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學對貧窮的解釋 - 考試

Regina avatar
By Regina
at 2013-08-05T17:35

Table of Contents

[問題] 應考資格、各種國考疑難雜症等,以有正確作法、答案者為主
(不包括書裡的疑問)。若問題如人生規劃、讀書計畫等,無一
定作法、答案者,請用閒聊選項。

社會學對貧窮的解釋

功能論:貧窮有功能

衝突論:弱勢者被剝削

互動論:??

我讀的書都沒有討論到互動論如何解釋貧窮及社會不平等問題

請問該如何解釋較為恰當?

我都是用標籤理論下去自由發揮,認為是社會對被標籤者的期待與被標籤者的自我認同

使其難以改變貧窮及不平等現狀,而身陷此社會問題

--
Tags: 考試

All Comments

Erin avatar
By Erin
at 2013-08-07T11:09
用次文化下去解。某次文化之價值及行為模式,無助於
Delia avatar
By Delia
at 2013-08-10T06:06
累積資本,於其中受社會化者為窮人
Dorothy avatar
By Dorothy
at 2013-08-12T13:22
請用[課業]標題分類 置底常見問與答有修改標題教學 感謝
Sarah avatar
By Sarah
at 2013-08-14T07:39
也許可以就Blumer提的三原則來做論述或補充
Rebecca avatar
By Rebecca
at 2013-08-18T20:17
現在不太可能考這麼露骨的題目?除非名詞解釋
Caitlin avatar
By Caitlin
at 2013-08-18T21:47
另外,貧窮基本上是一個比較鉅視的問題 互動論很難解釋
William avatar
By William
at 2013-08-22T16:55
標籤論還是得回應一個問題 為什麼這個文化價值可以標籤
Queena avatar
By Queena
at 2013-08-27T11:27
而另外一種文化不能標籤別人 就又回到了衝突論的點
Lily avatar
By Lily
at 2013-08-31T09:13
不過有考社工的話 到是可以想想社工理論中的優勢觀點
Puput avatar
By Puput
at 2013-09-03T13:01
或許您認知有誤(?)個人於次文化中與他人互動=>窮or偏差

刑法17條 加重結果犯問題

Kyle avatar
By Kyle
at 2013-08-05T17:22
讀到刑法17條 加重結果犯: 因犯罪致發生一定之結果,而有加重其刑之規定者,如行為人不能預見其發生時,不 適用之。 我的想法: 因加重結果犯,是故意基本犯罪行為 + 過失加重結果,所以條文應該是: 因犯罪致發生一定之結果,而有加重其刑之規定者,如行為人不能預見其發生時, 適用之。 就因為是過失 ...

政治學問題

Brianna avatar
By Brianna
at 2013-08-05T17:18
剛剛讀邱遠的政治學金鑰時 發現political regime被翻成政治體系 指的是做決策的機構 但之前上黃靖老師的課 他是翻成典則 筆記舉例是對民主或憲政的認同感與凝聚力 這兩者一比較我覺得相差很大 前者較像是有型的制度 後者則是抽象的精神或信仰 有沒有大大可以出來解說一下 謝謝~ -- posted ...

102年板橋內勤備取

Agatha avatar
By Agatha
at 2013-08-05T17:06
[心得] 考試、上榜、落榜、讀書...等心得文。 考前有發願說有上榜就要跟隨前輩們的腳步, 大大方方的分享自己的準備過程, 雖然這是我第三次考筆試、第一次的口試, 而且只是備取,但還是請不要嫌棄,在此奉上心得。andgt;_andlt;and#34; 個人狀況:27歲,曾任一年安親班老師,家庭主婦,私大中 ...

[100地特] 不確定情況下之決策分析

Kyle avatar
By Kyle
at 2013-08-05T16:56
※ [本文轉錄自 Accounting 看板 #1H_s4smx ] 作者: Lordskylimit (⊕千叟翁™) 看板: Accounting 標題: [問題] [100地特] 不確定情況下之決策分析 時間: Mon Aug 5 16:24:19 2013 甲公司生產電器產品,連接器是其所需零 ...

過失犯

Franklin avatar
By Franklin
at 2013-08-05T16:34
[課業] 國考課業相關問題,非歷屆考題的討論,如學理觀念的釐清。 參自周昉老師課本中的一題 題目前半段為業務中的附屬行為,很好判別如何述說 但文中有一段有點疑惑,請各位前輩指點指點 題目如下: 甲駕車時其車速大致上保持「道路交通安全規則」速限內,而正當準備右轉時 甲注意到老婦人丙正要穿越馬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