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資遣到外商,五個步驟轉職軟體工程師 - offer
By Zora
at 2020-01-24T01:47
at 2020-01-24T01:47
Table of Contents
網頁好讀版: https://link.medium.com/llvF8nClu3
你是誰、你能做什麼,
從來就不是由外人、學歷以及來定義你,
而是你自己。
--
「你就做到今天結束,明天早上把電腦拿回公司,簽離職同意書」
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會在上班一週後被資遣;
四年前,當下看到這則訊息的時候,腦子是一片空白。
而四年內,從被炒魷魚到颯爽拒絕年薪 1.1M offer 的軟體工程師,
我非常感謝當初那位主管,讓我勇敢做了這樣的人生選擇----
從文組業務轉職到軟體工程師 :D
--
「畢業時候的你,對於工作有什麼想像?」
還記得畢業時候的你,面對工作的心情嗎?
快畢業時候的我,對於職涯非常焦慮,
由於唸的是經濟系,身邊的人不是在準備公職就是銀行,
而恰巧我又是反骨叛逆「不想去銀行與公職」的人;
那,我該找什麼樣的工作呢?
大學生甚至剛出社會的人,其實對於「工作」的認識是非常淺薄的,
第一刀從理工、文組開始切,文組再切成業務與非業務,
非業務的工作大概剩:人資、行銷、客服...,還有什麼?
由於對未來實在是太迷惘了,因此我選擇當個成熟的大人----我全都要。
大四上實習了兩份數位行銷、下四下做了傳統 FMCG 行銷,
延畢時分別在兩個不同產業做了業務性質的實習。
每份實習都有不錯的收穫,而最大的收穫,就是對於「薪資天花板」的認識。
「能力決定排名,而產業決定天花板」
很多人在思考「薪水」的時候思考的只想到「能力」,
但這僅僅只是一個面向的思考,並不夠全面。
那怎麼思考才全面呢?
「能力決定排名、而產業決定薪資級距」,
你實際的收入,是「排名 x 產業薪資級距」。
我們舉個例子:
假設大部分的廣告業新鮮人,月薪在兩萬八到三萬五之間,
能力,可以決定你在這整個產業區間中,領高還是領低,
廣告業新鮮人中,能力差一點的可能就兩萬八,而能力好的可能靠近三萬五;
但是能力,在 99% 的情況下無法幫你突破產業的薪資天花板。
而軟體工程師的薪資級距,大部分新鮮人月薪可能就在三萬八到六萬之間,
也就是,排名後段的新鮮人,可能已經超越另一個產業的天花板;
更不用說前段班的新鮮人,已經領另一個產業五年的天花板。
條條大路通羅馬,可就有人生在羅馬;
職涯薪水這遊戲,就是這麼血淋淋。
如果想跳脫這困境,且學經歷上天生就弱勢,
例如私立大學文組畢業,學歷不出眾、又沒有一技之長,該怎麼辦?
「選擇的自由」
你是誰、你能做什麼,
從來就不是由外人、學歷以及來定義你,
而是你自己。
我嘗試轉產業到科技製造業過,但因為應酬文化選擇離開;
我嘗試轉產業到 IC design 過,但因為門檻太高而失敗;
我也曾嘗試以行銷、業務的角色轉到軟體產業,但因為經歷不夠而失敗。
在衡量市場供需、個人職涯需求、薪資、工作環境等等,
我最後選擇了軟體工程師,至今也做了三年半;
而選擇做軟體工程師的原因如下:
1. 產業薪資級距高
台大會計我朋友憤怒離開會計師事務所前,跟我說:
「當初幸運考上台大,畢業後進事務所加班加得要死,
結果我妹私立大學資工系畢業薪水還比我高...」
當然,如果在會計師事務所當上合夥人,前途是不可限量的;
但多數的時候,我們都是協助合夥人踏上高薪的墊腳石而已。
我是個不喜歡風險的人,還是選中位數薪水高的工作吧!
2. 網路業是上升的產業
雖然不是所有的軟體工程師都在網路業,
但網路業畢竟是軟體工程師的大產業之一,
網路業的特性就是:平均年齡低、老屁股少、組織扁平
更重要的是,他是還在快速成長的產業,
處處是挑戰、處處是機會,比起一個成熟的產業,
成長中的產業更有機會找到屬於自己的舞台。
3. 移動能力強
現在大部分的軟體工程師的技能,都建立在開源工具上,
例如: PHP, JavaScript, Python, Ruby... 等等,
這些程式語言,全世界都是通用的,因此,你累積的工作能力不會被特定公司所侷限,
讓你在每次的轉職,薪水都是往上累積、而不是「需要重新培訓」為理由砍價錢。
不只是轉公司不受限,轉換地區也是,
我在工作三年後就有拿到香港的 offer 以及許多新加坡、日本的 HR 主動邀請面試。
「五個階段轉職軟體工程師」
我回想起自己的轉職旅程,我經歷了以下五個階段:
1. 確定自己能寫程式
2. 確定自己能從寫程式中獲得成就感
3. 規劃勝率高的"學習程式到找到工作"的路徑
4. 找到一個能讓我成長的工作
5. 達到工作與生活之間的平衡
「階段一:確定自己能寫程式」
這項確認我是透過 Coursera 來確認, https://zh-tw.coursera.org/
說真的有時候我真的懷疑自己到底有沒有寫程式的天份,
嘗試了 Coursera 上面四五門課,從 Java、JavaScript 到 Python ,
終於在 Python for Everybody 的課程中,把最基礎的程式學起來。
學起來的意思,也僅僅只是能夠透過程式來做簡單的運算,
例如:列出 99 乘法表、讓使用者輸入名稱並顯示在螢幕上之類的小玩意兒。
「階段二:確定自己能從寫程式中獲得成就感」
Coursera 上面的課程很棒,但缺點是,
大部分是學校開的、而非業界人士所教導,
因此並不是就業導向的教學方式。
讓我真的從程式中獲得成就感的,是 LaunchSchool https://launchschool.com/
台灣也有類似的課程,也是從就業的角度出發的課程
https://15days.website/join/become-f2e
從 LaunchSchool 的課程當中,
我比較能體驗「如果我未來開始以軟體工程師當作工作,我每天會做什麼事情?」
也從寫出更具體的網頁、操作資料庫當中,獲得成就感。
「階段三:規劃勝率高的"學習程式到找到工作"的路徑」
其實一直到經歷過 LaunchSchool 的體驗後,我才知道「寫程式的工作」分成很多種,
有很潮的資料科學家、有寫韌體的韌體工程師,
也有頂大資工畢業才有入場券的 IC design,
但現在當你用英文搜尋 Software Engineer 跑出來的職缺,
百分之七十以上,都是所謂 Web-based application 相關的缺,
也就是所謂的前端工程師、後端工程師、app 工程師,
大部分網路公司稱的「軟體工程師」。
在求職的過程當中,人才供給與需求是很重要的,
如果人才需求很低,那麼條件一定會相對拉得比較高;
相反的,如果人才需求很高,那麼就會讓非本科轉職的我,找到切入的機會。
Web-based 的缺一直還是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主要原因有二:
1. 需求持續上升
雖然台灣的本土網路公司增長已經逐漸趨緩,
但一直有外商公司在台灣設 RD center 的趨勢,
且不只是網路公司,許多公司的內部的 ERP 系統已經不在使用傳統的鼎新、SAP,
而是自己有一個 Web-based 的團隊,做自己的內部系統、自動化系統。
甚至連工廠,都可以透過物聯網配合 Web-based 的技術,做生產線的監控。
2. 人才出走
就像我前面提到的,就算到現在我也還是軟體業的菜鳥,
卻也能拿到海外的 offer 與主動邀約面試,
台灣軟體人才流動到中國、日本、新加坡、歐洲的速度,遠比想像中的快。
綜合考量下,當時我就選擇了後端做為我軟體工程師的切入點;
原因很簡單,工作機會好找、入門容易、國外工作機會多,薪資級距中上符合自我期望。
「階段四:找到一個能讓我成長的工作」
先求有、再求好,是我當時求職的方針;
很幸運當時也找到一個和自己很契合的團隊,
雖然從「技術成長」面上看很悲劇,因為團隊一直到第三年才有資深工程師,
但透過社群、透過線上課程、外部資源,
也讓我的技術一步一步成長至今。
「階段五:達到工作與生活之間的平衡」
為了讓工作環境晉升到下一個階段,
無論你是什麼領域的工作者,我都建議你每年做兩件事情:
1. 寫一份一年後自己的履歷
寫一份一年後自己的履歷,會讓一整年的自己工作起來更有動機,
雖然沒有到像尼采說的:一個人知道自己為什麼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種生活,
但如果你已經知道你想從工作累積到什麼技能,你的耐性跟動機就會多了一些。
2. 了解自己的職能階段
如果你對自己的職涯有所期許,你就必須要知道自己現階段在什麼位置,
而最好的方法之一,就是直接去面試。
面試很殘酷,你的優點缺點弱點通通會在過程中揭露,
市儈面的,你在市場上價值多少錢,也會被逼著面對。
以我自己為例,我分別在滿一年、以及滿兩年的時候分別去面試了一兩間公司,
收穫最大的,除了知道自己每一年的市場價值,就是自己還有哪些具體可以努力的目標;
根據我過去的經驗,每突破一層目標,
年薪大概會成長 20 萬左右、公司名氣環境也會有所提升。
在工作三年多後,因緣際會下離開了前公司,
也在休息一段時間後,遇到了現在的公司,階段性達到「工作與生活之間的平衡」;
或許我不會一輩子做工程師,但時至今日,這日我人生做過最重要的決策之一。
(希望我老闆在看到這篇文章以後,不要瘋狂加工作給我)
「轉職的路上,一凡風順嗎?」
他媽的絕對不順。
凡舉初期找第一份工作不斷被拒絕的時候,
一個人獨自坐在辦公室寫程式寫不出來的時候,
都讓我覺得,我他媽是不是沒天份、放棄算惹。
而每當我低潮的時候,我都會想起自己 17 歲那年的體悟:
「你是誰,由你自己決定」
我唸過兩所高中、第一所是私立高職、第二所是台北市第三志願,
也就是俗稱的「明星高中」(恩,會上 Youtuber 明星高中活動的高中)。
其實,不管唸高職、還是念明星高中,我都是同一個人,
但凡舉補習班老師、巷口的雞排大叔還是樓下賣麵線的阿姨,
都因為我穿著明星高中的制服,而給了我許多以前沒有的「刻板印象」:
雞排店老闆邊炸雞排說:
「XX家的小孩就是很會唸書啦,又會念書又會玩」
鄰居會對著小孩說:
「長大要像哥哥一樣會念書(?)」
會聽到其他學校的學生聊天時說:
「你又不是像人家唸明星高中,憑什麼...」
當時我就告訴自己,
無論現在別人怎麼看你,覺得「你很優秀」,
無論過去以及未來的人的觀點,覺得「你是個魯蛇」,
你就是你自己,
想做什麼事情、就去嘗試、去找方法,
只要你評估過這條路徑是可行的、而你在過程中是滿足的,
那就鼓起勇氣、找方法、解決障礙,障礙解決了、自然就能達到你要的目標。
寫這篇文章並不是「鼓勵大家都轉職軟體工程師」,
而是透過這個故事,傳達「不要自我設限」的信念,
去瞭解求職市場、去瞭解這個世界與不同產業,機會不多、但還是有的,
關於這個概念的實際運用方法,歡迎參考 LinkedIn 創辦人寫的書,
「自創思維:人生是永遠的測試版」,是我閱讀過最好的職涯規劃書籍之一。
--
你是誰、你能做什麼,
從來就不是由外人、學歷以及來定義你,
而是你自己。
--
「你就做到今天結束,明天早上把電腦拿回公司,簽離職同意書」
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會在上班一週後被資遣;
四年前,當下看到這則訊息的時候,腦子是一片空白。
而四年內,從被炒魷魚到颯爽拒絕年薪 1.1M offer 的軟體工程師,
我非常感謝當初那位主管,讓我勇敢做了這樣的人生選擇----
從文組業務轉職到軟體工程師 :D
--
「畢業時候的你,對於工作有什麼想像?」
還記得畢業時候的你,面對工作的心情嗎?
快畢業時候的我,對於職涯非常焦慮,
由於唸的是經濟系,身邊的人不是在準備公職就是銀行,
而恰巧我又是反骨叛逆「不想去銀行與公職」的人;
那,我該找什麼樣的工作呢?
大學生甚至剛出社會的人,其實對於「工作」的認識是非常淺薄的,
第一刀從理工、文組開始切,文組再切成業務與非業務,
非業務的工作大概剩:人資、行銷、客服...,還有什麼?
由於對未來實在是太迷惘了,因此我選擇當個成熟的大人----我全都要。
大四上實習了兩份數位行銷、下四下做了傳統 FMCG 行銷,
延畢時分別在兩個不同產業做了業務性質的實習。
每份實習都有不錯的收穫,而最大的收穫,就是對於「薪資天花板」的認識。
「能力決定排名,而產業決定天花板」
很多人在思考「薪水」的時候思考的只想到「能力」,
但這僅僅只是一個面向的思考,並不夠全面。
那怎麼思考才全面呢?
「能力決定排名、而產業決定薪資級距」,
你實際的收入,是「排名 x 產業薪資級距」。
我們舉個例子:
假設大部分的廣告業新鮮人,月薪在兩萬八到三萬五之間,
能力,可以決定你在這整個產業區間中,領高還是領低,
廣告業新鮮人中,能力差一點的可能就兩萬八,而能力好的可能靠近三萬五;
但是能力,在 99% 的情況下無法幫你突破產業的薪資天花板。
而軟體工程師的薪資級距,大部分新鮮人月薪可能就在三萬八到六萬之間,
也就是,排名後段的新鮮人,可能已經超越另一個產業的天花板;
更不用說前段班的新鮮人,已經領另一個產業五年的天花板。
條條大路通羅馬,可就有人生在羅馬;
職涯薪水這遊戲,就是這麼血淋淋。
如果想跳脫這困境,且學經歷上天生就弱勢,
例如私立大學文組畢業,學歷不出眾、又沒有一技之長,該怎麼辦?
「選擇的自由」
你是誰、你能做什麼,
從來就不是由外人、學歷以及來定義你,
而是你自己。
我嘗試轉產業到科技製造業過,但因為應酬文化選擇離開;
我嘗試轉產業到 IC design 過,但因為門檻太高而失敗;
我也曾嘗試以行銷、業務的角色轉到軟體產業,但因為經歷不夠而失敗。
在衡量市場供需、個人職涯需求、薪資、工作環境等等,
我最後選擇了軟體工程師,至今也做了三年半;
而選擇做軟體工程師的原因如下:
1. 產業薪資級距高
台大會計我朋友憤怒離開會計師事務所前,跟我說:
「當初幸運考上台大,畢業後進事務所加班加得要死,
結果我妹私立大學資工系畢業薪水還比我高...」
當然,如果在會計師事務所當上合夥人,前途是不可限量的;
但多數的時候,我們都是協助合夥人踏上高薪的墊腳石而已。
我是個不喜歡風險的人,還是選中位數薪水高的工作吧!
2. 網路業是上升的產業
雖然不是所有的軟體工程師都在網路業,
但網路業畢竟是軟體工程師的大產業之一,
網路業的特性就是:平均年齡低、老屁股少、組織扁平
更重要的是,他是還在快速成長的產業,
處處是挑戰、處處是機會,比起一個成熟的產業,
成長中的產業更有機會找到屬於自己的舞台。
3. 移動能力強
現在大部分的軟體工程師的技能,都建立在開源工具上,
例如: PHP, JavaScript, Python, Ruby... 等等,
這些程式語言,全世界都是通用的,因此,你累積的工作能力不會被特定公司所侷限,
讓你在每次的轉職,薪水都是往上累積、而不是「需要重新培訓」為理由砍價錢。
不只是轉公司不受限,轉換地區也是,
我在工作三年後就有拿到香港的 offer 以及許多新加坡、日本的 HR 主動邀請面試。
「五個階段轉職軟體工程師」
我回想起自己的轉職旅程,我經歷了以下五個階段:
1. 確定自己能寫程式
2. 確定自己能從寫程式中獲得成就感
3. 規劃勝率高的"學習程式到找到工作"的路徑
4. 找到一個能讓我成長的工作
5. 達到工作與生活之間的平衡
「階段一:確定自己能寫程式」
這項確認我是透過 Coursera 來確認, https://zh-tw.coursera.org/
說真的有時候我真的懷疑自己到底有沒有寫程式的天份,
嘗試了 Coursera 上面四五門課,從 Java、JavaScript 到 Python ,
終於在 Python for Everybody 的課程中,把最基礎的程式學起來。
學起來的意思,也僅僅只是能夠透過程式來做簡單的運算,
例如:列出 99 乘法表、讓使用者輸入名稱並顯示在螢幕上之類的小玩意兒。
「階段二:確定自己能從寫程式中獲得成就感」
Coursera 上面的課程很棒,但缺點是,
大部分是學校開的、而非業界人士所教導,
因此並不是就業導向的教學方式。
讓我真的從程式中獲得成就感的,是 LaunchSchool https://launchschool.com/
台灣也有類似的課程,也是從就業的角度出發的課程
https://15days.website/join/become-f2e
從 LaunchSchool 的課程當中,
我比較能體驗「如果我未來開始以軟體工程師當作工作,我每天會做什麼事情?」
也從寫出更具體的網頁、操作資料庫當中,獲得成就感。
「階段三:規劃勝率高的"學習程式到找到工作"的路徑」
其實一直到經歷過 LaunchSchool 的體驗後,我才知道「寫程式的工作」分成很多種,
有很潮的資料科學家、有寫韌體的韌體工程師,
也有頂大資工畢業才有入場券的 IC design,
但現在當你用英文搜尋 Software Engineer 跑出來的職缺,
百分之七十以上,都是所謂 Web-based application 相關的缺,
也就是所謂的前端工程師、後端工程師、app 工程師,
大部分網路公司稱的「軟體工程師」。
在求職的過程當中,人才供給與需求是很重要的,
如果人才需求很低,那麼條件一定會相對拉得比較高;
相反的,如果人才需求很高,那麼就會讓非本科轉職的我,找到切入的機會。
Web-based 的缺一直還是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主要原因有二:
1. 需求持續上升
雖然台灣的本土網路公司增長已經逐漸趨緩,
但一直有外商公司在台灣設 RD center 的趨勢,
且不只是網路公司,許多公司的內部的 ERP 系統已經不在使用傳統的鼎新、SAP,
而是自己有一個 Web-based 的團隊,做自己的內部系統、自動化系統。
甚至連工廠,都可以透過物聯網配合 Web-based 的技術,做生產線的監控。
2. 人才出走
就像我前面提到的,就算到現在我也還是軟體業的菜鳥,
卻也能拿到海外的 offer 與主動邀約面試,
台灣軟體人才流動到中國、日本、新加坡、歐洲的速度,遠比想像中的快。
綜合考量下,當時我就選擇了後端做為我軟體工程師的切入點;
原因很簡單,工作機會好找、入門容易、國外工作機會多,薪資級距中上符合自我期望。
「階段四:找到一個能讓我成長的工作」
先求有、再求好,是我當時求職的方針;
很幸運當時也找到一個和自己很契合的團隊,
雖然從「技術成長」面上看很悲劇,因為團隊一直到第三年才有資深工程師,
但透過社群、透過線上課程、外部資源,
也讓我的技術一步一步成長至今。
「階段五:達到工作與生活之間的平衡」
為了讓工作環境晉升到下一個階段,
無論你是什麼領域的工作者,我都建議你每年做兩件事情:
1. 寫一份一年後自己的履歷
寫一份一年後自己的履歷,會讓一整年的自己工作起來更有動機,
雖然沒有到像尼采說的:一個人知道自己為什麼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種生活,
但如果你已經知道你想從工作累積到什麼技能,你的耐性跟動機就會多了一些。
2. 了解自己的職能階段
如果你對自己的職涯有所期許,你就必須要知道自己現階段在什麼位置,
而最好的方法之一,就是直接去面試。
面試很殘酷,你的優點缺點弱點通通會在過程中揭露,
市儈面的,你在市場上價值多少錢,也會被逼著面對。
以我自己為例,我分別在滿一年、以及滿兩年的時候分別去面試了一兩間公司,
收穫最大的,除了知道自己每一年的市場價值,就是自己還有哪些具體可以努力的目標;
根據我過去的經驗,每突破一層目標,
年薪大概會成長 20 萬左右、公司名氣環境也會有所提升。
在工作三年多後,因緣際會下離開了前公司,
也在休息一段時間後,遇到了現在的公司,階段性達到「工作與生活之間的平衡」;
或許我不會一輩子做工程師,但時至今日,這日我人生做過最重要的決策之一。
(希望我老闆在看到這篇文章以後,不要瘋狂加工作給我)
「轉職的路上,一凡風順嗎?」
他媽的絕對不順。
凡舉初期找第一份工作不斷被拒絕的時候,
一個人獨自坐在辦公室寫程式寫不出來的時候,
都讓我覺得,我他媽是不是沒天份、放棄算惹。
而每當我低潮的時候,我都會想起自己 17 歲那年的體悟:
「你是誰,由你自己決定」
我唸過兩所高中、第一所是私立高職、第二所是台北市第三志願,
也就是俗稱的「明星高中」(恩,會上 Youtuber 明星高中活動的高中)。
其實,不管唸高職、還是念明星高中,我都是同一個人,
但凡舉補習班老師、巷口的雞排大叔還是樓下賣麵線的阿姨,
都因為我穿著明星高中的制服,而給了我許多以前沒有的「刻板印象」:
雞排店老闆邊炸雞排說:
「XX家的小孩就是很會唸書啦,又會念書又會玩」
鄰居會對著小孩說:
「長大要像哥哥一樣會念書(?)」
會聽到其他學校的學生聊天時說:
「你又不是像人家唸明星高中,憑什麼...」
當時我就告訴自己,
無論現在別人怎麼看你,覺得「你很優秀」,
無論過去以及未來的人的觀點,覺得「你是個魯蛇」,
你就是你自己,
想做什麼事情、就去嘗試、去找方法,
只要你評估過這條路徑是可行的、而你在過程中是滿足的,
那就鼓起勇氣、找方法、解決障礙,障礙解決了、自然就能達到你要的目標。
寫這篇文章並不是「鼓勵大家都轉職軟體工程師」,
而是透過這個故事,傳達「不要自我設限」的信念,
去瞭解求職市場、去瞭解這個世界與不同產業,機會不多、但還是有的,
關於這個概念的實際運用方法,歡迎參考 LinkedIn 創辦人寫的書,
「自創思維:人生是永遠的測試版」,是我閱讀過最好的職涯規劃書籍之一。
--
All Comments
By Olga
at 2020-01-24T11:46
at 2020-01-24T11:46
By Eartha
at 2020-01-28T07:46
at 2020-01-28T07:46
By Jacky
at 2020-01-28T23:42
at 2020-01-28T23:42
By Suhail Hany
at 2020-02-01T19:33
at 2020-02-01T19:33
By Valerie
at 2020-02-03T08:10
at 2020-02-03T08:10
By Anthony
at 2020-02-06T15:26
at 2020-02-06T15:26
By Candice
at 2020-02-10T00:56
at 2020-02-10T00:56
By Franklin
at 2020-02-10T02:16
at 2020-02-10T02:16
By Freda
at 2020-02-13T08:48
at 2020-02-13T08:48
By Edith
at 2020-02-14T10:44
at 2020-02-14T10:44
By Hedwig
at 2020-02-15T20:00
at 2020-02-15T20:00
By Xanthe
at 2020-02-17T19:36
at 2020-02-17T19:36
By Faithe
at 2020-02-18T13:54
at 2020-02-18T13:54
By Andrew
at 2020-02-21T22:50
at 2020-02-21T22:50
By Andrew
at 2020-02-26T16:51
at 2020-02-26T16:51
By Hardy
at 2020-02-28T13:36
at 2020-02-28T13:36
By Doris
at 2020-02-29T23:15
at 2020-02-29T23:15
By Delia
at 2020-03-05T00:34
at 2020-03-05T00:34
By Xanthe
at 2020-03-09T17:03
at 2020-03-09T17:03
By Rosalind
at 2020-03-14T10:09
at 2020-03-14T10:09
By Genevieve
at 2020-03-18T14:07
at 2020-03-18T14:07
By Joe
at 2020-03-23T12:57
at 2020-03-23T12:57
By Andy
at 2020-03-26T20:14
at 2020-03-26T20:14
By Madame
at 2020-03-30T00:52
at 2020-03-30T00:52
By Irma
at 2020-03-31T09:53
at 2020-03-31T09:53
By William
at 2020-04-04T09:56
at 2020-04-04T09:56
By Daniel
at 2020-04-07T21:48
at 2020-04-07T21:48
By Hedwig
at 2020-04-10T06:00
at 2020-04-10T06:00
By Edwina
at 2020-04-14T16:32
at 2020-04-14T16:32
By Lydia
at 2020-04-16T18:05
at 2020-04-16T18:05
By Joseph
at 2020-04-21T13:03
at 2020-04-21T13:03
By Necoo
at 2020-04-25T17:50
at 2020-04-25T17:50
By Ina
at 2020-04-29T13:18
at 2020-04-29T13:18
By Frederic
at 2020-05-02T09:33
at 2020-05-02T09:33
By Eden
at 2020-05-03T16:32
at 2020-05-03T16:32
By Lydia
at 2020-05-04T01:24
at 2020-05-04T01:24
By Daph Bay
at 2020-05-08T14:53
at 2020-05-08T14:53
By Odelette
at 2020-05-08T21:31
at 2020-05-08T21:31
By Catherine
at 2020-05-12T12:22
at 2020-05-12T12:22
By Wallis
at 2020-05-13T15:01
at 2020-05-13T15:01
By Jessica
at 2020-05-16T08:37
at 2020-05-16T08:37
By Suhail Hany
at 2020-05-21T02:07
at 2020-05-21T02:07
By Olivia
at 2020-05-25T07:34
at 2020-05-25T07:34
By Zenobia
at 2020-05-29T06:22
at 2020-05-29T06:22
By Ethan
at 2020-06-01T22:31
at 2020-06-01T22:31
By Dorothy
at 2020-06-04T10:00
at 2020-06-04T10:00
By Yuri
at 2020-06-08T16:18
at 2020-06-08T16:18
By Hedwig
at 2020-06-08T23:56
at 2020-06-08T23:56
By Irma
at 2020-06-12T14:32
at 2020-06-12T14:32
By Poppy
at 2020-06-14T23:42
at 2020-06-14T23:42
By Poppy
at 2020-06-16T00:44
at 2020-06-16T00:44
By Jacky
at 2020-06-20T22:39
at 2020-06-20T22:39
By Liam
at 2020-06-23T04:04
at 2020-06-23T04:04
By Madame
at 2020-06-26T15:53
at 2020-06-26T15:53
By Carolina Franco
at 2020-06-29T00:43
at 2020-06-29T00:43
By Charlotte
at 2020-06-29T16:06
at 2020-06-29T16:06
By Lucy
at 2020-07-02T00:37
at 2020-07-02T00:37
By Oliver
at 2020-07-06T20:45
at 2020-07-06T20:45
By Candice
at 2020-07-10T23:02
at 2020-07-10T23:02
By Kelly
at 2020-07-14T05:42
at 2020-07-14T05:42
By Edward Lewis
at 2020-07-18T00:46
at 2020-07-18T00:46
By Hamiltion
at 2020-07-19T11:11
at 2020-07-19T11:11
By Isabella
at 2020-07-19T16:55
at 2020-07-19T16:55
By Frederica
at 2020-07-20T08:57
at 2020-07-20T08:57
By Ina
at 2020-07-23T06:02
at 2020-07-23T06:02
By Adele
at 2020-07-26T22:41
at 2020-07-26T22:41
By Thomas
at 2020-07-27T14:44
at 2020-07-27T14:44
By Erin
at 2020-07-27T19:29
at 2020-07-27T19:29
By Quanna
at 2020-08-01T16:36
at 2020-08-01T16:36
By Aaliyah
at 2020-08-05T18:48
at 2020-08-05T18:48
By Jacob
at 2020-08-07T23:05
at 2020-08-07T23:05
By Ophelia
at 2020-08-12T11:05
at 2020-08-12T11:05
By Barb Cronin
at 2020-08-16T03:13
at 2020-08-16T03:13
By Vanessa
at 2020-08-19T05:22
at 2020-08-19T05:22
By John
at 2020-08-23T19:40
at 2020-08-23T19:40
By Ethan
at 2020-08-26T04:47
at 2020-08-26T04:47
By Hazel
at 2020-08-31T01:02
at 2020-08-31T01:02
By Megan
at 2020-08-31T13:45
at 2020-08-31T13:45
By Heather
at 2020-09-05T02:50
at 2020-09-05T02:50
By Sandy
at 2020-09-09T12:08
at 2020-09-09T12:08
By Rae
at 2020-09-13T09:19
at 2020-09-13T09:19
By Ophelia
at 2020-09-17T21:29
at 2020-09-17T21:29
Related Posts
30大關職涯迷途小羔羊群組
By Christine
at 2020-01-23T23:55
at 2020-01-23T23:55
30大關職涯迷途小羔羊群組
By Edward Lewis
at 2020-01-23T23:35
at 2020-01-23T23:35
英文能力不足 無法應付工作壓力很大
By Heather
at 2020-01-23T21:38
at 2020-01-23T21:38
關於離職預告期
By Harry
at 2020-01-23T19:44
at 2020-01-23T19:44
半年前預告離職
By Damian
at 2020-01-23T17:39
at 2020-01-23T17:39