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居海外七年歸巢,才發現回家的路好遠 - 職場
By Barb Cronin
at 2017-05-01T11:30
at 2017-05-01T11:30
Table of Contents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66719
文:陳敏莉
旅居海外七年,倦鳥總想歸巢。所以我回台工作,我沒有辦法代表所有海外工作的人,但是我想分享一下我這半年來回台所遭遇到的事。最近兩件新聞讓我留意。一個是科技部推生活補助費吸引海外人才歸國,另一個則是上海市台協聯合徵才,學生搶破頭。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台灣變成了許多人想逃離的地方。得要政府獎勵,人才才會想回來?但年輕人急著想逃離。從這半年的觀察,我認為大家想離開的主要原因有:
低薪
長工時
不友善的職場文化
其中又以第三點最關鍵。台灣的低薪長工時已經世界知名,但職場各種不尊重人的文化更叫人難以忍受。回台前,我觀察了一下,同年齡層,在社交媒體中看起來還算滿意自己生活的人,大約只有三類:業務、公務員和自行創業者。
於是我問朋友,「台灣的職場環境有這麼糟糕嗎?」幾乎所有人一致勸我不要回來工作。退休可以,但別工作。
然而鐵齒的我還是回來了。
除了薪水相對較低增幅又不大、工時長以外,各種違反勞基法的行為和強行「拗人」做事的文化,實在讓人不敢苟同。就連面試時那種高高在上的態度也讓人反感。
回台後的第一間公司,也是知名外商,我所待的產業界第一把交椅。面試官問我:「你這兩年要結婚生子嗎?」他直接明說希望不要。後來是換去了女主管的團隊中,這個問題解決了。但每天被強行留下「自主加班」到半夜,加班費看得到吃不到。
勞檢?供勞動局檢驗的樓層,就是我們提到北韓最喜歡嘲笑的兩個字:「樣板」。一到六點,通通熄燈。勞檢就這樣被躲過了。
或許你會問我為什麼不敢檢舉?你如果還想在這個業界活的話,就得保持沉默。任何產業界的圈子都很小,尤其台灣面試時,面試官喜歡探問祖宗十八代和你的前份工作情況。如果你被龍頭封殺的話,不要想繼續在這個圈子混。我相信這不只是我遇到的情況。
算了算,我的頭銜還不錯,已經比別人少奮鬥三年了,但繼續過著人不像人的生活,再熬個三年升頭銜,薪水也頂多逼近五萬,加了分紅以後,也不過五萬多一點。更何況公司內部還有一堆人想鬥你下來,真的不想為了五萬的薪水活得這麼心驚膽戰,所以我又去了另一間公司。
第二間公司歷史悠久,不過也是違反勞基法的大戶,動不動就被報上媒體。狀況差不了多少,卻還有更多奇怪的,非我應徵職位分內的事也要完成,作為我的KPI。比如要幫忙推廣和宣傳公司相關的報導與App,還規定一人至少要達成多少目標等等,根本不是工作契約裡所載的事項。
這以我在海外工作的經驗來看,已經可以提出申訴,要求政府懲罰雇主了。但在台灣?大家還是忍氣吞聲,因為一樣的原因,「你要是想在業界生存就安靜」、「別人都願意做,你為什麼不願意做?」
所以我還是離職了。離職的時候更精彩,各種情緒勒索的話都出現了:「你這麼老了還想去哪裡?去鼎泰豐打工嗎?還是路邊飲料店?麥當勞?人家不收這麼老的吧!」、「你知道我很喜歡你嗎?你的確是個人才,但你這樣不穩定,說走就走,你小心被整個集團封殺。」如果不說的話,我還真以為遇到恐怖情人。
而為了留台,我中間也面試過一間不同產業的大型企業,對方要求各項行政能力好、外語流利等等許多細項要求,這個職缺的詳細要求在臉書間朋友牆上傳開,許多六年級生都覺得「這種條件,不花個十萬請不到」。但我要求五萬多,卻被不斷質疑,不斷被貶低,不斷被嫌不夠好。
不過事後問人資,人資說,「主管非常喜歡你,但覺得你歷練不夠」,吃了翻譯年糕應該是想要壓低我薪水,然後人資代為開了個價錢給我。是離我要的薪水相去不遠,但這種讓你產生自我懷疑的工作環境,算了吧。
所以回台半年多,我發現,雇主看你好用,有良心的會加薪留人,但也會用盡方法要你感恩戴德;如果不加薪,要你共體時艱,然後訴諸情感壓力;而你要離職的話,則會講各種勒索人的話;若雇主覺得你還堪用,卻想要壓你薪水的話,則會講一些讓你產生自我懷疑的話。
這個社會讓你覺得自己沒有價值。不配得到任何東西,有人要用你,你應該要感恩戴德。尤其我是一個三十歲才決定回家的遊子。台灣雇主不斷在用任何方法告訴我,我不夠格;媒體每天播放的新聞在告訴我,我能夠拿這樣的薪水應該感謝雇主了,因為有更多人比我慘;一堆假勵志文章告訴我,你要忍受低薪,因為你沒有自己的價值。
我和幾個仍在海外但有意願回來的朋友們聊天,他們也想回來,尤其看我臉書過得還不錯的樣子。但我第一反應是:「別回來!」正如半年多前,朋友們勸誡我的一樣。
我和他們說,我現在明白為什麼排隊美食和餐廳這麼多了。薪水少、工時長,假日終於有點自己的時間能和朋友相聚,最不費力,又不用做太多事前調查,還能用不算大的金額消磨一整個週末的,就是這些小確幸美食。如果沒有強大拉力,對於回來這件事情,請三思。
有一個在韓國的朋友被台灣廠商獵頭,開了六萬多的薪水,是她現在薪水的一半不到,「可是台灣物價低啊。而且這樣你就不用和家人分開那麼遠的距離了。」朋友回答那名人資,「可是我現在的公司每年加薪6-14%,台灣那邊呢?我不是台北人,還不是要租房子?台灣物價低,但有比韓國低一半以上嗎?」對方沒料到朋友的反應會是這麼不溫順,悻悻然掛了電話。
而我最近又被海外的外商公司相中,暫且不提薪水是台灣的三倍,最重要的是整個接洽過程中,對方的態度讓你感覺你不是被挑剩的那個,他給你工作你不用跪下叩謝,而是雙方是一個平等的工作夥伴關係。於是,我又得踏上旅途。
繞了這半年,才發現:回家的路,好遠。
真的好遠。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朱家儀
心得:
畫個重點,海外七年經驗,該產業最大外商,比別人少奮鬥三年 = 50K
這篇作者海外七年經驗是都去打工度假的嗎...?
--
文:陳敏莉
旅居海外七年,倦鳥總想歸巢。所以我回台工作,我沒有辦法代表所有海外工作的人,但是我想分享一下我這半年來回台所遭遇到的事。最近兩件新聞讓我留意。一個是科技部推生活補助費吸引海外人才歸國,另一個則是上海市台協聯合徵才,學生搶破頭。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台灣變成了許多人想逃離的地方。得要政府獎勵,人才才會想回來?但年輕人急著想逃離。從這半年的觀察,我認為大家想離開的主要原因有:
低薪
長工時
不友善的職場文化
其中又以第三點最關鍵。台灣的低薪長工時已經世界知名,但職場各種不尊重人的文化更叫人難以忍受。回台前,我觀察了一下,同年齡層,在社交媒體中看起來還算滿意自己生活的人,大約只有三類:業務、公務員和自行創業者。
於是我問朋友,「台灣的職場環境有這麼糟糕嗎?」幾乎所有人一致勸我不要回來工作。退休可以,但別工作。
然而鐵齒的我還是回來了。
除了薪水相對較低增幅又不大、工時長以外,各種違反勞基法的行為和強行「拗人」做事的文化,實在讓人不敢苟同。就連面試時那種高高在上的態度也讓人反感。
回台後的第一間公司,也是知名外商,我所待的產業界第一把交椅。面試官問我:「你這兩年要結婚生子嗎?」他直接明說希望不要。後來是換去了女主管的團隊中,這個問題解決了。但每天被強行留下「自主加班」到半夜,加班費看得到吃不到。
勞檢?供勞動局檢驗的樓層,就是我們提到北韓最喜歡嘲笑的兩個字:「樣板」。一到六點,通通熄燈。勞檢就這樣被躲過了。
或許你會問我為什麼不敢檢舉?你如果還想在這個業界活的話,就得保持沉默。任何產業界的圈子都很小,尤其台灣面試時,面試官喜歡探問祖宗十八代和你的前份工作情況。如果你被龍頭封殺的話,不要想繼續在這個圈子混。我相信這不只是我遇到的情況。
算了算,我的頭銜還不錯,已經比別人少奮鬥三年了,但繼續過著人不像人的生活,再熬個三年升頭銜,薪水也頂多逼近五萬,加了分紅以後,也不過五萬多一點。更何況公司內部還有一堆人想鬥你下來,真的不想為了五萬的薪水活得這麼心驚膽戰,所以我又去了另一間公司。
第二間公司歷史悠久,不過也是違反勞基法的大戶,動不動就被報上媒體。狀況差不了多少,卻還有更多奇怪的,非我應徵職位分內的事也要完成,作為我的KPI。比如要幫忙推廣和宣傳公司相關的報導與App,還規定一人至少要達成多少目標等等,根本不是工作契約裡所載的事項。
這以我在海外工作的經驗來看,已經可以提出申訴,要求政府懲罰雇主了。但在台灣?大家還是忍氣吞聲,因為一樣的原因,「你要是想在業界生存就安靜」、「別人都願意做,你為什麼不願意做?」
所以我還是離職了。離職的時候更精彩,各種情緒勒索的話都出現了:「你這麼老了還想去哪裡?去鼎泰豐打工嗎?還是路邊飲料店?麥當勞?人家不收這麼老的吧!」、「你知道我很喜歡你嗎?你的確是個人才,但你這樣不穩定,說走就走,你小心被整個集團封殺。」如果不說的話,我還真以為遇到恐怖情人。
而為了留台,我中間也面試過一間不同產業的大型企業,對方要求各項行政能力好、外語流利等等許多細項要求,這個職缺的詳細要求在臉書間朋友牆上傳開,許多六年級生都覺得「這種條件,不花個十萬請不到」。但我要求五萬多,卻被不斷質疑,不斷被貶低,不斷被嫌不夠好。
不過事後問人資,人資說,「主管非常喜歡你,但覺得你歷練不夠」,吃了翻譯年糕應該是想要壓低我薪水,然後人資代為開了個價錢給我。是離我要的薪水相去不遠,但這種讓你產生自我懷疑的工作環境,算了吧。
所以回台半年多,我發現,雇主看你好用,有良心的會加薪留人,但也會用盡方法要你感恩戴德;如果不加薪,要你共體時艱,然後訴諸情感壓力;而你要離職的話,則會講各種勒索人的話;若雇主覺得你還堪用,卻想要壓你薪水的話,則會講一些讓你產生自我懷疑的話。
這個社會讓你覺得自己沒有價值。不配得到任何東西,有人要用你,你應該要感恩戴德。尤其我是一個三十歲才決定回家的遊子。台灣雇主不斷在用任何方法告訴我,我不夠格;媒體每天播放的新聞在告訴我,我能夠拿這樣的薪水應該感謝雇主了,因為有更多人比我慘;一堆假勵志文章告訴我,你要忍受低薪,因為你沒有自己的價值。
我和幾個仍在海外但有意願回來的朋友們聊天,他們也想回來,尤其看我臉書過得還不錯的樣子。但我第一反應是:「別回來!」正如半年多前,朋友們勸誡我的一樣。
我和他們說,我現在明白為什麼排隊美食和餐廳這麼多了。薪水少、工時長,假日終於有點自己的時間能和朋友相聚,最不費力,又不用做太多事前調查,還能用不算大的金額消磨一整個週末的,就是這些小確幸美食。如果沒有強大拉力,對於回來這件事情,請三思。
有一個在韓國的朋友被台灣廠商獵頭,開了六萬多的薪水,是她現在薪水的一半不到,「可是台灣物價低啊。而且這樣你就不用和家人分開那麼遠的距離了。」朋友回答那名人資,「可是我現在的公司每年加薪6-14%,台灣那邊呢?我不是台北人,還不是要租房子?台灣物價低,但有比韓國低一半以上嗎?」對方沒料到朋友的反應會是這麼不溫順,悻悻然掛了電話。
而我最近又被海外的外商公司相中,暫且不提薪水是台灣的三倍,最重要的是整個接洽過程中,對方的態度讓你感覺你不是被挑剩的那個,他給你工作你不用跪下叩謝,而是雙方是一個平等的工作夥伴關係。於是,我又得踏上旅途。
繞了這半年,才發現:回家的路,好遠。
真的好遠。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朱家儀
心得:
畫個重點,海外七年經驗,該產業最大外商,比別人少奮鬥三年 = 50K
這篇作者海外七年經驗是都去打工度假的嗎...?
--
All Comments
By Madame
at 2017-05-05T21:05
at 2017-05-05T21:05
By Doris
at 2017-05-08T01:22
at 2017-05-08T01:22
By Lydia
at 2017-05-11T07:40
at 2017-05-11T07:40
By Sierra Rose
at 2017-05-13T19:13
at 2017-05-13T19:13
By Caroline
at 2017-05-17T12:15
at 2017-05-17T12:15
By Daniel
at 2017-05-17T16:51
at 2017-05-17T16:51
By Megan
at 2017-05-20T16:16
at 2017-05-20T16:16
By Eartha
at 2017-05-25T08:39
at 2017-05-25T08:39
By Irma
at 2017-05-26T13:44
at 2017-05-26T13:44
By Hedda
at 2017-05-31T01:59
at 2017-05-31T01:59
By William
at 2017-06-03T19:08
at 2017-06-03T19:08
By George
at 2017-06-07T11:17
at 2017-06-07T11:17
By Dora
at 2017-06-12T03:59
at 2017-06-12T03:59
By Rachel
at 2017-06-14T15:46
at 2017-06-14T15:46
By Emma
at 2017-06-17T18:31
at 2017-06-17T18:31
By Ingrid
at 2017-06-21T21:49
at 2017-06-21T21:49
By Genevieve
at 2017-06-24T19:52
at 2017-06-24T19:52
By Callum
at 2017-06-28T08:05
at 2017-06-28T08:05
By Oscar
at 2017-06-29T07:05
at 2017-06-29T07:05
By James
at 2017-07-02T22:18
at 2017-07-02T22:18
By Catherine
at 2017-07-04T10:43
at 2017-07-04T10:43
By John
at 2017-07-07T11:01
at 2017-07-07T11:01
By Ethan
at 2017-07-10T07:59
at 2017-07-10T07:59
By Oliver
at 2017-07-14T17:41
at 2017-07-14T17:41
By Suhail Hany
at 2017-07-18T22:41
at 2017-07-18T22:41
By Jessica
at 2017-07-20T23:57
at 2017-07-20T23:57
By Anthony
at 2017-07-21T09:24
at 2017-07-21T09:24
By Heather
at 2017-07-22T02:15
at 2017-07-22T02:15
By Yuri
at 2017-07-23T16:17
at 2017-07-23T16:17
By Daph Bay
at 2017-07-26T10:23
at 2017-07-26T10:23
By Zanna
at 2017-07-28T18:05
at 2017-07-28T18:05
By Jack
at 2017-07-30T06:54
at 2017-07-30T06:54
By Eden
at 2017-07-31T22:49
at 2017-07-31T22:49
By Edward Lewis
at 2017-08-02T09:30
at 2017-08-02T09:30
By Ursula
at 2017-08-06T15:34
at 2017-08-06T15:34
By Sarah
at 2017-08-09T16:18
at 2017-08-09T16:18
By Agnes
at 2017-08-10T03:25
at 2017-08-10T03:25
By Kristin
at 2017-08-11T03:35
at 2017-08-11T03:35
By Edith
at 2017-08-11T10:43
at 2017-08-11T10:43
By Zenobia
at 2017-08-16T08:05
at 2017-08-16T08:05
By Poppy
at 2017-08-18T02:35
at 2017-08-18T02:35
By Queena
at 2017-08-18T18:33
at 2017-08-18T18:33
By Edward Lewis
at 2017-08-20T06:36
at 2017-08-20T06:36
By Mason
at 2017-08-23T22:32
at 2017-08-23T22:32
By Carolina Franco
at 2017-08-26T19:05
at 2017-08-26T19:05
By Rosalind
at 2017-08-30T15:39
at 2017-08-30T15:39
By Steve
at 2017-09-01T23:28
at 2017-09-01T23:28
By Catherine
at 2017-09-03T18:39
at 2017-09-03T18:39
By Edwina
at 2017-09-06T13:15
at 2017-09-06T13:15
By Edith
at 2017-09-08T13:29
at 2017-09-08T13:29
By Wallis
at 2017-09-11T17:18
at 2017-09-11T17:18
By Mason
at 2017-09-13T22:34
at 2017-09-13T22:34
By Oliver
at 2017-09-14T07:30
at 2017-09-14T07:30
By Regina
at 2017-09-14T23:15
at 2017-09-14T23:15
By Kelly
at 2017-09-16T18:07
at 2017-09-16T18:07
By Valerie
at 2017-09-17T10:03
at 2017-09-17T10:03
By Tom
at 2017-09-22T08:16
at 2017-09-22T08:16
By Xanthe
at 2017-09-22T23:31
at 2017-09-22T23:31
By Selena
at 2017-09-24T14:53
at 2017-09-24T14:53
By Anonymous
at 2017-09-28T06:56
at 2017-09-28T06:56
By Genevieve
at 2017-09-30T04:36
at 2017-09-30T04:36
By Ivy
at 2017-09-30T13:14
at 2017-09-30T13:14
By Susan
at 2017-10-03T00:46
at 2017-10-03T00:46
By Olive
at 2017-10-04T21:37
at 2017-10-04T21:37
Related Posts
所謂一年資歷
By Lucy
at 2017-05-01T10:58
at 2017-05-01T10:58
中興大學免費職訓(電商資料庫、CAD、導覽
By Madame
at 2017-05-01T10:27
at 2017-05-01T10:27
該直接工作還是出國唸書
By Donna
at 2017-05-01T10:04
at 2017-05-01T10:04
到外地工作
By Elvira
at 2017-05-01T09:56
at 2017-05-01T09:56
所謂一年資歷
By Agnes
at 2017-05-01T02:38
at 2017-05-01T0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