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六月份推薦書單:打造未來領導人 - 企管

Barb Cronin avatar
By Barb Cronin
at 2004-07-05T00:36

Table of Contents

※ 引述《ntuboy ()》之銘言:
: ※ 引述《Aurorastar (風雨如晦溫馨不已)》之銘言:
: : 我認為對管理教育有興趣的人或是目前就在接受管理教育者都可以翻閱此書。
: 我同意...
: 另外我想請教...
: 因為這本書本身是多篇獨立文章的集合體...
: 是否可以抓住一個主題, 選讀幾篇相關文章, 討論會比較能夠聚焦??而你會推薦哪幾篇??
: 或者就別搞這麼多限制, 直接開放大家自由討論感興趣的部分??
: 身為推薦者, 您的建議如何??


先跟貫中前輩說聲抱歉,日前我回金門蹲了好陣子,回台南沒幾天車又被偷了。

最近事多到我沒有時間讓我回一下這篇文章。


當初我是花了兩個晚上把這本書看過,因為隔天跟司徒達賢老師有個視訊的對談。

這本書內容分成四部分,首先是談管理教育,之後是論大學教育、研究與教學,及

其他教育議題。


在此,比較適合放在本版討論的當然屬第一部分的議題。台灣的管理教育問題。


在對談前一天,我大致整理了台灣管理教育目前的幾點問題,準備做為對談的摘要。

這些問題亦可算是我對台灣管理教育的一些心得,簡單分成兩部分,跟各位分享:


一、教師部分:

大學多,資源相對少,國家的資源在分配上當然必須擇一標準來做為資源配置的

依據。而當主流思考是以研究成果來做為判斷的標準時,這樣的政策當然會影響

到學校的發展政策,進而「控制」教師在教學與研究的取捨。


教師重研究輕教學,在我唸的大學是相當普遍的現象。而教師專注於研究,國家

機構評鑑時卻又重量而非重質,如此管理教育焉能提升?學生也沒學到什麼,教

師又整天使想在SSCI或TSSCI上有所表現。


司徒老師雖說研究與教學應是相輔相成的,但是畢竟世事難以兩全。日前的教育

部評鑑結果可以看出,政大商學院唯一未達滿分的便是研究,而台大、成大、中

山都未能在教學上拿到滿分。


教師對於管理教育是該重研究或是重教學呢?(教師應該如何做一輕重橫量呢?)


此外,日前商業周刊的專文談到國際間 MBA 的評鑑結果。該文中談到國內 MBA

為何沒辦法在國際上有所表現。其中一項問題便是師資的來源部分。當中提到

有兩條法規限制了國內師資的多元化。使得國內管理教育缺乏真正國際級的名師

授課。而上海的中歐管理學院、新加坡的Insead則無此一問題。


而國內目前出國留學攻讀博士學位的人數亦日趨下滑,這也造成了國內在師資上

的斷層。



二、學生部分:

接受管理教育的學生包括:大學部學生、碩士班學生、博士班學生及再職接受回

流教育者(EMBA、企家班、學分班)。


首先是大學生,司徒老師在《為管理定位》中一篇名為《誰需要學管理?》提到,

最不適合學管理的就是大學生。他說因為這篇文章,在政大他已經被批得跟豬頭似

的。在《打造未來領導人》一書中,他有再針對此文做一論述。針對企管系的大學

生提供發展的方向。司徒老師當年以全國榜眼之姿進入政大企管系,之後到伊利諾

、西北大學攻讀碩、博士學位。或許他是自己走過這條「錯」的路,所以才會呼籲

大學生別唸企管系吧?


碩士班學生可謂是接受企管教育的主體。但是國內的 MBA 學生來源多為從大學畢

業便直接升學。連工作經驗也沒有,難達到 MBA 教育所欲達成的目標。而 MBA 的

來源以筆試掄才,亦有問題。 (這點國內討論較多,不多述)


而對於接受回流教育者,目前也遇到一個問題。

就是管理教育的價值挑戰及產品(管理教育)是否是消費者(學生)需要的?

換言之,當今天那些所謂的大老闆開始認為「管理不過爾爾?」或是「我回到學校

學的這些東西,對我一點幫助也沒。」如果這樣的情況發生,那管理教育的存在性

便受到威脅。如果回學校接受管理教育只是尋求人際網路的拓展,那乾脆去參加

俱樂部不是更好?如果連實務界的人士都認為目前的管理教育內容難以在實務上有

所貢獻,則學校培養出來的學生怎麼進入職場呢?


(博士班那邊我比較不瞭解,故不多說。)


管理教育的接受者,他們真正學到他們想要的嗎?真的得到他們該得到的內容嗎?



看完這本書,只覺得台灣的管理教育問題千頭萬緒。每一環節都有需要改革的必要。

但僵化及漠視,卻造成了這樣的問題持續下去。司徒老師在本書中點出了近年來他看

到的問題,但是怎麼解決呢?又是個問題。

而即使提出解決方案了,多半是放在那而無法付諸實行。

(有篇講到1998年的管理教育報告書便可看出此一無奈)


倉促囉嗦了一堆,沒什麼邏輯性。還望大家看得下去。

其實還有很多問題沒辦法做一有系統的敘述,待日後再慢慢一起討論。

推薦大夥看此書,亦是渴望各位「未來領導人」,能先瞭解到目前或是將來管理教育

所面臨的幾項問題。




--
Tags: 企管

All Comments

Iris avatar
By Iris
at 2004-07-08T20:38
澄清一下, INSEAD 是新加坡分校
Skylar DavisLinda avatar
By Skylar DavisLinda
at 2004-07-10T07:48
名校在新加坡的分校還有 Chicago GSB
所以不是新加坡的學校,不能一起比。
Sierra Rose avatar
By Sierra Rose
at 2004-07-12T01:27
咦...你怎麼知道我的名字??^^b

◇ [大師輕鬆讀]艾科卡

Thomas avatar
By Thomas
at 2004-07-04T21:15
帶領克萊斯勒反敗為勝,一年內創下公司60年利潤總合! 說到汽車製造業,就不得不談到汽車業的傳奇人物--李‧艾科卡(Lee Iacocca)。艾 科卡是近代美國汽車發展史上的傑出人才,在福特的32年裡,艾科卡貢獻良多,其中最 叫人稱許的,就是在1960年把獵鷹(Falcon)與野馬(Mustang)兩款性能、外 ...

關於「構形」理論

Charlie avatar
By Charlie
at 2004-07-03T18:53
※ 引述《RungTai (泰)》之銘言: : 構型(完型)理論, : 大家較有印象的應該是 Mintzberg在組織結構型態中提出的五種型態 : 其實,早在第一章管理者的角色中,他提的的三大類十種角色, : 也就是一種『構形』 : 用一種and#34;模型and#34;(?)來完整涵蓋某種概念,應該不是Mi ...

關於「構形」理論

Heather avatar
By Heather
at 2004-07-02T16:03
構型(完型)理論, 大家較有印象的應該是 Mintzberg在組織結構型態中提出的五種型態 其實,早在第一章管理者的角色中,他提的的三大類十種角色, 也就是一種『構形』 用一種and#34;模型and#34;(?)來完整涵蓋某種概念,應該不是Mintzberg首創的吧 想問問大家, a.到底什麼是構形( ...

管理 & 領導 的異同

Skylar DavisLinda avatar
By Skylar DavisLinda
at 2004-07-01T21:04
我記得Warren Bennis 有說過 Leaders are people who do the right things: Managers are people who do the things right! - ...

Re: 可以推薦一本關於平衡計分卡的書嗎

Agnes avatar
By Agnes
at 2004-06-27T00:05
唉...忍不住手癢... 因為太久沒有出現新文章了... 如果讀過產業組織經濟學的SCP、五力模型,應該會比較瞭解我在說什麼... 五力模型很多人都聽過,SCP比較沒有人聽說... 但是其實SCP是五力模型的前身,五力模型是SCP的簡化版本... SCP分別是structure, conduct, p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