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資學院的人通常怎麼看待電資學院未來 … - 業務
By Wallis
at 2007-03-12T13:02
at 2007-03-12T13:02
Table of Contents
※ 引述《ZAVON (DARKMUSOU)》之銘言:
: 標題: [問題] 電資學院的人通常怎麼看待電資學院未來30年呢?
: 時間: Sun Mar 11 10:21:48 2007
:
這篇文章好像已經有一點時間了。(我覺得來這個版回文好像比較需要時間思考)
因為沒有看到有人回文,又覺得標題和內文不符,推文也沒講到重點。
我個人認為標題有一個相當關鍵的詞,卻是內文跟推文都沒有回應到的。
那就是「三十年」,這是一個相當可怕的關鍵字。
:
: 在上面的討論串中看到有位板友想跨考電機或是商學的研究所,
: 總之和自己大學的系不一樣,
: 在討論串中看到說電機碩士出來不用怕沒有好工作,
: 在一篇像是在講建築師或土木工程師的文章推文中有人說,
: 電資的好只有不是念電資的人才知道(這麼心酸),
:
這一段基本上是建基在「今日」甚至可以說「即將過去」的電資產業說出來的話。
而且不是「全球的」電資產業,而是「台灣的」電資產業。
三十年的時間是相當長的,大家可以回想,三十年前台灣紅的是什麼產業?
是紡織或化工,現在的台灣還有紡織大廠嗎? 還有化工大廠? 有,但很少。
當然不能說過去發生在別的產業的事情,未來就一定會發生在現在的電資產業上,
但是至少到目前為止我沒有看到台灣的電資產業跟當年的紡織化工有多大的差別,
一樣是大量生產的代工型態,一樣是缺乏品牌和設計,一樣是容易被取代。
至少從目前的趨勢,我認為未來三十年台灣的電資產業走的路,會和以前的產業一樣。
當年的紡織業賺得多不多? 可能也不算太多,但至少不少。
當然要跟今天有分紅配股的電子業不能比(當時沒發明這種好制度),
但是也是拿一流人才去賺錢,一樣操到翻掉。
我爸當年在工廠的時候,曾經為了一台機器壞掉要調零件,
從高雄跑到宜蘭到處找,三十六個小時沒有睡覺。
今天如果有電資領域的工作要 debug 我想也是差不多的狀況。
因為有些東西晚一天就是幾十幾百萬的損失,時間總是不等人的。
今天呢? 這些產業幾乎都不在台灣了。未來的電資產業也會一樣。
那麼今天紡織業留下來的是什麼人? 品牌,設計還有高級品的製作。
在我們的勞力比東南亞與大陸昂貴的狀況下,低價的路線已經不可行了。
未來的電資產業同樣面臨一樣的問題,我們不可能作低價商品再做三十年。
因為我們做不贏其它的國家,因此我們勢必要有自己的品牌設計,走向較高價位的產品。
等到大量製造已經不是電資產業的主流時,哪些人會留下來?
基本上就是這個產業的佼佼者會留下來,這些人是不用怕失業的,
只要產業還沒被斬草除根,這些人就一定會留下來。
這些人賣出的不再是勞力,而是頭腦。不再是無盡的工時,而是創意和遠見。
然而這方面的訓練顯然不在大學課程當中,誰去誰留恐怕一時還難以分辨。
台大傅楸善教授在當年的計算機概論第一堂課這樣說:
「軟體產業只有第一名,沒有第二名。第一名就是生存,其它的通通淘汰。」
軟體產業甚至比硬體產業更加嚴苛,因為沒有實體製造成本。只有創意和頭腦成本。
(一片光碟才六塊不到,更可以透過網路下載)
這個產業只有頂尖的人會留下來,甚至不太需要大資本,隨時會被後起之秀幹掉。
MS 吃 IBM , Google 吃 MS 都是最佳的範例。對 IC design house 也是一樣狀況。
(IC design 雖然是設計硬體,但基本上產品是軟體,是設計圖)
要跳入這個圈子的人不單單要看到現在工時長這件事,以為是公司壓榨員工或者文化。
然而沒有人自願一直工作(某些人例外),更現實的是,不工作就被淘汰。
老師常跟我們講,「你聰明,別人也聰明。你只有比別人花更多時間才能贏。」
為什麼要贏? 因為這個產業沒有第二名,第二名就是消失。對個人、對公司都一樣。
: 在下不巧剛好是唸目前最看"哀"的生科,
: 目前想再碩士後去念另一個領域的學位,
: 大科電機資訊當然是目標之一,
: 只是,
: 想轉領域的原因當然是希望找到比較好的工作,
: 所以想問看看現在電機資訊產業中,
: 到底大部分人的真實情況是如何,
: 應該不會像在新聞中報導那樣,
: 每個人股票都分那麼多吧,
: 電資學院不為人知的辛酸是什麼呢?
: (不管是在在學時期或是工作時期的辛酸,
: 檯面下總有比別人付出的要多的地方對吧?)
所謂比較好的工作可能是這五年或這十年,我不認為現在能分辨一個三十年都好的工作。
我不認為電資學院真正的苦是苦在工時長,事實上不管哪個領域,只要競爭工時就長。
你看那些業務,雖然工時看似不長,卻往往下班之後要應酬,身體不見得更健康。
很多人雖然可以早早下班回家,卻必須要把工作帶回家繼續做,也不見得比較好。
工時長只不過反映一個現實就是,這個產業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如果你沒有一定的實力,就算坐上那個位子,椅子沒做熱可能就被火了。
如果一個公司不火掉沒實力的人,整個公司就會消失不見。
除非你說的電資產業是像固網業者(像 Hinet)這種高資本的工司,
否則那些以軟體為主的設計工司(不管是 software 或 IC)都有一樣的壓力。
更可怕的一件事情是,你別以為你「努力」就會有「實力」,
當年的瑞昱 realtek 靠著一個剛畢業的學生 K 完網路卡的 protocol ,
做出了超便宜的 NIC IC 一舉擊潰當時的大廠們 (DLink/3Com 等等),
這些大廠不努力嗎? 也許也不算,只是有點大意了。
你拼死拼活做出一個不錯的東西,卻可能在短時間之內被超越,
然後,什麼都沒留下。
為了避免這種事情發生,你必須不斷不斷地讓自己進步,然而你永遠不知道怎樣才足夠。
我在大學的時候每一科都滿認真修,作業按時寫,考試努力考,分數很高排名很前面。
雖然很多我會的東西,我的同學不會。但也有很多同學會的東西,我根本不會。
我找不到一個理由公司一定要請我而不請我的同學。我也沒把握做同一件事,
我一定會做得比我的同學更好或更快。
甚至,有的時候你連充實的方向都不知道。真正在產業裡面會用到的東西,學校不教的。
學校教怎麼用 VC++ ,教寫視窗程式,會教到寫 dll 寫 Com 嗎? 不見得。
學校教 data structure 教 algorithm ,會教你做 search optimization 嗎? 不見得。
學校教 computer network ,會教你寫 socket programming 寫 p2p routing 嗎?
學校教的東西多半只是基礎跟理論,剩下的都得要自己來,問題是怎樣才夠?
一張證照夠不夠? 兩張夠不夠? 五張夠不夠? 沒人曉得,我身邊沒人在考證照。
你現在考上電資的研究所,出來找工作一定不難找。這個產業再紅五年十年可能沒問題。
但是三十年,太遠太久了,現代電腦架構被開發出來,也不過三十年。
誰會知道下一個三十年會發生什麼事,生物電腦? 量子電腦?
當 moore's law 走到盡頭的時候,產業會發生什麼改革和動盪沒人曉得。
如果你不是走在最前端,不是在某一個領域最專精且無可取代的地位,
我不認為任何的工作有任何的保障。
講一些極端一點的例子,如果 WiMax 大成功, Hinet 在一夕之間被擊潰也不是沒可能。
如果 QCA (Quantum-dot Cellular Automata) 量產了,台積電直接消失也不是沒有可能。
如果 IC design synthesis 的問題被巧妙地解決,也許 design house 都被吃光了。
電資產業某方面來講是很夢幻的,很多事情會一夕之間被全新的觀念改變。
產業會改變,公司會死會消失,但是人要活下去。因此人要更有能力和彈性。
但是你永遠不知道自己夠不夠,永遠要進步,永遠要學習。
:
: 最後想請教電機資訊學院中的人,
: 生科想轉過去,
: 自己是覺得要從大學唸起啦,
: 不知道各位先進對我想轉該領域及從大學唸起的想法,
: 認為有什麼地方是我欠缺考慮的?
: 謝。
:
當然,我上面可能講得過度悲觀,即使你不夠強不夠厲害,也不至於會餓死,
頂多就是跟現在某些不紅的產業一樣,薪水可能不高,但是夠用。
我不太相信研究所畢業想要找工作,會一個工作也找不到,但看你願不願做。
說實話,我認為大學教育當然有打基礎的作用,基礎沒打好後面就甭談了。
然而這也顯示兩件事,往好的方面想,你可以自己打基礎,花更多時間更努力,
你的能力不會比電資背景的學生差,只要你有 sense 一樣可以是佼佼者。
但是往壞的方面想,你就算把大學的基礎都打好,頂多也就是跟電資背景的學生「一樣」
然而「一樣」絕對是不夠的,現在產業很大,未來一定會萎縮,
你必須要確保自己比其它人更好,否則在僧多粥少的情況下,一定被淘汰。
現在電資產業看起來比較好,只不過是因為工作機會多。
然而未來的三十年,這件事恐怕不會再成立,到時候這個產業會跟別的一樣艱困。
到最後,每一個領域都一樣,最強的留下來,其它消失。
不管是你現在念的生科或者是電資都是一樣的。
不管是你打算留在生科或轉到電資,你都得想想,你有沒有這樣的自信。
如果沒有這樣的自信,你可以跟我有一樣的目標,
安安份份領一個月幾萬塊的薪水,當個平凡無大志的人,
快快樂樂地過每一天,培養自己的興趣,過好家庭生活。
:
: --
: 標題: [問題] 電資學院的人通常怎麼看待電資學院未來30年呢?
: 時間: Sun Mar 11 10:21:48 2007
:
這篇文章好像已經有一點時間了。(我覺得來這個版回文好像比較需要時間思考)
因為沒有看到有人回文,又覺得標題和內文不符,推文也沒講到重點。
我個人認為標題有一個相當關鍵的詞,卻是內文跟推文都沒有回應到的。
那就是「三十年」,這是一個相當可怕的關鍵字。
:
: 在上面的討論串中看到有位板友想跨考電機或是商學的研究所,
: 總之和自己大學的系不一樣,
: 在討論串中看到說電機碩士出來不用怕沒有好工作,
: 在一篇像是在講建築師或土木工程師的文章推文中有人說,
: 電資的好只有不是念電資的人才知道(這麼心酸),
:
這一段基本上是建基在「今日」甚至可以說「即將過去」的電資產業說出來的話。
而且不是「全球的」電資產業,而是「台灣的」電資產業。
三十年的時間是相當長的,大家可以回想,三十年前台灣紅的是什麼產業?
是紡織或化工,現在的台灣還有紡織大廠嗎? 還有化工大廠? 有,但很少。
當然不能說過去發生在別的產業的事情,未來就一定會發生在現在的電資產業上,
但是至少到目前為止我沒有看到台灣的電資產業跟當年的紡織化工有多大的差別,
一樣是大量生產的代工型態,一樣是缺乏品牌和設計,一樣是容易被取代。
至少從目前的趨勢,我認為未來三十年台灣的電資產業走的路,會和以前的產業一樣。
當年的紡織業賺得多不多? 可能也不算太多,但至少不少。
當然要跟今天有分紅配股的電子業不能比(當時沒發明這種好制度),
但是也是拿一流人才去賺錢,一樣操到翻掉。
我爸當年在工廠的時候,曾經為了一台機器壞掉要調零件,
從高雄跑到宜蘭到處找,三十六個小時沒有睡覺。
今天如果有電資領域的工作要 debug 我想也是差不多的狀況。
因為有些東西晚一天就是幾十幾百萬的損失,時間總是不等人的。
今天呢? 這些產業幾乎都不在台灣了。未來的電資產業也會一樣。
那麼今天紡織業留下來的是什麼人? 品牌,設計還有高級品的製作。
在我們的勞力比東南亞與大陸昂貴的狀況下,低價的路線已經不可行了。
未來的電資產業同樣面臨一樣的問題,我們不可能作低價商品再做三十年。
因為我們做不贏其它的國家,因此我們勢必要有自己的品牌設計,走向較高價位的產品。
等到大量製造已經不是電資產業的主流時,哪些人會留下來?
基本上就是這個產業的佼佼者會留下來,這些人是不用怕失業的,
只要產業還沒被斬草除根,這些人就一定會留下來。
這些人賣出的不再是勞力,而是頭腦。不再是無盡的工時,而是創意和遠見。
然而這方面的訓練顯然不在大學課程當中,誰去誰留恐怕一時還難以分辨。
台大傅楸善教授在當年的計算機概論第一堂課這樣說:
「軟體產業只有第一名,沒有第二名。第一名就是生存,其它的通通淘汰。」
軟體產業甚至比硬體產業更加嚴苛,因為沒有實體製造成本。只有創意和頭腦成本。
(一片光碟才六塊不到,更可以透過網路下載)
這個產業只有頂尖的人會留下來,甚至不太需要大資本,隨時會被後起之秀幹掉。
MS 吃 IBM , Google 吃 MS 都是最佳的範例。對 IC design house 也是一樣狀況。
(IC design 雖然是設計硬體,但基本上產品是軟體,是設計圖)
要跳入這個圈子的人不單單要看到現在工時長這件事,以為是公司壓榨員工或者文化。
然而沒有人自願一直工作(某些人例外),更現實的是,不工作就被淘汰。
老師常跟我們講,「你聰明,別人也聰明。你只有比別人花更多時間才能贏。」
為什麼要贏? 因為這個產業沒有第二名,第二名就是消失。對個人、對公司都一樣。
: 在下不巧剛好是唸目前最看"哀"的生科,
: 目前想再碩士後去念另一個領域的學位,
: 大科電機資訊當然是目標之一,
: 只是,
: 想轉領域的原因當然是希望找到比較好的工作,
: 所以想問看看現在電機資訊產業中,
: 到底大部分人的真實情況是如何,
: 應該不會像在新聞中報導那樣,
: 每個人股票都分那麼多吧,
: 電資學院不為人知的辛酸是什麼呢?
: (不管是在在學時期或是工作時期的辛酸,
: 檯面下總有比別人付出的要多的地方對吧?)
所謂比較好的工作可能是這五年或這十年,我不認為現在能分辨一個三十年都好的工作。
我不認為電資學院真正的苦是苦在工時長,事實上不管哪個領域,只要競爭工時就長。
你看那些業務,雖然工時看似不長,卻往往下班之後要應酬,身體不見得更健康。
很多人雖然可以早早下班回家,卻必須要把工作帶回家繼續做,也不見得比較好。
工時長只不過反映一個現實就是,這個產業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如果你沒有一定的實力,就算坐上那個位子,椅子沒做熱可能就被火了。
如果一個公司不火掉沒實力的人,整個公司就會消失不見。
除非你說的電資產業是像固網業者(像 Hinet)這種高資本的工司,
否則那些以軟體為主的設計工司(不管是 software 或 IC)都有一樣的壓力。
更可怕的一件事情是,你別以為你「努力」就會有「實力」,
當年的瑞昱 realtek 靠著一個剛畢業的學生 K 完網路卡的 protocol ,
做出了超便宜的 NIC IC 一舉擊潰當時的大廠們 (DLink/3Com 等等),
這些大廠不努力嗎? 也許也不算,只是有點大意了。
你拼死拼活做出一個不錯的東西,卻可能在短時間之內被超越,
然後,什麼都沒留下。
為了避免這種事情發生,你必須不斷不斷地讓自己進步,然而你永遠不知道怎樣才足夠。
我在大學的時候每一科都滿認真修,作業按時寫,考試努力考,分數很高排名很前面。
雖然很多我會的東西,我的同學不會。但也有很多同學會的東西,我根本不會。
我找不到一個理由公司一定要請我而不請我的同學。我也沒把握做同一件事,
我一定會做得比我的同學更好或更快。
甚至,有的時候你連充實的方向都不知道。真正在產業裡面會用到的東西,學校不教的。
學校教怎麼用 VC++ ,教寫視窗程式,會教到寫 dll 寫 Com 嗎? 不見得。
學校教 data structure 教 algorithm ,會教你做 search optimization 嗎? 不見得。
學校教 computer network ,會教你寫 socket programming 寫 p2p routing 嗎?
學校教的東西多半只是基礎跟理論,剩下的都得要自己來,問題是怎樣才夠?
一張證照夠不夠? 兩張夠不夠? 五張夠不夠? 沒人曉得,我身邊沒人在考證照。
你現在考上電資的研究所,出來找工作一定不難找。這個產業再紅五年十年可能沒問題。
但是三十年,太遠太久了,現代電腦架構被開發出來,也不過三十年。
誰會知道下一個三十年會發生什麼事,生物電腦? 量子電腦?
當 moore's law 走到盡頭的時候,產業會發生什麼改革和動盪沒人曉得。
如果你不是走在最前端,不是在某一個領域最專精且無可取代的地位,
我不認為任何的工作有任何的保障。
講一些極端一點的例子,如果 WiMax 大成功, Hinet 在一夕之間被擊潰也不是沒可能。
如果 QCA (Quantum-dot Cellular Automata) 量產了,台積電直接消失也不是沒有可能。
如果 IC design synthesis 的問題被巧妙地解決,也許 design house 都被吃光了。
電資產業某方面來講是很夢幻的,很多事情會一夕之間被全新的觀念改變。
產業會改變,公司會死會消失,但是人要活下去。因此人要更有能力和彈性。
但是你永遠不知道自己夠不夠,永遠要進步,永遠要學習。
:
: 最後想請教電機資訊學院中的人,
: 生科想轉過去,
: 自己是覺得要從大學唸起啦,
: 不知道各位先進對我想轉該領域及從大學唸起的想法,
: 認為有什麼地方是我欠缺考慮的?
: 謝。
:
當然,我上面可能講得過度悲觀,即使你不夠強不夠厲害,也不至於會餓死,
頂多就是跟現在某些不紅的產業一樣,薪水可能不高,但是夠用。
我不太相信研究所畢業想要找工作,會一個工作也找不到,但看你願不願做。
說實話,我認為大學教育當然有打基礎的作用,基礎沒打好後面就甭談了。
然而這也顯示兩件事,往好的方面想,你可以自己打基礎,花更多時間更努力,
你的能力不會比電資背景的學生差,只要你有 sense 一樣可以是佼佼者。
但是往壞的方面想,你就算把大學的基礎都打好,頂多也就是跟電資背景的學生「一樣」
然而「一樣」絕對是不夠的,現在產業很大,未來一定會萎縮,
你必須要確保自己比其它人更好,否則在僧多粥少的情況下,一定被淘汰。
現在電資產業看起來比較好,只不過是因為工作機會多。
然而未來的三十年,這件事恐怕不會再成立,到時候這個產業會跟別的一樣艱困。
到最後,每一個領域都一樣,最強的留下來,其它消失。
不管是你現在念的生科或者是電資都是一樣的。
不管是你打算留在生科或轉到電資,你都得想想,你有沒有這樣的自信。
如果沒有這樣的自信,你可以跟我有一樣的目標,
安安份份領一個月幾萬塊的薪水,當個平凡無大志的人,
快快樂樂地過每一天,培養自己的興趣,過好家庭生活。
:
: --
All Comments
By Yuri
at 2007-03-16T10:50
at 2007-03-16T10:50
By John
at 2007-03-18T13:37
at 2007-03-18T13:37
By Edith
at 2007-03-20T13:06
at 2007-03-20T13:06
By Callum
at 2007-03-22T21:38
at 2007-03-22T21:38
By Lydia
at 2007-03-24T02:16
at 2007-03-24T02:16
By Rae
at 2007-03-24T22:14
at 2007-03-24T22:14
By Enid
at 2007-03-29T06:21
at 2007-03-29T06:21
By Lily
at 2007-04-02T10:49
at 2007-04-02T10:49
By Wallis
at 2007-04-03T16:46
at 2007-04-03T16:46
By Susan
at 2007-04-07T01:57
at 2007-04-07T01:57
By Edith
at 2007-04-09T07:28
at 2007-04-09T07:28
By Skylar Davis
at 2007-04-14T06:38
at 2007-04-14T06:38
By Carolina Franco
at 2007-04-15T05:21
at 2007-04-15T05:21
By Gary
at 2007-04-19T21:29
at 2007-04-19T21:29
By Elizabeth
at 2007-04-21T11:52
at 2007-04-21T11:52
By Ophelia
at 2007-04-24T18:32
at 2007-04-24T18:32
By Dora
at 2007-04-25T19:13
at 2007-04-25T19:13
By Victoria
at 2007-04-26T09:23
at 2007-04-26T09:23
By Noah
at 2007-04-30T16:23
at 2007-04-30T16:23
By Annie
at 2007-05-05T07:59
at 2007-05-05T07:59
By Catherine
at 2007-05-05T16:54
at 2007-05-05T16:54
By Zanna
at 2007-05-10T11:53
at 2007-05-10T11:53
By Bennie
at 2007-05-13T23:21
at 2007-05-13T23:21
By Daniel
at 2007-05-14T21:50
at 2007-05-14T21:50
By Daph Bay
at 2007-05-16T22:25
at 2007-05-16T22:25
By Elma
at 2007-05-17T15:20
at 2007-05-17T15:20
By Tom
at 2007-05-21T10:44
at 2007-05-21T10:44
Related Posts
大陸的新鮮人起薪
By Joe
at 2007-03-11T23:40
at 2007-03-11T23:40
要去考插大嗎
By Rachel
at 2007-03-11T20:01
at 2007-03-11T20:01
外文系還是商學院
By Emma
at 2007-03-11T16:39
at 2007-03-11T16:39
大陸的新鮮人起薪
By Elvira
at 2007-03-11T02:29
at 2007-03-11T02:29
研究所讀大學不同科系
By Irma
at 2007-03-10T09:47
at 2007-03-10T0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