掘自己的特點。像是我發現截止目前在這
屆錄取名單裡有不少人是Healthcare產業,所以我猜才會在面試中被問如何從相關背景
的人中Stand out出來?
3.沒有管理職會影響嗎?
IESE沒有硬性要求申請者有管理職,也就是專案的領導經驗也可以。IESE除了領導經
驗,還有重視個人在團隊合作的表現,像是Assessment day就是評估團隊合作的過程。
4.需要現職主管的推薦信?
非必要,但如果主要經歷都是在現任公司,這個躲不掉,趕快想想怎麼跟老闆開口吧。
5.什麼算是國際經驗?
跟招生官與校友聊完後,我個人想法是,所謂國際經驗是工作中用到作中用到外語的比
例,與國際合作的深度。像是在中國工作,因為仍然用中文,不算是國際經驗,頂多算
是海外工作。像是,如果是跟國外客戶合作的專案經驗不太算,畢竟只有面對客戶的時
候才需要講外語,對內溝通還是用中文,除非用外語溝通佔超過60%。
像是,國際合作專案的深度,如果就只是做做雜事,其實也無法算是國際經驗。總而言
之,語言、外語比例、參與深度都是國際經驗的考量點。
6.到底要不要看排名?
我目前還沒就業求職,不知道排名真正的影響力,但想分享排名對於我選校的影響。我
主要看FT與Economist,FT我看的是學生背景、三年後就業狀況與薪水的表現,Economist
是看學校師資、教學表現與學生多元性。
IESE其實在pre-MBA學生背景的排名不高,好像50左右,是靠學校教學相關服務跟學生
多元性拉起排名。由於我需要扎實的商業課程訓練,以及累積多國深度合作經驗,後兩
者就對我未來職涯很重要。但如果對部分人來說,薪水跟就業表現才是首要考慮的,那
就可能是結合pre-MBA student
profile跟post MBA performance綜合來看。
7.錄取的人怎麼都那麼厲害,我真的可以嗎?
錄取的人基本上都把自己的學經歷與特點前前後後梳理完畢,知道怎麼呈現最好的最吸引
人的一面。我當時有這個疑惑是因為還沒把自己整理過一遍,不了解自己的優勢與特點,
以及怎麼合理地呈現。我想說的是,勿妄自菲薄,每個人都有其特色,都是璞玉,只是在
台灣的教育環境下,習慣了謙虛與不自信。在考試的過程中,無聊時候可以挑自己的一段
背景進行整理,相信都很有幫助。
--
Tags:
工管
All Comments
By Sierra Rose
at 2022-04-15T01:39
at 2022-04-15T01:39
Related Posts
選校UCLA vs CMU vs UW
By Lucy
at 2022-04-10T16:34
at 2022-04-10T16:34
每週一MBA生涯公益解惑日:托福的重要性
By Liam
at 2022-04-06T22:43
at 2022-04-06T22:43
全台最大QS MBA/MS留學展就在4/9!
By William
at 2022-03-31T17:39
at 2022-03-31T17:39
每週一MBA生涯公益解惑日:考試與自我了解的關係
By Andrew
at 2022-03-30T22:50
at 2022-03-30T22:50
03/30 三 IESE MiM 線上校友分享會
By Heather
at 2022-03-27T15:31
at 2022-03-27T1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