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一流的剪接師學習 - 社企
By Mason
at 2013-06-20T22:22
at 2013-06-20T22:22
Table of Contents
在有限的素材下再創造-向一流的剪接師學習
本文網址:http://www.seinsights.asia/story/507/794/1146
很久以前在新竹影像博物館學習紀錄片與剪輯課程時,有幸聆聽剪接大師陳博文先生(註
)的分享。還記得那時大師問了我們一個問題:「如果一個剪接師可以完全依照導演的交
代剪接出導演所要的影片,這樣算是幾流的剪接師?」
同學們議論紛紛,有人覺得這樣已經很厲害了,有人則覺得似乎還可以更好。我們問陳大
師他的答案,他爽快地分享了他的觀點:這樣只能算是三流的剪接師。
「唉!」同學們不禁驚奇,於是詢問在大師的眼中,二流為何,一流又為何。
大師分享,二流的剪接師有審美的批判能力,能夠區分導演的想法什麼地方很棒,什麼地
方又會有問題。大師舉出一個例子,在拍攝、運鏡、演技等方方面面都很好的影片中,卻
出現了與事實不符的狀況。有能力發現這些問題,就有潛力晉身二流之列。
當我們追問一流為何時,陳大師說,一流的剪接師能夠用既有的有限素材再創造,為導演
解決這些問題。大師以如何處理前述的影片為例和我們分享了他的做法,因為他的協助,
讓導演不致於需要面臨重拍的難題--事實上影片中出狀況的男主角已經飛往他處拍另一
檔戲了。
這個經驗給我很大的啟示,並鼓勵我開始思考,除了把技術面的本分事踏實地做好,還要
培養審美和批判的眼光。之後,更要向一流的剪接師學習,在有限的條件下創造新的可能
。而這個態度也引領著我在社會企業領域的相關分享工作。
因為自己有微薄的經歷,因此偶爾會被邀請提供想要從事社會企業的朋友們一些經驗做為
參考。在這些狀況裡,故事真正的擁有者與詮釋者,其實是真正在做這些事情的人,而我
只是一個陪伴者或是協力者。如果他們是導演和演員,充其量我不過就是協助讓成品更符
合導演需求的剪接師。
在從事解決社會困境或是實踐社會使命的工作裡,經常會遭遇很多不同面向的限制與挑戰
。有時我們的經驗足以提供不同的觀點,但是單純的批判卻不足以讓事情變得更好。如果
這件事情是眾所喜樂的,那麼就值得我們用當事人的立場與觀點,試著去找尋更多再創造
的可能。
然而,我們如何能在有限的狀況下再創造呢?
有一個方式也許可以成為培養再創造能力的參考:保持謙卑的學習態度,盡可能累積足夠
的經驗,無論是成功或是失敗,並透過反思從中汲取養分,淬鍊出能夠有助於自己和別人
的精華。在判斷他人所做出的選擇時,也要把做出這個判斷的內外環境列入考量,穿上他
們的鞋思考,見賢思齊,見不賢內自省。每當自己發現了一個困境或是難題,儘量不要停
止在批判或是分析上,試著進一步地思考,在有限的狀況下是否有什麼不同的選擇,我們
能「做些什麼」來促進我們所期待的改變發生。
我常常覺得,每一個困境都是獨一無二的,不因我參與了社會企業的工作,我就變得有能
力協助他人解決問題;也不因為我們所從事的社會企業工作,我們就真的能解決我們想解
決的所有問題。我們其實只是一步一步地摸索,在有限的狀況下不斷地反思、選擇和再創
造,以期待我們能朝著共同的願景前進。也許此刻只解決了一小部分問題,但是已經比坐
而言離夢想更近一些。
誠如艾森豪將軍所言:"Plans are nothing, planning is everything."這感覺就像是
依照導航規劃的路線開車,要時時刻刻更新現在的所在地和最新的路線狀況以便重新規劃
。當錯過了某個路口時,與其嚴厲地指出開車的人的過錯,不如溫柔地指出下一個有益的
行動。而且,導航也不總是對的。當真正到達目的地時,導航系統曾經說了些什麼,也就
不再重要了。
註:陳博文先生是台灣頂尖的電影剪接大師,同時也是第十三屆國家文藝獎的得主。相關
訊息請參閱: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99%B3%E5%8D%9A%E6%96%87
‧http://www.ncafroc.org.tw/award-history.asp?Prize_year=2009
作者簡介
Jester Lee(李志強),光原社會企業共同創辦人暨第一任董事長。一個平凡人,喜歡學
習、沈思、幻想和探索。長期於非營利組織服務,身兼訓練師、戲劇引導者、文字工作者
、社會企業創業家和劇團負責人等職。
--
更多有關社會創新與社會企業
社企流─台灣第一個華文社會企業資訊匯流平台 http://www.seinsights.asia/
社企流 Social Enterprise Insights Facebook粉絲團 http://ppt.cc/OHGY
社會企業討論區 PTT1 看板《Social-Ent》
--
本文網址:http://www.seinsights.asia/story/507/794/1146
很久以前在新竹影像博物館學習紀錄片與剪輯課程時,有幸聆聽剪接大師陳博文先生(註
)的分享。還記得那時大師問了我們一個問題:「如果一個剪接師可以完全依照導演的交
代剪接出導演所要的影片,這樣算是幾流的剪接師?」
同學們議論紛紛,有人覺得這樣已經很厲害了,有人則覺得似乎還可以更好。我們問陳大
師他的答案,他爽快地分享了他的觀點:這樣只能算是三流的剪接師。
「唉!」同學們不禁驚奇,於是詢問在大師的眼中,二流為何,一流又為何。
大師分享,二流的剪接師有審美的批判能力,能夠區分導演的想法什麼地方很棒,什麼地
方又會有問題。大師舉出一個例子,在拍攝、運鏡、演技等方方面面都很好的影片中,卻
出現了與事實不符的狀況。有能力發現這些問題,就有潛力晉身二流之列。
當我們追問一流為何時,陳大師說,一流的剪接師能夠用既有的有限素材再創造,為導演
解決這些問題。大師以如何處理前述的影片為例和我們分享了他的做法,因為他的協助,
讓導演不致於需要面臨重拍的難題--事實上影片中出狀況的男主角已經飛往他處拍另一
檔戲了。
這個經驗給我很大的啟示,並鼓勵我開始思考,除了把技術面的本分事踏實地做好,還要
培養審美和批判的眼光。之後,更要向一流的剪接師學習,在有限的條件下創造新的可能
。而這個態度也引領著我在社會企業領域的相關分享工作。
因為自己有微薄的經歷,因此偶爾會被邀請提供想要從事社會企業的朋友們一些經驗做為
參考。在這些狀況裡,故事真正的擁有者與詮釋者,其實是真正在做這些事情的人,而我
只是一個陪伴者或是協力者。如果他們是導演和演員,充其量我不過就是協助讓成品更符
合導演需求的剪接師。
在從事解決社會困境或是實踐社會使命的工作裡,經常會遭遇很多不同面向的限制與挑戰
。有時我們的經驗足以提供不同的觀點,但是單純的批判卻不足以讓事情變得更好。如果
這件事情是眾所喜樂的,那麼就值得我們用當事人的立場與觀點,試著去找尋更多再創造
的可能。
然而,我們如何能在有限的狀況下再創造呢?
有一個方式也許可以成為培養再創造能力的參考:保持謙卑的學習態度,盡可能累積足夠
的經驗,無論是成功或是失敗,並透過反思從中汲取養分,淬鍊出能夠有助於自己和別人
的精華。在判斷他人所做出的選擇時,也要把做出這個判斷的內外環境列入考量,穿上他
們的鞋思考,見賢思齊,見不賢內自省。每當自己發現了一個困境或是難題,儘量不要停
止在批判或是分析上,試著進一步地思考,在有限的狀況下是否有什麼不同的選擇,我們
能「做些什麼」來促進我們所期待的改變發生。
我常常覺得,每一個困境都是獨一無二的,不因我參與了社會企業的工作,我就變得有能
力協助他人解決問題;也不因為我們所從事的社會企業工作,我們就真的能解決我們想解
決的所有問題。我們其實只是一步一步地摸索,在有限的狀況下不斷地反思、選擇和再創
造,以期待我們能朝著共同的願景前進。也許此刻只解決了一小部分問題,但是已經比坐
而言離夢想更近一些。
誠如艾森豪將軍所言:"Plans are nothing, planning is everything."這感覺就像是
依照導航規劃的路線開車,要時時刻刻更新現在的所在地和最新的路線狀況以便重新規劃
。當錯過了某個路口時,與其嚴厲地指出開車的人的過錯,不如溫柔地指出下一個有益的
行動。而且,導航也不總是對的。當真正到達目的地時,導航系統曾經說了些什麼,也就
不再重要了。
註:陳博文先生是台灣頂尖的電影剪接大師,同時也是第十三屆國家文藝獎的得主。相關
訊息請參閱: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99%B3%E5%8D%9A%E6%96%87
‧http://www.ncafroc.org.tw/award-history.asp?Prize_year=2009
作者簡介
Jester Lee(李志強),光原社會企業共同創辦人暨第一任董事長。一個平凡人,喜歡學
習、沈思、幻想和探索。長期於非營利組織服務,身兼訓練師、戲劇引導者、文字工作者
、社會企業創業家和劇團負責人等職。
--
更多有關社會創新與社會企業
社企流─台灣第一個華文社會企業資訊匯流平台 http://www.seinsights.asia/
社企流 Social Enterprise Insights Facebook粉絲團 http://ppt.cc/OHGY
社會企業討論區 PTT1 看板《Social-Ent》
--
Tags:
社企
All Comments
Related Posts
社企流萬人"讚"出來粉絲好禮大贈送!!!
By Oscar
at 2013-06-18T20:25
at 2013-06-18T20:25
環保社企 把寶特瓶變衣服、變毛毯
By Ivy
at 2013-06-18T20:17
at 2013-06-18T20:17
創造工作機會的濾水裝置
By Kyle
at 2013-06-18T20:15
at 2013-06-18T20:15
社會企業改變傳統援助發展模式
By Olive
at 2013-06-13T22:20
at 2013-06-13T22:20
創愛的業/打造共生共榮喜願共合國
By Elma
at 2013-06-12T23:11
at 2013-06-12T2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