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藝術產業就職的美麗與哀愁 - 薪水
By Kyle
at 2019-12-15T10:20
at 2019-12-15T10:20
Table of Contents
看到原PO發文真是心有戚戚焉
其實藝術產業、藝術行政的問題,真的是年經文了,
因為現實就是這樣,
每年畢業季都會有很多迷惘的新鮮人不知所措。
自介一下,
我大學畢業前在小劇場當志工一年左右,
也自己和朋友玩過一兩次的演出(藝穗節)
後來退伍後就在畫廊工作到現在大概七、八年了,
對畫廊有興趣的朋友可以A我ID看我之前的工作心得。
藝術產業最大的問題,還是在於穩定的收入。
以前在小劇場,打聽到的薪資,
不管是創作者還是行政工作者,都少得可憐。
很多人是底薪過生活,
因為劇團收入就是這麼少,扣掉開支,
即使是管理階層和其他行業相比,收入也很有限。
(剛看到一篇關鍵評論網的報導,
覺得蠻可以參考的https://reurl.cc/M7gZKk)
原PO有60K真的已經是讓同行很羨慕的薪水了,
我到現在也有40幾K,雖然覺得還算不錯,
但跟別的行業相比,資歷七、八年才有這個薪水,
還要在台北生活,真的是不容易。
更何況想要成家呢?
回到根本的問題,藝術產業到底能不能賺錢?
先不論老闆願不願意分享盈餘,
但總是要有賺錢才有辦法有更好的收入,
培養更好的藝術行政人才、更好的創作者。
這個問題,我覺得並不容易回答。
藝術產業當然能賺錢,也應該要賺錢。
但是賺的錢並不是馬上丟進去就能回收的,
別的產業也許生產出好產品、有好的行銷就可以開始賺錢,
但藝術不是必需品,藝術產業能否的生存,
其實在於全體人民對藝術文化的喜好程度。
以畫廊來說,要行銷一個藝術家成本之大,不是一般人能想像的。
舉辦藝術博覽會一場就要幾十萬台幣,
國際藝博會超過百萬以上也是稀鬆平常。
還要出畫冊、上廣告、給藝術家代理費,
看畫廊的規模,每年支出都是幾百萬到幾千萬在燒
問題是真的有這麼多人買藝術品嗎?
不妨想想身邊大部分的朋友、親戚,
多久買一件藝術品/文創商品,或是看電影/進劇場/聽音樂會?
我個人每年都會花兩萬左右買一件藝術品,
因為我覺得那是支持藝術家,也是支持自己所在的這個產業。
但大多數人根本不在乎,家裡有一件好作品是多麼美好的事情。
商業劇場或是商業畫廊,都是要廣大的觀眾、收藏家才能成立的,
沒有建立起這個群體之前,都是空談,
而這個群體要建立,絕對是需要10年以上的努力,
這也是我認為很多藝術產業在成立之初沒有想到的事情。
即使是商業畫廊,也必須要建立這個畫廊的藝術品味,
代理好的藝術家,作出有質感的展覽,
有了好的東西之後,才有可能建立收藏家的品味。
品味是最難培養的,有了品味,才會有藝術收藏的需求,
我相信大多數的藝術產業應該都是類似的狀況。
所以我覺得,進藝術產業反而不能抱持著不想賺錢的想法,
要想著我要如何從裡面賺到錢?
我要如何讓這個產業變成一個常態,
建立一個讓人人都對藝術有需求的社會呢?
基本的行政工作基本上各個產業都差不多,
但藝術行政的要求特別高,薪水特別低,
很多都是外文、藝術史、設計專精,
(我剛好屬於樣樣不精的那種)
投資報酬率之低非常可怕。
如果不是很計較薪水的話,
我倒是比較建議進入真正有質感的藝術產業。
它們不一定很賺錢,但是收支可以平衡,
它們對於藝術的質感、細節非常要求,
工作上有一定壓力,但是又不會過度壓榨員工。
只有慢慢了解一個有良心、有眼光的藝術產業是怎麼經營,
才有可能在這個行業做得更久,賺更多錢。
對產業來說,一開始一定是有質感的、貼近大眾品味的展演,
累積到一定程度,經濟上有了餘裕之後,
才有辦法做更多的嘗試:更多前衛的展覽、實驗性的表演。
只不過很多產業會把順序顛倒就是
一開始就選擇很實驗性的表現,
當然很快就會陷入捉襟見肘的窘境,
也只能一直壓榨下面的員工縮減開銷,
最後就是無止盡的迴圈;
又或是一開始的展演就是粗製濫造,
沒有端出好的作品或是表演,
只會賣明星光環、賣噱頭、只想賺快錢,
而沒有照顧到展覽品質和長久的觀眾/藏家經營,
最後當然也只是落得草草收掉的下場。
--
其實藝術產業、藝術行政的問題,真的是年經文了,
因為現實就是這樣,
每年畢業季都會有很多迷惘的新鮮人不知所措。
自介一下,
我大學畢業前在小劇場當志工一年左右,
也自己和朋友玩過一兩次的演出(藝穗節)
後來退伍後就在畫廊工作到現在大概七、八年了,
對畫廊有興趣的朋友可以A我ID看我之前的工作心得。
藝術產業最大的問題,還是在於穩定的收入。
以前在小劇場,打聽到的薪資,
不管是創作者還是行政工作者,都少得可憐。
很多人是底薪過生活,
因為劇團收入就是這麼少,扣掉開支,
即使是管理階層和其他行業相比,收入也很有限。
(剛看到一篇關鍵評論網的報導,
覺得蠻可以參考的https://reurl.cc/M7gZKk)
原PO有60K真的已經是讓同行很羨慕的薪水了,
我到現在也有40幾K,雖然覺得還算不錯,
但跟別的行業相比,資歷七、八年才有這個薪水,
還要在台北生活,真的是不容易。
更何況想要成家呢?
回到根本的問題,藝術產業到底能不能賺錢?
先不論老闆願不願意分享盈餘,
但總是要有賺錢才有辦法有更好的收入,
培養更好的藝術行政人才、更好的創作者。
這個問題,我覺得並不容易回答。
藝術產業當然能賺錢,也應該要賺錢。
但是賺的錢並不是馬上丟進去就能回收的,
別的產業也許生產出好產品、有好的行銷就可以開始賺錢,
但藝術不是必需品,藝術產業能否的生存,
其實在於全體人民對藝術文化的喜好程度。
以畫廊來說,要行銷一個藝術家成本之大,不是一般人能想像的。
舉辦藝術博覽會一場就要幾十萬台幣,
國際藝博會超過百萬以上也是稀鬆平常。
還要出畫冊、上廣告、給藝術家代理費,
看畫廊的規模,每年支出都是幾百萬到幾千萬在燒
問題是真的有這麼多人買藝術品嗎?
不妨想想身邊大部分的朋友、親戚,
多久買一件藝術品/文創商品,或是看電影/進劇場/聽音樂會?
我個人每年都會花兩萬左右買一件藝術品,
因為我覺得那是支持藝術家,也是支持自己所在的這個產業。
但大多數人根本不在乎,家裡有一件好作品是多麼美好的事情。
商業劇場或是商業畫廊,都是要廣大的觀眾、收藏家才能成立的,
沒有建立起這個群體之前,都是空談,
而這個群體要建立,絕對是需要10年以上的努力,
這也是我認為很多藝術產業在成立之初沒有想到的事情。
即使是商業畫廊,也必須要建立這個畫廊的藝術品味,
代理好的藝術家,作出有質感的展覽,
有了好的東西之後,才有可能建立收藏家的品味。
品味是最難培養的,有了品味,才會有藝術收藏的需求,
我相信大多數的藝術產業應該都是類似的狀況。
所以我覺得,進藝術產業反而不能抱持著不想賺錢的想法,
要想著我要如何從裡面賺到錢?
我要如何讓這個產業變成一個常態,
建立一個讓人人都對藝術有需求的社會呢?
基本的行政工作基本上各個產業都差不多,
但藝術行政的要求特別高,薪水特別低,
很多都是外文、藝術史、設計專精,
(我剛好屬於樣樣不精的那種)
投資報酬率之低非常可怕。
如果不是很計較薪水的話,
我倒是比較建議進入真正有質感的藝術產業。
它們不一定很賺錢,但是收支可以平衡,
它們對於藝術的質感、細節非常要求,
工作上有一定壓力,但是又不會過度壓榨員工。
只有慢慢了解一個有良心、有眼光的藝術產業是怎麼經營,
才有可能在這個行業做得更久,賺更多錢。
對產業來說,一開始一定是有質感的、貼近大眾品味的展演,
累積到一定程度,經濟上有了餘裕之後,
才有辦法做更多的嘗試:更多前衛的展覽、實驗性的表演。
只不過很多產業會把順序顛倒就是
一開始就選擇很實驗性的表現,
當然很快就會陷入捉襟見肘的窘境,
也只能一直壓榨下面的員工縮減開銷,
最後就是無止盡的迴圈;
又或是一開始的展演就是粗製濫造,
沒有端出好的作品或是表演,
只會賣明星光環、賣噱頭、只想賺快錢,
而沒有照顧到展覽品質和長久的觀眾/藏家經營,
最後當然也只是落得草草收掉的下場。
--
Tags:
薪水
All Comments
By Necoo
at 2019-12-17T13:04
at 2019-12-17T13:04
By Barb Cronin
at 2019-12-18T02:50
at 2019-12-18T02:50
By Blanche
at 2019-12-19T16:22
at 2019-12-19T16:22
By Steve
at 2019-12-20T20:49
at 2019-12-20T20:49
By Vanessa
at 2019-12-21T04:52
at 2019-12-21T04:52
By George
at 2019-12-21T14:52
at 2019-12-21T14:52
By Steve
at 2019-12-25T18:24
at 2019-12-25T18:24
By Aaliyah
at 2019-12-26T14:45
at 2019-12-26T14:45
By Candice
at 2019-12-31T03:20
at 2019-12-31T03:20
Related Posts
該升嗎?
By Tracy
at 2019-12-14T23:06
at 2019-12-14T23:06
當主管也會被資遣
By Caitlin
at 2019-12-14T08:43
at 2019-12-14T08:43
不喜歡第一份工作該不該做滿1年? 網友看法兩極引激辯
By Rosalind
at 2019-12-14T08:37
at 2019-12-14T08:37
當HR面試時問之前的工作為何做不久..
By Bennie
at 2019-12-13T14:58
at 2019-12-13T14:58
遲到強迫請假兩小時
By Tracy
at 2019-12-13T14:36
at 2019-12-13T1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