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的新鮮人起薪 - 業務
By Elvira
at 2007-03-11T02:29
at 2007-03-11T02:29
Table of Contents
這一篇,我要繼續講一些我最近知道的消息
在正文開始前,勞煩那些政治魔人閃遠些,我的文章裡已經寫得很含蓄,沒
提到什麼敏感字眼,請那些特定id不要見到"大陸"二字就變刺蝟到處亂扎人。
我在以前的很多篇文章或推文裡都提過:要注意這個市場的風險,不要光看
到好的那面。但這不表示我不能寫任何好的一面。而且我在文章裡說過:這些
都是最佳狀況,也說過這是假設。但裡面的數據都是存在的。
你可以討厭這個趨勢或現象,但你不能無視它,因為無視它只會讓你無知。
話說大陸今年打算將金融市場列為重點改革目標,我們比較注意到的應該是對
於大量湧入股市的國外熱錢的調控措施,因為這些措施台灣新聞也有播報。比
較有意思的是後續的消息,被淹沒在國內的眾多垃圾新聞裡。
包括大陸不排除繼續放寬人民幣交易區間,進一步開放債券市場,建立更完整
的利率指標,開放承作非標準型Swap,開放結構式存款,開放資產證券化市場
。這些訊息對於一些商科的學生應該有一些意義。
首先,匯率和利率操作,不是大陸現在金融從業人員的強項,因為大陸的利率
由PBOC公告,只在區間內浮動,而且大陸盯住美元,匯率波動性低,還有嚴格
的外匯管制,使得大陸的金融業的特色是雙率平穩,商品很少,不太需要避險
都能過的挺好。但是這個現象隨著大陸的改革措施即將逐漸走入歷史,各大外
商都緊盯著這個趨勢磨刀霍霍,要分食這塊大餅,而不再是僅有發展消金市場。
反之,企金和投資銀行業務將會下一波外商在大陸的重點之一。
如果你還是學生,希望有機會去大陸發展,無論你未來是希望去大陸念個MBA建
立橋樑或是想去留學再去應徵大陸的職缺,或是在台灣工作一兩年想轉換跑道,
都可以嘗試走這一塊領域。或許會有不錯的發展。
台灣近幾年新興的財工已經差不多快走到窮途末路,主要原因是從Plain Vanilla
商品發展到極度exotic的產品時,台灣的本土金融機構已經無法跟國際性的銀行
去爭高下,無論是評價技術或交易策略都受限於人才不足且資管技術落後的弱點
而退出了主戰場,現在純粹是在一些不太複雜的商品作比價競賽。更有甚者,其
實只是每天打電話給外商問價錢,自身已經不作模型研發了。那麼,現在一大
票學財工模型技術的學生何去何從?當然,調整方向轉作交易或股票研究的大有
人在,也有一批人還守著比較簡易型的商品繼續研究。其實,大陸的市場潛力或
許可以是目標之一。當然,老話一句,風險高,而且想轉入異地就業市場也不是
那麼容易。但,至少這是個機會。
其次是證券化市場,大陸在這方面的經驗是零,而台灣在這幾年已經陸陸續續培
育了一些人才,學校裡也有不少學生正在學習。然而,台灣的這塊市場受限於國
內投資上限的規定,該作的額度也差不多飽和,現在只是一些額度到期,然後再
作一點,爆發性的成長已經沒有機會。但大陸正好相反,完全是處女地,儘管目
前看起來短期內不會有大需求,但未來利率若下滑的話,這塊市場會有很高的成
長機會。
事實上,看大陸金融市場的發展真的很有意思,因為有大半的政策精神都是仿效
台灣的,就連許多政策的實施步驟都跟台灣很像。這點不值得驚訝,因為台灣的
金融體系其實有部分是承襲大陸的體制,融合日據時代的體制,加上近20年的歐
美外商進入,才有今天的面貌。所以,當大陸進行金融改革時,會先挑台灣的發
展經驗來參考。這也可以給我們一些想法,如果他們的改革體制是仿效台灣的,
那麼,台灣過去發生過的歷史就很有可能在大陸重演一遍。只不過,他們可能比
我們幸運,會避開一些台灣經驗上的錯誤,好比浮濫降低銀行設立標準,忽視風
控導致消金風暴或惡意淘空等等。
倘若如此,從股市熱開始,接著是房地產飆升,(這兩項大陸都已經發生),接著
是股市泡沫化,房地產進入溫和成長期,然後是匯率浮動而大幅升值,外幣資產
暴增,利率下滑,企業聯貸案增加,併購案增多,外幣連結與股權的衍生性商品
市場開放,民營銀行比率上揚,消金業務上場,基金公司與保險公司大幅成長,
然後相對應的長天期債券市場出現,接著是結構式商品,證券化產品,信用衍生
性產品。
有趣的是,以上路程,美國走了上百年,台灣走了二十多年,大陸大約只走了十年
,有些部分還是跳躍式進程,配套措施也還沒作完整,許多問題必然隨之浮現。
所以,他們也搞不好避不開那些冤枉路。這些就是機會。
一個成熟的市場是很難找到機會的。但一個不斷成長又重組的市場就會出現很多
機會。如果觀察正確,抓住機會,就可以切進去。
現在許多歐美的亞洲留學生或甚至是歐美當地人都不乏想到香港或上海的投銀工作
的,台灣的學生想完全關上這扇門嗎?最好不要。
我不是勸大家要首選大陸,畢竟沒有工作經驗的人去大陸是毫無優勢的,只有一大
堆的劣勢,但若選對發展方向,找對工作,以後就有機會和能力將大陸列入自己的
就業選項裡。
你未必要去,但至少不要落入:"沒能力去"或"不知道自己可以去"的情境裡。
以上所寫未必都是對的,我也有很多不懂的領域,如果有錯,歡迎指教。我也很想
跟一些金融業的從業人員討論這些議題。
--
專業+英文=會飛的老虎
--
在正文開始前,勞煩那些政治魔人閃遠些,我的文章裡已經寫得很含蓄,沒
提到什麼敏感字眼,請那些特定id不要見到"大陸"二字就變刺蝟到處亂扎人。
我在以前的很多篇文章或推文裡都提過:要注意這個市場的風險,不要光看
到好的那面。但這不表示我不能寫任何好的一面。而且我在文章裡說過:這些
都是最佳狀況,也說過這是假設。但裡面的數據都是存在的。
你可以討厭這個趨勢或現象,但你不能無視它,因為無視它只會讓你無知。
話說大陸今年打算將金融市場列為重點改革目標,我們比較注意到的應該是對
於大量湧入股市的國外熱錢的調控措施,因為這些措施台灣新聞也有播報。比
較有意思的是後續的消息,被淹沒在國內的眾多垃圾新聞裡。
包括大陸不排除繼續放寬人民幣交易區間,進一步開放債券市場,建立更完整
的利率指標,開放承作非標準型Swap,開放結構式存款,開放資產證券化市場
。這些訊息對於一些商科的學生應該有一些意義。
首先,匯率和利率操作,不是大陸現在金融從業人員的強項,因為大陸的利率
由PBOC公告,只在區間內浮動,而且大陸盯住美元,匯率波動性低,還有嚴格
的外匯管制,使得大陸的金融業的特色是雙率平穩,商品很少,不太需要避險
都能過的挺好。但是這個現象隨著大陸的改革措施即將逐漸走入歷史,各大外
商都緊盯著這個趨勢磨刀霍霍,要分食這塊大餅,而不再是僅有發展消金市場。
反之,企金和投資銀行業務將會下一波外商在大陸的重點之一。
如果你還是學生,希望有機會去大陸發展,無論你未來是希望去大陸念個MBA建
立橋樑或是想去留學再去應徵大陸的職缺,或是在台灣工作一兩年想轉換跑道,
都可以嘗試走這一塊領域。或許會有不錯的發展。
台灣近幾年新興的財工已經差不多快走到窮途末路,主要原因是從Plain Vanilla
商品發展到極度exotic的產品時,台灣的本土金融機構已經無法跟國際性的銀行
去爭高下,無論是評價技術或交易策略都受限於人才不足且資管技術落後的弱點
而退出了主戰場,現在純粹是在一些不太複雜的商品作比價競賽。更有甚者,其
實只是每天打電話給外商問價錢,自身已經不作模型研發了。那麼,現在一大
票學財工模型技術的學生何去何從?當然,調整方向轉作交易或股票研究的大有
人在,也有一批人還守著比較簡易型的商品繼續研究。其實,大陸的市場潛力或
許可以是目標之一。當然,老話一句,風險高,而且想轉入異地就業市場也不是
那麼容易。但,至少這是個機會。
其次是證券化市場,大陸在這方面的經驗是零,而台灣在這幾年已經陸陸續續培
育了一些人才,學校裡也有不少學生正在學習。然而,台灣的這塊市場受限於國
內投資上限的規定,該作的額度也差不多飽和,現在只是一些額度到期,然後再
作一點,爆發性的成長已經沒有機會。但大陸正好相反,完全是處女地,儘管目
前看起來短期內不會有大需求,但未來利率若下滑的話,這塊市場會有很高的成
長機會。
事實上,看大陸金融市場的發展真的很有意思,因為有大半的政策精神都是仿效
台灣的,就連許多政策的實施步驟都跟台灣很像。這點不值得驚訝,因為台灣的
金融體系其實有部分是承襲大陸的體制,融合日據時代的體制,加上近20年的歐
美外商進入,才有今天的面貌。所以,當大陸進行金融改革時,會先挑台灣的發
展經驗來參考。這也可以給我們一些想法,如果他們的改革體制是仿效台灣的,
那麼,台灣過去發生過的歷史就很有可能在大陸重演一遍。只不過,他們可能比
我們幸運,會避開一些台灣經驗上的錯誤,好比浮濫降低銀行設立標準,忽視風
控導致消金風暴或惡意淘空等等。
倘若如此,從股市熱開始,接著是房地產飆升,(這兩項大陸都已經發生),接著
是股市泡沫化,房地產進入溫和成長期,然後是匯率浮動而大幅升值,外幣資產
暴增,利率下滑,企業聯貸案增加,併購案增多,外幣連結與股權的衍生性商品
市場開放,民營銀行比率上揚,消金業務上場,基金公司與保險公司大幅成長,
然後相對應的長天期債券市場出現,接著是結構式商品,證券化產品,信用衍生
性產品。
有趣的是,以上路程,美國走了上百年,台灣走了二十多年,大陸大約只走了十年
,有些部分還是跳躍式進程,配套措施也還沒作完整,許多問題必然隨之浮現。
所以,他們也搞不好避不開那些冤枉路。這些就是機會。
一個成熟的市場是很難找到機會的。但一個不斷成長又重組的市場就會出現很多
機會。如果觀察正確,抓住機會,就可以切進去。
現在許多歐美的亞洲留學生或甚至是歐美當地人都不乏想到香港或上海的投銀工作
的,台灣的學生想完全關上這扇門嗎?最好不要。
我不是勸大家要首選大陸,畢竟沒有工作經驗的人去大陸是毫無優勢的,只有一大
堆的劣勢,但若選對發展方向,找對工作,以後就有機會和能力將大陸列入自己的
就業選項裡。
你未必要去,但至少不要落入:"沒能力去"或"不知道自己可以去"的情境裡。
以上所寫未必都是對的,我也有很多不懂的領域,如果有錯,歡迎指教。我也很想
跟一些金融業的從業人員討論這些議題。
--
專業+英文=會飛的老虎
--
Tags:
業務
All Comments
By Skylar Davis
at 2007-03-14T03:50
at 2007-03-14T03:50
By Ina
at 2007-03-18T14:31
at 2007-03-18T14:31
By Jake
at 2007-03-20T17:51
at 2007-03-20T17:51
By Rachel
at 2007-03-21T08:47
at 2007-03-21T08:47
By Doris
at 2007-03-23T02:55
at 2007-03-23T02:55
By Jacob
at 2007-03-24T22:07
at 2007-03-24T22:07
By Andy
at 2007-03-29T16:04
at 2007-03-29T16:04
By Emma
at 2007-04-02T04:08
at 2007-04-02T04:08
By Faithe
at 2007-04-05T06:42
at 2007-04-05T06:42
By Tom
at 2007-04-09T22:26
at 2007-04-09T22:26
By Skylar DavisLinda
at 2007-04-13T00:23
at 2007-04-13T00:23
By Freda
at 2007-04-15T23:56
at 2007-04-15T23:56
By Dorothy
at 2007-04-17T08:25
at 2007-04-17T08:25
By Kyle
at 2007-04-17T20:41
at 2007-04-17T20:41
By Charlotte
at 2007-04-19T02:56
at 2007-04-19T02:56
By David
at 2007-04-20T11:58
at 2007-04-20T11:58
By Isabella
at 2007-04-21T21:42
at 2007-04-21T21:42
By Ingrid
at 2007-04-23T15:46
at 2007-04-23T15:46
By Mia
at 2007-04-27T20:38
at 2007-04-27T20:38
By Wallis
at 2007-05-01T21:17
at 2007-05-01T21:17
By Steve
at 2007-05-01T23:58
at 2007-05-01T23:58
By Hedda
at 2007-05-06T14:53
at 2007-05-06T14:53
By Yuri
at 2007-05-09T14:39
at 2007-05-09T14:39
By Xanthe
at 2007-05-10T22:12
at 2007-05-10T22:12
By Valerie
at 2007-05-15T06:28
at 2007-05-15T06:28
By Mia
at 2007-05-16T02:15
at 2007-05-16T02:15
By Rae
at 2007-05-18T17:27
at 2007-05-18T17:27
By Edith
at 2007-05-18T19:35
at 2007-05-18T19:35
By Anthony
at 2007-05-23T02:04
at 2007-05-23T02:04
By Sierra Rose
at 2007-05-27T11:51
at 2007-05-27T11:51
Related Posts
我是草莓族嗎?
By Gilbert
at 2007-03-08T13:49
at 2007-03-08T13:49
大 學 VS 自 願 役
By Zora
at 2007-03-04T14:43
at 2007-03-04T14:43
請問讀資訊管理的出路
By Mia
at 2007-02-27T18:28
at 2007-02-27T18:28
政大資管 vs 中央資管
By Jacob
at 2007-02-25T11:51
at 2007-02-25T11:51
當醫生和船員
By Ophelia
at 2007-02-24T20:28
at 2007-02-24T2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